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造法式》注釋與解讀
- 李誡
- 742字
- 2020-04-30 17:09:39
臺榭
原典
《老子》:『九層之臺,起于累①土。』
《禮記·月令》:『五月可以居高明,可以處臺榭。』
《爾雅》:『無室曰榭。』(榭,即今堂堭②。)又:『觀四方而高曰臺,有木曰榭。』(積土四方者。)
《漢書》:『坐堂皇上。』(室而無四壁曰皇。)
《釋名》:『臺,持③也。』『筑土堅高,能自勝持也。』
譯文
《老子》中說:“九層高臺,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
《禮記·月令》中說:“五月的時候可以居住在高爽明亮的地方,也可以居住在亭臺水榭之間。”
《爾雅》中說:“不隔房間的叫作榭。”(榭,也就是現在的堂堭。)又說:“建在高處且高高聳立, 站在上面能夠觀看四方的建筑就叫作臺, 而用木頭架高的則叫作榭。”(將土堆積成四方形的就叫臺榭。)
《漢書》中說:“坐在寬敞的殿堂之上。”(四面沒有墻壁的室就叫皇。)
《釋名》中說:“臺, 就是保持的意思。”“筑土十分堅固且顯得高峻,這樣可以使它長久地保持下去。”
注釋
①累:堆積、累積。
②堭:指殿堂。
③持:保持。

古代的臺榭
原典圖說
臺和榭以及臺榭的區別
臺和榭以及臺榭是有區別的,臺指的是高于地面、供人登高望遠的露臺式建筑,古時候主要用來操練點兵或者觀賞戲劇,它是單獨存在的; 而榭一般指水榭,是一種依水架起的觀景平臺,其一端往往與廊臺相接,而另一端則與曲橋相通,平臺的上面建有頂蓋,四面敞開,常與廊、臺組合在一起,周圍有低平的欄桿或靠椅,供人游憩、眺望、觀賞風景用。
臺榭則是將臺和榭合到一起的建筑,臺仍然如上所述,指的是高于地面的臺式建筑,但它的上面還建有木構房屋,這些房屋就稱為榭,兩者合到一起就是臺榭。臺榭是春秋至漢代時期,宮室、宗廟中常用的一種建筑形式,而漢代以后,臺榭式的建筑基本上不再建造,但仍在城臺、墩臺上建屋,唐以后則出現了上面所說的水榭,水榭與臺榭是完全不同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