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無為而治

通行版本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古本合校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古本注釋

見:“現”的古字,顯現,顯示。讀xiàn。

弗:拂逆,違背。

古本釋義

不崇尚賢者,使人民不競爭;不推崇難得的財物,使人民不偷盜;不顯現可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人民不迷亂。

所以圣人的治理,放空人們的心胸,充實人們的肚子;削弱人們的愿望,強壯人們的筋骨;常常使人民不知道不該知道的東西、不執著于欲望;使大家知道不能逆天而為罷了;則沒有不能治理的了。

真經解讀

老子在上一章講到“圣人無為”,即圣人不刻意而為、不強求、不執著、不造作,這一章接著講圣人是如何以“無為”來治世的,也就是著名的“無為而治”。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老子先是列舉了三條治世之方:不上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用這三種方法和手段便可以達到使民不爭、不盜、不亂的目的。果真如此嗎?我們分別來看:

一、不上賢,使民不爭

“不上賢”即不崇尚賢能之人,也就是不崇拜偶像、不樹立榜樣。為何這樣就能使民不爭呢?我們先來看看崇尚賢能之人是如何使民爭的吧。大家知道,一旦塑造出來偶像和榜樣,巨大的光環和利益就被強加在他們身上。這就使得人們不由自主地產生了對偶像和榜樣的仰慕之心,進而引導人們去效仿,以期自己也能成為同偶像和榜樣一樣的人。或是有人覺得自己比他還強,心里不服氣,非要與其一爭高下不可。如此一來,在面子、名聲、威望的驅使下,人們便爭先恐后地效仿榜樣、爭做模范,于是爭強好勝之風就興起了。

簡而言之,崇尚賢者就是樹立了一個標桿,大家都朝這個標桿的方向跑,誰都不想落后,于是競爭甚至是爭斗就產生了。人們這種對賢者名望的執著就叫做虛榮,這是一種會引起社會紛爭的不良風氣。

反之,不立榜樣,人們便不會被引導去效仿某個目標,而能夠踏踏實實地去做自己。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如果每個人都能認真地做真正的自己,那還有必要去效仿別人嗎?那些浮云般的虛名還有必要去爭嗎?

有人會問,競爭有什么不好嗎?大家不都鼓勵競爭嗎?我們說適度的競爭沒有什么問題,比如體育比賽、游戲競技,都能很好地愉悅身心。但競爭一旦成為生活的重心就出問題了。人們會變得以爭為美、以爭為樂,接下來競爭就該演變為爭斗了。甚至很多時候,人們只是癡迷于爭斗之中,而忽略了本來的目的。就像是為了分數而考試、為了排名而比武一樣,難道人們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僅僅是為了得個高分或“天下第一”的名頭嗎?

我們的學校總是喜歡把考第一的學生拿出來給大家做榜樣,鼓勵大家向他看齊、爭做第一。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培養出很多的高分低能,并不能使學生獲得生命的成長,而這就是上賢使民爭的結果。

二、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推崇稀有難得的東西,就不會使它們顯得很貴重,人們自然就不會去偷盜它們了。的確如此,有些原本并沒有多少特殊價值的東西,只因其難得,便被炒作得堪比黃金。于是人們便想方設法、鋌而走險,去弄、去偷。比如我們知道象牙、犀角這種東西很難得,但它們除了能使所制作的物品顯得很貴重以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價值。但人們很喜歡用它們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于是偷獵者為了謀取利益,就瘋狂地獵殺大象和犀牛。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像為了魚翅而捕獵鯊魚,為了虎骨而獵殺老虎等等。這些被人為推崇出來的“難得之貨”,使大量的偷獵者成為了大自然的盜賊。

當然,還有對他人財物的偷盜。由于對“難得之貨”的推崇,誰手里有了稀罕之物,就會引來他人的覬覦,說不定哪天就被人盜走了。人們這種對珍品利益的執著就叫做貪婪,這是導致盜賊四起的不良風氣。

反之,不推崇這些難得之貨,人們就不會去干那些偷盜的勾當。野生動物就不會被大量偷獵,珍稀物品就不會被人惦記。所以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應該改成“沒有推崇,就沒有傷害”。當年曾經出現過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正是人們不執迷于物欲的體現嗎?

三、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不顯現可以引起欲望的事物,這是某些宗教國家一向的做法。最典型的就是某些阿拉伯國家,不允許女性裸露身體,她們需要用長袍、頭巾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才能出門。這樣一來,男人們滿眼都是清一色的長袍裹身,就不會意亂情迷了。這算是“不見可欲”的極至做法了,雖然對“使民不亂”成效顯著,但對于女性來說,則有失公平了。

我們說適度的“不見可欲”是有益的,比如網絡掃黃,就是為了避免滿眼所見都是淫穢色情,免得民心昏亂、不務正業。因為刻意的誘惑是常人難以抵御的,淫欲展現得多了,必然會刺激人們的荷爾蒙分泌,使人蠢蠢欲動,進而奸淫致禍。人們這種對情色欲望的執著就叫做亂性,這是造成民心迷亂的不良風氣。

綜上所述,按照老子提供的治世之法,使民不爭、不盜、不亂的目的是可以達到的,還能收獲使民不愛慕虛榮、不自私貪婪、不迷情亂性的奇效。“不上賢”使民不爭名,“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奪利,“不見可欲”使民不迷情。此三法分別是在世人最難逾越的三關——名、利、情——上下功夫,真乃治世之良方啊!

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老子通過對上述三條治世良方的列舉,引出了《道德經》的核心思想——無為而治。圣人是如何運用“無為”來治理社會的呢?老子又總結出了虛實、弱強、無知無欲三法,我們依次來分析:

一、虛其心,實其腹

“虛其心”就是虛懷若谷的意思。心要虛,因為當人們放空心胸之后,心胸自然就開闊了。只有先放空心胸,才能容納更多的東西。能夠容納的東西多了,才能為人大度,這就叫有容乃大。所以我們形容心胸寬廣、氣度寬宏的人為“宰相肚里能撐船”,就是指他什么事、什么人都能容得下。

而心胸狹窄就是因為心里裝得太滿了,沒有空間再容下別的了。心里容不下的時候就只能發泄出來,于是什么事都要弄個清楚、算個明白,而且是斤斤計較、睚眥必報。

“實其腹”就是要填飽肚子,也就是解決溫飽問題,這是最根本的國計民生問題。

心要虛,腹要實,這一虛一實就是為了使人民能夠擁有輕松愉快的心情和基本的生存保障。

二、弱其志,強其骨

“弱其志”就是減少虛妄,使人能夠隨遇而安、心安理得。只有削弱掉人們不切實際的奢望,才能踏實下來干事情。比如浮躁的人總想不勞而獲,或是一夜暴富,這就叫虛妄。這種虛妄或奢望也可稱之為“淫志”,這就是老子想要弱化的東西。

“強其骨”就是強壯筋骨。肚子吃飽了,就該鍛煉身體了,這就是老子的“全民健身計劃”。

志可弱,骨須強,這一弱一強就是為了使人民安穩務實,并且增強身體素質。

三、無知無欲

什么是“無知無欲”?是把人民都培育成無知群眾并且沒有欲望嗎?那就真成了愚民政策+禁欲主義了。這一點便是老子思想爭議最多、飽受詬病之處。實際上《道德經》中的“無+X”結構中的“無”,基本上都不是絕對的“不”或“沒有”,而是不刻意、不執著或與之類似的意思。如前文所講的“無為”——不刻意而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那么以此類推,這里的“無知”就是不刻意知道,或者解釋為“不去知道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比較容易明白了;而“無欲”就是不執著于欲望之意了。

因此老子想表達的是:要常常使人民不知道、不關注那些不該知道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并且不要執著于欲望。我們看現在的網絡環境治理,就是為了不讓人們看到太多不該看的東西。有人說應該網絡信息自由,但這其實與生態環境是一樣的——既不能水清無魚,又不能污水橫流。水太清,魚會被餓死;水太污,魚會被毒死。都不是好結果。所以還是適度的“無知”比較好。不執著于欲望的好處,上文的“不見可欲,使民不亂”已經講到一部分,適度的“無欲”則不致亂性,可使民心平和安寧。

另外,“無欲”不僅是不執著于情欲和sexuality,還包括不執著于物欲、權欲等欲望。欲望一多,人就會膨脹,就有可能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來。適度的“無欲”則能使人減少浮躁和焦慮,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混亂和麻煩。

老子講“無欲”,但并不反對有欲,他是希望人們盡量減少欲望,而不是徹底禁欲。其在第一章寫到,“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已經說明了有欲的意義。所以“無欲”的含義準確來講應該是“少私寡欲”(第十九章)。

我們來總結一下老子的無為而治:虛心、弱志、無知無欲,同時還要實腹、強骨。可以看出,老子是從人的身、心(腦)兩方面來提出的解決方案——心智方面要虛、弱、無,身體方面則要實、要強。這不能狹隘地理解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不應該這么曲解老子的思想。如果我們能正面看待無為而治,就會發現其中的精髓:虛其心——虛心平意,弱其志——清靜淡泊,實其腹——保障民生,強其骨——強身健體,無知無欲——修心養性。這些可都是很高級的修道心法!

用了這么多方法來進行無為而治,必然可以實現一個結果,那就是“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我們把這句話分解開來看,更容易理解:

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

使大家知道——不能逆(天)而為——罷了

可見,無為而治雖然使人們“無知”,卻能讓人們知道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能逆天而為。因為當人們放空心胸、減少虛妄、無知無欲之后,自然就會懂得“順其自然”這個最基本的道理。而當人們都達到了身心健康,同時又能順其自然的時候,就不會再有人胡作非為了。如此一來,自然也就沒有什么不能治理的了。

本章評述

無為而治是中國古代的帝王之術,曾被許多統治者所垂青,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然而中國歷史上真正能做到無為而治的統治者并不多,究其緣由,還是他們自身的境界沒到。很多統治者或多或少會有心胸狹窄、狂躁虛妄、縱情聲色等等這類毛病,而他們又有意無意地把這些毛病傳導給了臣民(當然也有臣子誘導統治者的情況發生),于是從上至下,同流合污,長此以往,便天下大亂了。

無為而治最關鍵的就是要適度,既不能過度,也不能不及。過了頭,就成了愚民政策、死水一潭;不及,就容易瘋狂縱欲、亂象橫生。故此,還是守住中道為妙,那就能創造出一個人類一直夢寐以求的純真美好、和諧自然的理想世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水县| 扶沟县| 东山县| 乐业县| 肃北| 枣阳市| 观塘区| 五大连池市| 杂多县| 德钦县| 丹东市| 菏泽市| 靖安县| 保康县| 景德镇市| 聂荣县| 巧家县| 新兴县| 黔江区| 阳春市| 金堂县| 吉安县| 黄山市| 枝江市| 汽车| 通道| 思茅市| 镇雄县| 江口县| 津市市| 顺昌县| 阿拉尔市| 两当县| 松溪县| 万山特区| 胶南市| 西乌珠穆沁旗| 榆树市| 康乐县| 藁城市|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