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鴟尾

原典

《漢紀(jì)》:『柏梁殿災(zāi)后,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屋,以厭火祥。時人或謂之鴟吻,非也。』

《譚賓錄》:『東海有魚虬,尾似鴟,鼓浪即降雨,遂設(shè)象于屋脊。』

譯文

《漢紀(jì)》中說:“柏梁殿發(fā)生火災(zāi)之后,越地巫師說大海中有一種龍形的魚,尾部與鴟相似,喜歡激浪成雨。于是人們就在屋頂制作這種龍形魚的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火災(zāi)。現(xiàn)在有人把鴟尾叫作鴟吻,這是不對的。”

《譚賓錄》中說:“東海有一種龍形的魚,尾部與鴟相似,當(dāng)它鼓浪的時候就會下雨,于是人們就在屋脊上安設(shè)了它的像。”

注釋

①鴟:古書上指鷂鷹。

②火祥:指火災(zāi)。

鴟 尾

原典圖說

鴟尾和鴟吻

鴟尾即鴟吻,它們是不同時代的兩種稱呼。由于早期鴟尾的背鰭適于鳥類停落,因此為了防止鳥雀棲息筑巢,在建造屋宇時人們就在此處插入了鐵針,后來鴟尾的背部逐漸做得比較光滑,不需要再用鐵針防鳥雀,于是鐵針就演變成了三五根一束的鐵叉狀的拒鵲子。到了明清時代,拒鵲子又慢慢演化成一把寶劍,之所以變成寶劍,據(jù)說是仙人為防止能降雨消災(zāi)的鴟吻逃走而將劍插入龍身的。現(xiàn)代人看來,不管是鴟尾、鴟吻,還是其身上的寶劍,都更像精美的裝飾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丹巴县| 汉阴县| 南充市| 阳新县| 楚雄市| 原阳县| 无棣县| 乐亭县| 兴安盟| 清徐县| 乐山市| 迭部县| 郴州市| 卢龙县| 武城县| 鸡西市| 阜康市| 阳信县| 平塘县| 呼伦贝尔市| 高碑店市| 出国| 奇台县| 曲沃县| 五指山市| 丹巴县| 大洼县| 柯坪县| 大足县| 舟山市| 红原县| 洛浦县| 张家川| 南安市| 南汇区| 广西| 西林县| 莆田市| 响水县|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