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鴨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

一、鴨的生理特點

(一)消化生理

鴨的消化器官包括喙、口腔、舌、咽、食道、胃(腺胃和肌胃)、小腸、大腸、盲腸、泄殖腔以及附屬器官和肝臟、膽囊和胰腺等。

1.喙、口腔與舌

鴨的口腔前部為角質的喙,扁平形,末端為圓形,便于啄食飼料,喙被覆有角質膜,大部分為較厚而又柔軟的皮膚,稱為蠟膜。上、下喙邊的角質板形成鋸齒狀的許多橫褶,便于鴨在水中采食食物后將泥水從喙的兩側濾出,而將食物留在口腔內。在橫褶的蠟膜以及舌的邊緣上,分布著豐富的觸覺感受器。口腔的頂壁為硬腭,因無軟腭,硬腭向后與咽的頂壁直接相連,合稱口咽腔。口腔底有舌,鴨舌較雞長而軟,內有發達的舌內骨,采食時舌參與吞咽作用,鴨的舌上沒有味覺乳頭,因而鴨的味覺不是很發達。

2.咽

鴨沒有牙齒,采食方式為吞食,飼料進入口腔后隨即咽下。由于鴨的唾液腺不發達,加之無咀嚼,所以鴨采食時常常需飲水,以濕潤食物,幫助吞咽。鴨吞食時靠抬頭伸頸,借助重力、食道壁肌肉的收縮力以及食道內的負壓將食塊和水咽下。

3.食道

鴨的食道是一條從咽到胃、細長而富有彈性的管道,食道壁由外膜、肌膜和黏膜構成,食道腺位于黏膜下,可以分泌黏液。鴨食道下端為膨大部,呈紡錘形,可貯存大量纖維性飼料,并有潤滑和軟化食物的作用,所以鴨具有很強的耐粗飼和覓食能力。鴨吞咽食物時抬頭伸頸借助重力、食道壁肌肉的收縮力以及食道內的負壓將食物和水咽下,到達食道膨大部并停留24小時后,逐漸向后流入胃內。

4.胃

鴨胃分腺胃和肌胃兩部分。腺胃也稱前胃,呈紡錘形,體積很小,但消化腺特別發達,可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和鹽酸,能消化蛋白質和分解礦物質。食物在腺胃內與胃液混合,經短時間停留后進入肌胃。肌胃也能分泌具有消化作用的胃液。

肌胃俗稱“砂囊”,是禽類特有的器官。鴨的肌胃又稱鴨肫。肌胃的胃壁很厚,呈側扁圓形,表面覆有腱質,肌肉發達,收縮力強,主要是對食物起磨碎作用。肌胃的磨碎作用,一是靠肌肉強有力的收縮;二是靠肌胃內一層很厚而結實的黃色角質膜(也稱內金),此膜在磨碎飼料中起機械作用,又能保護肌胃黏膜不受堅硬飼料的損傷;三是靠采食時吞進的沙礫。這些沙礫在肌胃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增加了肌胃的磨碎作用,使鴨能有效地利用谷物和粗飼料。如將沙礫除去,消化率會降低25%~30%,糞便中也可見到整粒的谷物,俗稱“過料”。所以,在配合飼料中要加入2%的沙礫,或在舍內放置砂槽任鴨自由采食。

肌胃的運動是有節律的,一般每分鐘收縮2~3次。但在饑餓和飼料種類不同的情況下有差異,如硬的或纖維性的飼料能使肌胃收縮的時間間隔變短;飽時肌胃的收縮頻率也較饑餓時的頻率略高。這種收縮和碾碎聲,用聽診器在體外即可聽到。肌胃有兩個開口:前面是賁門,與腺胃相通;后面是幽門,與小腸相連。隨著肌胃的收縮,磨碎的食物被推入小腸。

5.小腸

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主要在腸內進行。鴨小腸短,成鴨約14厘米,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十二指腸位于腹腔右側,來回盤曲,中間夾著粉紅色的胰腺。胰腺有兩條導管,和膽管一起開口于十二指腸末端,通常以此開口處作為十二指腸與空腸的分界。鴨的空腸較長,回腸較短而直,與空腸無明顯分界。小腸壁的黏膜形成大量的絨毛,有很強的吸收能力。胃液流入十二指腸后,使這部分腸內容物變成食糜。食糜進入空腸和回腸后,混入胰液、腸液和膽汁。胰液和腸液中有分解淀粉、蛋白質和脂肪的酶。在各種酶和膽汁酸的作用下,飼料中的營養物質被消化,進而被腸壁吸收。小腸依靠蠕動和分節運動,將殘余的食糜送入大腸。

6.大腸、盲腸、泄殖腔

大腸包括兩條發達的盲腸和一段短而直的直腸。盲腸從回腸和直腸的交界處出發,沿小腸向前延伸,長約20厘米,具有消化纖維的功能。來自小腸的內容物一部分進入盲腸,在盲腸內繼續進行蛋白質、脂肪、糖類的消化和吸收,并由微生物對粗纖維進行分解,但因經過盲腸的內容物不多,盲腸內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有限,所以鴨對粗纖維的消化利用率不高,盲腸內微生物可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菌體蛋白質、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K等。進入盲腸的內容物經過進一步消化吸收后被壓迫出去,進入直腸,盲腸糞呈巧克力色,一日朝夕兩次排出。直腸能吸收水分,并將糞便送入泄殖腔排出體外。泄殖腔是鴨的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統的共同通道。

7.肝臟與膽囊

肝臟是鴨消化系統中最大的消化腺。它占據腹腔道下部,分左右兩葉,有兩條導管。左葉的導管直接開口于十二指腸,叫肝管;右葉的導管連接膽囊,通過膽管開口于十二指腸。肝臟分泌的膽汁貯存于膽囊中,在消化過程中由膽管排入十二指腸。膽汁能激活胰酶,使脂肪乳化,有助于鴨對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肝臟還參與糖原、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能貯藏一部分糖、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一部分鐵元素,并有解毒作用。

8.胰腺

又稱胰臟,具有消化和內分泌雙重功能。位于十二指腸盤曲圈內,形狀細長,色澤淡黃或粉紅,質地柔軟,胰臟分泌胰液,胰液內含有消化酶,胰液通過胰導管進入十二指腸的末端。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經胃液、腸液、胰液和膽汁等的綜合作用,被消化分解,產生氨基酸、脂肪酸和單糖等,最后被小腸絨毛的毛細血管和淋巴管末端吸收,經肝臟的門靜脈流入心臟,然后輸送至全身各處。葡萄糖在經過肝臟時,大部分變成肝糖原貯藏起來,一部分輸送到全身,供給各器官活動的能量。輸往身體內各組織器官的氨基酸,也可再度綜合起來形成鴨體和蛋的蛋白質,或者一部分轉化為糖和脂肪,以維持體溫和作為能量的來源。消化吸收的礦物質和水分,主要用于維持各器官機能的正常進行、促進代謝作用、形成骨骼和蛋殼等。吸收的維生素可貯存在肝和卵中,也有少量存在于各器官中。未被消化的物質和代謝產物,則形成糞便隨尿液排出體外。

(二)血液生理

血液在密閉的心血管系統中流動,由血漿、血細胞和凝血細胞等有形成分組成。新鮮鴨血呈鮮紅色,不透明,具有一定的黏稠性,有形成分混懸在血漿中。

血漿呈黃色液體,占血液容積的60%左右,含有大量的水分,其余部分是纖維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和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血漿中還含有鈉、鉀、鈣、磷等重要元素。鴨在產蛋期間,由于產蛋的需要,血漿中的鈣、磷含量都有增加。

血液的有形成分主要有紅細胞、白細胞和凝血細胞3種。鴨的紅細胞呈卵圓形,具有較大的核。紅細胞是由水、血紅蛋白及構成細胞膜的蛋白質、磷酸、游離膽固醇等構成。血紅蛋白的主要生理作用在于它能夠運輸氧和二氧化碳。當血液流經肺毛細血管時,血紅蛋白就可與氧做不穩固的結合,生成氧合血紅蛋白。當到達組織毛細血管時,又把氧放出,以供組織細胞之需。血紅蛋白又可與組織細胞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結合,將其運送到肺以便呼出體外。血紅蛋白還容易與一氧化碳相結合,成為一氧化碳血紅蛋白。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較與氧結合大250倍,且結合非常穩固。因此,在鴨舍內只要有極少的一氧化碳存在,就可以代替氧氣與血紅蛋白形成牢固的結合,嚴重妨礙血紅蛋白的運氧功能。所以,冬季在圈舍內用煤爐取暖時要特別注意防止鴨的一氧化碳中毒。

循環血液中白細胞比紅細胞的數量少得多。白細胞包括異嗜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嗜堿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機體不受有害因子的侵害。當機體內侵入有害的細菌和異物時,白細胞就能捕捉、消滅它們。鴨的許多疾病都會使血漿成分和血細胞數發生變化。尤其在感染細菌性傳染病時,將會引起白細胞增多;感染病毒時,白細胞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將減少。鴨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正常值見表1-1。

表1-1 鴨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正常值及白細胞組成

血液在鴨體內主要是起運輸作用,將肝和消化道吸收的營養物質運送到組織中,把組織代謝產生的廢物運送到排泄器官,同時將氧從肺部運至組織中,把組織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從組織運送到肺,排出體外;血液還能轉運內分泌腺產生的激素、調節身體組織中的含水量。此外,血液不停地在周身循環,使整個機體內所有的器官和組織都能均勻受熱,有助于調節體溫,使體溫保持恒定。

(三)生殖生理

鴨是通過體內受精和卵生方式進行繁殖。

1.公鴨的生殖生理

公鴨的睪丸位于腹腔內,有兩個,左右對稱,左側比右側大,似豆狀,以睪丸系膜懸掛于腎臟前葉的前下方。睪丸外面是一層薄而白的纖維膜,內部有許多精小管。精小管之間有間質細胞,能分泌雄性激素。睪丸在繁殖季節逐漸增長,過了繁殖季節,性機能減退,睪丸變小。公鴨的陰莖較發達,交配時能勃起。陰莖表面有一螺旋狀的暗溝,勃起時,精溝邊緣閉合而形成管道,以輸導精液。

精子在睪丸的精小管內產生和發育后,在附睪管和輸精管內貯存,并繼續發育成熟,與精清混合,成為精液。交配時,公鴨一次射精量為0.1~0.7毫升,含精子0.28億~1.8億。精子進入母鴨的泄殖腔后,很快沿輸卵管向上移動至子宮陰道交接部的貯精腺貯存,然后精子在此緩慢釋放,繼續沿輸卵管上行到達漏斗部,精子在漏斗部可暫時貯存,并在此等待卵子下行時受精。當母鴨排出的卵細胞(卵黃)落入輸卵管漏斗部時,與精子相遇并受精,受精時,可能有很多精子穿過卵膜進入卵內,但其中只有一個與卵細胞結合。

由于禽類缺乏副性腺,附睪也處于退化狀態,所以禽類精液的組成及其理化特性均與家畜的精液有很大差別。禽類精液中有75%~90%的水和10%~25%的干物質。其中蛋白質占干物質的60%,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禽類精液中幾乎無果糖、檸檬酸、肌醇、甘油磷酸、膽堿等,氯化物的含量很低。禽類精液中各種無機元素的含量,每升平均分別含鈉171毫克、鉀11毫克、鈣4毫克、氯5毫克、錳7毫克、銅10微克、鋅0.57微克。在這些元素中,除鈉和鋅外,都比公牛精液的含量少。禽類精液中氨基酸的總濃度大約比哺乳動物高10倍,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很高。

2.母鴨的生殖生理

母鴨體內左側有一個發達的卵巢,其功能是排卵造蛋,在右側還有一個很不發達的雄性腺。如果鴨群中有適量的公鴨,則公鴨分泌的雄性激素會抑制母鴨體內右側雄性腺的發育,從而誘導母鴨卵巢多排卵、多產蛋。母鴨只有左側的卵巢和輸卵管能發育成熟,右側的卵巢和輸卵管只存在于胚胎發育早期,到雛鴨孵出時已經退化。鴨的卵巢呈葡萄狀,每個卵泡內含有一個卵細胞(即卵黃),并借一細柄連接在卵巢上。輸卵管前端接近于卵巢。后端開口于泄殖腔,其管壁較厚,呈彎曲狀,依次由漏斗部、膨大部、峽部、子宮和陰道五部分組成。

卵黃在卵泡內發育達到成熟時,卵泡柄破裂,卵黃被釋放出來,落入喇叭口(漏斗部)中,這個過程稱為排卵。卵黃在漏斗部約停留15分鐘,若母鴨接受過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則漏斗部存有精子,卵子在這里與精子結合完成受精過程。以后隨輸卵管的波狀收縮,卵黃沿著輸卵管下行,并到達膨大部,停留約3小時,在卵黃的刺激下,膨大部分泌濃蛋白逐漸包圍卵黃,在此期間,蛋白在卵黃周圍旋轉而形成系帶。最后,卵黃進入峽部,一般只停留15分鐘,此處分泌黏性纖維,形成內、外兩層殼膜,并加入水和無機鹽。卵黃進入子宮后,逗留時間較長,約20個小時。水及礦物質穿過蛋殼膜進入蛋白,使蛋逐漸膨脹,并產生稀蛋白的外層,蛋膨脹后,殼腺就在蛋殼膜外表加鈣,形成硬的蛋殼,這個過程一直繼續到臨產蛋之前,蛋殼色素也在此期間形成。蛋在臨產出之前,旋轉180°,以鈍端向前進入陰道,借助于陰道和腹部肌肉的收縮,強迫蛋通過陰道產出體外。產蛋動作只要幾分鐘。蛋產出后,內容物因冷卻而收縮,在鈍端形成氣室。從排卵到蛋的產出,約需24小時或略多點時間。

當鴨群中沒有或缺少公鴨時,就沒有足夠的雄性激素來抑制母鴨的這種性腺發育。在特定的情況下,個別強健母鴨體內右側的雄性腺就會發育起來,產生大量的雄性激素,反過來抑制左側卵巢的正常功能。于是,個別母鴨不再生蛋,呈現性反轉現象,羽毛逐漸變得光艷漂亮起來,酷似公鴨。母鴨的性欲比雞、鵝、鵪鶉、家鴿等禽類要亢進得多,這在有公鴨的鴨群中表現得比較明顯。據觀察,母鴨在臨近開產時和產蛋高峰期,常常三五成群尾隨公鴨,或靜浮水面等候公鴨。無論是戲水還是覓食,公、母混養的鴨群都顯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

二、鴨的生活習性

鴨的生活習性是晝夜交替變化的。受此影響,鴨的某些習性也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晝夜變化規律,如能順應鴨的這種變化規律,科學飼養,則可以飼養管理好鴨群,降低飼養成本,有效提高蛋鴨的產蛋率和肉鴨的增重速度,從而提高飼養效益。

(一)鴨的生活習性

1.喜水性

鴨是水禽,性好水,喜歡在水中覓食、嬉戲和求偶交配,鴨喜水不等于鴨喜歡潮濕的環境,因為潮濕的棲息環境不利于鴨冬季保溫和夏季散熱,并且容易使鴨子腹部的羽毛受潮,加上糞尿污染,導致鴨的羽毛腐爛、脫落,對鴨生產性能的發揮和健康不利。鴨也需要在陸地干燥場所憩息和產蛋。鴨的腿、腳結構致密而堅厚,利于游泳和行走。在水中每分鐘能游50~60米,在陸地每分鐘能走45~50米。鴨的飲水量比雞多,因此,養鴨必須十分注意做好鴨的供水工作。出殼雛鴨先給飲水后喂飼料,不能先給料后給水。飲水器下必須墊一塊磚頭,以防戲水濕身,引起扎堆,相互踐踏,甚至發病。

2.雜食性、耐粗性

鴨是雜食動物,食譜比較廣,很少有擇食現象,加之其頸長靈活,又有良好的潛水能力,故能廣泛采食各種生物飼料。鴨的肌胃發達,其中經常存有沙礫,有助于鴨磨碎飼料。所以,鴨在舍飼條件下的飼料原料應盡可能地多樣化。鴨耐粗飼且覓食力強,喜食多種水生動、植物及浮游生物。鴨能采食各種精、粗飼料和青綠飼料及魚、蝦、昆蟲、蚯蚓、螺類等,但最喜食魚、蝦、螺類等動物性飼料,所以鴨適宜放牧飼養,飼養成本較低,飼料報酬較高。

鴨采食后,能明顯提高產蛋量。

3.合群性

鴨的性情溫和馴服,喜群居,很少單獨行動,不喜爭斗,適應大群放牧飼養或圈養,易管理。注意,在喂料時一定要讓群內每只鴨都有足夠的吃料位置,否則將會有一部分弱小個體由于吃不到料而消瘦。

4.耐寒怕熱

鴨的皮下脂肪較厚,羽絨保溫性能良好,所以對寒冷有較強的抵抗力。在嚴寒的冬季只要飼料好,圈舍干燥,有充足的飲水,鴨仍然能維持正常的體重和產蛋性能。鴨對炎熱環境的適應性較差,由于鴨無汗腺,當氣溫超過25℃時散熱困難,只有經常泡在水中或在樹陰下休息才會感到舒適,尤其肉鴨耐熱性能更差。在夏季,鴨食欲下降,采食量減少,產蛋量也下降,因而鴨舍不能建得太矮,應有足夠的通風窗戶,在炎熱的夏季,一定要做好遮陰防暑工作,如安裝遮陽網、電風扇、房頂噴水等,并降低飼養密度,以保證鴨能正常地生長發育。

5.生活規律性

鴨有較好的條件反射能力,反應靈敏,容易接受訓練和調教,可以按照人們的需要和自然條件進行訓練,并形成鴨群各自的生活規律,如覓食、戲水、休息和產蛋都具有相對固定的時間,所以一天之中的放牧、覓食、嬉水、交配和產蛋等行為都有一定的時間性,且這種規律一經形成就不容易改變,建議每天早晚應多投料。

6.膽小易驚,敏感性強

鴨的反應靈敏,易調教,但膽小怕驚易受外界影響,遇到響聲造成“炸群”,即刻相互擁擠于一角,這種類似神經質的驚恐行為在1月齡左右即開始出現。在受到突然驚嚇或不良刺激時,導致產蛋減少甚至停產。鴨對周圍環境的色彩、聲音、強光等刺激均有害怕的感覺,所以一定要保持養鴨環境的安靜穩定,防止貓、狗、老鼠等動物進入鴨舍,以免鴨群因突然受驚引起應激,影響生長發育。

7.較強的抗逆性

鴨對不同氣候環境的適應能力較雞強,從寒帶到熱帶,從沿海到陸地都有鴨群分布,適應范圍廣,生活力強,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比雞強,鴨病比雞病少。應注意,鴨群若發病并出現死亡后,比雞的發展速度更快,所以每天一定要認真觀察鴨群。

(二)鴨的繁殖習性

鴨的性成熟較早。蛋鴨一般飼養100~140天即開產,小型麻鴨90天即可產蛋。鴨的繁殖力很強,經選育的蛋鴨年均產蛋可達280~300枚。公鴨的配種能力很強,一雄可以配多雌。如一只蛋種公鴨可配25~30只母鴨,且偏愛交配的性癖表現不多,其交配和產蛋不受季節影響,能全年繁殖,每只母鴨每年可提供200~220只雛鴨,肉用種鴨每年也可提供80~160只雛鴨。母鴨一般均無就巢性(番鴨除外),這就增加了產蛋時間,但孵化和育雛則需人工進行。正常情況下,蛋鴨產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之前這段時間,通常不在白天產蛋。種鴨交配一般都選擇早晨或傍晚廣闊的水面進行。因此,在種鴨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應將其趕到較深的水域,以提高種鴨的受精率。

(三)鴨的生長與產肉性能

鴨的生長發育快,耐填飼,肉鴨增重快。如北京鴨初生重50克,7周齡即可達3.45千克,相當于初生重的60多倍,其生長速度不亞于肉用仔雞。

鴨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正常體溫一般為41.5~43℃;心跳快,每分鐘達160~210次;呼吸頻率每分鐘達16~26次,需氧量大。鴨的運動性強,消化迅速,不耐饑渴,因而需要頻繁的飲水和采食大量的飼料。

鴨的屠宰率較高,其半凈膛屠宰率一般為85%~90%,全凈膛屠宰率為75%~80%。其可食部分占屠體的65%以上,經過育肥后,鴨體內和皮下都含有豐富的脂肪。鴨肝很大,增重也較快,例如,7月齡建昌鴨填肥14天后,平均肝重達229.24克,最大者達455克,肝料比為1∶23.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星子县| 红安县| 手游| 鄂伦春自治旗| 铜鼓县| 锡林浩特市| 鄂温| 定边县| 丹寨县| 柳河县| 叶城县| 四子王旗| 剑河县| 兰溪市| 东丰县| 潮州市| 武威市| 左云县| 永定县| 泸水县| 建阳市| 鹤岗市| 建瓯市| 分宜县| 兴安县| 安宁市| 白水县| 涞源县| 金塔县| 阿勒泰市| 晋中市| 科技| 建水县| 象州县| 漳浦县| 康马县| 长泰县| 特克斯县| 河津市| 丰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