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典

《詩》:『乃生女子,載弄之瓦。』

《說文》:『瓦,土器已燒之總名也。』『瓬,周家搏埴之工也。』

《古史考》:『昆吾氏作瓦。』

《釋名》:『瓦,踝也。踝,確堅貌也。亦言腂也,在外腂見之也。』

《博物志》:『桀作瓦。』

《義訓》:『瓦謂之(音縠)。』『半瓦謂之(音浹),謂之?(音爽)。』『牝瓦謂之瓪(音敢)。』『瓪謂之?(音還)。』『牡瓦謂之(音皆),謂之(音雷)。』『小瓦謂之(音橫)。』

譯文

《詩經(jīng)》中說:“生下女孩,就讓她睡在地上,讓她玩瓦片,希望她日后能夠勝任女工,紡紗織布,操持家務。”

《說文解字》中說:“瓦,即燒制的陶器的總稱。”“瓬,周朝百工中拍擊黏土制作瓦器的工人。”

《古史考》中說:“顓頊的后裔昆吾氏制作瓦。”

《釋名》中說:“瓦,就是踝。踝,指凸起的樣子。也有腂一說,顯露在外的是紅色。”

《博物志》中說:“(夏)桀制作了瓦。”

《義訓》中說:“瓦稱為(讀縠音)。”“半瓦稱為(讀浹音),稱為?(讀爽音。)”“牝瓦稱為瓪(讀敢音)。”“瓪稱為?(讀還音)。”“牡瓦稱為(讀皆音)。”“稱為(讀雷音)。”“小瓦稱為(讀橫音)。”

注釋

①瓬:古代制作瓦器的工人。

②昆吾氏:昆吾,本名樊,居住在昆吾(大

約在今山西安邑一帶),古代傳說其為陶器

制造業(yè)的發(fā)明者,氏族被賜姓為“己”,后

以地名氏,稱為“昆吾氏”。

琉璃瓦

原典圖說

中國瓦的發(fā)展史

瓦是用泥土做坯子,然后焙燒而成的。在中國,早在西周前期就已開始使用瓦;東周春秋時期瓦得到普遍使用;到了秦漢時期,獨立的制陶業(yè)形成,使得瓦的生產(chǎn)工藝有了很大改進,如改用瓦榫頭,使瓦間相接更為吻合,從而取代了瓦釘和瓦鼻;西漢時期,瓦的制作工藝取得更加明顯的進步,使帶有圓形瓦當?shù)耐餐撸扇拦ば蚝喕梢坏拦ば颍叩馁|(zhì)量也得到較大提高,因此稱為“秦磚漢瓦”。

瓦從西周到現(xiàn)在,一直被使用著,未有間斷,只是青瓦和琉璃瓦在如今主要用于仿古建筑上。現(xiàn)代人經(jīng)常使用的是石棉瓦、水泥彩瓦、彩鋼瓦、合成樹脂瓦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市| 武冈市| 吴忠市| 聂拉木县| 额尔古纳市| 乐平市| 洛宁县| 安西县| 杂多县| 旬阳县| 西吉县| 县级市| 双峰县| 乌拉特中旗| 富川| 宜君县| 南雄市| 汤原县| 元阳县| 安仁县| 电白县| 本溪市| 湘潭市| 盈江县| 镇赉县| 临夏市| 汤原县| 高州市| 华阴市| 西乌珠穆沁旗| 玉屏| 建宁县| 万宁市| 遵义县| 鲜城| 临安市| 会昌县| 来宾市| 永福县| 南丹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