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經典系列:快樂的人生
- (美)戴爾·卡耐基
- 1531字
- 2020-03-26 16:47:01
讓自己生活在獨立的隔艙之中
1871年的春天,蒙特瑞總醫院一個年輕的醫科學生正在為如何通過期末考試,畢業以后去哪里,做些什么,靠什么掙錢而苦惱。他無意間翻開一本書,書中的一句話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命運。
后來,這個年輕的醫科學生成長為他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醫學家。他創建了著名的霍普金斯醫學院,被牛津大學醫學院聘為講座教授——這算得上是英國醫學界的最高榮譽,英國女王甚至冊封他為爵士。他去世以后,描述他光輝一生的傳記作品長達1466頁。
這個曾經懵懂的醫科學生便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威廉·奧薩爵士。那句改變他一生的話來自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關注今天的現實,不要癡迷于遙遠又模糊的風景。
42年后的一個夜晚,威廉·奧薩爵士在開滿郁金香的耶魯大學校園里發表了演講。他真誠地對學生們說,人們肯定認為像他這樣一個曾經執教于4所著名大學的教授與暢銷書作家,會有超越常人的天賦,但事實并非如此,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只是個普通人。奧薩爵士說,他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成績,都是因為他能夠在一個“獨立的隔艙”里生活。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去耶魯大學演講前的幾個月,奧薩爵士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輪船上看見船長站在駕駛室里指揮,船長按了一個按鈕,使輪船全速前進,幾聲雜亂的機械碰撞聲后,輪船的幾個艙門都在一瞬間關閉,變成了一個個完全獨立的隔艙。
奧薩爵士接著說道:“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要比那艘輪船奇妙得多,每個人要走的路,也比那艘輪船的航程遠得多。我想給大家的忠告是,學會將自己的人生航程控制在一個‘完全獨立的隔艙’里,這樣,你的航行才會安全。你至少要走進船艙,檢查一下那些艙門是不是完好無損。按下按鈕,關閉鐵門,將已經死去的過去隔離開;再按下另一個按鈕,關上另一扇鐵門,將無從知曉的未來也隔離開。這樣,你就真正處于安全之中了。愚蠢的人才會為昨天落淚,為明天擔憂。對昨天的憂慮和對明天的煩惱是今天最大的絆腳石,即使最強壯的人也會被它壓垮。如果放棄今天,而為想象中的未來費盡心思、憂愁苦悶,那簡直是在折磨自己。你要做的,只不過是關上艙門,生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隔艙里’。”
奧薩爵士講這樣的話,難道是說我們不需要為明天做好準備嗎?不是的,在演講中他強調,把全部心智和熱情投入到今天的工作中去,就是對明天最好的準備,這也是爭取未來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所以,無論怎樣,你都需要為明天做好準備,考慮周全,安排好一切,但千萬不要為明天焦躁不安。
在戰爭期間,軍事指揮官必須為將來的戰事制訂計劃,但他絕不能為明天的戰事感到焦慮。“作戰時,我會把最好的裝備提供給最好的部隊,”美國海軍上將阿爾斯特·金恩說,“然后把最艱巨的任務交給他們,這就是在作戰中我所能做的事。”
“如果一條船沉沒了,”阿爾斯特上將接著說,“無法把它打撈起來。與其后悔昨天的事情,不如抓緊時間去解決明天的問題,何況要是我總為這些事情煩惱的話,我就不能在戰爭中支撐多久。”
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在和平時期,積極的心態和消極的心態之間的基本區別就是:用積極的心態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果,能得出符合邏輯的、有建設性意義的決策;相反,消極的心態往往會導致人精神的崩潰。最近我榮幸地訪問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紐約時報》的發行人亞瑟·蘇茲伯格。他告訴我,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整個歐洲的時候,他感到震驚并對人類的未來感到擔憂,這讓他幾乎無法入睡。蘇茲伯格經常半夜起床,拿著畫布和顏料看著鏡子想畫張自畫像。那時,他對繪畫一無所知,但是他還是畫著,因為這樣能減輕他內心的焦慮。最后,一首抒情詩歌消除了他的焦慮,讓他的內心重新安寧下來的詩句。這段詩歌后來成為他的座右銘:
只看我一步之前,
引導我,那仁慈的燈光,
是你讓安寧常伴我的身邊。
我并不想看遙遠處的風景,
只看距我一步之遙給我帶來安寧的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