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林斯潘心理育兒0-5歲
- (美)格林斯潘等
- 5794字
- 2020-04-07 11:55:21
如何幫助寶寶變得平靜和專注
當你和寶寶開始適應你們的新關系,你要仔細觀察他如何處理不同的感覺和控制他的肌肉。這時,你可以充分利用你們與生俱來的信息收集工具——身體的五種感覺。觀察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確認一下寶寶周圍的物理環境(比如小床、玩具、懸掛物和衣服等)是否安全。(一些通常容易被忽視的安全問題,請參看附錄三)
·怎樣的觸摸能帶給寶寶快樂
在寶寶剛出生的幾周里,他最需要的是一個舒適的新環境,你要做的就是盡量滿足他的這種需求。其實,你已經擁有很多可以滿足他需要的東西——溫暖的身體、慈愛的雙臂和穩定的心跳——這些都能緩解他從子宮來到陌生世界所經歷的變化。當你把他抱在臂彎里,或讓他依偎在胸前,要保證他能感覺到你的體溫和心跳的節奏,因為這些都是他在子宮里早就熟悉的東西。同時也要記得,觸摸和被撫摸對寶寶而言是全新的感受。他的皮膚是造物主精妙的設計,能夠感受到環境細微的變化。你需要確定,他對你的撫摸感覺良好。大多數寶寶都喜歡輕柔而安穩的撫摸。
你手指的簡單觸碰,不但能安撫寶寶還能幫助他成長!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員索爾·尚伯格和他的同事蒂凡尼·菲爾德的研究表明,舒適的撫觸能促進嬰兒生長激素的分泌。盡管如此,大多數新生兒每天都要睡上20個小時之多,所以你不要因撫摸打擾寶寶休息。幾周以后,如果寶寶還是睡得那么多,那么你在給寶寶提供圖像和聲音信息的同時,還需要增加撫摸的數量和種類,來吸引他認識奇妙的新世界。你可以嘗試揉揉寶寶的手、腳、手臂、雙腿,看看他對你雙手帶來的感覺是否有愉快的回應。
愛撫似乎還能緩解寶寶所經歷的壓力。明尼蘇達大學的梅根·岡納曾經通過測量唾液中一種類固醇荷爾蒙——可的松的水平,來評估兒童對壓力的反應。在為期6周的實驗中,寶寶們每星期接受兩次按摩。結果顯示他們唾液中可的松的水平明顯有所下降。寶寶也就不太容易煩躁,睡得更香甜了。
最好給寶寶提供各種不同質感和紋理的東西——柔軟的、光滑的、粗糙的,讓他觸摸,看他是否有興趣(超聲波探測可以讓我們看到,寶寶在子宮里時會對臍帶又拉又捏,那時他就已經有很多觸覺練習了)。請給寶寶容易抓握的玩具。不到3個月,他也許就可以伸手抓住搖鈴。寶寶清醒的時候,四分之三的時間他的手指都是張開的。當他探索世界時,你可以給他一些有趣的東西抓握。
·摟、抱、搖動和轉動
你抱寶寶的姿勢也會影響他的安全感。一些寶寶喜歡像小貓一樣蜷縮在你的胸前,如果你用這種姿勢抱另一些寶寶,他們就會揮舞著四肢亂動,或者雙腿緊張僵硬。你可以變換不同的姿勢來抱寶寶,看看哪種姿勢最能使他放松。
當你抱著寶寶時,你的動作也會影響他平靜與專注的能力。大多數寶寶,在最初的幾周里,都受不了突然或頻繁的上下起伏的動作。他們卻能從輕輕的左右搖擺中得到安撫。你可以嘗試4~5秒一次的頻率,慢慢地左右搖動,看看能否使寶寶平靜。
隨著寶寶的肌肉進一步發展,你抱他們時,他們大多喜歡在你的腿上有節奏地蹦蹦跳。如果你把他們舉過頭頂,對著他們笑,很多寶寶會特別喜歡。但是,有些寶寶適應能力比較差,父母在尋找最適合他們的運動時,就得有點創新了。改變你抱寶寶的姿勢,觀察哪種姿勢最能使他的肌肉放松。他是更喜歡垂直運動還是水平運動。
大多數寶寶在襁褓里會覺得更舒適(把寶寶包在抱毯中,輕柔但牢固地裹住他們的手腳)。有些寶寶很享受身體按摩,在按摩中他們的四肢可以得到彎曲和伸展的運動。就像上學的孩子,課間活動后再回到課堂就會比較專心,這些寶寶似乎也需要一些感官和肌肉的運動,才能讓他們進入平靜、專注的狀態。
有時你想要給寶寶一個擁抱,可是你覺得非常自然的動作到他那兒卻無法接受。這時你要知道,他并不是在拒絕你。之前,科學家們假設人類都是以相似的方式經歷感覺的。直到近期,我們才知道,面對同樣的刺激,各人的感覺完全不同。你的新生寶寶可能會覺得你輕柔的觸碰讓他的皮膚感覺癢癢的,好討厭;而另一個寶寶可能就會很享受這樣的愛撫。你直覺的方法沒有立馬奏效,自然有點沮喪。但你可以繼續不斷嘗試,找到寶寶和你都喜歡的觸摸方式。不過總要花點工夫才能找到平衡點。也許在這個過程中你常常覺得受挫或精疲力竭,其實,你的寶寶也是一樣。你要常常記得,在最初幾個月里,安慰寶寶并慢慢給他一些新的圖像、聲音、觸覺感受,是一個你們共同參與、邊做邊學的摸索過程。
嬰兒身體上有一個部位,總能給他帶來安慰和安全感。寶寶非常喜歡動動嘴巴,有些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就已經開始吮吸手指頭了。因為嘴唇周圍密布著神經末梢,他們的嘴部運動和吮吸動作就成了特別愉快的事情。你很快就會了解寶寶的吮吸方式。有些寶寶只在饑餓時或為了緩解脹氣時吮吸,有些卻吸得很多,有些寶寶努力地吮吸著,好像他們餓極了。而另一些寶寶則不怎么投入。如果你的寶寶無法靠吮吸自我安慰,或吮吸時有困難,你最好咨詢一下兒科醫生。有時,吮吸困難可能表示寶寶有潛在的運動障礙,早點發現能更有效地幫助治療。
·幫助寶寶聆聽
你懷抱著寶寶,輕輕撫摸他,有節奏地搖擺,發現他樂于吮吸并平靜下來,也許你會不自覺地對著他喃喃細語。寶寶的聽覺和對你聲音的反應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他借此學習如何深呼吸,平靜下來,關注你和這個世界。
寶寶在子宮里時,就已經對聲音有反應。在孕期的最后3個月,胎兒聽到聲音就會把頭轉過來。孕晚期的某些時候,幾乎所有媽媽都會注意到,如果附近有音樂響起,胎兒似乎就會醒過來,踢媽媽的肚子。有些研究建議,在懷孕時就對胎兒說話甚至唱歌,能幫助他日后對語言的掌握。不過至今還不能確定,寶寶后來對語言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與曾在子宮里聽到的模糊的聲音是否有關系。那些對著胎兒說話的父母,倒是有可能更早地與寶寶建立起情感的紐帶,為寶寶出生后與他互動打下基礎。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會弄明白這些問題。但需要強調的是,出生后父母與寶寶的對話,絕對是后期智力發展的基礎——包括語言能力。
剛出生時,寶寶的聽覺明顯比視覺發育得好,但視覺也會飛快地跟上。新生兒已經能辨別聲音從哪里來。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說,他們的寶寶這么快就能轉動腦袋和脖子,尋找爸媽的聲音了。不用幾個月,寶寶就會動動小嘴,回應你的喃喃細語了,似乎他也想要模仿你發出的聲音。月齡較小的寶寶似乎對音樂很感興趣,就像他們在子宮里表現出的一樣。
·調到寶寶喜歡的波長
我們往往以為寶寶們的傾聽方式是相同的,但就跟其他事一樣,其實每個人傾聽的方式大相徑庭。你可以一邊與寶寶嬉戲互動,一邊觀察他對聲音的反應。絕大多數情況下,你能發現寶寶傾聽的方式和他的喜好。但如果在你們嬉戲時,寶寶對一些平常的聲音,甚至很大的噪音都無動于衷,那你一定要聯系兒科醫生,檢查一下他的聽力是否有問題。
在寶寶出生的前三個月里,你可以試著摸索他喜歡的音調和節奏。大多數寶寶偏好較高的音調,但絕不是尖銳的聲音。既然如此,你不妨多用兒語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嘗試不同的音調,看寶寶是否會轉向你。你也可以模仿寶寶發出的“咿咿呀呀”聲,看看他是否試著發聲回應你。當你享受寶寶的關注時,你要表現得很好玩很有趣,對他的喜好也要記在心里。
有些寶寶好像對高音有點反應過激,倒對低音甚至低沉的喉音更感興趣。偶爾會有寶寶討厭女性的高音,他們繃緊了身體,似乎驚惶失措地要從母親身邊逃開,好像母親的聲音讓他抓狂,猶如指甲劃過黑板一樣。這種行為肯定會讓母親覺得難過。母親一緊張,就會不由自主地加快語速,提高音調。
不管怎樣,父母應該認識到,對聲音敏感的寶寶也能像其他寶寶一樣專注、放松、與人接觸。只是你需要放慢語速,同時降低音調。你把寶寶抱在胸前來回搖動,低聲哼著兒歌,讓寶寶感受到你胸腔里嗡嗡的震動。你調整后的聲音、輕柔的愛撫和面部的表情,都能給他安慰。過一陣子,他也許會喜歡上那些曾經讓他受不了的各種音高、節奏和音量。
相反,如果你的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很小,你就要用更夸張的腔調與他說話。如果他沒有興奮地揮舞四肢,或尋找聲音的來源,你就知道他是想要你哄哄他。對寶寶說話要生動一點,不要一本正經的樣子。你說起話來要好像每一句話都打了驚嘆號一樣。就算你已經抱著他一起搖晃,或者為他按摩,也要調整你的音高和節奏。你可以先用生動的表情跟他打個招呼,為你們的互動做做熱身,然后再逐漸提高音量。
為什么幫助寶寶處理聲音信息如此重要?答案很簡單:喜歡聲音,可以使他與你或與其他人建立起關系,幫助他學習溝通和思考。而且,你不斷地親近他,尋找吸引他聽覺的方法,將會讓他深深覺得他對你來說很重要。這一點對孩子尤其重要。有聽覺困難的孩子,父母通常以為孩子是刻意回避他們的聲音,于是感到被拒絕,很泄氣,不自覺地就在情感上與孩子疏遠了。
雖然寶寶現在還不知道你說的話是什么意思。但等他1歲~1歲6個月大時,他會漸漸地而且很明顯地識別出你說話的語氣。比如,當他打開一個盒子,聽到你歡快的聲音:“哦,看看我們的大探險家!”他就會充滿自豪,因為他知道你為他的行為而驕傲。當學步期的孩子聽到父母的聲音,就算實際離得很遠,也總能讓他感到父母的關愛和提醒。這樣,他就會更放心更獨立地探索世界了。
·幫助寶寶喜歡上視覺的世界
寶寶在最初幾個月里越來越善于觀察物體的形狀、特征,當然最重要的是注視你。寶寶一開始的視力發育是比較緩慢的,而且基本都是遠視眼。接下來,他們的視力會突飛猛進地發展。基本上出生后幾周,寶寶就能用眼睛跟蹤水平或垂直移動的物體。他們喜歡黑白對比、輪廓鮮明或五顏六色的東西。到兩個月大時,寶寶一看到母親就不哭了,看到別人笑也會以笑臉回應——甚至會回應圖畫中的人像。寶寶似乎天生喜歡看人的臉。小寶寶會一直盯著一張臉部圖片,因為圖片上人的五官比例比較協調,不像繪畫中的人臉那樣有點夸張或抽象。寶寶3~4個月時,他的視力將達到2.0,他會想要去抓附近的東西。現在他是用眼睛和手指來感知世界的。
要測試寶寶的視力,就像你吐舌頭一樣簡單。你可以試著做個鬼臉,抬起眉毛,拉長下巴。看看你的寶寶是否喜歡一種表情,而不喜歡另一種。變著花樣與寶寶玩視覺游戲。你可以拿一個會發光的東西,從這邊移到那邊,讓寶寶用眼睛追蹤。
不過,寶寶會覺得你的臉比任何玩具都好玩。當你抱著他、喂他時,讓他深深望著你的眼睛,看到你的臉,能使他平靜,并且幫助他在吸收每天看到的新事物時不至于不知所措。但是,不要覺得你必須不停地逗寶寶,也不要覺得他一刻不能離開你的視線。你們倆都需要短暫的休息,所以你可以給寶寶看看其他東西,特別是你不在他身邊的時候。一些簡單的、色彩鮮艷的玩具,或黑白對比鮮明的東西,都能引起他的興趣。
有些寶寶對太亮或一般亮度的環境特別敏感,或者不喜歡某個表情。如果你的寶寶在陽光充足的房間里,或頭頂的燈光正好照在他臉上,讓他感到不舒服,你可以調暗光線,看看他是否能平靜下來。如果你熱情的面部表情讓寶寶不知所措,那就把你的活潑收斂一點。
反過來,如果寶寶看起來對你的臉和追蹤物體都沒啥興趣,你就要使他周圍的環境看起來更活潑些。你可以戴一頂鮮艷的帽子,或者嘴里叼一個紅色的球,也可以朝自己臉上打一束光,使你看上去更滑稽。如果寶寶喜歡身體接觸,那你就湊近他,跟他臉對臉,按摩他的手臂和雙腿。過一陣子,他就會把這種活動帶來的愉悅感與你的臉部表情聯系起來。
在第一年里,隨著寶寶的視覺能力不斷發展,他開始學會順著你手指的方向去看,就像之前追蹤你的臉一樣。而當你把他喜歡的搖鈴掉到地板上時,他就會朝下看。當他快8個月大時,你可以把他想要的東西藏在手里,看他是否會尋找、回應,甚至去抓你握緊的拳頭。1歲以后,你們可以一起玩尋寶游戲:兩個人穿越房間里的障礙物,搜尋那些被藏起來的玩具。不久以后,到學齡前,你們就可以一起搭積木了,到時你一定會驚嘆于這位小小建筑師的創意。
·鼓勵運動和肌肉控制
在最初的幾個月里,寶寶慢慢能控制自己的動作了。他早已熟悉所看、所聽、所感覺到的東西,但還不會用行動來回應這些感覺。他明顯很善于哭和吮吸,并用這兩種行為影響你,并滿足自身的需求。但是,他才剛剛開始學習依偎、轉動腦袋、活動四肢。過些時候,等他的肌肉強壯起來,當你對他說話時,他就會把頭轉向你溫柔的聲音,有節奏地舞動起手臂。你可以幫助他學習直立的姿勢,托住他的腦袋,讓他靠在膝蓋上,然后抓住他的手,輕輕地拉向你。
·讀懂寶寶的哭聲
當寶寶兩個月大時,他聽到你走過來的腳步聲就會停止哭泣。如果是這樣,表明他已經知道他的哭聲能讓父母趕快出現。在這個階段的成長中,你會發現寶寶的哭聲會變換不同的音色。他的肺逐漸成熟,嘴和唇部的肌肉也在發育,他的舌頭還能改變形狀來發出不同的聲音。你很快就能分辨出他所表達的不同程度的快樂或傷心。真正因饑餓和疼痛而起的哭聲會比較強烈,而鬧覺的哭聲聽起來哼哼唧唧的。父母多半能學會分辨,什么時候寶寶哭是想得到即時的安慰,什么時候他只是受到挫折發發牢騷而已。
同時,寶寶對于你的回應也變得更敏感。溫柔安慰的語氣能使他得到安撫,而急切憤怒的聲音會把他嚇一跳,頓時緊張起來。(有趣的是,對于一些非人類的聲音,比如雷鳴聲、警報聲,就算聲音很響,寶寶也可能無動于衷。)
你要時時記得,寶寶的哭聲是他唯一的溝通手段。他哭泣,是想告訴你有什么使他難受,而不是在批評你照顧他的方式。從你對他的哭聲和眼淚的回應中,他學習到當他感到不快時只要一哭你就會出現,幫助他平靜。你會漸漸成為寶寶的避風港。你安慰他、鼓勵他,把他的注意力轉向外面的世界,其實你也是在教他如何使自己的內在世界恢復平靜。
·確認寶寶的味覺和嗅覺能力
相比聽覺、視覺和觸覺,人們往往容易忽略味覺和嗅覺。其實這兩樣在發育中也同樣重要,并且兩者休戚相關。嗅覺幾乎是在寶寶出生后才開始發育的。但大部分寶寶很早就能接收氣味,甚至喜歡水果味,比如檸檬味、須后水的味道。
寶寶們很快就認識了母親的氣味。10天大的嬰兒,就能分辨出母乳的味道。一旦把母親的氣味和母乳的味道聯系起來,他就能得到兩種新的感覺上的安慰。但一般來說,3個月以內的嬰兒,父母很難觀察出他們的嗅覺和味覺是敏感還是遲鈍,因為他們所品嘗到的東西不過只有母乳和配方奶而已。
如果你采用母乳喂養的方式,你也許能注意到,自己吃的東西會影響寶寶吸奶的熱情和時間長度。寶寶味覺和嗅覺的差異,可能比我們現在所發現的還要大。當寶寶長到學步期或學齡前,他們基于味覺和嗅覺,會對事物有強烈的偏好,特別是面對食物的選擇。如果你的寶寶變得挑食,那就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