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藩體制與身份制度
就日本史的范圍來說,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是發展至頂峰的封建社會。那么,何謂幕藩體制或幕藩制國家呢?我們要先理解幕藩體制的結構與特性,才能抓住整個江戶時代的歷史背景。
日本自中世紀以來,便逐步在進行“兵農分離”政策。而結束百年亂世、持續封建制度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政權,花了將近三世紀歲月,逐次將“兵農分離”政策歸結為士農工商身份制度,以及全村承包貢米的征稅制度。
“兵農分離”制度并非單純隔開職業軍團的武士與作為生產者的農民,而是更進一步讓武士集中住在城市,讓農民留在農村負責生產,最后讓城市支配農村。士農工商身份制度是在“兵農分離”過程中所衍生的基本階級制度,目的是為了區分武士與農民的身份。
基本階級制度的經濟性媒介是“石高制”[1],也就是土地的谷物生產毛額,再從“石高制”導出農民稅貢、武士受薪俸祿等。這時期,日本的經濟生產力是水稻耕作,幕府連無法種稻的耕地、山林、原野都以“石高”計算,因而幕府公定的“石高”與實際的收獲量有相當大的差距。
武士階級的俸祿以及領主階級的土地面積,均以“石高”計算,再根據“石高”多寡構筑成以將軍為頂點的金字塔型體制。全國的土地及老百姓均歸將軍所有的觀念,正是通過這種“石高制”與士農工商身份制度而形成。
將軍相當于居最高位的領主,大名[2]與下級領主的土地及老百姓,都是受將軍委托或寄存的財產,大名并非擁有“所有權”,也就沒有自由處置的權利。大名只是代替將軍統治而已,這正是“幕藩體制”的特點。
此外,士農工商身份制度本來是區別職業的制度,結果職業變成天職、本分,形成一種世襲身份制度。
階級與階層是一種流動性的概念,與經濟有關,只要擁有財力,便能躋身上流階層,但身份是法制世襲制度,無法改變。不過,兩者關系密切,身份制度包含了階級與階層概念,但身份意識可以淡化階層的對立關系。
比方說,江戶時代的基層老百姓(國民)是農民階級,但真正可以稱為“正規農民”的人,僅限擁有土地及住居,并有能力負擔公定稅收、各種雜稅、勞役等責任的農民。“正規農民”身份中,又依次有富農地主(村長)、五公畝小農、租用他人田地的佃農、沒有征稅基準石高的農民等。也就是說,同樣是農民階級身份,內部也有階層之別。上層農民和下層農民之間的矛盾與對立問題,都被隱藏在“農民階級”這個身份制度背后,令農村形成一種牧歌田園式的共同體形象。
幕藩體制之所以能夠維持它牢固的身份制度社會,在于武士階級獨占了強大軍力,而武士階級中的最高掌權者正是將軍。
因“兵農分離”而遷移至城市的武士階級,其實是毫無生產能力的國民。為了讓武士階級的特權合理化,幕府給武士階級冠上一個“教化愚民”的名目,當做武士階級的天職兼社會任務。“愚民”正是農、工、商這三種身份的人。
農、工、商階級內部,雖然也有階層對立問題及內部規則,但武士階級的內部規則最嚴格。武士不準從事任何工商業,而且由于離開農村,成為城市居民,也不可能再務農。
將軍出城鷹獵時,有些身為幕臣的窮御家人,為了賺外快,在沿途開飲食店或其他小店,結果被抓包而遭開除的例子非常多。武士也不能公然做副業。此外,日本時代電視劇或電影中常見的“切舍御免”,亦即武士遇到令武士無法容忍的無禮行為時,就地斬殺“愚民”也不會受罰的武士特權,其實也不能濫用,事后都要遭查辦。
為了一眼即能看出身份,幕府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規定。例如武士、商人可以穿絲綢衣服,農民則除了村官,一律只限穿布衣,而且只限素色。農民明明是貢米生產者,但幕府規定農民平日不準吃白米,只能吃雜糧。
身份高下則根據門第。如果是武士階級,藩主一族或親戚家的門第最高,藩士門第也根據祖先淵源而有別。若是農民,大抵是開拓者后裔或世襲村長家的門第最高。另有一些負責勞役的中上階層農民,門第也不低,是村落祭奠活動委員之一,參與村落的土地神祭典時,通常可以坐在神社內的上座。不僅祭奠儀式,其他如公用土地、灌溉用水等都有優先使用權,也擁有針對村落大小事的發言權。
至于商人,階層更多,上至被允許冠姓佩刀的御用商人,下至挑擔提籃沿街叫賣的小販,多不勝數。
門第高的農民或商人,經濟力也強大,領主以門第為誘餌,讓他們主動提供財力。如此,士農工商身份制度反映在幕府、諸藩的權力高度集中,不但極其牢固,且與各式各樣的職業結合,形成非常復雜的構成。這種身份制度結構也應用在武士階級的家族制度上。
武士階級的女性
江戶時代的家族制度是身份制度的縮圖,兩者均為支撐幕藩體制社會的主梁。典型的例子是武士階級的家族制度,最能顯現出封建家族制度的特質。
武士的家庭構成成員,以戶長和妻子以及直系后裔為主,有時會加入叔父、侄子與旁系親屬。武士門第的嫡出長子擁有優先繼承權,而且是單獨一人繼承,繼承的是領地、俸祿及家名。不過,武士門第的繼承手續,并非現代法律所規定的那種繼承權,而是基于領主與家臣的主仆關系,必須先向領主申請繼承許可,算是個人契約關系。家臣武士門第的領地和俸祿,通常僅限一代,要是主君不高興,隨時可以收回家臣的領地與俸祿。
武士門第一家人中,主權最強的是身為戶主的父親,其次是擁有繼承資格的長子,地位最低的是女子。武士階級的夫妻關系也是主從關系,妻子相當于“生孩子的道具”。
武士階級的婚姻,光是父母同意也不行,第一條件是征得主君同意。雙方門第若不相稱,婚事便無法成立。由于是門第與門第的聯婚,父母有權強迫子女嫁娶哪一家。
現代人的自由戀愛,在當時被視為茍合或私通,當事人若是女兒,不但會遭父母懲罰,有時甚至會遭殺害。大奧發生過一起真實例子,某將軍側室于將軍過世后,退出江戶城,結果與其他男子發生曖昧關系,娘家為了維護門第,派人暗殺了女兒,事后再向幕府提出女兒病歿的報告。
此外,幕末時期,水戶藩[3]有個換了八次妻子的藩士例子,據說夫妻關系其實很圓滿,只是媳婦遭婆婆虐待,丈夫不得不休掉妻子。武士階級的離婚手續很簡單,只要丈夫在休書中列出離婚理由,即便是“沒緣分”、“不合家規”等不成理由的理由,離婚也能成立。妻子雖沒有要求離婚的權利,但丈夫失蹤三年,或妻子逃進“緣切寺”[4]住上兩年,便能離婚。
地位與女子差不多的是未婚的次子、三子等男子,他們通常住在父親或長子繼承的老家,坐冷板凳、吃冷飯,讓父親或哥哥養。
以上是武士階級家庭中的大致身份關系。不過,同樣是武士階級,將軍、大名夫人與下級武士、武士家仆役的妻子,立場又截然不同,待遇也相去甚遠。至于其他三階級的農、工、商“愚民”妻子,以及另一層處于社會底層的“賤民”女子,則又另當別論。
參勤交代制度
“參勤交代”[5]制度并非江戶德川幕府的專利,自古以來,日本的君臣之間便有類似制度。例如豐臣秀吉掌權時,諸大名聚集在大坂或伏見;織田信長興筑安土城時,同時也在城外修建諸大名宅邸。再縮小范圍來看戰國大名,各大名為了統治家臣,都不準家臣擅自建造城郭,重臣均住在主君所在之處,領地交給代理官職的人管理。
再往前看戰國時代之前的室町幕府,由于分散于各地的守護大名聚集在京都,領地都交給重臣統治,才會興起一陣下克上的巨流。日本歷史的中世紀與近代的分界點是“應仁之亂”(1467-1477),也就是促使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的動亂。當時的幕府無法控制內亂,主要是因為幕府以京都為中心,派出諸大名前往四處平定叛亂,但在戰地打仗的諸大名,擔憂自己的領地也會發生叛亂,于是紛紛收兵跑回自己的領地。
服從者匯集在統率者的住處,表示遵從的誠意,本來就是一種慣例,江戶幕府只是將此慣例定期化并法制化而已。臣下為了證明服從心意,最簡便的方法正是送出人質。江戶幕府讓大名的母親、孩子、重臣(多是大名一族)移住江戶,等于讓大名交出人質。
換句話說,“參勤交代”制度是武士門第社會在穩定過程中衍生出的人質制度。
之后,社會逐漸安穩,大名的妻子、兒子定居江戶成為理所當然的規矩,也就逐漸失去人質意識,變成土生土長的江戶人,對江戶懷有深厚感情。
諸大名讓妻子、兒子留在江戶宅邸,再遵從參勤交代的規定,于一定期間離開江戶返回領地居住。這對諸大名來說,到底哪邊才是生活據點呢?
猶如東京總公司的職員,奉命調到札幌或福岡支店工作,往往只能讓家人留在東京,只身前往支店過單身生活。幕府規定諸大名返回領地居住的時間是一至三年不等。據說,習慣了大城市文雅生活的大名,每次返回領地居住時,都會過得悶悶不樂。尤其那些跟隨大名回鄉的城市家臣,經常與長年留守領地的家臣鬧磨擦,嫌他們頑固、粗魯、沒文化。反之,若鄉下家臣獲得可以跟隨主君前往江戶居住的機會,都會樂不可支,讓周遭人羨慕得要死。
大名的世子多半在江戶出生,并在江戶長大。這些世子待父親過世,繼任為領主,再遵從參勤交代的規定,通常才生平第一次踏入自己的領地。領地的家臣或老百姓會舉國歡迎新藩主返鄉,新藩主大概也是第一次離開江戶,與現代人的出國旅游類似。
不用說,大名除了在江戶有正室、側室外,在鄉下藩國也有側室。現代某些已婚男人也流行在赴任所在地包二奶,何況大名?只是,不管在江戶或領地,大名有側室是天經地義,不用“包”也不用“藏”。
注釋:
[1]以公定土地面積算出預估谷物生產量,用來表示該土地的生產能力,并以此數字當做課征基準,因而往往與實際生產量有很大差距。
[2]大名:日本封建時代對領主的稱呼,例如“戰國大名”、“守護大名”等。
[3]茨城縣中部及北部,藩主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戶德川家。
[4]切斷緣分的寺院。女性若想離婚,可以逃進“緣切寺”躲避相關人員的追蹤,在寺院住了兩年以上,離婚便能成立。
[5]參勤交代:日本江戶時代體制,各藩大名每年須前往江戶為幕府執行政務,待規定日數過后,再返回自己的領地。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