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力量(3-6歲階段)
- 張蕾
- 5554字
- 2020-04-14 15:48:16
第一課 體魄與人格并重運動與健康先行
案例分析 不是足球惹的禍
牛牛,6歲,身體強壯,有著很好的運動天賦。他從小喜歡玩球,每天都會拿出一段時間去踢足球,足球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家里人看到牛牛喜歡運動,大班的時候就給他報了一個足球興趣班,每周都會去參加兩次足球訓練營的培訓,這讓牛牛非常高興,每次去參加訓練都非常興奮。牛牛每天都精力充沛,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
在幼兒園里,牛牛也會帶著他的足球,經常在教室里踢來踢去,對其他課程興趣不大。這讓老師很擔心,便找來牛牛媽媽進行交談。媽媽很贊同老師的建議,決定讓牛牛安心學習幼小銜接課程,暫停足球課。這個決定讓牛牛很生氣,他對媽媽說:“不讓我踢球,我就不上學了。”媽媽訓斥了他一頓,沒收了足球,也停了訓練營的培訓。
牛牛對媽媽的做法充滿了不解和氣憤。他每天無精打采地應付著幼兒園和培訓機構里的各種課程,每當看到其他小朋友開心地玩,他總是投去羨慕的眼神。牛牛對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動作、推搡同桌等情況頻繁出現。
媽媽收到老師的反饋,發現牛牛的表現確實很消沉。爸爸媽媽討論之后,認為可能是之前的行為傷害了牛牛,這種單方面通知的行為破壞了他們與牛牛之間的信任,讓牛牛心理上產生了恐慌,甚至對大人的做法產生了厭惡,他現在的行為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抗。爸爸媽媽還認識到,讓牛牛踢足球還能夠鍛煉身體呢。于是他們針對這場風波采取了行動,決定與孩子重新建立信任關系,期待能夠通過“足球”給牛牛更多的教育。
這天,爸爸特意從商店買了牛牛最喜歡的足球,回家進門前,把它藏在了包里。媽媽正在陪著牛牛讀繪本故事,牛牛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媽媽非常生氣,眼看就要大發脾氣。這個時候爸爸坐下來看了看牛牛的繪本,然后放下,并沒有談繪本的事情,而是跟牛牛講起了一個關于足球的故事:“有一群非常熱愛足球的少年,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艱苦,沒有漂亮的足球場,沒有舒服的足球鞋,連足球都打著補丁,更沒有足球訓練營。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們對足球運動的熱愛。他們自己找時間,穿著破爛的球鞋,在塵土飛揚的地上踢著一顆打著補丁的足球,球門其實就是兩根腐朽的木樁。他們每天很開心、很努力地練習踢球。后來,這群少年參加了全國比賽,并獲得了第二名!”
牛牛認真地聽著,對這群少年充滿了敬意。爸爸接著對牛牛說:“你跟他們比起來,要幸運得多。雖然現在離開了足球訓練營,你還有漂亮的足球和球鞋,還有寬敞的足球場,只要自己合理安排時間,依然能夠開心地踢球。”牛牛問爸爸:“那我還能繼續踢球嗎?”“當然可以啦。媽媽讓你離開訓練營,是怕你耽誤學習。你可以認真做好功課,找其他時間練足球,讓媽媽看看,牛牛不僅足球踢得棒,學習、畫畫、講故事也很厲害呀。”牛牛激動地問爸爸:“那你能跟我一起練球嗎?”爸爸把早已準備好的足球拿出來,說:“當然可以呀,爸爸把足球都準備好了!但是你要保證,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踢球。”牛牛高興地跳了起來,抱著足球向爸爸直點頭。
就這樣,爸爸履行了諾言,有時間就陪牛牛踢球,還陪牛牛做一些足球游戲。那個活潑開朗的牛牛又回來了,他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回家后也能及時、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因為他知道,完成作業就能夠出去踢球了。爸爸發現牛牛的足球踢得越來越棒了,跟媽媽商量后,又讓他回到了足球訓練營。重新見到自己的足球小伙伴,牛牛顯得激動萬分。
回到訓練營的牛牛訓練更加刻苦,還跟其他小朋友講述了那群足球少年的故事。牛牛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較之前有了很大改變,看來這場“足球風波”已經悄然度過。
中心議題:家庭重視體育,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體育鍛煉對孩子的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孩子的全面發展應是包括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現如今,很多家長過于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忽視了孩子的體能發展,片面地理解體育運動的內涵和價值。體育鍛煉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和機能的發展,包括智育的物質基礎——大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孩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所必須具備的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質,都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獲得。
體育鍛煉既是身體活動,又是心理活動和社會活動,它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具有促進作用。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還能培養其形體美、姿態美,使孩子逐步形成健壯的體格、端正的身體姿態、敏捷矯健的動作、落落大方的氣質。體育鍛煉不僅能提高孩子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和想象等能力,還可以使其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疲勞感下降等。所以,萬萬不可忽視體育鍛煉,要讓孩子養成運動習慣,獲得全面發展。
一、這個故事為什么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爸爸支持孩子參與足球運動,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作為融保育和教育為一體的學前教育,在對幼兒實施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時,必須把“體育”放在首要地位,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必須強調幼兒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幼兒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也是首要條件。
體育運動的價值不僅僅是提高孩子的健康水平,還能夠讓孩子領會體育精神,這是運動教會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如果想要贏得勝利,一個團隊需要領導。運動時,孩子有機會擔任團隊領袖這個角色,激勵和指導隊員。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虛心接受善意的批評。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學會堅持。體育運動教會孩子的重要一課就是堅持、不放棄。即使擁有天賦,也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堅持練習,練習越多,進步才可能越大。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增強自信心。通過不斷練習掌握新的技能,孩子會明白自己有能力做到很多事情。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學會設定目標。參加訓練或比賽時,孩子常常需要給自己設定目標:學會什么新的技能,比賽達到什么樣的結果,而且這個目標必須是他能控制的,是可以實現的。學會設定有意義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體育運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孩子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確保重要的事情能夠按時完成。
牛牛爸爸支持孩子參與足球運動,加強體育鍛煉。他深知體育運動能夠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幫助,不僅支持孩子繼續踢球,甚至自己陪著孩子一起參與,并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堅持,學會控制情緒,學會處理問題。
2.爸爸滿足孩子的需求,培養內在動機
動機是指由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也就是說,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是構成人類大部分行為的基礎。牛牛是一個聰明活潑的孩子,足球運動這項他感興趣的運動對他的學習動機產生了影響。爸爸正是利用這一點激發他完成其他學習任務的動力,使他對兼顧學習和足球這件事由排斥到接受,最后成為習慣。
3.親子運動有利于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
親子運動是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相互合作進行的一系列運動。它寓教于樂,有利于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其動手能力、反應力、創造力等;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內在潛能,養成運動習慣。牛牛爸爸重視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每天抽時間陪孩子一起踢球,見證孩子的進步和成長,不僅促進了親子間的交流,增強了親子間的信任,也讓孩子享受到運動的樂趣,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
4.足球運動促進了牛牛的身心發展
運動對孩子的性格,智力,自尊心,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協調性等等都有好處。運動讓孩子受益終身:運動能賦予孩子健康的身體,有效降低孩子患上高血壓、心臟病等病癥的概率,全面提高孩子身體素質;運動多的孩子身高明顯增加,肌肉逐漸豐滿,心肺功能良好,腸胃能力增強,神經系統正常,身體素質提高;運動可促進孩子大腦發育,促進大腦神經元之間建立永久聯結,提高孩子身體靈敏度、運動技巧、大小肌肉的發育水平,真正促使孩子們“四肢更發達、頭腦更聰明”;運動有助于孩子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孩子更有自信,行動上獨立自主,做事情更有效率;運動多的孩子更有社交能力,更受同伴歡迎,未來更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案例中,牛牛重新回到足球訓練營,說明了父母對孩子的肯定和支持。通過每天的足球訓練,牛牛的身體更加健康、靈活,做事情更加積極主動,愿意幫助他人,其他小朋友也愿意和他交朋友。
5.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予正確引導和幫助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父母要重視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著鮮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可塑性和廣泛的興趣。即使孩子的興趣顯得簡單、幼稚,我們也不能無視它的存在,應當積極地接受、尊重孩子的興趣,并創造一定的條件,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實際上,尊重孩子的興趣就是讓孩子擁有快樂,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案例中,爸爸媽媽對牛牛踢足球的愛好從反對到積極支持,一點小小的變化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不僅讓孩子享受到快樂,更加難得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給予自己的支持、關懷和尊重,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二、請為爸媽點贊
1.爸爸支持孩子踢球,并答應每天陪他一起運動。
2.爸爸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并通過足球激發他學習的動力。
3.爸爸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對孩子進行教育,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4.媽媽轉變思想,支持孩子重新參與足球運動。
5.父母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并給予支持和引導。
6.親子間溝通、交流、陪伴,讓問題得到解決。
三、教育方法
1.鼓勵孩子多運動、多鍛煉,讓孩子愛上一項運動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父母要為孩子創造自由奔跑的空間和時間,鼓勵孩子多運動、多鍛煉。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一項適合孩子參與的運動進行培養。孩子運動的積極性需要家長的引導,家長可以和孩子在游戲中運動,這樣會讓孩子覺得非常開心。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循序漸進,不要強制運動量。
2.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參與體育鍛煉
孩子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如果家長不熱愛運動,孩子也就沒什么積極性去運動。建議家長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活動,可以是孩子喜歡的運動,也可以是家長喜歡的運動,還可以是回家時的爬樓、路上的追逐跳躍或者家中的游戲。
3.勞逸結合,用身體活動緩解精神疲勞
讀書、繪畫、看電視后,最好的緩解方式就是運動。父母陪孩子在自然環境下散散步、慢跑,能夠讓孩子的大腦換一個環境,釋放壓力,緩解疲勞。父母習慣用運動來緩解壓力,孩子也會學著選擇用運動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將運動變成一種習慣,有利于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身姿端正,動作到位
在運動過程中,注意讓孩子練成挺拔的身姿,站有站樣,坐有坐姿。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走路時,挺直身板,手腳協調;跑步時,閉緊嘴巴,擺臂前進;跳躍時,練習兩腳同時起跳等等。運動前做熱身活動,運動后做放松活動,控制飲水量。
5.經常參與親子運動
家長重視親子運動會、親子活動,不僅僅是陪著孩子去參加,而是真正融入孩子的游戲中,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另外,親子運動的地點不必拘泥于運動場,在家中也可以隨時展開一場親子游戲。在外出游玩時,也可以設計一場親子運動,這對于孩子養成運動習慣、培養積極樂觀的性格有很大的幫助。
6.通過體育運動培養孩子的道德品格
很多家長怕孩子在運動中吃苦,殊不知正是這個流汗的過程培養了孩子堅韌不拔的性格、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體育運動,孩子更容易明白做人的道理,更容易培養良好的品質。在陪伴孩子運動的過程中,父母可以不斷地鼓勵孩子、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堅持、懂得努力、明白團結等精神。
四、引以為戒
1.有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的知識學習,孩子在幼兒園就能背幾百首古詩,講幾百個故事,認識幾百個英語單詞,但很少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進入小學以后,有的孩子非常高傲,覺得其他同學都不如自己棒,與同學們的關系緊張,很難相處。
2.有的孩子多才多藝,畫畫、唱歌都非常棒,經常得到老師的夸獎,可是體質很弱,不擅長運動,經常生病,讓爸爸媽媽很頭疼。
五、舉一反三
幼兒園每年都會有一次全園的親子運動會,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參與完成。建議父母積極參與,不要找老人代勞,不然可能造成孩子對體育運動很抵觸。
六、家長小作業
請陪孩子做游戲、做運動。
小游戲
螞蟻搬家
游戲玩法:
1.爸爸媽媽陪著孩子扮演小螞蟻。螞蟻的家遭到了暴風雨的破壞,小螞蟻要搬家。爸爸媽媽要和孩子一起,將家里的糧食搬到新的地方(提前選好新家的位置)。
2.爸爸用家里的桌椅設計狹窄的小橋、黑暗的山洞以及曲折的道路。
3.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完成搬運糧食的任務。遇到了障礙就為孩子講解通過障礙的方法,告知注意事項,防止身體碰到桌椅。
4.設計返回路線,陪孩子完成多次搬運任務,直至所有糧食搬運完畢。
5.和孩子一起慶祝任務完成,對孩子的表現進行表揚。
自由的戶外運動
活動目標:
陪伴孩子在自然環境中完成追逐、跳躍、翻滾、攀爬等動作,提高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增強適應能力。
活動方式:
1.父母陪孩子在寬敞的體育場、柔軟的沙灘、美麗的健身公園等地方進行快走、慢跑或追逐運動。
2.家長和孩子在小區寬敞的步行道上做跨步追人的游戲,家長跳三步,孩子跳五步,看看孩子在腳不動的情況下能不能用手碰到家長。
3.在草地、沙灘等柔軟的地方,陪著孩子一起做爬行游戲、翻滾游戲,盡情完成各種各樣的身體動作。
4.家長跟孩子一起邊數數邊爬樓梯、走臺階,記錄孩子走了多遠的路,爬了多高的山。
5.陪孩子一起騎車、踢球、玩滑板等。
活動反思: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大自然為孩子釋放天性提供了無比便利的條件。在公園里奔跑追逐,在沙灘上嬉戲打鬧,在草地上翻滾鉆爬……有家長的引導、陪伴,孩子們很容易養成運動的習慣,這對他們的成長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