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1112字
- 2020-04-14 14:18:11
4.讀懂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了解其語言能力的發展歷程
不少媽媽認為剛出生的嬰兒不了解語言的含義,所以在孩子的嬰兒時期沒必要和他說那么多話,只要把他照顧好就可以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科學研究證明,嬰兒的腦細胞在見、聞、覺、知的多種刺激下才能不斷成長,從而對周圍的一切產生印象。
媽媽和嬰兒所說的每句話都會灌輸到嬰兒的頭腦中,他也會對媽媽的語言作出反應。當他兩三個月大的時候,會在吃飽喝足后發出滿意的“哼哼”聲;在他五六個月的時候,會對疊詞非常感興趣,如果媽媽反復給他念“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詞語,他也會“咿咿呀呀”地回應著,其實那是他在學“說話”;當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詞語了,到了一歲半左右時,他還可以說一些簡短的句子,例如,“媽媽,我要”“爸爸,吃”……
綜合上述種種現象不難總結出,孩子對語言的認識是有規律的,他漸漸掌握了大量的語言,并開始喜歡表達。我們發現他會突然說出一句從未說過的話,也許我們從未特意教過他這句話,但他卻完全可以掌握了,并在恰當的時候表達出來。孩子的這種表現往往讓我們感到驚喜,他能夠掌握的語言并不完全是我們刻意教他的,他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所以說,他天生就對語言很敏感。
一般來說,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期會出現在1~2歲之間,這期間他對語言特別敏感,并能夠區分周圍環境中的不同聲音和語言。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孩子不但會牙牙學語,還經常自言自語。他“咿咿呀呀”地說著大人聽不懂的話,這正是孩子最初的語言雛形。此時,孩子已經正式進入語言敏感期,而多數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會持續到6歲之后。
媽媽應盡量了解孩子在語言敏感期內的種種表現,掌握他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從而引導孩子熟練地運用語言。那么,孩子的語言能力有著怎樣的發展過程呢?
毫無疑問,剛出生的嬰兒是不會說話的,一兩個月大的嬰兒通常用哭聲來表達他的需求,而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則能發出喃語聲。這時,媽媽若能模仿他的發音,跟他“對話”,則能激發他對語言的興趣。4個月大的嬰兒對于語言更加敏感,當他長到五六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試著模仿成人的語言了,雖然他的發音常常含糊不清,但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模仿跡象。經過反復練習,他會逐漸掌握一些詞語,進而能夠說出一些單詞。
孩子在2歲以后就進入了語言爆發期,他不但開始喜歡自言自語,還愛模仿成人說話。有時,他還會說出一些詛咒性的話,比如“我打你”“你去死吧”……一些媽媽為孩子在語言上的進步感到高興的同時,也開始因為他說出的“不良語言”而感到憂慮。事實上,孩子在語言敏感期除了會說詛咒性語言之外,還有很多種特殊表現。大可不必為此感到擔心,而應了解孩子在語言敏感期的各種表現和應對妙招,幫助他順利度過語言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