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養鴨關鍵技術精解(第二版)
- 熊家軍 陶雙能主編
- 1750字
- 2020-04-30 16:51:18
第一章 鴨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 鴨的體形外貌與體尺
一、鴨的體形外貌
鴨的外貌特征見圖1-1。

圖1-1 鴨的外貌特征
1—頭;2—眼;3—耳;4—鼻孔;5—喙;6—喙豆;7—頸;8—胸;9—背;10—翅;11—卷羽(公鴨);12—尾羽;13—腹;14—腿;15—脛;16—蹼;17—趾
1.頭
蛋鴨頭小、清秀,眼突出;肉鴨頭部較粗大,眼凹陷。喙長而扁平,呈筒狀,是采食和自衛的器官。喙分上、下兩片,上大下小,相鄰的邊緣有鋸齒狀的空隙,可以借舌的運動吸水、排水和洗滌食物。上片喙前端向下有一堅硬的角質豆狀突起,色較暗稱為喙豆。在采食時,以利喙深入,它和鋸齒狀的上、下喙合攏,可鉗住較大的飼料。喙基兩側為鼻孔開口處。除喙以外,臉部覆蓋有短的羽毛,耳朵也覆蓋有羽毛,這樣頭部進入水中時,水不至于浸入耳中。鴨眼睛圓大,虹膜發達。
2.頸
為適應在水中采食的生活環境,鴨頸通常較細而長。頭與頸連接靈活,平常成直角,在采食時則可近似成一直線。還可左右翻轉,梳理除頭和上頸部以外的任何地方的羽毛。一般情況下,肉鴨頸相對短而粗,蛋鴨頸相對細而長。
3.體軀
體軀披有松而厚的羽毛,蛋鴨呈琵琶形或梯形,肉鴨呈長方形,可以浮于水面。體軀可分為胸、背、腰、薦、肋、腹、尾等部分,因品種、性別、年齡不同,各部分情況也不同。肉鴨體軀深、寬而下垂,嘴長而直,前軀稍稍提起,肌肉發達。蛋鴨體形較小,體軀較細較長,后軀發達。肉、蛋兼用鴨體軀介于肉、蛋鴨之間。公鴨體形大,肩寬胸深,身體呈長方形。母鴨體形比公鴨小,身長,胸寬、深,臀部近似方形。不同品種、生產類型的鴨,體軸角存在差異。體軸角是指體軀的中軸與地平面所構成的角度。一般體形寬大的鴨,體軸角較小,舉止比較笨拙;體形窄小的鴨,體軸角較大,舉止輕巧、靈活。
4.翅
又稱翼,由軸羽、主翼羽、副翼羽、覆主翼羽和覆副翼羽組成。在翅的中部1根最短的羽毛為軸羽;由軸羽向翅尖方向為主翼羽,共有10根;由軸羽向肩部方向為副翼羽,有14根。覆蓋在主翼羽上面的羽毛為覆主翼羽;覆蓋在副翼羽上面的羽毛為覆副翼羽。公麻鴨的副翼羽中比較明亮、有綠色光澤者為鏡羽。
5.腿
腿位于體軀后部,較短。腿便于母鴨產蛋時后軀加重而保持平衡,也便于倒立時撥水,以利深水采食。鴨腳脛部、趾部皮膚裸露,角質化呈鱗片狀,兩腳各有4個趾,3前1后,前3個趾間有蹼,在水中前進時縮攏并向后彎曲,減少阻力;劃動時張開,似漿劃水,推動身體前進;在淺水中,它亦連同趾尖的爪,扒開稀泥采食。
6.羽毛
除喙、眼、腿以外,鴨全身外表披有羽毛。按其形狀結構可分為正羽、絨羽和纖羽。正羽包括翅梗毛和毛片,絨羽都是絨毛,纖羽形似毛發,數量很少。羽毛重量約占體重的6%,而體積占鴨總體積的一半。羽毛疏松、柔軟,能防止鴨輕度機械損傷;絨羽可以在相互的間隙間貯存一些空氣,而外部的正羽緊貼絨羽,故有很好的保溫作用。到了熱天,外部的正羽稍稍松開顫動,可以散熱。頭部與頸部羽毛較短,背、腹的羽毛較大。翼較短小,主翼羽尖狹而堅硬,副翼羽較大。腹臀兩部絨羽較多,質地柔軟,尾羽不發達。公鴨在尾羽中央有2~4根向上卷曲,稱雄性羽,又稱卷羽或性羽,由此可鑒別雌雄。
二、鴨的體尺測量
為了準確地記載鴨的體形外貌,研究其與生產性能的關系,施行規范化飼養管理和培育鴨品種,就必須對鴨進行統一標準的體尺測量(圖1-2)。

圖1-2 鴨的體尺測量
1—半潛水長;2—胸深;3—龍骨長;4—跖長;5—體斜長;6—胸圍;7—骨盆寬;8—嘴長;9—嘴寬
與鴨的生產性能密切相關的體尺指標主要有以下幾種。
(1)嘴寬 喙最寬處的直線距離。
(2)嘴長 喙最前端至兩喙角連線中央的直線距離。
(3)頸長 頭骨末端至最后一枚頸椎的距離。
(4)體斜長 鎖骨前上關節至坐骨結節間的距離。
(5)體直長 最后一枚頸椎到尾骨基部的距離。
(6)半潛水長 喙前端至兩腰角連線中央間的直線距離。自然拉直測定,系鴨在水面倒立采食時的長度。
(7)胸寬 兩鎖骨關節間的距離(用卡尺測量)。
(8)胸深 第一枚胸椎至胸骨(或龍骨)前下端的距離。
(9)胸圍 在翅膀(胛)下繞胸、背一周的距離。
(10)龍骨長 龍骨前端到后端的距離。
(11)骨盆寬 又稱腰寬或腰角寬,指兩個腰角間的距離。
(12)跖長(脛長) 跖骨上關節至第三四趾之間的垂直距離。
(13)脛圍 用細線繞跖骨中部最細處一圈所得長度。測量時用皮尺(直尺、鋼卷尺)、骨盆測量器、卡尺等測量器,以厘米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