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典

造栱之制有五:

一曰華栱。(或謂之『杪栱』,又謂之『卷頭』,亦謂之『跳頭』。)足材栱也(若補間鋪作,則用單材)。兩卷頭者,其長七十二分(若鋪作多者,里跳減長二分。七鋪作以上,即第二里外跳各減四分。六鋪作以下不減。若八鋪作下兩跳偷心,則減第三跳,令上下跳上交互枓畔相對。若平坐出跳,杪栱并不減。其第一跳于櫨枓口外,添令與上跳相應),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四分(如里跳減多,不及四瓣者,只用三瓣,每瓣長四分),與泥道栱相交,安于櫨枓口內,若累鋪作數多,或內外俱勻,或里跳減一鋪至兩鋪。其騎槽檐栱,皆隨所出之跳加之。每跳之長,心不過三十分;傳跳雖多,不過一百五十分(若造廳堂,里跳承梁出?頭者,長更加一跳。其?頭或謂之壓跳)。交角內外,皆隨鋪作之數,斜出跳一縫(栱謂之『角栱』,昂謂之『角昂』),其華栱則以斜長加之(假如跳頭長五寸,則加二寸五厘之類。后稱斜長者準此),若丁頭栱,其長三十三分,出卯長五分(若只里跳轉角者,謂之『蝦須栱』,用股卯到心,以斜長加之。若入柱者,用雙卯,長六分至七分)。

二曰泥道栱。其長六十二分(若枓口跳及鋪作全用單栱造者,只用令栱),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三分半。與華栱相交,安于櫨枓口內。

三曰瓜子栱。施之于跳頭。若五鋪作以上重栱造,即于令栱內,泥道栱外用之(四鋪作以下不用),其長六十二分;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四分。

四曰令栱(或謂之『單栱』)。施之于里外跳頭之上(外在橑檐方之下,內在算桯方之下),與耍頭相交(亦有不用耍頭者),及屋內槫縫之下。其長七十二分。每頭以五瓣卷殺,每瓣長四分。若里跳騎栿,則用足材。

五曰慢栱(或謂之『腎栱』)。施之于泥道、瓜子栱之上。其長九十二分;每頭以四瓣卷殺,每瓣長三分。騎栿及至角,則用足材。

凡栱之廣厚并如材。栱頭上留六分,下殺九分;其九分勻分為四大分;又從栱頭順身量為四瓣(瓣又謂之胥,亦謂之棖,或謂之生),各以逐分之首(自下而至上),與逐瓣之末(自內而至外),以直尺對斜畫定,然后斫造(用五瓣及分數不司者準此),栱兩頭及中心,各留坐枓處,馀并為栱眼,深三分。如造足材栱,則更加一栔,隱出心枓及栱眼。

凡栱至角相交出跳,則謂之『列栱』(其過角栱或角昂處,栱眼外長內小,自心向外量出一材分,又栱頭量一枓底,馀并為小眼)。

泥道栱與華栱出跳相列。

瓜子栱與小栱頭出跳相列(小栱頭從心出, 其長二十三分;以三瓣卷殺,每瓣

凡栱至角相連長兩跳者,則當心施枓,枓底兩面相交,隱出栱頭(如令栱只用四瓣),謂之『鴛鴦交手栱』(里跳上栱,同)。長三分;上施散枓。若平坐鋪作,即不用小栱頭,卻與華栱頭相列。其華栱之上,皆累跳至令栱,于每跳當心上施耍頭)

慢栱與切幾頭相列(切幾頭微刻材下,作兩卷瓣)。如角內足材下昂造,即與華頭子出跳相列(華頭子承昂者,在昂制度內)。

令栱與瓜子栱出跳相列(承替木頭或橑檐方頭)。

凡開栱口之法:華栱于底面開口,深五分(角華栱深十分),廣二十分(包櫨枓耳在內)。口上當心兩面,各開子蔭通栱身,各廣十分(若角華栱連隱枓通開),深一分。馀栱(謂泥道栱、瓜子栱、令栱、慢栱也),上開口,深十分,廣八分(其騎栿,絞昂栿者,各隨所用)。若角內足材列栱,則上下各開口,上開口深十分(連栔),下開口深五分。

凡栱至角相連長兩跳者,則當心施枓,枓底兩面相交,隱出栱頭(如令栱只用四瓣),謂之『鴛鴦交手栱』(里跳上栱,同)。

譯文

造栱的制度有五條:

一是華栱的制度。(華栱或者稱為“杪栱”,或者稱為“卷頭”,或者稱為“跳頭”。)它是足材栱(如果是補間鋪作,則用單材)。兩個卷頭的華栱,其長度為七十二分(如果出跳較多,那么里跳的長度減少二分。七鋪作以上的,其第二里跳和第二外跳的長度各減少四分。六鋪作以下的,其長度不減少。如果八鋪作第一跳和第二跳都不用橫栱,那么就減少第三跳的長度,使上下跳在枓沿處相對齊平。如果平坐斗栱出跳,杪栱里跳長度不減少)。每頭作四瓣卷殺,每一瓣的長度為四分(如果里跳長度減少得較多而不夠四瓣,則只用三瓣,每瓣的長度仍然為四分)。華栱與泥道栱相交,安裝在櫨枓口里面,如果累計鋪作數較多,或者里跳和外跳層數均勻,或者里跳減少一二鋪。華栱騎槽而承托枓栱重量,都是通過出跳來承擔。每一出跳,中心不超過三十分;層層出跳,其中心也不超過一百五十分(如果建造廳堂,里跳承托梁出頭,其長度要加一倍。這里的頭也稱為壓跳)。在轉角朝內和朝外的地方,都要根據鋪作的數量斜向出跳,出跳部分相交于角中線(對于栱來說,稱為“角栱”,對于昂來說,則稱為“角昂”)。華栱則根據斜長來增加材分(假如跳頭增加五寸,那么華栱增加二寸五厘,以此類推。其后的斜長也照此原則)。比如丁頭栱,長度為三十三分,出卯的長度為五分,則到相交栱的中線位置(如果只是里跳轉角,則稱之為“蝦須栱”,用股出卯到中心部位,根據斜長增加。如果要接入柱頭,則需采用雙卯,長度為六分至七分)。

二是泥道栱的制度:泥道栱的長度為六十二分(如果枓口跳以及鋪作都是采用單栱造,那么只用令栱)。每頭作四瓣卷殺,每瓣的長度為三分半。泥道栱和華栱相交,安裝在櫨枓口的里面。

三是瓜子栱的制度:瓜子栱設置在各跳跳頭之上。如果是五層鋪作以上的重栱造,那么在柱心泥道栱和外跳令栱之間使用(四鋪作以下不使用瓜子栱)。瓜子栱長度為六十二分;每頭作四瓣卷殺,每瓣卷殺的長度為四分。

四是令栱的制度:(令栱也叫作“單栱”。)設置在華栱里跳或者外跳的最外一跳跳頭上面(其外側在橑檐方的下面,其內側在算桯方的下),與耍頭正交(也可不使用耍頭),延伸到屋內檁縫的下面。令栱長度為長七十二分。每頭作五瓣卷殺,每一瓣的長度為四分。如果令栱里跳橫跨在梁上,則用足材。

五是慢栱的制度:(慢栱也叫作“腎栱”。)設置在泥道栱、瓜子栱的上面。其長度為九十二分;每頭作四瓣卷殺,每一瓣的長度為三分。如果橫跨過梁,那么慢栱用足材。

所有栱都使用十五分的材。栱頭部分為六分,栱身為九分,這九分均勻分為四份;栱頭部分沿栱身作四瓣卷殺(這個瓣又叫作“胥”,也叫作“棖”,或者叫作“生”)。從每一份的頂部(從下到上)和每一瓣的底部(從內到外),用直尺沿對角的斜線方向畫出墨線,然后砍削雕刻(作五瓣以及不分份數的也按照此標準)。在栱的兩頭和中心位置,留出承托枓的地方,其余的部分鑿栱眼,深度為三分。如果是足材栱,那么要多增加一架,雕鑿出心枓栱眼。

在轉交鋪作中,一頭出跳,一頭是橫栱,這稱為“列栱”(在角栱或角昂中,靠外的栱眼大,靠里的栱眼小,從中心向外留出一材分的寬度,在栱頭留出枓底寬度的位置,其余的雕鑿為小的卯眼)。

泥道栱與華栱的出跳正交。

瓜子栱與小栱頭的出跳正交(小栱頭在華栱的中心,其長度為二十三分,作三瓣卷殺,每一瓣的長度為三分;上面是散枓。在平坐鋪作中,不使用小栱頭,瓜子栱與華栱正交。瓜子栱在華栱的上面,經多次出跳到令栱,在每一出跳的中心位置設置耍頭)。

慢栱與切幾頭正交(切幾頭較小材料時,做成兩卷瓣的形式)。如果角內大木材制作昂,就和華頭子出跳正交。(華頭子搭昂,不超過昂的長度。)

令栱與瓜子栱的出跳正交(承托外檐的栱檐方和檐天花的算桯方)。

開栱口的通用原則:華栱是在底面開口,深度為五分(轉角華栱的栱口深度為十分),寬度為二十分(包括櫨枓耳在內)。在栱口上面正對中心兩個面上,鑿出一個貫通栱身的凹槽,寬度為十分(如果是轉角華栱則將隱枓一起鑿通),深度為一分。其他的栱(包括泥道栱、瓜子栱、令栱、慢栱等)的栱口,深度為十分,寬度為八分(跨梁或者與昂正交的那些栱,其栱口的開法根據情況而定)。如果轉角鋪作中是足材列栱,那么上下都開栱口,上面的栱口深度為十分(包括栔),下面的栱口深度為五分。

對于連續兩次出跳到轉角的栱,在中間部位設置枓,枓底兩面相交,雕刻出栱頭(如令栱只用四瓣),叫作“鴛鴦交手栱”(里跳上栱也是如此)。

注釋

①栱:位于屋檐下和梁柱交接處的弓形木構件。

②華栱:宋代栱的一種,也稱杪栱、卷頭、跳頭等,用于出跳,相當于清代的翹。

③泥道栱:宋代栱的一種,用于鋪作的橫向中心線上,相當于清代的正心瓜栱。

④瓜子栱:宋代栱的一種,用于跳頭。

⑤令栱:宋代栱的一種,用于鋪作里外最上一跳的跳頭之上和屋檐槫下,有時還用于單栱造之扶壁栱上。

⑥慢栱:宋代栱的一種,又稱泥道重栱,位于泥道栱、瓜子栱的上面。

大木作制度圖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铁岭县| 明星| 闻喜县| 石河子市| 南漳县| 昌吉市| 阿克陶县| 淳化县| 买车| 工布江达县| 鹤壁市| 建宁县| 平遥县| 盐池县| 舒城县| 延津县| 江油市| 新巴尔虎左旗| 广宁县| 保德县| 奉节县| 论坛| 固镇县| 泽普县| 三都| 乌拉特前旗| 新巴尔虎左旗| 根河市| 盐山县| 阿巴嘎旗| 扶余县| 晋州市| 平塘县| 富顺县| 日照市| 白朗县| 嘉黎县| 舞钢市| 钦州市|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