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色彩的基礎知識說起

心理學家曾做過許多實驗,他們發現在紅色環境中,人的脈搏會加快,血壓有所升高,情緒容易興奮沖動;而處在藍色環境中,脈搏會減緩,情緒也較沉靜。通過研究發現,顏色能影響腦電波。腦電波對紅色的反應是警覺,對藍色的反應是放松,這些實驗都明確地肯定了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
所謂色彩,就是通過眼、腦和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效應。一旦光線照射到物體上,通過人眼視網膜上細胞,視覺神經就會對其產生反應,物體反射的光就會對眼睛產生作用。
不同顏色的光的波長不同,射到視網膜上產生的神經沖動也會不同。一旦神經沖動傳輸到大腦后被記錄下來,就會對形形色色的神經沖動加以分析記憶,在腦海中呈現出五彩的世界。
說到底,色彩是人的眼睛對不同光譜的光的一種感知差異。人們通常說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對應的是不同波長的光譜,而白光是上述不同光譜的一種混合。在自然界中或者通過化學合成產生的某一類結構物質,它對光有特定的吸收或者反射特性。一束白光照射上去,反射到人眼睛中的光由于這個物質存在這類特性只接受了部分光譜,從而形成了一種顏色差異上的感知。當然,人對顏色的感覺不僅僅由光的物理性質所決定,比如人類對顏色的感覺往往還受到周圍顏色的影響。
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過程中,色彩一直都煥發著神奇的魅力。人們不僅發現、觀察、創造、欣賞著豐富多彩的世界,還不斷深化著對色彩的認識和運用。人們對色彩的認識、運用過程,就是從感性升華到理性的過程。所謂理性色彩,就是借助人們的判斷、推理、演繹等抽象思維能力,將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的復雜色彩印象進行規律性揭示,形成色彩的理論和法則,并運用到色彩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