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卷四 大木作制度一

原典

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第一等:廣九寸,厚六寸(以六分為一分)。右殿身九間至十一間則用之(若副階并殿挾屋,材分減殿身一等;廊屋減挾屋一等。馀準此)。

第二等:廣八寸二分五厘,厚五寸五分(以五分五厘為一分)。右殿身五間至七間則用之。

第三等:廣七寸五分,厚五寸(以五分為一分)。右殿身三間至殿五間或堂七間則用之。

第四等:廣七寸二分,厚四寸八分(以四分八厘為一分)。右殿三間廳堂五間則用之。

第五等:廣六寸六分,厚四寸四分(以四分四厘為一分)。右殿小三間廳堂大三間則用之。

第六等:廣六寸,厚四寸(以四分為一分)。右亭榭或小廳堂皆用之。

第七等:廣五寸二分五厘,厚三寸五分(以二分五厘為一分)。右小殿及亭榭等用之。

第八等:廣四寸五分,厚三寸(以三分為一分)。右殿內藻井或小亭榭施鋪作多則用之。

廣六分、厚四分。材上加栔者,謂之『足材』(施之栱眼內兩枓之間者,謂之『闇栔』)。

各以其材之廣,分為十五分,以十分為其厚。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長,曲直舉折之勢,規矩繩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為制度焉(凡分寸之『分』皆如字,材分之『分』音符問切。馀準此)。

譯文

所有構造房屋的制度都以材為根本。材分為八個等級,根據房屋的類型和級別而采用相應之材。

一等材:高度為九寸,寬度為六寸(以六分為一分)。九間至十一間殿適用(如果副階包含殿的挾屋,那么其材分比殿身降低一個等級;回廊的材分比挾屋降低一個等級。其余的遵循這個原則)。

二等材:高度為八寸二分五厘,寬度為五寸五分(以五分五厘為一分)。五間至七間殿適用。

三等材:高度為七寸五分,寬度為五寸(以五分為一分)。三間至五間殿或者七間堂適用。

四等材:高度為七寸二分,寬度為四寸八分(以四分八厘為一分)。三間殿五間堂適用。

五等材:高度為六寸六分,寬度為四寸四分(以四分四厘為一分)。小三間殿大三間廳堂適用。

六等材:高度為六寸,寬度為四寸(以四分為一分)。亭榭或小廳堂適用。

七等材:高度為五寸二分五厘,寬度為三寸五分(以二分五厘為一分)。小殿以及亭榭適用。

八等材:高度為四寸五分,寬度為三寸(以三分為一分)。殿內藻井或小亭榭適用。

栔的高度為六分,寬度為四分。材的高度為一材一栔,那么就稱之為足材(栱眼內兩枓之間的高度,稱為“闇栔”)。

各個等級的材的高度均分為十五分,其寬度為十分。根據屋宇的高度深度、各個構件的長短、屋頂坡度曲面的形式、圓方平直的情況,都有相應的材分作為其制度規定(凡是“分寸”的“分”都如字,“材分”的“分”讀四聲。其余都如此)。

注釋

①栔:指的是上下栱之間填充的斷面尺寸。

殿堂型大木結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峰| 高邮市| 咸丰县| 连平县| 通海县| 莆田市| 定边县| 东辽县| 阳新县| 台北县| 宜良县| 无极县| 九龙坡区| 滦南县| 益阳市| 海伦市| 南溪县| 井研县| 阳春市| 彭山县| 荆州市| 五原县| 拜城县| 禹州市| 淮阳县| 通化县| 桃源县| 林芝县| 沁水县| 普宁市| 渭源县| 南宁市| 隆子县| 云阳县| 泽库县| 朝阳市| 公安县| 林芝县| 晋州市| 繁昌县|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