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真影:重解道德經(jīng)
- 星賢
- 3022字
- 2020-03-27 13:23:19
第十三章 以身為天下
通行版本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古本合校
遽辱若纓,貴大患若身。
何謂遽辱?遽為下也。得之若纓,失之若纓,是謂遽辱若纓。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或可無患。
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厇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注:這里的“遽”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龍下心,即字,據(jù)《康熙字典》所載,其義為遽,即急遽、窘迫之意,現(xiàn)代漢語已無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龍”,在帛書《老子》乙本中為“弄”,在通行本《道德經(jīng)》中為“寵”。從文意來看,此字應為窘迫之意?!褒垺迸c“弄”應該都是抄錄時誤讀的結果,“寵”字則是抄錄時因無法理解文意而附會來的。故本合校版用“遽”字替代。
古本注釋
遽:窘迫。讀jù。
纓:絲、線等做成的穗狀飾物。
及:等到,如果。
為3為4:愛護。讀wèi。
厇:古同“宅”,居住。讀zhái。
古本釋義
遽辱若纓,貴大患若身。
什么叫遽辱?遽是低下的。受到恥辱就像得到個纓穗一樣,擺脫恥辱也像失掉個纓穗一樣,這叫遽辱若纓。
什么叫貴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病,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或許可以無病。
故此愛護身體比愛護天下還重要,如此就可以居住于天下了;喜愛把身體當作天下來對待,如此就可以離開天下了。
真經(jīng)解讀
上一章講享樂與生存哪個是根本,本章接著講恥辱與疾病孰輕孰重。
遽辱若纓,貴大患若身。
本章第一句比較復雜,首先是在兩個短句之間的對比,同時在兩個短句之內又做了類比。對比是以“遽”與“貴”相對應,“辱”與“大患”相對應,“纓”與“身”相對應。類比則是將“遽辱”與“纓”相類同,將“貴大患”與“身”相類同。
“遽辱”是意動用法,即以恥辱為窘迫?!百F大患”也是意動用法,即以大病為重要。于是“遽辱”與“貴大患”就形成了一組輕重對比,而“纓”與“身”的輕重對比就非常鮮明了。
“纓”就是小纓穗,與身體相比是何等的輕微。老子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恥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病。恥辱雖然窘迫,但就像個小纓穗一般輕微,而大病卻很重要,其重要性跟自己的身體是等同的。
不過這個“遽辱若纓”與通行本《道德經(jīng)》中的“寵辱若驚”完全是南轅北轍。學者們對這幾個字的解讀基本上都是受寵受辱如受驚,這不禁讓人感到疑惑,不是都講究“寵辱不驚”嘛,怎么《道德經(jīng)》里卻講“寵辱若驚”呢?
實際上,不論后人怎么粉飾都難以掩蓋通行本《道德經(jīng)》中“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這句話顯而易見的概念缺陷。不論受寵還是受辱都要像受到驚嚇一樣?受辱尚有情可原,受寵也驚嚇?受刺激了吧?請不要再誤導大眾了。
又有人說老子寫的這是患得患失的反面典型。請仔細看一看,這整章文字從上到下一氣呵成,先亮明觀點,再分別闡述,最后得出結論,條理多么清晰,從頭至尾哪有先樹個靶子再推倒的意思?
其實這句被傳頌了兩千年的“寵辱若驚”是對《道德經(jīng)》原文的誤讀,從楚簡《老子》和帛書《老子》之中可以找到更為接近原文的線索。在帛書《老子》中根本沒有“寵”字,而楚簡《老子》則讓我們看到,這原來是一個已經(jīng)失傳了的漢字。通過對古本的校訂,我暫且將此字以較為接近的“遽”字替代,并將“驚”字修正為楚簡《老子》中的“纓”。如此這句話就變成了“遽辱若纓,貴大患若身”。很明顯,這是前后對比的寫法,而且是先抑后揚、前輕后重。老子是在告訴人們,什么事不值一提,什么事才是重中之重。
何謂遽辱?遽為下也。得之若纓,失之若纓,是謂遽辱若纓。
接下來老子就對第一句話做出了解釋。首先解釋前半句?!板崛琛笔鞘裁匆馑??老子只需告訴人們“遽為下也”就已經(jīng)明了了。這正與后面的“貴”字相對應,一個為下、一個為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梢?,“遽辱”就是把恥辱作為低下、無聊的小事來看待,根本不值一提。
既然恥辱如此微不足道,那受到恥辱就應該像得到個小纓穗一樣不放在心上,擺脫了恥辱也應該像失掉個小纓穗一樣從容淡定。面對恥辱能如此這般“滿不在乎”,就可以叫做“遽辱若纓”了??梢娎献訉Υ龢s辱的態(tài)度是多么的淡泊,怎么可能“寵辱若驚”呢?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或可無患。
再來解釋后半句,為什么說“貴大患若身”?為啥要以大病為貴,而且如自己的身體一般重要?老子是這樣解釋的:因為人之所以得病是因為有身體,如果沒有身體,應該就不會得病了。也就是說,身體是疾病的載體,疾病與身體是密不可分的。既然是密不可分的,那疾病當然與身體同樣重要了。如此看來,要想不得病(這里指身體疾病,不包括精神?。挥袃蓚€選擇:一、好好愛惜身體;二、離開身體。
很多人不把疾病當回事,直到病入膏肓才幡然悔悟,但已悔之晚矣。老子此說就是告誡人們,疾病影響身體健康,關乎人的生死,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故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厇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老子告誡人們,恥辱并不重要,身患大病才是重要的事,而且身體是疾病載體,是產生疾病的基礎,要想不得病得好好愛護身體才行。于是他得出了兩個結論:首先,“貴為身于為天下,若可以厇天下矣”;進而,“愛以身為天下,若可以去天下矣”。
“貴為身于為天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為身貴于為天下之意。這里的“為”字不是治理的意思,而是愛護之意。也就是說,愛護身體比愛護天下還重要。這種說法可能會令人疑惑,但細細想來,又是非常合理的。老子并不是讓人們把身體看得比天下還重要,而是講“為身”比“為天下”更重要。因為“為身”是“為天下”的根本,換句話說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壞了拿什么來為人民服務呢?
愛護身體,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但愛護天下,你又能做到多少?能愛護得過來嗎?所以,做人首先要愛護自己的身體,這是根本。然后,他可以把愛護的范圍擴大一些,再擴大一些,但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本。能如此愛護身體的人,自然可以很好地居住在身體之中,健康長久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更進一步來講,一個人如果很喜歡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天下來對待,用現(xiàn)代的話講,就是把身體當作一個小宇宙,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他就可以離開這個世界、離開他的身體了——“飛升”了。這句看起來有點奇怪的話其實講的正是修真法要。老子這是在告訴人們,發(fā)自內心地重視身體、愛護身體,并且把身體當作天下來修煉,不僅能活得很好,還能修煉成仙呢!
本章評述
我們來梳理一下本章的寫作思路:恥辱只是小事一樁——大病才是大事情——身體是疾病的載體——愛護身體很重要——升仙旨要。
這樣看起來就很清晰了,老子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相當?shù)母?,而把恥辱這種并不傷及身體的事兒看得輕如鴻毛。這個道理看似淺顯,實際上是非常之深刻。世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總是把恥辱、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受到點羞辱就寢食難安、痛不欲生;有些人又把身體健康不當回事,甚至嫌棄、厭惡自己的身體,以致于失去了自我。
那些“寵辱若驚”的人,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痛心疾首地活著,不僅毀掉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毀掉了自己的生活質量;那些無視疾病、藐視身體的人,不明白身體本是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依托,若不愛護身體就等于不愛護度己度人的航船,又如何能到達彼岸呢?
當然,愛護身體并不是要把自己的身體健康凌駕于天下之上,那就又掉進自私自利、貪生怕死的溝里去了。老子只是想讓人們懂得身體的重要性,過于輕賤自己的身體,或者過于金貴自己的身體都是執(zhí)著,都該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