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2765字
- 2020-04-30 17:09:55
飛昂
原典
造昂①之制有二:
一曰下昂②。自上一材,垂尖向下,從枓底心下取直,其長二十三分(其昂身上徹屋內)。自枓外斜殺向下,留厚二分;昂面中二分,令
勢圜和(亦有于昂面上隨
加一分,訛殺至兩棱者,謂之『琴面昂』;亦有自枓外斜殺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謂之『批竹昂』)。
凡昂安枓處,高下及遠近皆準一跳。若從下第一昂,自上一材下出,斜垂向下,枓口內以華頭子承之(華頭子自枓口外長九分;將昂勢盡處勻分。刻作兩卷瓣,每瓣長四分)。如至第二昂以上,只于枓口內出昂,其承昂枓口及昂身下,皆斜開鐙口,令上大下小,與昂身相銜。
凡昂上坐枓,四鋪作、五鋪作并歸平;六鋪作以上,自五鋪作外,昂上枓并再向下二分至五分。如逐跳計心造,即于昂身開方斜口,深二分;兩面各開子蔭,深一分。
若角昂,以斜長加之。角昂之上,別施由昂(長同角昂,廣或加一分至二分。所坐枓上安角神,若寶藏神或寶瓶)。
若昂身于屋內上出, 即皆至下平槫。若四鋪作用插昂,即其長斜隨跳頭( 『插昂』又謂之『掙昂』, 亦謂之『矮昂』)。
凡昂栓,廣四分至五分,厚二分。若四鋪作,即于第一跳上用之;五鋪作至八鋪作,并于第二跳上用之。并上徹昂背(自一昂至三昂,只用一栓,徹上面昂之背),下入栱身之半或三分之一。
若屋內徹上明造,即用挑斡,或只挑一枓,或挑一材兩栔(謂一栱上下皆有枓也。若不出昂而用挑斡者,即騎束闌方下昂桯),如用平棊,即自槫安蜀柱以叉昂尾;如當柱頭,即以草栿或丁栿壓之。
二曰上昂③。頭向外留六分。其昂頭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過柱心。
如五鋪作單杪上用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五分;第二跳上昂心長二十二分(其第一跳上,枓口內用鞾楔④),其平棊方至櫨枓口內,共高五材四栔(其第一跳重栱計心造)。
如六鋪作重杪上用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七分;第二跳華栱心及上昂心共長二十八分(華栱上用連珠枓,其枓口內用鞾楔。七鋪作、八鋪作同),其平棊方至櫨枓口內,共高六材五栔。于兩跳之內,當中施騎枓栱。
如七鋪作于重杪上用上昂兩重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三分,第二跳華栱心長十五分(華栱上用連珠枓), 第三跳上昂心( 兩重上昂共此一跳) , 長三十五分。其平棊方至櫨枓口內, 共高七材六栔( 其騎枓栱與六鋪作同)。
如八鋪作于三杪上用上昂兩重者,自櫨枓心出,第一跳華栱心長二十六分;第二跳、第三跳并華栱心各長十六分(于第三跳華栱上用連珠枓);第四跳上昂心(兩重上昂共此一跳),長二十六分。其平棊方至櫨枓口內,共高八材七栔(其騎枓栱與七鋪作同)。
凡昂之廣厚并如材。其下昂施之于外跳,或單栱或重栱,或偷心或計心造。上昂施之里跳之上及平坐鋪作之內;昂背斜尖,皆至下枓底外;昂底于跳頭枓口內出,其枓口外用鞾楔(刻作三卷瓣)。
凡騎枓栱,宜單用;其下跳并偷心造(凡鋪作計心、偷心,并在『總鋪作次序制度』之內)。
譯文
造昂的制度有兩條:
一是下昂的制度。下昂為單材,昂尖斜垂向下,從枓底面的中心位置向下的垂直距離即下昂的長度,為二十三分(下昂的昂身通于屋內)。從枓外向下斜殺,剩余的厚度為二分;下殺昂面二分,使凹入的曲面弧度緩和(也有在昂面上根據下殺的凹入曲面增加一分高度,殺成凸起的曲面到兩棱,這叫作“琴面昂”;也有從枓外斜殺到昂尖的,其昂面平直,叫作“批竹昂”)。
凡是安置在枓面的下昂,其位置高低和距離遠近都是一跳。如果從比其高一層且里一跳的枋子斜垂向下,那么枓口就由同層的華頭子承托(華頭子從枓口外算起長度為九分;它將昂勢盡量處理得均勻。雕刻得有兩瓣卷殺,每一瓣卷殺的長度為四分)。如果到高二層昂的上面,只在枓口的里面出昂,那么承托昂的枓口以及昂身的下方都斜向開一鐙口,使其上面大下面小,與昂身相互銜接。
凡是昂上有枓,四鋪作、五鋪作都可歸平;六鋪作以上的,從五鋪作處昂上枓的位置都要再向下調整二分至五分。如果是多跳計心造,在昂身上開一個方形的斜口,深度為二分,兩個面上開淺槽,深度為一分。
如果是角昂,根據斜邊的長度增加下昂之材。角昂背上的耍頭做成昂的形式其長度與角昂相同,寬度增加一分至二分。(在承托的枓上面安置角神,如寶藏神或寶瓶)。
昂身在屋內向上伸出,也就是伸到平槫。四鋪作中采用插昂,其長度根據斜向而出的跳頭而定(插昂又稱為“掙昂”,也叫作“矮昂”)。
昂栓的高度為四分到五分,厚度為二分。如果是四鋪作,則在第一跳上使用;五鋪作至八鋪作,都是在第二跳上使用。昂栓向上到達昂背之上(一昂到三昂,只用一個昂栓,通到上面的昂背上面),向下嵌入栱身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深度。
如果屋內不用天花板,那就采用昂身后半部分向斜上方延伸,或者只挑過一枓,或者挑過一材兩栔(這就是一栱上下皆有枓。如果不出昂而采用挑斡,那就跨過束闌方下面的昂桯)。如果屋內用天花板,那么在平槫處安置蜀柱頂住昂尾;如果擋住了柱頭,則用草栿或者丁栿將其壓住。
二是上昂的制度。上昂的昂頭上挑,昂身向內斜收進來,并且通過柱心位置。
如果在五鋪作的單杪上安裝上昂,其從櫨枓的中心位置挑出,第一跳華栱的中線長度為二十五分,第二跳上昂的中線長度為二十二分(在第一跳上,枓口里面使用鞾楔)。其平棊方子接入櫨枓口,總高度為五材四栔(其第一跳采用重栱計心造)。
如果在六鋪作的重杪上安裝上昂,其從櫨枓的中心位置挑出,第一跳華栱的中線長度為二十七分,第二跳華栱的中線及上昂的中線長度為二十八分(如果華栱上用連珠枓,其枓口使用鞾楔。七鋪作、八鋪作與之相同)。其平棊方子接入櫨枓口,總高度為六材五栔。在兩跳之間作騎枓栱。
如果在七鋪作的重杪上安裝兩重上昂,從櫨枓的中心位置挑出,第一跳華栱中線長度為二十三分,第二跳華栱中線長度為一十五分(華栱上用連珠枓),第三跳上昂心(兩重上昂都在此跳之上),中線長度為三十五分。其平棊方子接入櫨枓口,總高度為七材六栔(騎枓栱與六鋪作相同)。
如果在八鋪作的三重華栱上安裝兩重上昂,從櫨枓的中心位置挑出,第一跳華栱中線長度為二十六分,第二跳和第三跳的華栱中線長度為一十六分(在第三跳華栱上用連珠枓);第四跳上昂心中線(兩重上昂都在此跳之上),長度為二十六分。其平棊方子接入櫨枓口,總高度為八材七栔(騎枓栱與七鋪作相同)。
所有昂的高度和厚度都遵循以上材的規定。下昂用于外跳,在單栱或者重栱,偷心或者計心等做法中均可。上昂用于里跳以及平坐鋪作之內;昂背狹斜尖細,伸至于下方的枓底外;昂底從跳頭的枓口之中伸出,枓口外使用鞾楔(刻三瓣卷殺)。
騎枓栱適宜單獨使用,采用下跳和偷心的做法(鋪作的計心、偷心做法見“總鋪作次序制度”)。
注釋
①昂:中國古代建筑中斗栱中斜置的木構件,主要起斜撐的作用。昂分上昂和下昂。
②下昂:斜向出挑,主要作為承受出挑重量的構件。
③上昂:專門用于殿身槽內里跳及平座外檐外跳。
④鞾楔:指嵌入上昂昂頭或下昂昂尾與華栱
間的楔形構件。

轉角四鋪作插昂后

下 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