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奧
江戶城的起源
當前的江戶城(皇居)原型,是日本室町時代后期武將太田道灌(1432-1486),于1457年負責修筑而成。
太田道灌是武藏國守護代(守護代理職)扇谷上杉氏重臣,因上杉氏與古河公方足利成氏[1]對立,遂命太田道灌在江戶設立據點,以便抵御古河公方陣營。上杉氏是戰國時代“越后之龍”上杉謙信(1530-1578)的氏族,古河公方足利成氏在當時是謀殺關東管領[2]的叛徒。“扇谷”和“古河”皆為地名,“扇谷”位于現今神奈川縣鐮倉市,“古河”位于現今茨城縣古河市,武藏國領域則相當于現今東京都(不含外島)、埼玉縣、神奈川縣東北部。“公方”意味管領。
據說,當時的江戶城建筑群,有子城、中城、外城三部分,其中的中城,便是德川家康[3]于日后構筑本丸[4]之處。
“江戶”意味“江之門”,也就是河口。
這一帶自平安時代末期至鐮倉時代初期,約兩百年時間均為江戶氏的領土。江戶氏沒落后,城館所在的江戶也淪為荒村,后來由太田道灌筑城,之后過了一百三十多年,德川家康入封關東,再度增筑江戶城,費時約半世紀完成。
原本有一座五重六層的天守閣,1657年發生“明歷大火”時遭燒毀,之后一直沒有擴建。話雖如此,江戶城依舊是日本規模最大的近代城郭,東西約5.5公里,南北約4公里,周長含外廓約15.7公里。
某些作家或專家指稱,江戶城及江戶市鎮是基于古代中國風水思想的“四神相應”格局而建。根據陰陽道,“四神”意味東方“左青龍”、西方“右白虎”、南方“前朱雀”、北方“后玄武”。具體上說來,是東方有流水,西方有長道,南方有污池,北方有丘陵,為最貴地。京都平安京正是根據“四神相應”思想而筑。
只是,另有專家主張,德川家康的江戶城可能根據當時的“北條流”[5]兵法筑城術而建,也就是說,北高、南低、東西有流水。畢竟江戶并非德川家康主動選擇的地點,他是迫不得已才遷入江戶,再說,江戶城建筑工程耗時多年,第一期工程和第二期工程總監并非同一人,也非僅有一人,很難判斷是否真的依據中國風水思想。
若根據江戶時代中期的著名武士、兵法家大道寺友山(1639-1730)所著的隨筆《落穗集》,書中確實提到“江戶實為符合四神相應之地”,又說,“即便江戶地形符合四神相應,倘若物流不便,也不適合將軍所在”。正因為江戶地理位置適合物流需求,德川家康掌握天下后也就不再遷移。
不過,《落穗集》中提到的“四神相應”,不是古代中國風水思想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是“北條流”的北高、南低、東西有流水之條件。戰國大名上杉謙信則堅持“東方流水、西方原野、南方農田、北方山林”……看來,“四神”會隨時代而變,也會隨君主統治的地形而異。
我個人很喜歡閱讀這類雜七雜八書籍,尤其是史地學者教授與非史地專家的一般作家所展開的辯論,非常有趣。至于江戶城是否“四神相應”,對我來說,無可無不可,只要東京平安無事,且富士山(玄武)[6]不要爆發就好。
話說回來,就定義及用途來說,日本城和中國城迥然不同,日本城比較接近歐式城堡,具有武裝防御的功能。中國老百姓說的“進城”,意味前往省城或縣城,日本庶民則毫無“進城”機會,因為那是天皇或將軍的私人府邸,四處都有武士或忍者護衛,僅限大名、公卿等人才能進城,日語稱為“登城”。而以領主居住的城堡為中心,往四面八方發展的城鎮稱為“城下町”,這里才是咱們老百姓的居住區。
江戶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復合建筑群,本丸、西之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建筑,各自區劃為“表”、“中奧”、“奧”三種構成。規模最大的是將軍官邸兼私邸的本丸御殿,也就是主城,位于最深處,這里也區劃為“表”(幕府執政所)、“中奧”(將軍官邸)、“大奧”(將軍私?。抑幌薇就璧摹皧W”稱為“大奧”。
本丸建筑面積約一萬一千三百坪,不過,光是大奧就占了六成,約六千三百坪。大奧除了將軍一人能自由進出,一般任何男子都不得進入,有時看情形,德川家一門、重臣、醫生、僧侶等人可以破例。
大奧是以將軍生母為首,將軍的子女、正室、側室和眾多女官及侍女的居所。根據不同時代,人數或許有增有減,但至少都有五百名以上,幕末時期多達一千名,據說最盛期多達一千六百名。
本丸遺跡是現今皇居東御苑,目前沒有任何建筑物,只有草坪。
從皇居正門順著護城河往北前行,可以抵達平川門。平川門是江戶城三之丸的正門,站在此處的木橋望向高麗門、渡櫓門,正是江戶時代的城鄉風貌。
平川門算是江戶城后門,由于御三卿府邸就在附近,這兒也是御三卿的進城出入口。御三卿和德川家康于生前創設的御三家,都是德川幕府將軍繼承人備選。德川家康創設的御三家,隨著時代流逝,與將軍家的血緣關系日漸疏遠,于是在第八代、第九代將軍時,又創設了御三卿。第十一代、第十五代將軍正是出自御三卿。(詳見后文)
平川門別稱“不凈門”,是抬出罪人或在城內去世之人遺體的出口。日本史上著名的四十七名“忠臣藏”事件(元祿赤穗事件)[7],其藩主淺野內匠頭正是以重罪者身份從平川門出城。
大奧的意義
日本自古以來便經常使用“奧”這個漢字。
往昔,大名及高官武士都在私邸履行職務,他們的私邸均區分為辦公空間與生活空間,前者稱為“表”,后者稱為“奧”。為此,正室稱呼才演變為“奧方”,現代日本人妻的稱呼也是“奧樣”或“奧?!?,但在江戶城,身居大奧頂點的將軍夫人稱為“御臺所”。“臺所”是廚房,“御臺”是高貴身份者使用的長方形食案,“臺盤所”是宮中或貴族府邸的御膳部。現代日文的“臺所”也是廚房之意。
換句話說,“奧”本來泛指室內深處,意味府邸內部某空間;“大奧”則專指江戶城本丸的“奧”,含義包括其內部組織及作用。
豐臣秀吉過世后,德川家康掌握了天下,對家康來說,最后的心愿便是“永保德川家安泰”。
家康在戰國亂世中目睹群雄興亡過程,先是足利將軍家,繼而是織田信長(1534-1582),最后是豐臣秀吉(1537-1598),這些人的權勢猶如泡影,一個接一個消逝。也因此,令家康于晚年最心急的事,正是該如何制定穩固將軍地位的諸多制度,并該如何保住自己的血脈。
德川家康雖多子多孫,但他親眼目睹豐臣秀吉的下場,痛感挑選繼任是個大難題。第三任將軍家光的奶娘春日局(1579-1643),洞曉家康這種內心隱憂,才著手將大奧組織化。
從日后德川十五代中,只有家光是正室所生兒子、其他都是側室生的孩子這事看來,也能證明家康的著眼點非常正確。而始終維持側室制度的大奧,存在意義更是無可比擬。
德川家康確實很偉大,他創設了江戶幕府。但對家康來說,首要課題是該如何讓身為將軍家的德川家存續下去。看盡了群雄并起、興亡生滅過程的家康,應該為了如何一脈相傳的問題而傷透腦筋。就此意義來說,大奧的存在極為重要,不但圓了家康的愿望,并讓德川家的將軍地位安如磐石。
德川幕府的地基是在第二代將軍秀忠(1579-1632)、第三代將軍家光(1604-1651)時代方始穩定,之后,才逐步整備大奧機構。
大奧另有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責。
1634年,第三代將軍家光時代,幕府規定諸國大名的妻子兒女都要住在江戶,算是一種人質。大奧的另一項任務正是與這些大名正室及子女進行社交。這可不是一般單純的社交,大奧通過各式各樣的年間儀式活動,會將各種枷鎖套在大名家。不過,也不全然是負面性質,大名家定期送來的諸國名產及訊息,可以通過在大奧工作的女子擴散至市街,讓無法旅游的江戶庶民知曉天下事。
此外,大奧的莫大經費幾乎毫無積存,全部花在數量龐大的服飾品及裝飾工藝品等,因此,大奧對保存江戶傳統文化做出很大貢獻。換句話說,是大奧在幕后支撐不惜工夫制作出各種工藝品的職人們的經濟。而且,在大奧工作的女人,都必須學習各種技藝,這點也對江戶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大奧的“長局”構造
大奧是將軍的私人住處,亦是負責嗣子誕生與培訓將軍繼任者的場所。為了維持多達一千名女子的秩序,必須組織命令系統并將其制度化。
居于組織頂點的人,不用說,當然是作為將軍正室的御臺所,大多從京都公卿家或皇室迎入,不過,真正肩負生子嗣這項重要職責的人則為側室。德川十五代,世世代代的側室人數大約為五至十人。最多是第十一代將軍家齊,側室二十多名,其中十七名側室生下總計五十余名孩子,可惜幾乎都夭逝。
以御臺所和側室為中心,眾多女性在各種編制下工作。舉個例子來說,現代日本全職女性仍經常掛在口頭的“御局樣”稱呼,便是掌管大奧的重要職位之一。
在日語中,“局”意味“隔開府邸一部分當做值宿員或齋戒時使用的房間”,主要用在“女官或公卿貴族侍女的住處”(《國史大事典》)。日本自古以來即有忌憚直呼對方名字的習慣,通常以官職代稱,但在缺乏官職系統的女性社會,慣常以其父兄的官職代稱。
例如清少納言的“清”,取自她父親姓氏的“清原”,“少納言”則是近親的官銜稱呼。紫式部的“式部”也是由于其父親曾任“式部大丞”官職,“紫”則取自《源氏物語》中的“紫之上”形象。
江戶城大奧的“局”,本來也指房間,“長局”就是眾女官的住處。面積六千三百坪的大奧,“長局”占去三分之二。
根據大奧配置圖,從東至西的一整排房子“長局”是兩層樓,從南到北又劃為“一之側”、“二之側”、“三之側”、“四之側”四棟建筑,其他另有女傭住的房子。最高級女官住在“一之側”,“三之側”以上的女官可以謁見將軍和御臺所,“四之側”的女官沒有此資格。
再來看看住在“一之側”的最高級女官的房間。每一名女官住處面積約七十張榻榻米(三十五坪),大致隔為五個房間,并有專屬廚房、廁所、浴室。除了“御局樣”,另有兩三名貼身侍女,兩三名跑腿小侍女,以及四至七名負責炊事、洗衣的女傭。
整棟建筑外側有一道帶屋頂的走廊,盡頭有一扇于夜晚關上的木門。據說“二之側”以下的“局”面積,只有“一之側”的一半。四棟建筑物上空,都用鐵絲網圍住,住在里面的女子均為名副其實的籠中鳥。
不過,上述形象都是后人依據明治時代的鮮少資料想象而成,實際到底如何,如今已無法考證。
大奧的組織制度
掌管五百至一千名女子的秩序,極不容易,若想在這些競爭者中出人頭地,難度更高。
大奧女官的職務,大約有二十種以上,而且分為將軍專屬及御臺所專屬兩種。一般說來,將軍專屬的女官,地位比御臺所專屬的女官高。以下是大奧主要女官的職務。
上臈
地位最高,身份最尊貴,通常以御臺所陪嫁侍女的身份進大奧,因而只限京都公卿家女兒。由于沒有年齡限制,依據御臺所的年齡,有時是還未完成成人禮的少女。主要工作是輔助御臺所進行社交和所有文化儀式,算是御臺所的顧問,但沒有實權。
“上臈”有時可以兼任地位居其次的“御年寄”,掌握實權管理大奧。倘若御臺所遭遇不測,也要替代御臺所下令。因是朝臣家出身,精通宮中儀式,通曉茶道、歌道、花道、香道等。人員約三名。
御年寄
“御年寄”是真正握有實權的總管,她們不用陪在御臺所身邊,通常在辦公室下達指令,地位相當于幕府最高官職“老中”[8],甚至能左右幕臣的人事調動。不但掌管御臺所的用餐及所有大奧文件,還可以代御臺所出城參拜寺院。根據資料,她們工作時幾乎都坐在煙草盆前,除非有要事,否則不走動。
德川將軍家直系的御三家、御三卿進城謁見將軍時,她們不但不須將額頭貼在榻榻米叩拜,與對方交談時,態度用詞也不用畢恭畢敬,可以平起平坐。御臺所專屬御年寄代表御臺所權威,沒有實力的人絕對無法爬至這個職位。人員七名。
換句話說,“御年寄”才是真正的“御局樣”,例如創設大奧的春日局,稱呼就有個“局”字,既是第三代將軍奶娘,也是將軍專屬“御年寄”。春日局正是大奧第一代“御年寄”。
只是,一般女子若想爬到此地位,恐怕比登天還難。后臺通常是受將軍寵愛的側室,要不然只能和幕臣權力者“老中”勾結。
御客會釋
將軍進大奧時,以及與德川家有血緣關系的大名家女眷來訪時,都由“御客會釋”負責接待。由于必須精通大奧內部狀況,往往讓退休后的“御年寄”擔任。這職位并非機動部隊,在每年定例的活動儀式中,具有相當大的權力。人員五名。
中年寄
平日負責輔佐“御年寄”,“御年寄”因病臥床時,由“中年寄”擔任代理人。另一方面,“中年寄”也負責御臺所的用餐菜單及飯前試毒等檢查事項。能爬到這地位,已經相當于“御年寄”候補,只要不犯大錯,應該可以升任為“御年寄”。人員兩名。
御中臈
跟著“上臈”隨侍御臺所。
將軍專屬“御中臈”大多會成為將軍侍妾,但是,倘若將軍看中御臺所的“御中臈”,則必須通過將軍專屬“御年寄”,私下告知御臺所專屬“御年寄”,獲得御臺所同意后,再將御臺所的“御中臈”調職為將軍專屬“御中臈”。
簡單說來就是,即便你是一國之主的將軍身份,若沒有取得大老婆同意,也不能亂來。我想,身份愈高的人愈不能像野生蒲公英那般到處撒種。雖然我很喜歡蒲公英。
話說回來,即便是將軍專屬“御中臈”,也不一定都能讓將軍看上眼。然而,整個大奧中,只有“御中臈”最有可能成為將軍嗣子的生母,因而戰況最激烈,為了爭奪“御中臈”職位,大奧經常發生派系斗爭。
另一方面,也有拒絕將軍求愛的例子。據說,無論“御年寄”如何威脅利誘,對方也寧死不從。結果,“御年寄”只能解雇對方。
到底是哪一代將軍遭到拒絕呢?
該女子寧死不從,就算娘家父親失去俸祿也不從,這女子的性格有夠堅毅,又有自主性。當然這種敏感八卦不會留在正經史料中,只有野史作家才敢拿來當做賺稿費的材料,可惜野史也沒有透露到底是哪一代將軍失戀了。
御小姓
在御臺所身邊負責伺候香煙或洗手等瑣事,十三四歲的少女最多。通常挑選高級旗本家的女兒,七歲左右便進大奧學習,十三歲舉行成人禮,十六七歲時升為“御中臈”。人員兩名。
“旗本”原為德川軍的直屬家臣團,在戰國時代是守在軍旗下的德川家康貼身侍衛,到了江戶時代則為將軍的直屬家臣,負責護衛工作或擔任文官。旗本家有資格謁見將軍,高級旗本家出身的女兒,從小就有機會和將軍或御臺所見面,知曉城中禮儀。
上述那名寧死不從的女子,應該正是從“御小姓”升任的。可能從小就在大奧看多了派系斗爭,以及一夜過后即受冷遇的側室例子,所以干脆拒絕。遭解雇出城后反倒可以嫁人,重新構筑自己的人生。
御坊主
日文的“坊主”是和尚、僧侶、禿頭之意。
“御坊主”是將軍身邊的雜役,負責將軍與御臺所之間的聯絡事項。御臺所不能隨意指使“御坊主”做任何事。由于擔任聯絡角色,在大奧中是唯一可以自由出入將軍官邸“中奧”以及幕府執政所“表”的女性。例如將軍進入大奧后,忘了帶某樣東西,便會命“御坊主”前往“中奧”取來。
年齡約五十歲左右,剃發,穿男裝,稱呼多為“長壽”或“圓喜”等。人員約四名。
表使
“表使”是大奧的實際業務負責人,例如采購管理大奧諸多所需物品等,可以陪同“御年寄”、“御中臈”出城參拜神社寺院,并負責與“御広敷役人”交涉等?!坝鶐诜笠廴恕笔悄行?,負責大奧御膳部的出納和庶務。
“表使”算是大奧外交官,挑選的都是才多智廣的女子。人員七名。
負責采購的話,或許正是大奧中最可以獲利的職位。畢竟幾乎所有江戶商人都想和大奧做生意,賄賂例子多不勝數。
御右筆
擔任管理及記錄文書的工作,包括私人日記、大奧內的通知文件、大奧對外部的聯絡文件等。等級與“中年寄”差不多,可以隨行出城參拜神社寺院。尤其當必須贈送禮品給大名家時,“御年寄”一定會和“御右筆”仔細商討后再下決定。人員五名,身邊有助手。另有兩名總管身份的“御右筆頭”。
御次
“御次”擔任佛堂、御膳部的日常業務,管理御道具等。逢慶典或臨時舉辦的音樂舞蹈活動時,有時還得上臺表演,因而必須具有游藝本領。
在大奧算是露面機會最多的職位,比較容易吸引將軍視線,不少人正因為如此而升為“御中臈”,進而成為側室。人員七名,另有兩名總管地位的“御次頭”。
大奧女官、侍女的年薪
大奧女官及侍女的主要任務,雖是服侍大奧之主御臺所,但是,她們實際的身份相當于現代的國家公務員。她們為幕府工作,領的是幕府發給的薪水。除了基本工資,另有特別薪酬和實物支付等各種津貼。
基本工資于夏天和冬天各發一次,領的是幕府倉庫的糙米,單位以“石”計算。其他還有服飾、化妝品費等津貼。
此外,女官都會各自雇用自己的專屬女傭,這些女傭每天吃的糧餉,幕府也會以“扶持”[9]名目支付給女官,女官再私下支付薪水給女傭。
女官通常根據“扶持”多寡而決定女傭數。例如地位最高的“上臈”是“十五人扶持”,足以雇用十四名女傭。如果沒有必要,當然不用雇這么多女傭,剩下的“扶持”米便可以拿到市街換成現金銀兩。
實物支付方面,除了冬天取暖用的火炭和烹調用的木柴,另有供浴室燃料用的木柴,以及房間內的燈油。依據房間大小,有規定的座燈數,支付油量也就有別。
“上臈”房間規定可以用五盞座燈,地位最低的女官則為兩名共用一盞。其他還有以銀幣支付的“五菜銀”,是購買味噌、醬油、鹽等調味料的雜費。
若換算為現代金額,到底有多少呢?
由于江戶時代的物價經常變動,很難正確換算為現代日元,但仍能籠統計算出大致數目。以下均為江戶時代后期的事例。
先來看看“上臈”,基本工資是一百石米,一石算成一兩的話,約一百兩。加上服飾、化妝品費一百兩,總計二百兩。單純將一兩算成十萬日元,就是現代的兩千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15萬)。
天哪,還未完成成人禮的少女竟然可以領這么多基本工資!
若再加上“十五人扶持”,以及每個月發下的二十袋火炭、三十束烹調用木柴、七升多油、三百銀幣“五菜銀”(六十銀幣等于一兩金子),還有一年總計五十把洗澡用的木柴……這、這、這,未免太奢侈了吧?
不過,再仔細想想,“上臈”都是從京都公卿貴族家跟隨御臺所進大奧,而京都皇室及公卿貴族家的經濟條件并非很好,甚至可以說是捉襟見肘。
朝廷的主要收入僅有幕府捐贈的山城國領地(京都府南部),大約有三萬石稻米收獲。要靠這三萬石領地養活天皇、皇族等整個京都朝廷,宛如想讓鐵樹開花水倒流那般,根本不可能。
第一代藩主是加賀藩(金澤市)的前田利家(1539-1599),以“加賀百萬石大名”著稱,領地收獲量約一百二十萬石。兩者相較之下,便可明顯看出朝廷的經濟有多窘迫。據說,當時的朝廷只能靠授予武家官職獲得副業收入。
公卿貴族雖然也有各自的領地,但只限最高官位的幾家名門比較寬裕,其他公卿的年收入相當于江戶的低級武士,僅有三十石、三人“扶持”。換句話說,完全有名無實,身份是公卿貴族,府邸內卻只能雇三名傭人,這算哪門子的貴族?
如此細想,“上臈”的兩千萬日元基本工資,其實不算多,應該都用在京都娘家的生活費。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女官的年薪。
實際掌握大奧實權的“御年寄”,基本工資五十石與服飾費六十兩,大約是一千一百萬日元,其他另有“十人扶持”等。“御中臈”的基本工資是十二石、服飾費四十兩,相當于五百五十萬日元,以及“四人扶持”等。
這種算法雖然不能套用在現代物價上,不過,以年齡來看,十幾、二十幾歲的女子能擁有這種收入,應該綽綽有余了吧。
大奧最下級的雜役女官“御末”,基本工資是四石、服飾費二兩,年收入約六十萬日元,另有“一人扶持”和實物支付,最起碼不會餓肚子,甚至可以雇用一名打掃女傭。她們在大奧工作時,通常負責澡堂和廚房的汲水、扛轎子等體力勞動,無法享受鮮衣美食的生活,不過,等她們出城后,據說可以過得比同齡一般女子更闊綽。
舉例來說,當時從鄉下到江戶討生活的農民,即便每天做得辛辛苦苦,一年收入頂多只有二三兩。但在大奧負責體力勞動的最下級雜役女官,基本工資是四石糙米、二兩服飾費,總計六兩。何況房租、伙食費、煤油木柴、女傭薪資等,都由幕府供應。
再說,當時的庶民女子很難找到工作,只要能進大奧,就算不領工資也有吃有住,還有女傭服侍,如此條件優渥的工作,就算踏遍整個江戶恐怕也找不到。也因此,一般女子都很向往進大奧當下級女官或女傭。
諷刺的是,幕府財政之所以長年吃緊,最大原因正是大奧的年間經費。
大奧法度
大奧是只準許將軍進入、其他男子都不得踏進的后宮,而且是為了生產將軍繼任者而設置的巨大組織,當然必須制定“大奧法度”。但是,依據每一代將軍和御臺所的性格及其癖好,法度內容會有各種不同解釋。
德川幕府三百年間,為了配合時代,幾經修正“大奧法度”,直至第八代將軍,方才定型。
那么,“大奧法度”到底于何時、又是由誰制定的呢?
江戶城內大奧于1607年組成,當時六十六歲的德川家康已經把將軍職位讓給三子秀忠兩年了。九年后,德川家康過世,再過一年半,第二代將軍秀忠才于1618年正月當天發布“大奧法度”。
最初的“大奧法度”內容很簡潔,僅有六項禁令。
·不問身份高低,也不問男女,沒有通行證的人均禁止進出。
·下午六點以后禁止進出。
·逃亡而來的女子,無論任何理由,一律趕走。
·禁止男子進入。
·大奧在進行修繕或掃除時,必須由三名總管(男性)陪同壯工進出。
·大奧由上述三名總管(男性)輪流指揮諸事,任何人都必須聽從他們的指示。
這六項禁令根本不算嚴格,反倒可以看出發布法度之前的大奧相當自由,男女都能隨意進進出出??赡墚敃r的大奧男女關系太亂,第二代將軍秀忠才于大奧成立十一年后,正式發布了法度。秀忠發布禁令的真正目的,在“禁止男子進入”和“嚴守關門時間”這兩項。
在日本史中,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是個不起眼的人物,但是,他尊重一夫一妻制思想,在那個時代算是極為難得的將軍。
有段軼聞趣事正可以說明他的個性。
話說,德川家康讓秀忠繼承了將軍地位,兩年后退隱駿府(靜岡),人稱“大御所”。秀忠耿直地定期前往駿府,向家康請示有關政治大事或其他重要事項。
某次,秀忠在駿府逗留約兩個月。這時,家康已年逾古稀,仍精力充沛。家康考慮到年輕的秀忠于夜晚獨寢,可能會太寂寞,于是在某個夜晚,向一名年輕美貌的侍女說明緣由,讓侍女捧著茶點去秀忠的臥室。
家康的意思是讓侍女陪兒子過夜,然而,秀忠聽說是家康遣來的人,不但重新穿好衣服,并鄭重其事迎入該侍女。秀忠收下茶點后,向侍女說:
“已經完事了,請你快回去……”
由于是將軍的命令,侍女不能不從,卻又無法說出來此的真正目的,只得惶恐退出。
聽了報告的家康,盡管對方是自己的兒子,仍驚訝得向身邊人苦笑道:“哎呀,這個將軍大人,個性實在太耿直?!?
這個小故事恰恰可以說明秀忠為何在家康過世后,立即發布“大奧法度”的理由。
之后,發揮極大權勢統率大奧的春日局過世,“大奧法度”失去向心力,再度陷于紛亂無序的狀態。為了統馭大奧,必須制定真正的法度,因此,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1641-1680)于1670年,重新發布了八項禁令的新“大奧法度”。
與秀忠時代的法度相比較,新“大奧法度”規定女官及女侍都必須對幕府立誓效忠,并強調不能向外部透露大奧內部的任何事項。
到了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1684-1751)時,再度發布追求合理化的新“大奧法度”。這回的法度內容有十九項,增添的禁令包括“不得在大奧做出任何好色之事”、“不得說同事的壞話”、“不得破壞同事之間的情誼”等,關門時間也提早了兩小時,申刻(下午四點)以后禁止出入。
看來,在大奧內,不但女人之間的派系斗爭愈發激烈,有關“蕾絲邊”的糾紛也愈來愈多,新上任的將軍才不得不重新制定法度吧。
※※※
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是日本史上的著名人物,亦是江戶幕府中興之主。
吉宗并非在大奧溫室內出生長大,亦非以人質身份在江戶的大名府邸內成長,而是在和歌山城出生并度過童年。因不是長子,生活環境相當開放,小時經常到野外鄉間嬉游,性格活潑好動,成年后膚色黝黑,身體極為健康。
吉宗雖是德川家康的曾孫,也是御三家之一的紀州(和歌山)德川家藩主兒子,不過,他直至十二歲時,才首次跟隨父親與次兄上江戶謁見第五代將軍。他在江戶完成成人禮,因是第四子,不能冠德川姓,另起名松平賴方。
之后,其父以及兩位兄長接連去世(另一兄長早夭),松平賴方于二十二歲時就任紀州藩藩主地位,改名德川吉宗。
四年后,第五代將軍綱吉(1646-1709)病逝,享年六十三。繼任的第六代將軍是甲府德川家的家宣(1662-1712),四十八歲。但家宣僅在任三年即逝世,繼任的第七代將軍是個五歲幼童德川家繼(1709-1716)。巧的是,家繼也僅在任三年就去世,在此,德川宗家的血脈完全斷絕,只能從御三家中挑選繼任者。
挑選過程當然波折重重,大奧在此發揮極大威力,第六代將軍夫人天英院(1666-1741)派系推舉得勝,決定讓吉宗出任將軍。天英院在大奧及政治舞臺的“表”,都擁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據說,吉宗起初拒絕就任將軍職位。他深知從第五代將軍起,幕府經濟已瀕臨破產的內情,這種燙手山芋,誰要?。亢髞斫浱煊⒃嚎嗫谄判囊环瑒駥?,才點頭答應。
吉宗個性粗獷,年輕時經常只帶著兩三名隨從到市鎮逛夜市,有時看到夫妻在大街上吵架,也會順便插一手從中說和。想讓這種人就任類似籠中鳥的將軍職位,確實需要女人出面并好言相勸。
吉宗于1716年登上將軍職位,宣言“為了重整天下政務而繼承宗家”,除了斷然實行人事調動,還厲行勤儉節約、加征地租、獎勵開墾新田等新政。支出經費多達幕府年間預算的四分之一的大奧,當然也被列入改革對象之一。
吉宗首先命人制定在大奧中被視為美女的五十人名冊。他當時三十三歲,正室于六年前過世。聽到將軍下達此令的大奧眾人都以為吉宗打算挑選側室,整個大奧鬧得天翻地覆。甚至有不少“公認美女”為了參加競選,主動向御年寄報名。
大奧提交出五十人名冊后,再讓眾美女共聚一堂。每個美女都仔細抹粉施脂,精心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排在吉宗面前。
吉宗環視了眾美女一圈,開口道:“從今天起,你們都可以出城了?!?
“出城”的意思是“解雇”。但是,眾美女無法立即理解吉宗的言外之意,各個不知所措,呆若木雞。待她們悟出“出城”的意義時,全場嘩然,整個大奧再度鬧得天崩地裂。
有人詢問理由,吉宗如此作答:
“眉目出色的人,應該有許多良緣,沒有必要待在大奧。但是,眉目不清的人,不易找到夫家,就讓她們繼續待在大奧?!?
新任將軍若想重整幕府財政,第一件事當然必須縮編大奧組織??墒?,吉宗不能明顯表示“為了削減大奧經費”,因此利用女官的虛榮心,一口氣解雇了五十名美女。
根據記錄,因吉宗的改革政策,大奧遭解雇的女官和女侍,多達三千七百名,支出的退休金約一萬二千三百又四兩。
一兩算成十萬日元,等于十二億三千萬日元?天哪!不過,比起大奧年間預算的二十萬兩,一萬二千兩的退休金應該算是小兒科。
吉宗版的“大奧法度”,真正目的是想削減大奧的政治影響力。盡管如此,吉宗仍不敢對第六代將軍夫人天英院以及第七代將軍生母月光院(1685-1752)下手,尤其以“家宣的遺命”之由讓吉宗繼任的天英院,算是提拔吉宗的大恩人。
也因此,吉宗一方面縮編大奧,另一方面也給天英院和月光院增加津貼,而且上級女官的人事均維持原狀。如此,吉宗方能獲得大奧支持。
換句話說,對所有幕府官員來說,大奧是絕對惹不起的棘手存在。
之后,吉宗又于享保六年(1721)四月,再度發布“大奧法度”。這回除了明確制定大奧與外部的通信對象范圍,以及可以邀請至大奧的直系親屬等,更嚴禁女官美衣玉食。
可以通信的人只限“祖父母、兄弟姊妹、伯叔姑母、侄子侄女、孩子、孫子”,女官休假回娘家時,也只限上述親屬可以會見當事人。
有資格謁見將軍的上級女官,雖然不能請假或休假出城,但可以邀請直系親屬進大奧。女子直系親屬不限年齡,但男子直系親屬只限“未滿九歲的孩子、兄弟、侄子、孫子”。若因某種特殊理由,必須讓對方留宿,也只限一晚。
德川吉宗制定的“大奧法度”,一直維持至幕府瓦解為止。但就算法度再如何嚴格,大奧始終沒有失去政治影響力。
用現代話來說,“大奧法度”算是國家公務員法,雖是終身雇用制的鐵飯碗,但當事人能不能加薪或升遷,則要各憑本事并靠運氣。
錄用與晉升
住在江戶城大奧的女子,不但有各式各樣的職務,身份制度也極為嚴格。女子的出身家庭更是形形色色,上自京都朝臣的貴族女兒、旗本與御家人的武家女兒,下至一般庶民的商家或農家女兒,應有盡有。
她們到底為何進大奧工作呢?當然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能一概而論。
自第三代將軍家光起,御臺所都從京都公卿貴族階級或皇家迎入,因而有不少貴族女兒伴隨御臺所住進大奧。這些貴族女兒算是前往大奧赴任,一開始便肩負重責。
大奧女官雖是國家公務員,但幕府并沒有公開招募,只有一項錄用條件,那就是“旗本或御家人的女兒”。
既然幕府沒有公開招募,那么,一般庶民出身的女兒到底該如何做,才能進大奧工作呢?
答案只有一個:托人情、鉆門路。
無論親屬或熟人,甚至是毫無關系的陌生人,只要對方與大奧有關,先攀關系再說,然后拜托對方從中介紹。委托之際,有時必須送銀子。而且,御家人的地位比庶民高,旗本的地位又比御家人高,某些有錢有勢的富商或富農,就是讓女兒先成為旗本或御家人的養女,再靠此關系讓女兒進大奧。
換句話說,正因為幕府沒有公開招募女子國家公務員,一般庶民身份的女子必須通過一連串的斡旋,才有機會進大奧工作。
※※※
先來說說旗本與御家人的分別,以及他們的家計狀況。
前面已經說過旗本原為德川軍的直屬家臣團,后來成為將軍的直屬家臣,有資格謁見將軍。御家人也是旗本,只是,御家人沒有資格謁見將軍。
旗本門第的俸祿是二百石以上、一萬石以下,御家人的俸祿則為二百石以下,人數總計約一萬七千名,若加上旗本、御家人自家家臣,總計約八萬名。其中,約九成旗本,俸祿是五百石以下,大多三百石左右,御家人的俸祿是三十至八十袋糙米。這些旗本、御家人的經濟狀況通常不好,勉強能養家糊口而已。
旗本、御家人以及一般家臣武士的俸祿單位“石”,和大名領地的生產毛額單位“石”,算法不一樣。家臣武士的俸祿與大奧女官一樣,都是糙米。當然不是全部領取糙米,其中一部分是以當時的米價為基準,換算為現金,一年領取三次。
簡單換算為現金的話,是領地一百石=糙米一百袋=俸祿三十五石=二十人扶持=三十五兩,“一人扶持”為五袋糙米。
比如,最普遍的御家人俸祿是三十袋糙米與兩人扶持,總計四十袋,換算為現金,相當于十四兩。一般庶民家庭若年薪有十兩就能過得飽食暖衣,但武士階級有出征義務,按俸祿多寡必須雇用家臣或仆從,家計負荷與一般庶民不同。
再比如領地三百石俸祿的旗本,三百石指的是領地的預計生產毛額,其中還包括因氣候惡劣而歉收以及農民應得的份。若一切順利,旗本頂多僅能得到二百石稻谷,用這些收成到幕府米倉去換,大約七十石。換算為現金就是七十兩,平均月收入僅有六兩。要是碰到歉收或饑荒,恐怕不足六兩。
旗本有幕府免費提供的宅邸,姑且不論房地大小,至少也要雇一名砍柴男傭和煮飯女傭,旗本身邊還得帶著一名跟班隨從。而且,騎馬技術要高才堪稱將軍的直屬家臣,所以還得養馬。刀劍更需要保養。
有資格進城謁見將軍的人,更要準備禮服什么的。為了抓住機會立功升級,還要進行各種求職活動,到處送禮給各單位的上司。其他如紅白事、房地維修等經費,在在都需要錢。
當時的庶民常以“一百袋米養六口,終日以淚洗面”諷刺俸祿少的窮旗本。因為他們明明住在寬廣房地,每年卻只能領一百袋米來養活六口家人,生計比有本事的庶民木工更差。
也因此,窮旗本、窮御家人的女兒都想進大奧用鐵飯碗吃大鍋飯,順便養活娘家人。
※※※
在大奧工作的女子分為兩種,一種是幕府直接雇用的公務員,另一種是公務員私自雇用的女侍,也就是間接錄用的女傭。
旗本家女兒通常從下級女官做起,就是供御年寄、中年寄、御客會釋等高級女官使喚的雜役。御家人女兒的等級更低,是負責體力勞動的最下級雜役女官。庶民身份的女兒大多只能從間接錄用的女傭做起。
不過,就算是間接錄用的女傭,倘若有本事,工作態度好,可以申請錄用考試,升級為正式公務員。
錄用考試的過程是面試、身家調查,之后再通知合格與否。面試官是大奧最高掌權者御年寄。只要通過讀寫、縫紉等考試,便能成為試用公務員,之后,幕府會派人仔細調查當事人的門第與家族構成,通過這最后一關,就可以風風光光成為正式公務員。
想想,只要升為正式公務員,即便是負責體力勞動的最下級雜役女官,基本工資也有六兩,另有“一人扶持”和實物支付。六兩工資和領地三百石俸祿的旗本差不多,甚至更闊綽。
當然有許多人在最初的面試中落選。作為考試內容的讀寫和縫紉,是進大奧之前必須學成的最基本教養,而且江戶中期以后,考試內容又多了一項歌舞樂曲。
武士門第階級非常流行歌舞樂曲,不僅大奧,所有想進大名家或高級武士門第當侍女的庶民女子,七歲起就得勤奮學習彈唱民族樂器的三味線,以及傳統藝能的凈琉璃等。
通過面試、身家調查,正式被錄用后,當事人能否往上爬,完全看出身門第。旗本家女兒雖然一開始是下級女官,但如果做得好,往上升一級,便能躋身于可以謁見將軍的階級之列。御家人女兒則無論如何努力,頂多只能爬至下級雜役女官的總管職位。
不過,御家人女兒也有扭轉乾坤的機會,那就是受將軍寵愛,成為側室。倘若能成為側室,無論當事人擔任什么職務,都能一口氣升為御中臈。
只是,大奧的競爭對手太多,一般女官很難有機會吸引將軍的視線。這時,還是需要托人情、鉆門路,就是透過高級女官牽引,讓將軍“看見”你,接下來,就看你有沒有讓將軍一見鐘情的命了。在此,容貌姿色等都不是問題,畢竟將軍也有自己的口味,說不定大奧的公認美女反倒無法讓將軍看中。
※※※
假設,你有幸被將軍看上,成為側室,升級為將軍專屬的御中臈,那你之后的命運會如何呢?是不是就能不可一世、傲視群雌呢?答案當然是:不行。
側室沒有自己的房間,她們住在“一之側”的御年寄“局”的二樓,待遇和其他女官一樣。每逢將軍指名,側室再前往將軍臥室的“御小座敷”?!坝∽蟆本褪切》块g,但這個“小房間”并不小,房內除了分為上層房、下層房,另有兩個房間。而且,將軍專屬的“御小座敷”臥室有很多處。
江戶時代前期,側室地位應該只比正室差一些而已。18世紀以后,大奧結構逐漸產生變化,御臺所住的御殿和女官住處的長局,境界壁壘分明。
在這之前,掌握權勢的側室和御年寄的住居,都與御臺所一樣,從長局獨立出來,但因為發生某側室在將軍枕邊慫恿幕府人事行政的事件,因此,到了第六代御臺所時,天英院便將所有側室和御年寄全趕回長局,并規定,即便是生下將軍子女的側室,地位也和女官一樣。
之后,側室生的孩子都成為御臺所的孩子,一出生即被抱到御臺所御殿,從小就接受視御臺所為母親的教育。孩子的乳娘從御家人或一般庶民中挑選,由于乳娘身份低賤,據說都由其他女官抱著孩子,乳娘則用巾帕蒙面喂奶。
話雖如此,乳娘和孩子的關系,一般都比形式上的養母御臺所更親密。
至于身為生母的側室,對孩子來說不是一家人,而是供使喚的女官之一。因此,側室只能吞聲忍讓地一直等,等自己生下的孩子登上將軍寶座,方能見天日。
可是,沒有人能保證你生下的孩子,日后一定可以當上將軍呀!
不過,生得出總比生不出要好。雖然住在御年寄房間的二樓,至少可以在大奧擁有一定程度的權威,并終生過得富貴榮華。不僅本人,連娘家的親生父親,或進大奧之前花大把銀子臨時認來的旗本、御家人養父,都能享有權勢和利益。大抵是親生父親可以升格為武士門第,窮旗本或窮御家人養父也能升級加薪,連兄弟姊妹和親屬都能受到恩澤。
正因為如此,為了獲得將軍寵愛,側室之間的戰況極為激烈,側室身邊女官的嫉妒與斗爭更是火爆。
唯有御臺所,永遠高高在上。
側室絕對不會和御臺所爭寵,畢竟門第完全不同。人家是從京都公卿貴族或皇家下嫁過來的,你有膽量向對方下挑戰書嗎?
生得出孩子的側室也別高興得太早。
在那個時代,即便生得出孩子,也很難讓孩子平安無事活到成年。孩子的夭折率相當高,尤其在大奧這種特殊溫室里出生的孩子更易早夭。
大奧正是為此而存在,側室也是為了生下將軍世子而存在。
孩子死亡率高的原因多是天花和麻疹。死產和流產以及孩子夭折的最大理由,據說可能是女子化妝用的白粉。白粉原料是水銀和鉛,鉛是幕末時期才用在白粉里,之前都用水銀。
在此,先來說一則與白粉有關的小故事。
話說,平素靠家庭菜園維生,人稱“八王子長槍組千人同心”的武士團,每人每隔十年一次,必須輪流前往日光山值班一年,負責防范德川家康的東照宮發生火災。
“同心”是幕府的下級官吏,相當于現代的派出所警察,俸祿是三十袋米、二人扶持,和窮御家人一樣。不過,既然是警察,當然有額外收入,況且幕府提供的房地至少有一百坪,平日可以租給別人,自己當房東,整天搖扇子收房租過活。
這些同心太太,每逢丈夫前往日光赴任后,大多會花費儲存多年的私房錢,去買高級“伊勢白粉”。
“伊勢白粉”的原料是精制朱砂,也就是水銀與硫磺的天然化合物。但同心太太買“伊勢白粉”的目的不是用來化妝,而是當做墮胎藥。
不要問我為什么這些夫人在丈夫遠離家門期間,會花大把銀子買來化妝白粉當做墮胎藥。聽不懂這段故事的人,請去問對男女關系較有經驗的前輩吧。
總之,大奧女官用的正是這種高級化妝白粉。
假定十五六歲時,或者更早就進大奧工作,按當時的化妝法,是將白粉從臉部涂至胸部。千萬不要責怪大奧女官濃妝艷抹,當時沒有日光燈,大奧內部也并非每個房間都有陽光射進,不涂白粉,人家看不見你的臉呀??傊?,每天涂上可以當做墮胎藥的白粉,結果會如何呢?
這種側室生出的孩子,或者負責喂奶的乳娘也涂上白粉,對孩子的健康當然有很大影響。
實際上,歷代將軍的孩子鮮少有人活到成年,早夭例子非常多。
例如第十一代將軍家齊(1773-1841),正室和側室總計四十余人,兒女五十五人。其中,活到十五歲的僅有二十五人,活到四十歲以上的是十人。十人之中,男子占四名,第十二代將軍家慶(1793-1853)正是出自這四名男子之一,是家齊的次子,亦是排行第二長壽的孩子,但也只活到虛歲六十一。最長壽的是十五子,七十七歲,其他都在四十或五十多歲便過世。
如此,就算側室生得再多,幸存的孩子也少之又少。
難怪有人被將軍看上,卻“寧死不從”。
女官的休假、人事調動、終生年金
大奧的女子國家公務員,白天在御殿工作,夜晚回長局休息。清晨在大奧迎接晴日或雨天,夜晚在大奧點燃燈火再就寢,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現代的女子公務員或大企業女子員工,都有周末、國定假日、勞工假期等各種休息日,江戶城的大奧當然也有假日制度。
假日時,女官可以出城回娘家休息,或到市鎮大玩特玩一番。不過,只限工作兩年以上的低級女官。有資格謁見將軍及御臺所的高級女官,原則上終生都不能出城。高級女官只能趁代替御臺所出城參拜寺院,或出使大名家時,順便借機去觀劇或賞花。
低級女官在進大奧第三年起,每年準予六天假期;第六年起,每年準予十二天假期;第九年起,每年準予十六天假期。假期通常定在春季,想出城回娘家的人,于每年三月向御年寄申請,收到許可通知后,即可風風光光地衣錦返鄉。
返鄉的下級女官在娘家通常去掃墓,并到親戚家敘舊、致敬等。有些女官干脆不回娘家,相邀一起去觀看人形凈琉璃劇或歌舞伎劇,甚至到郊外觀賞櫻花,或在海灘趕海,拾取各種貝類。
第一次返鄉時,親屬經常會問東問西,若依據“大奧法度”規定,其實不能向父母、兄弟姊妹泄露大奧任何瑣事。不過,大奧女官也是人嘛,集眾人目光焦點于一身的話,脫口道西說東也是人之常情。
大奧及武士門第階級的女官、侍女,雖說是“終生奉公”,但這個“終生”指的是將軍或大名的一生,并非服侍人的畢生。對大奧女官來說,倘若將軍去世,表示將軍專屬的女官將會進行一次大規模人事調動。御臺所那邊的女官也一樣。
將軍去世后,原本住在江戶城西之丸的世子,為了繼任將軍職位會遷移至本丸。這時,西之丸的女官也會隨著新任將軍一起移居。那么,服侍前任將軍或御臺所的那些女官,之后的路到底如何呢?
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條路,剃發;第二條路,留任;第三條路,辭職出城。
第一條路“剃發”只限前任御臺所和側室,以及工齡三十年以上的女官。剃發后的女官,人稱“比丘尼”,出城住在幕府提供的大宅邸,過著隱居日子,終生可以領取與在職期間幾乎同等的年金。
留任的人,繼續在大奧工作。
辭職出城的人,雖然沒有終生年金,但可以領一大筆退休金。
碰到這種大規模人事調動時,女官可以自由選擇留任或辭職。通常三分之一左右留任,有些掌握大權的御年寄,歷經數代將軍仍穩坐頭把交椅。御臺所和側室則必定剃發。
據說,嘉永六年(1853),第十三代將軍家定(1824-1858)繼任時,前任將軍家慶的專屬女官三百三十九人中,三十一人剃發,一百零三人留任,一百零五人辭職。留任的一百零三人中,七十一人繼續擔任將軍專屬女官,三十二人調動為第十一代將軍家齊的子女專屬女官。
一般說來,留任的都是年紀相當大的女官,對于仍有能力懷孕生產的年輕女官,幕府通常會勸對方辭職出城,另尋良緣。
此外,不論職位等級,工齡三十年以上的女官,在將軍在世期間因其他理由不得不辭職時,都可以在基本工資中選擇米份或服飾費份,當做終生年金。這是第八代將軍吉宗制定的法規。
然而,第十三代將軍時的嘉永七年(1854),也就是美國海軍將領培里率領黑船再訪日本那一年,幕府財政已經極為窘迫,年金適用工齡從三十年提高至四十年。工齡三十年以上、四十年以下的人,只能領取兩年份的退休金。
至于下級女官,大多對升官之途不感興趣。比如御家人女兒,再努力也只能爬至下級雜役女官總管職位,每天負責澡堂汲水和廚房瑣事,哪來的機會讓將軍“看見”你???
下級女官只要工齡滿十一年,即便將軍沒有換任,也可以正式退休。工齡未滿十一年的人,除非結婚或父母生病,否則不能擅自辭職。
這些下級女官多半是富商、富農女兒,她們視在大奧奉公為一種婚前培訓課程,在大奧學習禮儀并接受各種文化教育,盼望辭職后可以嫁到好人家。不過,十五六歲時進大奧,工作十一年,辭職時已經將近三十歲,說實話,這個年齡的女子在當時很難尋到良緣,通常只能當人家的繼室,或干脆自己開私塾,教授在大奧習得的茶道、花道、香道等技藝。
有關這點,間接錄用的女仆則更自由,可以隨時辭職。
她們多是商家或農民出身的女兒,家庭環境不錯,從小就上私塾學習讀寫、彈唱三味線、凈琉璃等。進了大奧或大名宅邸后,還可以接受武士階級社會的高等教育。通過日常起居,舉止、措詞、茶道、花道、香道、古琴、舞蹈等,都能受到熏陶或培訓,以提高教養。
這些人對一般庶民男子來說,原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出城或辭去大名家后,可以嫁到好人家。
總之,對當時的女子來說,進大奧或大名家當女仆算是一種婚前的鍍金手段。
注釋:
[1]足利成氏(1438-1497):室町時代至戰國時代武將。
[2]管領:幕府中央最高行政官,輔助將軍管理、統治領地。
[3]德川家康(1543-1616):戰國時代大名、江戶幕府創設者、第一代江戶幕府將軍。
[4]本丸:城堡中心,城主居所,守城戰中為最后據點。
[5]江戶時代前期幕臣北條氏長(1609-1670)所開創的兵法。
[6]按風水學“四神相應”來說,以江戶(東京)為中心,平川(神田川下游的日本橋川)是青龍,江戶灣(東京灣)是朱雀,東海道是白虎,富士山是玄武。若要在地圖上看,需將江戶轉九十度,江戶的古地圖都是西方朝上,意味江戶背后。
[7]元祿赤穗事件:日本江戶時代中期元祿年間,赤穗藩(今兵庫縣赤穗郡)四十七名家臣為主君報仇之事件。
[8]老中:江戶幕府的官職名,相當于“管領”,在設置“大老”之前,是幕府的最高官職。
[9]扶持:主君支付給家臣的俸祿、薪水,在此為補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