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科考驚變
- 陸游:鐵馬冰河入夢來
- 靳國君
- 3024字
- 2020-03-18 11:48:24
陸游進入弱冠之年后并不順利,腳下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
勞燕紛飛
他二十一歲時娶妻。其妻天生麗質,亭亭玉立,嫵媚多姿,知文識禮。陸游夜讀,紅袖添香,伉儷相得,琴瑟和諧,感情至篤。怎奈其母看兩人如膠似漆,擔心陸游墮于學,其妻難得母意,數遭譴之。陸游無奈,但“未忍絕之,則為別館,時時往之”。后為其母發現,遂至仳離,淚灑青衫,兩情遠隔,然昔日恩愛,縈懷不忘。這是兩人的婚姻悲劇,在他們的感情世界里,留下了終生不可磨滅的創傷和痛苦的記憶,恰如“孔雀東南飛”“舉手常勞勞,二情同依依”之心境。后來,其妻另嫁文士趙士程,陸游娶王氏。二十四歲時,父陸宰病逝,享年六十一歲。同年,陸游長子子虡生。
事有巧合。一一五五年春,陸游三十一歲,一日他去城南,游沈園,思往事,踽踽獨行,徘徊于石橋水畔。不經意間,竟巧遇前妻與其后夫一家。陸游回避。意外的是,趙士程聽聞,派仆人送來酒肴,以盡禮節。陸游百感交集,想起當年夫妻被迫離異,心潮翻騰,離情別緒涌上心頭。眼見綠柳紅墻,春色如舊,桃花落盡,池閣空寂,山盟雖在,人已非昨,陸游不勝唏噓,沉吟良久,揮筆粉壁,寫下了詞一首《釵頭鳳》: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這首詞狀物寫情,委婉纏綿,陸游把他懷有百年之期,卻一朝被迫離異的痛苦,和“山盟雖在,錦書難托”的一腔憂思與憤慨,揮灑壁間。
陸游沒有想到,與前妻沈園一別,竟成永訣。他前妻離開沈園,終日寡歡,后郁郁而亡。
陸游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十分震驚,痛感人生無常,又對沈園意外之會追悔不及,他想那日若不去沈園,也許不會有今日噩耗,真是陰差陽錯成巧合,巧合之事躲不過。往日的夫妻恩愛、老母的不容決絕……一幕一幕在他心中激蕩。陸游痛不欲生,折斷了筆,撕碎了紙,不寫不讀,不思飲食。王夫人見他這般情景,不知個中原因,問他病否?陸游說沒有病。王夫人一度以為他精神出了什么毛病,仔細觀察,卻又不像,百思不得其解。幾十日后,陸游漸似以往,王夫人也放下心來。
陸游在這場精神打擊中走過來,把它埋藏在心底,成為他無法挽回也永遠抹不去的人生遺憾。這般情結,恰如蘇軾所寫:“不思量,自難忘。”陸游晚年鄉居,多次去沈園。他八十歲后,年老體衰,雖不能再去沈園,但他“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這是怎樣的一個情境,怎樣的一往情深。他八十三歲時,曾夜夢重游沈園。晨起寫詩兩首,他寫道:“路盡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暗傷情”,“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久鎖壁間塵”。白發蒼蒼猶憶當年,卻是天荒地老情未老。
痛遭罷黜
陸游苦讀,德才俱進,名動江南。
一一五三年,赴臨安參加省試。主考官是兩浙轉運使陳子茂,他是忠直耿介之士。陳子茂審閱一份試卷,內心十分贊賞,試卷文好,字也好,楷書堪稱一流,用筆和筆勢,頗有顏真卿風韻。文章論說言簡意賅,論據服人,學識豐厚,德在其中,是難得之才。全部閱卷完畢,拆名時,方知此生是山陰人陸游,其詩文俱佳,名列第一名。秦檜時任太宰,想以權勢脅迫陳子茂,將其孫秦塤擢為第一名。陳子茂正義堂堂,不畏權勢,堅持按科考成績擢置陸游第一。秦檜怒斥陳子茂,下令要追查考官的責任。
一天夜里,幾位摯友為避秦檜耳目,夤夜暗訪陳子茂,告訴他秦檜下令要嚴懲、嚴辦他。陳子茂說道:“我是為國選材,他是毀人誤國。其滅我、罪我,任由他去。哪有只可言和,不可言戰之理?士可殺不可辱!”
次年,為禮部考試。主考官和參詳官等,皆由秦檜提名,高宗照準。參詳官、監察御史董德元,從謄錄所取號,得知是秦塤之卷,喜不自勝,自言自語:“吾曹可以富貴矣!”遂定秦塤為第一。參詳官、吏部郎中、權太常寺卿沈虛中,沒等揭榜,便派小吏,夜里逾墻,向其父秦熺偷報消息,真是為攀附秦檜,不擇手段。陸游成績優異,秦檜卻令禮部以“喜論恢復”、鼓動抗金為說辭,下文黜免,取消殿試資格,考卷無效。這次考試,舞弊無所顧忌,秦檜門生、姻親,皆名列前十名。只是在殿試時,高宗讀秦塤策論,覺其卷中多秦檜、秦熺語,遂進張孝祥為第一,秦塤為第三。
陸游三次赴試,秦檜的影響如影隨形。這次竟遭黜免,從隋朝創立科考制度至北宋五百多年間,從未有過黜免出類拔萃者之事,而陸游竟成為史無前例的第一人,這引起朝野震動,有文獻載:“天下為之切齒”。對陸游來說是晴天霹靂,轟頂之擊,意味著他前程黯淡,很有可能在鄉間了此一生。陸游五內俱焚,內心的巨大痛苦,無可言狀。回到山陰,兄弟們和族人與鄉賢、鄉鄰多有慰問,囑其要有越人的“隱忍”,能伸能屈以待來日。陸游徘徊于斗室,踟躕于庭院,食不甘味,寢不安席。他為考官陳子茂仗義執言遭厄運,憂而激憤;為己遭打擊,悲而不平。一時,他愁思百結,四顧茫茫,不知欲何之。日久,自囑隱忍,轉而發憤苦鉆學業。他在《夜讀兵書》一詩中,抒寫此時的心境與志向:“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平生萬里心,執馬王前驅。戰死士所有,恥于守妻孥……”
煙飛云散
一一五五年,秋季的一天,陸游臨帖習字。他自幼承家訓,九歲學書,苦練楷書二十年,出類拔萃。間習草書,喜學懷素、張旭,也學楊凝式行書,兼學蘇軾、黃庭堅。宋代興草書,書家蜂起,是中國書法的一座高峰。陸游草書三分真、七分草,獨辟蹊徑,清新流麗,疏放飄逸,卓然超群。他把揮灑草書的狂放與快意,寫進了《草書歌》:“傾家釀酒三千石,閑愁萬斛酒不敵”,“此時驅盡胸中愁,捶床大叫狂墮幘。吳箋蜀素不快人,付予高堂三丈壁”。
正在他趁興揮灑時,鄉鄰吳兄興沖沖推門而入,對陸游說道:“好消息,好消息,秦檜死了!”“啊?”陸游十分驚訝,半信半疑。陸游問道:“此事當真?”吳兄說道:“當真。邸報、小報上都登了。”宋時,邸報行于官府,形似公文,常有外泄;小報流于民間,大小只二三寸,始有“新聞”之稱。小報比邸報多了些三言兩語的奇聞逸事,諸如名流緋聞、神醫名藥、歌伎私奔之類的里談巷議,人稱“扯閑片”“扯閑淡”,編報人多為失意文人。
陸游聽聞邸報、小報都已發表秦檜已死的消息,立即收住筆,放下,拍了兩下書案,撫著吳兄肩膀,連聲說:“好!好!好!”陸游推窗而立,清風徐來,漫卷詩書,一掃郁悶之氣。吳兄說道:“今天,我請你飲酒。”陸游擺手說道:“不,我請你們飲酒!”鄰人也無不以喜相賀,言奸賊已死,是國之幸,民之福也。
原來,早在一一五〇年一月,秦檜在回相府的望仙橋上,忽然斜刺里竄出一大漢,大吼一聲,手揮大刀,向秦檜砍去,只聽“咔嚓”一聲,情急之中,砍斷了轎桿,眾衛士蜂擁而上,把大漢撲倒在地。連夜審訊,知大漢名叫施全,是為國除害而來。次日,秦檜命手下對施全施行殘酷的磔刑,在市上五馬分尸,鮮血淋漓,慘不忍睹。當日深夜,有人收尸而去,不知姓名。
秦檜逃過一死,卻由驚而懼,增護衛五十人。以有病為由,坐轎上朝,不拜。其初有精神恍惚,夜多噩夢,年復一年,病情益重。一一五五年,他竟一病不起,遍請名醫,百方用盡,皆束手無策。死前一月,他全身疼痛難忍,嚼亂舌根而死。臨安百姓聞之,皆曰“惡貫滿盈”,無不拍手稱快,街巷有人放鞭炮,西湖晚上有人放煙花。高宗為穩定“和議”局面,追謚秦檜,美名為“忠獻”,在朝中他卻在無意間說漏一句話:“我現在用不著再在靴里暗藏匕首了。”高宗深知秦檜為人,只是為“主和”,才獨依秦檜。
陸游從科考重挫中挺過來,晨起練劍,聞雞起舞;伏案讀書,更深漏殘。閑時,登會稽山,嘯傲煙霞;游百里鑒湖,扣舷而歌;臨池習字,縱橫馳騁,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