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飛天路》即將出版,作為從起步開始直接參與組織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一名親歷者和見證者,我由衷高興。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飛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是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立足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著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為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提升綜合國力做出的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
從1992年9月中央批準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到如今,已走過27年時光。在邁向太空的征程中,中國的航天工作者們經過艱辛的探索和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從運載火箭的研制到載人飛船的發射,從航天英雄首次飛向太空,到第一次太空漫步;從“神舟”“天宮”實現“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員的首次出征;從太空授課到太空駐留33天的階段性成就……在邁向建設航天強國的征途上,我們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具有中國特色的飛天之路,培養造就了一支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開拓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探索形成了大型工程建設現代化管理模式;培育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向世界展示出強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
這部30萬字的《中國飛天路》,圍繞著載人航天工程歷史性的突破和重大跨越,客觀真實地再現了一段波瀾壯闊的研制和發展歷程。本書的作者蘭寧遠同志曾親歷載人航天工程的大部分研制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生活體驗,他以飽含深情的筆墨,通過追尋各大系統可歌可泣的典型事件,記錄了工程從起步到跨越的輝煌業績;通過對感天動地的代表人物的描寫,展現了幾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及航天員群體勇攀高峰、銳意創新的精神風貌;通過對載人航天精神的挖掘,表達出了我們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時代強音。這是一部文字生動、富有情趣,科學性、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體現著厚重文化力量的好作品,既可以作為普及載人航天知識的教科書,更是傳承載人航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希望航天工作者和廣大讀者們在新時代不斷攀登科學高峰,創造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輝煌。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十四日
劉紀原,國際宇航科學院原副主席、院士,原國家航空航天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首任局長、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副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