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八八八年
- 紀德日記(紀德文集)
- (法)安德烈·紀德
- 11754字
- 2020-03-25 16:37:32
……[8]實在不知道出處了——(那是在新聞法中,尤其在《杜比伊和科托奈》的第一封信里[9])。
我在哪里也沒有看到如此辛辣而刻毒的譏諷。觀看這場演出的觀眾被笑聲包圍,他們在對話中很快就升到崇高的境地,——繼而,這出人意料的一幕,又突然令所有觀眾膽戰(zhàn)心寒。
在阿納托爾·法朗士的《友人之書》中,有些軼聞趣事高聲朗誦真是太逗了。
拜倫的《海盜》[10]令我失望,我倒是在《萊拉》[11]中,發(fā)現(xiàn)了我所想象的拜倫。第一章足以撩人情懷。這些書籍的魅力和危險,就是讀者過分進入書中人物的角色,承負起人物的激情。
啊!布里澤[12]詩中的美妙意象:阿爾莫里克的豎琴的弦斷了,詩人則挽上自己的心弦;現(xiàn)在的豎弦,用的就是這種心弦。
二月十八日
啊!多少夢想,這是最美妙的。一顆心對生活還一無所知,急不可待,要騰躍,要投進去,能有多大沖動、多少激情,又能有多么強烈的渴望啊。
這是何等理想的憧憬、不安的悸動,心靈多么劇烈地顫栗,在里面狂跳不已,真好像要從體內(nèi)逃逸出來;它渴望一個上帝,到處尋找,以為觸摸到了,可惱的是夜晚眺望天空是否開啟的時候,也僅僅發(fā)現(xiàn)上帝在其授意的作品中的影像。年輕而火熱的感官不讓心靈滿足于精神的契合,它們要觸摸,要擁抱所尋覓的上帝,如果感到上帝逃避它們,就會認為自己受騙了。
主啊!為什么把我們做成泥土的呢。可憐的肉體,難道你觸摸不到就不能相信,看不見就不能愛嗎?有時你祈禱,感到上帝就在你身邊,為什么還要回頭去看呢——幻覺中止了,祈禱也在你的唇邊止息;于是你傷心地上床睡覺,思忖你不能看見的上帝不過是一種虛幻。
馬利亞啊,是誰給你
要觸摸主的狂妄欲念。
你一鎮(zhèn)定下來,就沖他喊“主”,并匍匐在他膝下,要親吻他的腳;然而他卻躲避你的親近,他對你說“不要碰我[13]”,——于是你的心就惴惴不安。
唔!這些希臘人,讀起來真美妙,但是我閱讀要有個背景——通過德國文獻學(xué)家讀索福克勒斯[14]。在隱修士的修室中讀柏拉圖,讀歐里庇得斯[15]要有肖邦音樂的伴奏,讀忒奧克里托斯[16]則選在小溪邊,而讀薩福[17]卻要在懸崖的巖石間。
黑暗喲,我的光明!雙目失明的埃阿斯[18]高聲說道;讀到此處我合上書:這是一部大對開本,滿頁注釋,顯得學(xué)術(shù)味極濃。
天黑了,我將手插進長發(fā)中,熄了燈,戴上皮帽,裹上大衣——現(xiàn)在我打開窗戶,叼起形狀怪異的長桿兒大煙斗,劃著火柴故意遲遲不點煙,進一步刺激欲望,事先就享受這美妙的時刻——現(xiàn)在我蜷縮在扶手椅中,看著這些小金星,而煙斗里冒出美麗的藍煙——我正是為此抽煙斗的,因為煙草本身并不給我?guī)順啡ぃ覂H僅是為了觀賞你們喲,一縷縷美麗的青煙。青煙繚繞,冉冉升起,一直飛升,直到消失在夜色中。
這工夫,瓦格納的和弦,一陣陣襲來,仿佛自天而降,朦朧而神秘,蕩漾著我的幻想,搖曳著我的思緒。我的夢幻指給我看薩拉米納島[19],以及希臘人的喜悅;太陽好似放射歡笑的光芒,他們?nèi)汲磷恚叱⒉_頌歌。
瞧啊,瞧啊,這就是希臘青年和神圣的舞蹈。他們俊美的身體涂了油,在太陽下熠熠閃光,歡樂地染紅了他們的面頰——啊!希臘絢麗的藝術(shù)!你們所有的青少年,在陽光下多美啊:他們的眼睛充滿自豪,他們的肩膀顯示力量。瞧啊,他們聚在巴克斯[20]祭壇的周圍旋轉(zhuǎn),姿勢多么優(yōu)美。啊!希臘絢麗的藝術(shù)!你們懂得美。伊娥[21],伊娥,阿波羅頌歌,唱吧,索福克勒斯,唱吧,這一天向你揭示了你的天才。
可是,音樂止息,我的幻夢也停止了。青煙一直飄升,金星也一直閃爍。我們生活的時代蠢透了,給希臘人至愛的形體披上粗鄙的衣服;我們再也不理解美了——舒適將美扼殺——一切隨美而去——文筆取代了激情。上帝啊!這個時代多么平庸,只講唯物主義,根本不通藝術(shù)。至少那些希臘人還……
然而,滿滿一煙斗,也有其魅力。
可憐的拉羅什福科[22]——你一定很不幸。看到你的最忠實的朋友的最忠誠的行為,你的臉上應(yīng)泛起怎樣的苦笑。最難忍受的痛苦,大概莫過于不能相信善了。
拉科薩德[23]的妙語,十分有力地表達了對既討厭又迷戀之物的憎惡:
我厭惡地喝下醉我的酒。
若想讀懂拉羅什福科,就必須長時間地多讀;這些格言也必定長時間思索而成。一旦洞悉他的思想,就能在他的所有行為中看到自愛。依我看,我們只能從我們敬重的人那里尋求敬重。
我最終認為,人靠自身是做不好的,凡是做得像樣的一些事,恐怕無不暗中受上帝的啟迪。
我覺得他所必然產(chǎn)生的憂傷,必定有益,必定像《福音》的憂傷那樣導(dǎo)向生活。它導(dǎo)致自我意志的完全放棄,完全交到上帝的手中支配。這是令人向往的嗎?
我要行動,喜歡簡單自然;反之,為了引起一個表面上極為簡單的行動,居然調(diào)動起那樣的激情和思想,實在是咄咄怪事。
我們最重大和最高尚的行為,至少具有這種架勢的行為,怎么就不能完全擺脫各種庸俗的動機,不再考慮別人如何看我們,也不再考慮在別人面前擺姿態(tài)的樂趣。虛榮者的虛榮[24]。
偉人僅僅比我們高出一頭,但是腳始終踏在污泥中,想想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大地上人這么壞,卻有如此美好的事物,又該怎么解釋呢?
這是上帝的一種映象。
猶如參孫將力量賣給大利拉[25]。
然而這一切純屬荒誕不經(jīng),
我在荒誕的夢幻中精疲力竭。
“你用一道圍墻將我圍住,不讓我出去。”[26]
你從污泥中出來[27]。
泰納[28]在他的《英國文學(xué)》中的確出色;他的感想不可能分析得更好了。可惜讀者能感到,他從未放開并忘情地去玩賞。他似乎一面玩賞,一面把著自己的脈搏,數(shù)著跳動的次數(shù)。
不能過分依賴龔古爾兄弟所講的“罕見的修飾語”[29],來達到描繪的效果。
同樣,還必須放棄描繪一切非感情的東西,放棄讓詞語表達畫家讓色彩所表達的東西——即使表達出來,又會是什么效果呢?不是由任何感情所激發(fā)的戈蒂埃式的描述,比什么都無聊而討厭。我寧肯寫出《插曲》[30],也不愿雕刻出《琺瑯與雕玉》[31]。景色,只有像阿米埃爾所說是一種“心態(tài)”的時候,才應(yīng)當描繪,這樣描繪出來的景色,才與我們密切相關(guān)。
應(yīng)當想想賀拉斯[32]的話,并運用到風(fēng)格上:
如泥沙俱下的河流,可望撈到東西。[33]
絕不大肆鋪陳,濫用修飾語,而是把描述部分壓縮到最小限度,寥寥數(shù)語就能激發(fā)起同樣的感情,這樣不是更為靈巧嗎?
善于用智慧講蠢話,該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在街頭聽到這句不算蠢的話:“就是不錯,也還是錯在有理。”
在談話中,阿爾貝[34]把龔古爾兄弟叫作社會新聞的流浪的猶太人。
五月十四日
古人的憂郁,我要去尋覓,不會看尼俄柏[35],也不看埃阿斯的瘋狂,而是到那喀索斯[36]虛幻的愛中尋覓,看他所愛的一幅幻影,一個逃避他焦渴的嘴唇、由欲念伸出的手臂擊碎的映像,要尋覓就去看他那宛如水中一枝花的姿勢,看他那失神凝注的目光,看他那如垂柳枝葉一般披在額前的頭發(fā)。
五月十四日
噢!肖邦的這支前奏曲(我說的是第三前奏曲[37]),甚于痛苦,這是一種流淚的哀怨,這種凄切的、不堪忍受的悲傷,令人永遠心碎;沒有一聲呼號,只有一種令人惶恐不安的、悠長的音調(diào),中間只夾雜著哽咽,甚至更加輕柔的聲響,猶如哭久了而痛苦無奈時喉嚨的起伏,又如波浪沖上沙灘的鼓脹……同時低音喃喃訴怨,聽來沉滯而隱晦,極不正常,降了半音階,如同墜入螺旋形的無底痛苦中。
正是眼淚也不能沖淡的絕望導(dǎo)致自殺。
五月十五日
昨天晚上見到路易[38],這次見面令我慚愧。他有勇氣寫作,而我卻不敢。我到底缺少什么呢?
然而,多少事在我心中翻滾,但求凝結(jié)在紙上。
我怕!我怕微妙而難以捕捉的思想一旦定形,便盡失其生氣,得到一種死亡的僵形,好似翅膀釘在木板上的蝴蝶,而蝴蝶只有在飛舞時才美麗。
懦夫啊!你果真有想法,果真有感觸,那就“應(yīng)當”表達出來!
現(xiàn)在誰還寫作!不是到出行的時候了嗎?
相信你的力量吧;一起風(fēng)就沖出去。
我也是詩人!
必須將自己的理想置于高遠之處,行進時眼睛始終凝望它。
寫作!真叫人樂不可支!簡直發(fā)神經(jīng)!思考,幻想,并歌唱自己的幻想和思考。
善待別人,推動進步的車輪,不能像一個幻影似的,過后留不下一絲蹤跡。
用一聲超人的吶喊,就表達整整一代人的痛苦、惶恐和向往;全身心獻給這一美好的任務(wù)——投入自己的才能、感情、信念,甚至生命,哪怕像天鵝那樣,唱完歌便死去——借用萊奧帕爾迪[39]的哭泣和憤怒的聲調(diào),用拉姆奈[40]的火熱語言表達——為我們時代的懷疑和苦難哭泣之后,就讓熄滅的信念的火花在心里重新點燃——為憎惡、失望而哭泣,或者給憎惡和失望打上烙印,就好像動用了燒紅的烙鐵。
寫成詩?寫成散文?何必多慮!但愿上帝賜給我適宜的聲調(diào)!如果詩句從我口中大量誦出,我就會愉快地歌唱,然而尋詩覓句,我可絕無這種打算。
戈蒂埃和班維爾討人厭了——他們?nèi)羰菬o話可說,那就住口吧[41]。
詩是件神圣的事,他們卻像對待玩物一樣將詩毀掉!
豐富的幻想寓于我的胸懷。
舍尼埃[42]
五月十五日
我的心喲,大海和天空都要因為愛而傾動[43]。
多么溫馨,多么溫馨,這夜晚,——星光閃爍,多么柔和——我的心也為之融解。
空氣多么溫煦,輕拂我的額頭,宛如一只女子的手。樹葉絮語,又是多么傷感,聽著聽著我就淚流滿面。
橘樹的芳香飄落下來,多么沁人心脾——又如此多情地愛撫水面,——夜間的清風(fēng),猶如屏住的氣息,帶著細細的椴木花粉——一種愜意的酥軟乏力之感,大量向我傾注愛意。
夜空中如火箭噴射——夜鶯的詠嘆調(diào)。——在水池沐浴的一株金合歡那兒——悅耳的夜鶯在唱歌——同時望著一顆星。
對于那顆星,夜鶯——為愛就要殞命;那顆星閃爍著,——我看那是一種嘲弄。
好似噴泉的珍珠,——響亮的音符紛紛灑落,——這歌聲令我陶醉,——越來越醉意醺醺。
美妙的歌曲一變而令人心碎,——傾吐出的一聲聲——在夜晚多么凄然,令我傷感。
歌喉美妙的夜鶯,為愛而殞命,——但始終閃爍著,那顆星的微笑。
陶醉在芳香、愛和痛苦中,——夜鶯啼泣,發(fā)出難以言傳的聲音。
在平靜的池水中,——它看見那顆星的影;——為了它,為了它,那顆星——自天而降到池水中。
現(xiàn)在,星因愛而閃光;發(fā)狂的歌聲,歡快地沖上天空;——鳥兒也飛舞,要降到池中去會愛星。
鳥兒一降落,星就逃離;遙深,遙深,星沉入水里;——于是,夜鶯加速飛落,——可是星卻一直往下沉。
夜鶯觸到水面,——用不安的翅膀擊水;——那顆星又飛回天上,——重又閃爍著它那微笑。
現(xiàn)在,歌聲沉寂了。——夜風(fēng)越發(fā)輕柔,——來親吻夜鶯的身子。
夜鶯翅膀舒展——浮在水面,——在椴木的花粉中間。
在它的上方,——橘樹醉意更濃,——揮灑著芳香——
夜晚熏香的繾綣——將愛傾注在我心上,——我的眼淚落下,滾燙滾燙……
……然而,已不再是溫煦的晚風(fēng)。
現(xiàn)在愛撫我的,是你的手!
五月十六日
歌
雪,從黑色天空[44],下了整整一夜。
整整一夜,沉重的雪團覆蓋大地。
沉重的雪,從黑色天空,雪崩似的降落。
太陽一覺醒來,看見大地一片白。
一片白是棉被,鋪展將大地覆蓋,
棉被鋪展,就像將大地覆蓋的殮單。
大地對太陽說:“天空在我上面鋪展
一條殮單,殮單覆蓋了整個大自然。
活物全死了,用一條白色棉被覆蓋。”
太陽回答大地:“這是新娘的面紗,
你當成殮單;冰霜是你婚禮的首飾,
你婚禮的面紗和首飾:白雪和冰霜。”
太陽說著便擁抱大地,給一個愛吻,
大地羞紅了,樹上的冰霜就像鉆石,
在閃閃發(fā)亮的愛吻中,呈現(xiàn)出紅色。
五月十六日
無非是一場夢,但是這夢有多溫馨。
飛逝的光陰一度停止,這良宵似乎不會過去。我躺在她身邊,載著我們的輕舟微微搖蕩。燦爛的星空流瀉下來柔和而凄涼的光亮。萬物都沐浴在寂寞的月光中,而月亮我們卻望不見;起伏的大海一片銀白,浪濤隆起時便戲弄乳白石色的珠光。還有一片朦朧的海灘,發(fā)出一種迷人的絮語,而且從藍幽幽的丘岡飄落下來一種無名的香氣,濃郁而沁人心脾,猶如供奉的煙火的氣味。還有超自然的峰巔,以及云霧繚繞的天藍色冰川。
大海無邊無際,也襯出天空的無窮無盡。我們摟在一起,一動不動呆在那里,心醉神迷,眼睛出神地望著波浪,一句話也不講,然而我們兩顆心靈卻融入同一種祈禱中,——這祈禱在我們顫抖的嘴唇上止息。
這時,一首歌響起,歌聲飛上天空,聽來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憂傷,惶恐不安而又充滿激情,它詮釋我們的感恩歌,正是極度興奮的人,用言語也表達不出的最高的祝婚禱。
……啊!幸福也許就在這里,可這無非是一場夢。
五月十六日
星星,小星星,我望你時,你可看見我,
你隱在遙深的藍天里,是否看見在大地望你的人,
你那顫動的亮光,可否是投給我的微笑,
一抹嘲弄的微笑,投給我這塵世的居民。
恐怕還是憂傷,你才那樣輕柔地閃亮,
而我望著你喲,不由得熱淚盈眶。
小星星,隱在遙深的藍天里,
你那么憂傷,是否在注視我?
你好似一顆痛苦的靈魂,在黑暗中尋路……
可是望你久了,我就受遙深天穹的吸引。
小星星啊!我多想不顧一切地投向你;
離開這無聊單調(diào)的大地,
這里所有人我都感到陌生,
我要拼命地一拍翅膀,沖上幽深的天穹。
飛升,一直飛升,在一下忘情的吻里,
你身邊留下我的生命。
“狂熱”、“險惡”、“令人驚愕”,這些都是很好的修飾語,合于旋律。
六月二日
《理想》是這樣開頭的:
大膽的獵手受危險的刺激,
看見追捕的巖羚羊在巖頂,
他的心狂跳,突然沖上去,
眼睛直盯著那逃遁的蹤影,
目標登上冰川,一直逃避。
……
我將它置于極高而達不到,
心靈竭盡全力而精疲力盡。
……
心愛的形影總是逃避——
——其實不過是一縷月光
在逃離
唉!我獨自在霧中徜徉
深夜里。
莫爾特楓丹[45]
P. L. [46]珍愛的形影總在逃逸。
你要了解我愛誰:
實難對你說出來
唉!連我自己也不知
我敢將誰愛[47]
她來會我到夢鄉(xiāng)
我死死愛戀的女子
一旦夜闌就逃亡
原來怕白日。
茂葉之下我獨跑
聽見她在我身邊笑
這身影總似一驚魂
逃避我的吻
沉沉黑夜我醒來
想緊緊把她摟在懷
懷中卻不見她蹤影
幸福也遁形。
絕望之下淚漣漣
溫情難覓受熬煎
忽覺她手在撫摩
輕輕愛撫我。
六月八日
你說:“哦!假如有一對鴿子的翅膀,我就會飛走,能找到休息的地方;喏,我會逃得很遠。我要到荒漠去生活。”[48]
渴望
遠離這傷心的城市
惡徒在這里橫行無忌
我的心靈向往的國度
還不知道什么是痛苦
我能夠把愛藏在心中
使受傷的心得到安寧。
希望大自然鮮花盛開
春天永駐鮮花開不敗
但愿友誼能日久天長
但愿心靈相通不設(shè)防
我還向往夜特別純凈
感到上帝在整個天空。
親愛的,和你一道逃走
我們相愛能終日廝守
有朝一日要離開塵世
就躺在開滿花的大地
我們辭別要走的靈魂
“你不會失去你的愛情”
你能失而復(fù)得。
令人失望的形式
一見我就總逃離。
應(yīng)當作一首火熱的東方詩,使用這樣的話語——“多少夜晚我在床上,尋找我的心所愛的。我尋找卻根本沒有找到。”
繼而,逐漸升華,一直到神秘主義,擺脫肉體的羈絆,再重新發(fā)言:
“我尋找上帝;
夜晚我伸出手臂而不知疲倦
我的心靈拒絕任何安慰
我想起上帝并發(fā)出呻吟”
“我沉思而我的思想?yún)s已氣餒。”
拉羅克,七月十日
啊!我的呼喊如能從我胸中噴射出去,準能沖破天空,激出眼淚——然而,我卻把它們藏在心中的最深處,實在害怕其種種的卑劣。
看到并不是獨有自己這么壞;這種幻滅有多苦澀!有時候我自認為是最壞的。可是,思想的荒唐遠遠把行動拋在后面,人們以為只能觀賞鮮花的地方,掩蓋著多么深的泥潭,這情景我看著不禁恐懼。道德墮落的思想令人眩暈。
于是我想,我是大地的鹽[49]。鹽的味道多苦,想要凈化別人的人墮落到何等地步。
墮落速度相當快,人們想停也停不下來了。
這種情況尤其令人驚駭:我習(xí)慣于自己的邪惡,而且面對它越來越不感到恐懼了。
噢!何時我才得以安歇!
朱莉?qū)懡o圣普勒的這封信[50],我看了很有裨益:它使我放下心來——我心中琢磨是否可能……以這樣的代價贏得這種結(jié)果,是不是更好些。我是從兩端看邪惡,心中琢磨取哪一端要輕些。
我在邁耶[51]的著作中讀到這些話:
“無論在搏斗中,還是處于軟弱狀態(tài),我絲毫也不絕望,因為我對邪惡恐懼到極點;肯定不會滯留其中的。”
龔古爾兄弟講,在文學(xué)上,只有親眼見過,或者親身遭遇過,才能寫得好。——我也要說,只有見過或者遭遇過,才能理解得透,然而多少事物,也能在想象的空間見到或遭遇到。
七月十一日
不,你不了解我,你不了解;誰也不了解我!我向每人只提供我的一部分,因此同任何人我也不是原本原樣。我已經(jīng)是個復(fù)合體,從而也就成了演員。
上帝明鑒,我若是不認識其他人,絕不會滋生驕傲的心理;只在見到他們之后,我才感到自己高于他們,確切點說,看他們相當?shù)拖隆驗椋铱醋约哼€不到中等。他們不是孩子,就是畜生。有時我感到他們和我之間有一個深淵,而聽他們叫我畜生,我倒喜不自勝。
他們那樣生活就好像生活很古怪。
你沒有感到我們是天生的一對,而有時會覺得我們比所有人都強大。世人始終是世俗的。不應(yīng)當接受塵世的不幸。絕不退讓,絕不為塵世做什么,它是不會領(lǐng)你情的。你只接受來自上帝的不幸。
在我的理想和我的棲息地之間,隔著我整整一生。
唔!你只承認兩個審判官:上帝和你自己,我是指你的良心。
我所不解的是,人們(我說“人們”時,指的是“眾庶”[52])把哲學(xué)看成一門要通過的功課,而它正是一個人智慧的生命。
可是人,很少有這種情形。
對于偉大的天才,理解他們就熱愛他們。
七月十二日
我瘋了,簡直瘋了,我為自己制造幻景,然后又驚恐萬狀,就像把風(fēng)車看成惡龍的堂吉訶德。絕不要畏懼,只管相信。
繆塞說“無限在折磨我”[53]的時候,非常清楚我會讀出來的全部意思嗎?
不要管我;您不知道一顆心沒有找到自己的道路,該有多么痛苦。
我閱讀過多;這一切在發(fā)酵。
七月十三日
我的種種思想,宛如地窖中這些植物,長得太快,莖葉瘋長而不成比例,但是蒼白而無力。
我完全相信,我會讓那些不違反必然的韻律的人作詩。
螢火蟲就是帕斯卡爾所描繪的人,爬行的孱弱的生物,但是額頭頂著一顆亮星。
七月十四日
多愁善感能成為一種病癥;這些頹廢派文學(xué)藝術(shù)家,全是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和歇斯底里的人。
學(xué)習(xí)的樂趣,是我所體會到的最大的、最令人陶醉的樂趣。
七月二十二日
我們的可憐的迷魂
始終在黑夜里相互找尋。
七月二十六日
情欲在嘴唇上是蜂蜜,但進了五內(nèi)則成苦汁;科學(xué),剛?cè)肟陲@苦澀,但隨后又變得甜美了!
一場夢持續(xù)卻捕捉不到。
孤單單,在黑沉沉的夜里
我們的靈魂在尋路。
八月八日
現(xiàn)在我又冷靜下來,想要衡量所走過的路,已經(jīng)長得令我心驚,我換了路,認不清好不好了。
原先如我所說,還想講究點兒修辭,不過,我當時的想法是真誠的,拿帕斯卡爾的話來說“殺掉這個我”[54],而現(xiàn)在,這個“我”,我尊重、敬佩,還極力發(fā)展。這是因為,我的目標也大大改變了;摻雜進去了雄心。我考慮到要表現(xiàn)自我,就必須認識自己,因此我尋找自我。
我發(fā)現(xiàn)自己十分蒼白、模糊不清,就想著突顯我的個性的輪廓。
我讀了蘇利—普呂多姆[55];我激賞他,對自己又大失所望。
我大失所望,因為我在他的詩作中看到了我的所有思想,但用以表達的形式,卻是我永遠達不到的;那么又何必呢?
八月九日
在堅持不懈地從事最累人的工作時,思想久久保持興奮狀態(tài),就將其所有沖動聚成一種沖動,并能騰飛上天了。
夜晚敞著窗戶,眺望星空,目光和心靈投入那遙深的碧空,在溫煦的空氣中感官都漸漸綿軟無力了,耳畔則響起詩的挑釁的節(jié)奏,如同煩人的蜂群嗡嗡作響——唔!這種歌唱的快樂!詩,現(xiàn)在我呼喚它,終日等待它;可是,思想越閑越滯重了,被格格的笑聲刺激得煩躁起來,再也感覺不到低吟絮語的輕撫了,再也聽不見心兒飲泣了。
必須寫,必須寫,哪怕寫得不好。然而,我越少寫越不敢寫,卻知道如何寫。
我要寫屠格涅夫式的一部小說[56],模仿《麻風(fēng)病人》:“被黑壓壓一大群的見證人所包圍”[57],——寫得朦朧一些,但不事夸張鋪陳,采用散文而不用詩體,——用詩體太受束縛。
愛物喲,全是所有之物
加在一起又愛哪一個。
八月十四日
我又想起他看見我恬不知恥,高度表現(xiàn)出自己的激情時,那種突然驚訝的眼神。隨即就產(chǎn)生這種念頭:“他又要以為我擺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多少回引起責(zé)備,而每回我不過是完全放松,過分顯露自己的本來樣子——不錯,這種念頭立刻使我的激情凝結(jié)在我的嘴唇上(其實這種激情是由衷的)——我便微微一笑,心里可真想大放悲聲。
讓青春的激情迸發(fā)出來,讓激情同一切它認為美與善的事物相結(jié)合。審美情趣早早就要受到限制,什么也不如激情這樣擴大人的心境。
語言能完全表達嗎?啊!這些意念多么微妙,多么細膩,既近乎感覺,又類似情感;其魅力寓于肉體和精神的奇妙的契合,想用一個詞將兩者同時表述出來。啊!一場陌生的夢幻之后,這種意亂心煩的渴望,而這種夢幻,怎么說呢,一旦描繪,就要給它披上現(xiàn)實的外衣。
九月十五日
我不知道過早地打算寫作是不是好事。過于年輕的產(chǎn)物,我未免擔(dān)心,往往像長得太快的果實,外表色彩雖然鮮艷,但是味道不佳。最好還是積累感觸和激情,以后“能夠”更好地講述。
米爾熱的《場景》[58]富有無拘無束的青春氣息,但是失于單調(diào),那種風(fēng)格也非常刺眼,完全華而不實。
通過小事情看出增長的年齡將我們拆開,憂傷的情緒便襲上心頭。我認為最好的時光已然過去;那段時光實在太甜美了,我還期待一種回報,不可能持續(xù)下去,未來令我恐懼。
以靈魂轉(zhuǎn)世為題,也許能寫出一篇精彩之作,通過轉(zhuǎn)世說解心靈的全部渴望,以及有選擇的親和趨勢。
我僅僅看見兩條路:或者寂靜主義,或者相信完美。處于懷疑中,就“應(yīng)該”走第二條路。
八月二十一日
友人。友人;我的心需要釋放滿溢的友情。
八月二十五日
絕對而最終的進步,我認為是不可能的。人們總是回落到起點。人所能做的,無非是“接受教訓(xùn)而死去”。至于一個國家的人民,我認為他們走的是一條幾乎一成不變的上升的路,直到消亡,被另一個國家的人民所替代。
拉丁人也有過他們的復(fù)興、他們的盛世,接著幻想破滅,渴望預(yù)示衰落的最好時代——我們的聲調(diào)更響亮,僅此而已,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死去。一代人拆毀上一代人建筑的豐碑:惟獨科學(xué)能夠進步,只因科學(xué)是絕對的。我們的哲學(xué)主觀性太強了;十八世紀反對十七世紀的信仰,現(xiàn)在,我們則反對他們的信仰——再過一百年,人們又會把那些信仰拾起來——既然如此,又何必呢。
米什萊[59]的《日記》我很喜歡,因為我走進他的思想,而那些思想會每天產(chǎn)生的。他不觸動任何真正的問題,任何煩人的題目。他太忙,不能輕易讓幻想和不安在他心中鼓動起懷疑。
他的心靈如孩童般純潔,像處女的心靈那樣誠實。觀察這樣的心靈很有裨益,它能令人堅強和平靜。但是,我在他的《日記》中沒有找見心靈的食糧。
我應(yīng)當少寫一些想象的東西,作些更涉及個人的筆記、批評和評論的筆記,等等。
以后再看這些材料,了解這些意念是怎么產(chǎn)生的,引起這些意念的閱讀和事件是什么,這對我來說更有意義。
我看書看得太多。這些讀物的作用相互中和,整個兒削弱了。
如果還談別人談得很好的,如果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一步也超越不過去,那我寧愿保持沉默,就看他們的作品。然而,如果我能比他們走得更遠,哪怕是多出一步,那也要向前進……但是,無論如何必須沖破,以便保持完整。
如果我始終善于避而不表達,那么就難說我是不是現(xiàn)在這局面。
我所看到的,歲月帶走的多,送來的很少。
我的號叫必然絕望到極點,上帝肯定會聽見。
“我要使你們擺脫你們的所有污點。”(《以西結(jié)書》第三十六章29行)
我無望自我拯救,除了行善,也不希望找到別種辦法了。況且,這是件十分愜意的事:我認為幫助了一顆心靈時,從來沒有離幸福這么近了。首先是瓦勒[60],我給她念我這本《圣經(jīng)》,別看這項任務(wù)十分輕快,也十分簡單,我卻覺得萬分沉重,甚至有點畏懼;其次是給星期日學(xué)校[61],但僅僅有幾次,再如在庫沃維爾的林蔭路上,我同喬治[62]最近這次談話。
八月三十一日
驕傲無時無地不滲透進來;總是著意表現(xiàn)自己。我還很少感受到孤獨,但有此需要。什么時候我能為我自己,為上帝生活,并且為這黑壓壓一片的見證者生活:我肯定他們也在注視我們。
我的上帝,我要成為大地的未加工過的鹽,還可能墮落到比我還低的程度嗎。
噢!如果鹽喪失其味道……
奇怪的矛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有時看到一些人的友誼,我就有一種被壓垮的感覺,心想他們一定什么也沒有看出來,才保持這種友誼,而且我聽到他們對我講的某些話,真想沖他們喊:
“不要接近,你們所見到的,不過是一座腐爛了的墳?zāi)沟陌资^。”
我完全清楚他們聽見我們的聲音了。
正是這一點令我害怕。
九月一日
“我用心認識智慧并觀察大地上所發(fā)生的事情的時候——(因為人的眼睛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不可能體味睡眠)看到了上帝的全部作品,看到了人不可發(fā)現(xiàn)陽光下發(fā)生的情況;人費力地尋找也是徒勞,什么也發(fā)現(xiàn)不了,即便是智者,他要認識,也不可能發(fā)現(xiàn)。”[63]
傳道書。
閱讀《多米尼克》[64],我激動不已,就恍若閱讀我自己的未來。
九月三日
噢!可憐的心靈的翅膀,總撞擊在籠子的鐵條上,累得筋疲力竭而又撞傷了。
您若是了解一顆心靈不知自己的道路所感受的痛苦。
唉!讓我死了吧;我一死,也許就會得到安寧。
還應(yīng)當讓瑪?shù)氯R娜讀讀《克倫威爾》的序言,以及《呂克萊絲·波基亞》[65]。
這句詩太妙了:
如和風(fēng)之歌在蘆葦間低徊。
然而,必須寫成完整一首詩。
九月二十五日
如果他們了解自己的幸福[66]。
人多么盲目啊!整個白天,他們哀嘆肉體囚禁了可憐的靈魂,不準靈魂前往欲念呼喚它的地方。
在夜晚,他們的肉體進入睡眠狀態(tài),就拋棄了所藏匿的小小的靈魂,于是,靈魂便迅速飛向自己所喜愛的事物,現(xiàn)在任何障礙都擋不住了。不過,心靈居然能獨自行動,他們覺得怪極了,甚至高呼“不可能”,稱這是“做夢”。
他們早晨醒來就說:“哈!我做了個美夢,要能實現(xiàn)該有多好。”接著,他們又傷心地想:朦朧中見到的幸福,他們永遠也達不到。于是,他們就討論是什么細絨能將可憐的靈魂拴住,是不是最好扯斷這種線,扼殺肉體,不再總這么拖著“這種討厭的幸福”。
然而,這些喪失理智的人,他們害怕同時也扼殺了靈魂!因此,他們只好維持現(xiàn)狀,每天夜晚擁有幸福,到了白天就因為掌握不了幸福而哭泣。
每天晚上,我的靈魂迅速飛到你身邊,飛到它所愛的你身邊。我的靈魂猶如一只小鳥,落到你嘴唇上,而你的嘴唇微微一顫動,就泛起了微笑。我的靈魂滿懷欲望,高聲呼喚你的靈魂。如同兩股火焰合為一股,我們兩顆靈魂融為一體,展翅高飛,飛到遠方。
醉到何等程度,就覺得天翻地覆,在溫柔而寂靜的月光中,望見沉睡的樹林向遠方逃逸!
我們摟抱著,逃向更加晴和的天空,逃向我們靈魂希望得到愛撫的更加溫煦的風(fēng)。
在風(fēng)聲歌唱的松林,在露水熠熠閃光的林間小路濕漉漉的高樹下,在延至天邊而一望無際、我們經(jīng)過時像波濤一般傾伏的麥田上,在懶散的小鹿來到溪邊喝水的濕潤牧場的斜坡上,我們一道經(jīng)過,沉浸在夜色溫馨中,該有多美啊。
這便是金色海灘和棕櫚樹沐浴的大海;更加明亮的月將它銀色的頭紗鋪展在沉睡的田野上,而波濤回蕩時,則呈現(xiàn)乳白石的藍色閃光;牧人的一縷細細的炊煙,在透明的空氣里裊裊升天,宛如一種祈禱。
在由同一欲念結(jié)合的寂靜和夜色中,我們的靈魂輕盈而快速地飛走逃逸。
死亡來臨,也拆不開我們的靈魂;我們的靈魂還要在墳?zāi)沟哪且贿呍傧嗑郏€要結(jié)合在一起;在這塵世上,世人能在我們之間設(shè)置障礙;我們的肉體可能被隔開,但是隔不開我們的靈魂。戀愛的靈魂是什么障礙也擋不住的,愛情戰(zhàn)勝了所有事物。愛比死強大。
倫敦,十月五日
保爾·布爾熱研究福樓拜的文章及其序言,為我展現(xiàn)一個亂人心性而又令人神往的思想世界。
我必須重新審視可能塑造我的性格的這些書,必須確定我本人。毫無疑問,研讀這些書,是受了影響的。
十月十四日
必須界定我的個性,按照我所希望的那樣,今后能走向由心愿擇定的一種理想,不能任由這種個性在環(huán)境的支配下形成。
必須把握住,個性形成符合自己的心愿。
因此,我們要選擇影響,讓一切對我都有教益。
十月十六日
我讀了德文的一篇安徒生童話:《天使》,讀時流了淚。這種語言像音樂一般美妙,像哀嘆一般輕柔,對我來說還很神秘,打動我并留下快意。一生只因為實際痛苦才流過淚的人,哪里知道最大的一種快樂:能夠痛快地品味流淚的滋味,卻又毫無痛苦悲酸之感。
就這句話所表達的相近的意思為題,不是可以寫一篇美妙的散文詩嗎:
“他舒展白色大翅膀,要飛越童年所珍視的所有地方,還摘了一把鮮花,帶到天上仁慈的上帝那里,讓這些鮮花在天上開放,比在人間還要鮮艷。于是,他們飛越了這孩子在這國度玩過的所有地方。”[67]
看來人死了。靈魂還舍不得離開所珍愛的地方——哪怕是受過罪的地方。
這本書印出來的影像揮之不去。
噢!果真成為事實該有多好!
我看到了令我目眩的書名。
遺著[68]——Z·B·杜里翁[69]——夢幻——無韻詩——前面要有個序言,我解釋一下這個筆記——然后……
應(yīng)當寫出來。
十月十七日
書名我還是取《夢之花》[70]。
十月二十二日
感到自己習(xí)慣于罪孽,甚至不再容心靈自己的過錯哭泣,從而心靈這樣干涸了,還有什么比這更可悲的呢?
毫無節(jié)制地渴求一種陌生的歡樂,心靈起初未能與之搏斗,結(jié)果自身的全部青春活力和高尚的痛悔都被摧毀了,代之以無以名狀的麻木不仁,無以名狀的消沉怠惰,而這種消沉怠惰使心靈越來越軟弱,抵制不了誘惑,越來越遠離重振精神的痛悔了……
唉!哪怕在自己意志的廢墟上,還能發(fā)現(xiàn)一點點活力,心靈也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所有這些卑劣的享樂中,它既憎恨,又受這種享樂的奴役,只能事后暗自垂淚。
眼淚!噢!只要一滴眼淚!能洗掉多少污點。這正是洗禮圣化的凈水。
其實不然,一點反抗也沒有了,逐步放任從惡,一種卑怯的心許;主啊!扶起我來吧,我知道我在心靈里,看到了類似首肯的一種丑惡的笑。
“救救我們吧,主啊,我們要死啦!”[71]
十月二十九日
舒曼的《狂想曲》[72],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懷。這是幸福的死亡之歌,似乎還沉浸在回憶的喜悅中,但是望見未來又開始熱淚盈眶了。
猶如眺望日落那樣——眼中還久久保留那照亮黑暗的燦爛幻覺——無可比擬,淋漓盡致地向我表明幸福時無可挽回的流逝。這不正是維克托·雨果的《阿拉伯女主人的送別詞》[73]所表達的思想。
沒有一個人認識我。[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