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一路安好
- 貴女的壓寨夫人之路
- 老三大隊長
- 2195字
- 2020-04-04 22:25:31
又是一個春天。南風吹過微開的木制的紙糊窗戶,亂了對鏡梳妝的女子鬢邊的縷縷青絲。
周絮梳好了頭發,將梳子放在梳妝盒邊,擺放整齊。
汪謙已經走了三日,自從接到大當家的來信,說是需要汪謙協助幫忙之后,汪謙便收拾行裝啟程了。
大當家的自從周絮和汪謙結婚以來,已經有幾個月沒有回寨子了,以往總是每隔一兩個月便會回來,給大家帶些鎮上買不到的日用品和好些物件。如今這么久不曾歸來想必是忙于生意實在無法抽身。
如今又叫了汪謙同去,大當家的在信中并未詳細說明緣由,折讓周絮心里更加不安起來。
當她逐漸習慣了依靠汪謙之后,以為自己從此都可以把他當作自己的肩膀,永遠會陪在自己左右,卻從未預料到意外總是這么突然。
周絮在畫紙上未完的“正”字上添了第三筆,這是自從汪謙走后,周絮每天晨起都會做的事。
收拾妥當之后,周絮回到父親家里用飯,這是汪謙出發之前特意交待的,他知道周絮不會做菜,便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他回去吃飯,其他的都不用管,周絮這幾日也十分聽話,可是心中依然十分不安。
雖然孫高秀在信中并未言明需要汪謙協助何事,汪謙已經預感到這次的事情不會輕而易舉的解決,在拜別了父親、岳父和岳母之后,只好與新婚的妻子暫時分別。為了全寨子人的生計,自己責無旁貸。
一路上風餐露宿,因為著急趕路,所以汪謙這三日竟也沒怎么合眼,累了困了就找個客棧稍作休息,之后便只顧趕路,夜里都是和衣淺睡,天不亮就接著趕路。
終于到了與大當家的約定的地點,泊嵩縣蓬萊客棧。可是卻并不見孫高秀的影子。
汪謙在蓬萊客棧住下,略作收拾,便出去打探了下這里的環境和風土人情。畢竟這里離府興鎮還是比較遠,總要先熟悉了環境,后面才好辦事。
汪謙首先來到了鎮里最繁榮的街上轉了轉,然后向小商販打聽了這鎮上的河口碼頭和往來貿易貨品。之后沿街找了個茶樓,選了個臨街的位置,要了壺茶,慢慢品著。
看著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并無甚特別。眼見著天就要黑了,遠處的人家屋頂上已經開始飄著炊煙,汪謙起身,在桌子上放下幾個銅板。
還是沒有大當家的消息,他們之間的消息一般都是通過信得過的人捎口信的,信鴿什么的大當家的一直覺得不靠譜,畢竟動物再怎么便利也沒有人實在靠譜。
之前寨子里和大當家的互通消息也是靠人捎口信,每次運送東西也都是寨子里信得過的負責安排路線和運送。
畢竟,這寨子不在官府的名冊上,這么多年以來,也就在九年前曾經和官府發生過一次沖突,汪謙記憶猶新。
那時候,汪謙也不過才十三歲,當時也是親身參與了這場爭斗的,他記得很清楚,當時官府一大隊人馬在夜里包圍了寨子,火光沖天,那時候大家才剛搬來沒多久。
幸虧大當家的比較警覺,在感覺到異樣的時候讓很多人藏在了離寨子不遠處的樹林里,根據大當家的判斷,因為寨子背面是鳳凰山口,官差定會從那邊出發包圍村子,所以提前讓寨子里年紀略大的老人和婦女藏在了南山樹林的一片斷崖下,汪謙也在藏在山崖下的人群里。他清楚的記得,當官差拿著火把在山上翻找時自己緊張的不敢呼吸,硬是用袖子緊緊捂住口鼻。
果不其然,當官差包圍寨子的時候只有大當家的孫高秀、汪謙的父親汪懷義和幾個男人守護在寨子里。大家都沒有反抗就被抓到了衙門里,挨了一頓板子,還被扣上了謀反的帽子。
寨子里僅有的幾間房子也被一把火燒了個干凈。
等到天亮了以后,聽著外面漸漸沒了動靜,大家才敢回去看,眼前的景象觸目驚心,汪謙這輩子也忘不了自己當時看到的滿目瘡痍的景象。
那是自己曾被當作家的地方,自己跟著父親已經流浪了好幾年,每天不是吃野菜就是去乞討,早已經過夠了那樣的日子的汪謙,渴望得到一處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也渴望一個安穩的不用東躲西藏的家。如今一切都歸零了。
大家想盡了辦法營救被抓進去的幾人,因為沒有銀錢,所以也沒法打點,每天只好假裝若無其事的在衙門門口打探消息。
正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時候,正趕上了太上皇七十大壽,圣上為了顯示仁愛寬厚,特大赦天下,赦免了大部分罪行不深的囚犯,可是孫高秀、汪懷義一行人卻不在大赦之列。
大家眼看著這樣好的機會抓不住都十分著急,這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汪謙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寫信上訪,他要伸冤。所以帶著幾個干饅頭就和寨子了的另一個比他小兩歲的德勝一同進了京,懷里揣著找了個老叫花子給寫的伸冤信。
后面的事,汪謙已經不愿再多回想。就是在這件事里,大家一致認為孫高秀有膽有識,仗義大氣,大家一致推選他帶領大家謀個出路。
汪謙還記得大當家的第一次外出走貨帶了酒菜回來的時候,跟大家聚餐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
“以后大家就是兄弟,有我孫高秀一口吃的,就有大家一口。今天這杯酒,我敬大家。”
也是在這個時候,大當家的立下規矩,“我們都是流民,能有今天這棲身之所,這果腹之食全是上天庇佑,因此,決不能做傷天害理,打家劫舍之事。天不會虧正義之人。”
自此之后,孫高秀說的話在汪謙心里一直都是對的,汪謙把他當成英雄一樣來崇拜。
也是孫高秀告訴汪謙,要好好念書,無論到了什么時候,肚子里有墨水的人更有出路,就算是窮酸秀才也不至于流落街頭餓死。告訴他要好好練武,有時候唇舌解決不了的問題卻可以靠武力解決,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親人。更要有一技之長,這樣以后才能為寨子做事情,才不會被人看不起。
汪謙最初想改變自己的想法都是從孫高秀這里獲得的,孫高秀于汪謙而言,亦師亦友。
如今,自己來到這城里已經整整一日,還沒有他的消息,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汪謙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淡定從容,他決定,如果明日午時,大當家的還不赴約,那就只能采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