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曉聲的寫作課 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
- 梁曉聲
- 1336字
- 2020-04-14 15:53:08
愉快而自主地寫作
以上那種“作文經”之所以在小學和初中比較暢行,還由于老師們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學生在作文中體現的“思想”普遍是“正確思想”,甚至是與時俱進的政治思想,那就足以證明老師不但作文教得好,在育人方面也是大有成績的,值得稱贊和表揚。
因為這一本小冊子談的是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所以姑且不多談初中生和高中生寫作文的問題。
如我前邊所言,“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這一問題,小學語文老師們應該理解為“如何引導學生們通過寫好作文這件事,啟動、激發和提升他們感性腦區的功能,并促進他們的感性腦區和理性腦區合作”,從而不使他們成為僅僅經常調動理性腦區功能、過分運用記憶腦區功能的小學生。嚴重一點兒說,老師們不能使他們將來成為一部分腦區較發達,一部分腦區被用傷了,而還有一部分腦區幾乎處于休眠狀態的人。
我主張小學生作文應以“愉快地寫作”為前提。
老師們出作文題時,應充分考慮作文題能否使他們產生愿意表達與描寫的沖動,以能使最大多數學生產生那一種沖動為好。
小學作文教學應大力倡導“興趣寫作”“真性情表達”以及“自主定題”。老師們完全可以讓學生們討論:下一篇作文你們想寫什么?如果一道由學生想出的文題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向,那么可以由老師將文題經過提煉確定下來。即使這樣,那不能被代表的其他少數同學,也還是可以率性地寫他們自己更愿意寫的作文。
小學生作文應是以真性情表達自主命題的興趣寫作。
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相信,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小學生,即使充分給予他們個性化表達的權利,他們也斷不會在作文中寫出什么極其不良的內容來。就算有個別小學生在作文中“暴露”了某種令大人吃驚、擔憂的“思想”,老師們也不必惴惴不安。社會如此浮躁,光怪陸離的現象難以規避,信息傳播途徑又是如此發達、幾乎無孔不入,一時“污染”了某些孩子實屬正常。老師和家長們能及時發現總比毫無察覺好。若他們的心靈明明被“污染”了,嘴上卻慣說某些虛偽的“進步”得不得了的話,并且寫到作文里,那才可怕!
我認為,對小學生而言,應重視他們的普世價值觀教育以及基本的品德教育,諸如善良,友愛,誠實,不貪圖不義之財,不因自己的享樂要求而為難掙錢不易的父母,不對別人的厄運幸災樂禍,絕不施計謀陷害與自己有競爭關系的人等等。
并且,教育者還不能終日喋喋不休地說教。
作文也是小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他們會自然而然地從愉快的、“有意思”的寫作漸漸向“有意義”的寫作過渡,也會自然而然地從寫“有意思”的內容轉向寫“有意義”的內容。當他們想要那樣過渡、那樣轉變的時候,誰都阻止不了。
一言以蔽之,小學作文是老師教會小學生換腦,并從換腦中體會大腦一張一弛的一種學習。做算術題做得理性腦區累了,背字、詞和課文背得記憶腦區混沌了,那么,讓這兩個腦區暫且休息休息,我們來寫一篇作文吧!讓我們啟動和激活另一腦區,也就是感性腦區的功能吧!
開動感性腦區,讓理性腦區和記憶腦區暫時休息。
人的大腦有這樣的特征——一部分用得過勞的腦區感到疲憊了,即使不太運轉了,卻仍會處在發動狀態,并沒有一個閥門,一擰就能使它立刻停止低效率甚至無效率的運轉。這時,另一部分分工不同的腦區開始運轉,低效、無效運轉的那部分腦區被“冷落”了,于是才逐漸休息。小學生們不太清楚大腦的這一特征,但老師們是應該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