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人類進行探索的動力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我曾對許多遭受精神問題困擾的兒童和成人進行過治療。其中有些病人覺得生活毫無意義,甚至選擇自殺的方式進行解脫,這讓我直到今天仍然無法釋懷。在治療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才能活得充實而有意義。有些病人在治療中表現出的絕望正是來自于他們所遭受的痛苦。他們希望能遠離痛苦,因此把自殺當成自我逃避的最終解決辦法。但是,痛苦并不是引起他們自殺念頭的根本原因。人們想要自殺,是因為他們缺乏積極性,無法找到活下去的理由,覺得自己的人生缺少意義和目標。
這一發現成為我思想的轉折點。我之前一直沉迷于對人們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描述,并把這些問題分門別類地進行分析,而忽略了人們的積極體驗和力量,這嚴重影響了我對人性的理解。正如其他致力于幫助患者解決問題的心理治療師們一樣,對積極方面的忽略和對消極方面的關注使我忽略了人性中積極的那一部分。
在治療結束一年之后,我與這些患者重新取得了聯系,我發現,雖然很多人都沒有或很少表現出之前曾經讓他們備感無助的那些問題,但是絕大多數人看起來并不幸福,甚至看似非常迷惘。我的很多老患者都過著一種模式化的生活——起床、工作、看電視或玩電腦、睡覺,然后是周而復始的重復,很少有人能向我講述那些能深深觸動他們心靈的事情,比如嬰兒的出生、動人的婚禮或者親人的離世。我強烈地意識到,僅僅關注于心理學家所指的“現存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需要把積極體驗也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這樣可以平衡消極體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是對積極方面的關注只是一部分,我需要一個更加復雜的模型,這個模型能夠反映出我所認識的人以及我治療過的患者們的真實人生。在片面關注積極體驗和積極能量的研究當中,積極心理學研究者們低估了消極情感、不確定性和壓力的重要性。消極的思想和情感絕對不能被忽略或回避。有效地處理人生痛苦和壓力,對于創造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想尋找一種毫無壓力的人生,你會發現幾乎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
應對消極體驗,并且在心理上變得靈活多變,往往是獲得高峰體驗和個人成長的跳板。我們要同時面對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方,我們都無法把握住人生的價值,也無法獲得令自己滿意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