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907字
- 2020-04-14 14:18:13
16.讀懂孩子口的敏感期,認識口肩負的重要使命
——感知世界
大家可能遇到過類似下面這樣的場景:
幾個月大的孩子,總是十分努力地把手放進嘴里,既專注又很享受地吮吸。如果媽媽把他的手強行從他的嘴里拿出來,孩子就會哭鬧不止。
這時,如果媽媽認為孩子是因為不舒服,或者是拉了、尿了而哭,就試圖去驗證的話,大概都不會驗證成功。為什么?因為這不是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那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其實是媽媽打擾了孩子的“工作”。是的,吃手,就是孩子的“工作”。如果媽媽再次把孩子的手放進他的嘴里,他就會停止哭鬧。那這個“工作”也就得到了驗證。
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代表他正處在口的敏感期之中。
孩子出生之后,唯一能自如使用的器官就是口。他會通過口來逐漸喚醒自己的身體。口是孩子將自己與世界連接起來的最自然的通道。
這時,孩子會用口來構建自己的大腦與心理世界,用口來探索,通過口來感知外界所有的事物。當孩子長到3個月大時,他極其發達的口的功能就會更明顯地顯現出來。
也許這個以口來感知世界的過程會一直持續好幾個月,但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孩子生命初始過程中的必然。如果不小心缺失了這個過程,將會給孩子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
比如,有些孩子在口的敏感期時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那么以后他也許就會繼續不自覺地、不停地吃手,隨意拿別人的東西,隨便撿地上掉的食物吃,或者干脆就去搶別人的東西。還有的孩子上學時,因為注意力都在食物上面而難以專心學習,等等。所以,應該盡量滿足孩子在口的敏感期的需求。
孩子口的敏感期會集中出現在0~2歲這個階段,而且其持續時間的長短與他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在此期間,我們要耐住性子,忍受他不斷地把手和其他東西往嘴里放,要允許他用口去探索他想要探究的東西,不要因為擔心不衛生,就直接阻止他用口去探索。否則,我們的阻攔可能會使孩子口的敏感期被延長,導致他到了三四歲時,可能還會經常將東西放進嘴里,依靠嘴來探索。如果實在擔心這個問題,倒不如為孩子提供科學的生活環境,讓他能安全、衛生地進行口的探索。
口擔負著孩子感知世界的重要任務,所以要用包容的心態看待他的這一敏感期,只要允許孩子去“吃”,相信隨著手的敏感性被喚醒,口的敏感期很快就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