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祝盟第十[一]

天地定位,禮遍群神;“六宗”既禋[1],“三望”咸袟[2]。甘雨和風,是生稷黍;兆民所仰,美報興焉。犧盛惟馨,本于明德;祝史陳信,資乎文詞。昔伊耆始蠟[3],以祭“八神”。其詞云:“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無作,草木歸其澤。”則上皇祝文,爰在茲矣[二]。舜之祠田云:“荷此長耜,耕彼南畝,與四海俱有。”利民之志,頗形于言矣。

至于商履,圣敬日躋[4]。玄牡告天[5],以萬方罪己,即郊禋之辭也;素車禱旱[6],以六事責躬,即雩禜之文也[7]。及周之太祝[8],掌“六祝”之辭。是以庶物咸生,陳于天地之郊;“旁作穆穆”,唱于迎日之拜[9];“夙興夜處”,言于祔廟之祀[10];“多福無疆”[11],布于少牢之饋。宜、社[12]、類、祃[13],莫不有文:所以寅虔于神祇,嚴恭于宗廟也。

自春秋已下,黷祀諂祭,“祝幣史辭”,靡神不至。至如張老賀室[14],致美于歌哭之禱;蒯聵臨戰[15],獲祐于筋骨之請:雖造次顛沛,必于祝矣。若夫《楚辭·招魂》,可謂祝辭之組麗者也[三]。逮漢氏群祀,肅其百禮,既總碩儒之義,亦參方士之術。所以秘祝移過[16],異乎成湯之心;侲子驅疫[17],同于越巫之說[18]:體失之漸也[四]。至如黃帝有《呪耶》之文[19],東方朔有《罵鬼》之書[20],于是后之譴呪,務于善罵[五]。唯陳思《詰咎》[21]②,裁以正義矣。

若乃禮之祭祝,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伸之作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22];周喪盛姬,內史執策[23]。然則策本書赗,因哀為文也。是以義同于誄,而文實告神;誄首而哀末,頌體而祝儀。太祝所讀,固祝之文者也[六]

凡群言務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于無愧。祈禱之式,必誠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較也[七]。班固之祠涿山,祈禱之誠敬也;潘岳之祭庾婦[24],祭奠之恭哀也:舉匯而求,昭然可鑒矣。

盟者,明也。骍旄[25]、白馬[26],珠盤、玉敦[27],陳辭乎方明之下[28],祝告于神明者也。在昔三王,詛盟不及[29],時有要誓,結言而退[30]。周衰屢盟,獘及要劫[31],始之以曹沫[32],終之以毛遂[33]。及秦昭盟夷[34],設黃龍之詛;漢祖建侯,定山河之誓[35]。然義存則克終,道廢則渝始;崇替在人,祝何豫焉?若夫臧洪喢血[36]③,辭截云蜺;劉琨鐵誓[37],精貫霏霜:而無補漢晉,反為仇讎。故知信不由衷,盟無益也[八]

夫盟之大體,必序危機,獎乎忠孝,存亡戮力。祈幽靈以取鑒,“指九天以為正”;感激以立誠,切至以敷詞:此其所同也。然非詞之難,處辭為難。后之君子,宜存殷鑒。忠信可矣,無恃神焉[九]

贊曰:毖祀喢血,祝史惟談。立誠在肅,修辭必甘。季代彌飾,絢言朱藍。神之來格,所貴無慚。

【注】

[1]六宗:《書》:禋于六宗。《孔安國傳》:一四時,二寒暑,三日,四月,五星,六水旱。《漢·郊祀志》注:六宗:星、辰、風伯、雨師、司中、司命。一說云:乾坤六子。又一說:天宗三:日、月、星辰,地宗三:泰山、河、海。或曰:天地間游神也。

[2]三望:《左傳》:僖公三十一年,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注:望,祭山川也。

[3]伊耆:《禮記·郊特牲》: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八神:先嗇一,司嗇二,百種三,農四,郵表畷五,貓虎六,坊七,水庸八。

[4]圣敬日躋:《詩·商頌·長發》篇。

[5]玄牡:見《書·湯誓》。

[6]素車:《尸子》:湯之救旱也,素車白馬,布衣,身嬰白茅,以身為牲,禱曰:政不節與?民失職與?苞苴行與?讒夫昌與?宮室崇與?女謁盛與?

[7]雩禜:《左傳》:龍見而雩。注:旱祭也。又曰:雪霜風雨之災則禜之。《說文》:禱雨為雩,禱晴為禜。

[8]太祝:《周禮·春官》:太祝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曰順祝、年祝、吉祝、化祝、瑞祝、筴祝。

[9]庶物、迎日:《大戴禮》:孝昭冠辭:皇皇上天,照臨下土,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祐。又曰: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維予一人某,敬拜迎于郊。以正月朔日,迎日于東郊。

[10]祔廟:《儀禮》:明日以其班祔,用嗣戶。曰:孝子某,孝顯相,夙興夜處,小心畏忌不惰,其身不寧,用尹祭。嘉薦普淖,普薦溲酒,適爾皇祖某甫,以隮祔爾孫某甫。

[11]多福無疆:《儀禮》:少牢饋食禮:主人酳尸,尸酢主人,祝嘏主人曰: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無疆,于汝孝孫。

[12]宜社:《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諸侯將出,宜乎社,造乎禰。注:宜,祭名。

[13]類祃:《詩》:是類是祃。《傳》:師祭也。類于上帝,祃于所征之地。

[14]張老賀室:《檀弓》: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按:賀室,原本作“成室”。)

[15]蒯聵:《左傳》:衛太子禱曰:曾孫蒯聵,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鄭勝亂從,晉午在難,使鞅討之。蒯聵不敢自佚,備持矛焉。敢告無絕筋,無折骨,無面傷,以集大事。

[16]秘祝:《漢·郊祀志》:文帝詔曰:秘祝之官,移過于下。朕甚弗取,其除之。

[17]侲子:《后漢·禮儀志》:大儺謂之逐疫,選中黃門子弟十歲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為侲子。

[18]越巫:《郊祀志》:粵人勇之言,粵人俗鬼,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百六十歲。后世怠嫚,故衰耗。武帝乃命粵巫,立粵祝祠。

[19]呪耶:《山海經》:東望山有獸,名白澤,能言語。王者有德,明照幽遠則至。《軒轅記》:帝于桓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于萬物之情。因問天地鬼神之事,帝令寫為圖,作祝邪之文以祝之。(按:呪耶,原本作“祝邪”。)

[20]罵鬼:王延壽《夢賦序》云:臣遂得東方朔與臣作《罵鬼》之書。按朔與延壽隔世久遠,或朔本有書,延壽得之則可,曰“與臣作”,謬矣。倘作書亦是夢中事,便無所不可。然彥和又豈以烏有為實錄乎?非后人傳寫之誤,即前代有傅會失實者。

[21]詰咎:曹子建《誥咎文序》:五行致災,先史咸以為應政而作。天地之氣,自有變動,未必政治之所興致也。于時大風發屋拔木,意有感焉。聊假上帝之命,以誥咎祈福。(按:詰咎,原本作“誥咎”。)

[22]哀策:《文章緣起》:漢樂安相李尤,作《和帝哀策》。

[23]執策:《穆天子傳》:天子西至于重璧之臺,盛姬告病,天子哀之。于是觴祀而哭,內史執策。注:策,所以書贈赗之事。

[24]祭庾婦:《潘岳集》有《為諸婦祭庾新婦文》。

[25]骍旄:《左傳》:瑕禽曰:昔平王東遷,吾七姓從王,牲用備具,王賴之,而賜之骍毛之盟。注:赤牛也。(骍旄:原本作“骍毛”。)

[26]白馬:《漢書》:王陵曰: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27]珠盤玉敦:《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盤玉敦。

[28]方明:《漢·律歷志》:太甲元年,以冬至越茀祀先王于方明。注:方明者,神明之象也。以木為之,方四尺,畫六釆,東青西白,南赤北黑,上玄下黃。

[29]詛盟:《穀梁傳》:詛盟不及三王。

[30]結言:《公羊傳》:古者不盟,結言而退。

[31]要劫:《左傳》:使王叔氏與伯輿合要,王叔氏不能舉其契。注:要,合要辭。理曲無以為答,故不能舉其契要之辭。(按:要劫:原本作“要契”。)

[32]曹沫:《國語》:曹沫為魯將,三北。魯莊公與齊桓公會于柯而盟,沫執匕首,劫桓公于壇,盡歸魯之侵地。

[33]毛遂:《史記》:秦圍邯鄲,平原君求救于楚。議,日中不決,毛遂按劍歷階而上,曰:從之利害,兩言而決,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楚王曰:唯唯。遂謂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從于殿上。

[34]秦昭:常璩《巴志》:秦昭襄王與夷人刻石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鐘。

[35]山河:《史記·高祖功臣年表》:封爵之誓曰:黃河如帶,泰山如礪,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36]臧洪:《臧洪傳》:洪字子源,太守張超請為功曹。時董卓圖危社稷,超與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邈與語,大異之。邈先有謀約,會超至,定議。乃與諸牧守大會酸棗,設壇場。將盟,既而莫敢先登,咸共推洪。洪升壇歃血,辭氣慷概,聞其言者,無不激揚。

[37]劉琨:《劉琨傳》:琨字越石。建武元年,琨與段匹磾期討石勒,匹磾推琨為大都督,歃血載書,檄諸方守,俱集襄國。琨、匹磾進屯固安,以俟眾軍。匹磾從弟末波納勒厚賂,獨不進,乃沮其計。琨、匹磾以勢弱而退。

【評】

[一]【紀評】此篇獨崇實而不論文,是其識高于文士處。非不論文,論文之本也。

[二]【紀評】祝之緣起。

[三]【紀評】《招魂》似非祝詞。

[四]【紀評】祝之流弊。

[五]【黃評】祝又音晝,《詩·大雅》“侯詛侯祝”是也。俗作咒,非。故詛罵亦祝之一體。【紀評】《詛楚文》之類是也。

[六]【紀評】祝之派別。

[七]【紀評】此雖老生之常談,然執是以衡文,其合格者亦寡矣。所謂三歲小兒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也。

[八]【黃評】二盟義炳千古,不宜以成敗論之。【紀評】此論紕繆,北平先生譏之是也。

[九]【紀評】宕出題外,正是鞭緊題中。

【補注】

“舜之祠田云”至“頗形于言矣”:《札迻》:顧校(謂顧千里校本)云:《困學紀聞》引《尸子》曰:舜兼愛百姓,務利天下,其田也,荷彼耒耜,耕彼田畝,與四海俱有其利。案《尸子》文見《御覽》八十一,“其田也”作“其田歷山也”,無祠田之文。今無可考。

“陳思詰咎”二句:詳案:《困學紀聞》(卷十七)引作“詰咎”,謂假天帝之命,以詰風伯雨師。“詰”字較“誥”字為長。陳思此文前詰風伯雨師,后有“皇祇赫怒,顧叱豐隆,息飚遏暴,慶云是興,甘澤微微,雨我公田,爰既我私,年登歲豐,民無餒饑”云云,所謂裁以正義也。(按:參見本篇“注[21]”。)

“臧洪喢血”至“反為仇讎”:詳案:黃注引《后漢書·臧洪傳》“無不激揚”下,當添入“自是之后,諸軍各懷遲疑,莫適先進,遂使糧儲單竭,兵眾乖散”。原引《晉書·劉琨傳》“以勢弱而退”下,當添入“末波許琨為幽州刺史,共結盟而襲匹磾,請琨為內應,而為匹磾邏騎所得。琨別屯故征北府小城,未之知也。來見匹磾,匹磾遂留琨。會王敦密使匹磾殺琨,匹磾遂稱有詔收琨,遂縊之”。如此方與彥和本文“無補晉漢,反為仇讎”相合。

【闡說】

崇實而不論文,乃彥和高處,每篇皆然。

《招魂》乃哀祭,雖同為事鬼神,而意非祝愿。

陳思《誥咎》,蓋后來送窮懲咎所祖,蓋以抒懷寫志。比之祝盟,又稍遠矣。

措詞得體,寫意無飾,陳信之道,若是而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社会| 台安县| 阿克陶县| 琼中| 舟曲县| 江门市| 新邵县| 潍坊市| 清苑县| 浪卡子县| 长汀县| 馆陶县| 那坡县| 微山县| 韩城市| 虹口区| 金阳县| 探索| 兰溪市| 巧家县| 扎赉特旗| 永川市| 阜康市| 紫云| 札达县| 大兴区| 全椒县| 卫辉市| 当雄县| 申扎县| 垫江县| 色达县| 漯河市| 小金县| 万源市| 辽阳县| 尼木县| 黄梅县| 江孜县|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