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是三種舊時流行的蒙學讀物,習稱“三、百、千”。

《三字經》的作者,明清人多指為南宋名儒王應麟,也有宋人區適、明人黎貞等說,但都是出于傳聞,并無實在的證據。《三字經》中說:“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朱熹的著作經慶元黨禁后,獲得全面的尊崇和推行,已是進入元代的事。而《三字經》又有鼓勵仕進的內容,故似當作成于元延祐年恢復科舉,規定考試程式中《四書》用朱氏集注之后。近時人們發現南宋陳淳用三字句寫成的《啟蒙初誦》,起首為:“天地性,人為貴,無不善。”以下還有“性相近,君臣義,父子親,長幼序”等語,很像是《三字經》的先河。說明《三字經》從雛形到更定,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今本《三字經》還有對明清歷史的簡述,則是歷代增補的結果。

《百家姓》的成書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經》。陸游《秋日郊居》詩“授罷村書閉門睡”句下自注:“《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南宋學者王明清還對《百家姓》進行考證,認為趙指趙宋,錢指吳越,孫為錢俶正妃,李為南唐李氏,周、吳以下四姓為錢镠以下的后妃,故“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玉照新志》)。我們看百家姓所收哈、愛等姓,都是唐代始出現的對外藩的賜姓,可知王氏所言不為無據。吳越錢氏在宋太祖開國后即入貢,至太平興國二年(977)率土歸降(時李氏新亡不久),《百家姓》可能即成于這一時期。

“三、百、千”中唯一可知作者與撰作時期的是《千字文》,系南朝梁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于梁武帝大同年間所編,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它的撰作,相傳還有一段故事:

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

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發皆白。(唐李綽《尚書故實》)

《千字文》中,除了“潔”字兩見外,其余都無重復。周興嗣能在一夜之間,把雜亂無章的一千個字編成韻文,而且對仗工整,條理貫穿,文采斐然,確實令人稱絕。難怪它風行歷久,以至其字序被廣泛用作坊里屋舍、簿冊卷宗的編號。

作為獨立成篇的蒙書,“三、百、千”各有所長:《三字經》言簡意賅,內容豐富;《百家姓》常見常用,便于記誦;《千字文》構思巧妙,宛轉有致。而一旦配合使用,又三位一體,相輔相成,所謂“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明呂坤《社學要略》)。所以千百年來,家弦戶誦,幾于無人不曉。歷代以來,“三、百、千”的改續本、仿寫本,不下百余種,有的還是用方言、滿蒙文字以至日語、梵語所寫成;同時,各種釋音、釋義的注解本也層出不窮。“三、百、千”的廣泛影響,可見一斑。

本書所輯入者計有:

一、《三字經注解備要》 原署“浚儀王應麟伯厚先生手著,岳門朗軒氏較正,衡陽晚學賀興思先生注解,上元紫巢氏重較”,似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注者以“袖里《通鑒綱目》”自許,而行文多有挦撦黃繼善《史學提要》之處。對名物的解釋更是諸家雜糅,且時見窳誤、脫漏,反映出西學東漸時期蒙書守舊陋聞的一面。

二、《重訂三字經》 章太炎訂定。這是章氏以提倡“國粹”對抗新文化運動的嘗試之一,但弁首的《題辭》對《三字經》作了較為全面和公允的評價,所進行的修訂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發展對《三字經》的新要求,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三、《百家姓》 依康熙《御制百家姓》例,保留了有關姓氏的郡望。郡望為望族的郡屬,起于魏晉,門閥士庶觀念影響著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存之可備檢索。

四、《千字文釋義》 原署“汪嘯尹先生纂輯 孫謙益先生參注”。褚人獲《堅瓠補集》卷二記載毛綸(聲山)六十歲時汪嘯尹有祝嘏詩,可知汪為清初時人。然《千字文》已經編定,又何需清人“纂輯”?觀“嘯尹”為字號,而“謙益”更像實名,并存不倫。因疑此孫謙益或即曾為《歐陽修集》作解的宋代注家,汪氏所纂輯者當為宋人所作的《釋義》。從隋代起即出現了《千字文》的種種釋本,以此書為較勝。當然,其注釋也未能盡脫腐儒的窠臼。

“三、百、千”是迄今完整保存的產生最早、使用最久、影響范圍最廣的蒙書。自從它們出現后,便成為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內容。“三、百、千”的這種穩定性和適應性,固然由它的形式與思想內容所決定,但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筑的惰性。一方面,介紹三種傳統的啟蒙讀物,另一方面,為全面考察中國古代社會提供一份參考資料,這便是整理出版本書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伊通| 仁化县| 海晏县| 河源市| 湖北省| 仪陇县| 大英县| 南京市| 天祝| 河南省| 米泉市| 九龙城区| 安阳市| 镇原县| 宜都市| 商城县| 淮阳县| 嘉善县| 海城市| 乌拉特后旗| 财经| 东丰县| 盖州市| 茶陵县| 华蓥市| 福清市| 渭源县| 白沙| 柯坪县| 青浦区| 错那县| 宁国市| 唐河县| 山阴县| 嵩明县| 胶南市| 融水| 高邑县| 甘德县|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