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敏感的兩點事實
第1點:無論是否屬于高度敏感者,每個人都是在既不無聊也不過激的時候感覺最好。
如果一個人的神經系統處于適當的警覺和激動狀態,那么他在任何事情中都能發揮出最佳狀態,無論是談話還是參加美國超級橄欖球賽。
激動程度過低的時候,人會顯得笨拙遲鈍、效率很低。為了改變這種不夠激動的狀態,我們可以喝點咖啡、打開收音機、給朋友打電話、與素不相識的人聊天、換一份工作——什么都可以!
在另一個極端,如果一個人的神經系統處于過激狀態,他反而會變得悶悶不樂、笨手笨腳、思維混亂、無法思考,身體也變得不協調,感覺自己已經失去控制。這時候我們可以休息一下,或者精神上徹底封閉一會兒。有些人會喝點酒,或者吃點安定藥片。
最合適的激動程度是處于適中的狀態。因此,人們希望能夠達到“最佳激動狀態”,這是心理學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每個人都是這樣,甚至連嬰兒也不例外,他們同樣既討厭無聊,也不喜歡壓力太大。
第2點:在同樣的狀況下,受到同樣的刺激,不同人的神經系統激動程度的區別很大。
這種區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遺傳,這種現象始終存在,也十分正常。在人類以及所有高級動物中——比如老鼠、貓、狗、馬、猴子——我們都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對刺激非常敏感的個體,在每個物種里所占的比例一般差不多都是15%~20%。就好像在某個物種里,有些個頭更大一點,而有些則更敏感一點。事實上,如果人為干預繁殖動物,讓敏感的個體彼此交配,不出幾代就能培養出一個特別敏感的品種。總之,在所有天生的性格特質中,是否敏感是最明顯、最容易觀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