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兩套多任務系統

在1973年發行的經典歌曲《鋼琴手》(“Piano Man”)中,歌手比利·喬爾(Billy Joel)同時演奏了兩種樂器——鋼琴和口琴。本來要在鋼琴上協調雙手、奏出樂曲已經夠難的了,再要同時演奏另一種樂器,那簡直是少有人能練就的絕技。喬爾是如何做到的?你大可以說是他解鎖了某些普通人無法觸及的特殊能力,但是他自己并不同意這個說法。他在2012年接受亞歷克·鮑德溫亞歷克·鮑德溫(Alec Boldwin),美國演員。的訪談時,對自己的鋼琴技術做了如下一番評價:

 

喬爾:我知道好的鋼琴技術是怎么回事,我也知道自己算不上好。我的左手很弱,只能用兩根手指彈奏。

鮑德溫:那么技術好的人呢?

喬爾:技術好的人知道怎么運用左手,我始終練得不夠,不能使用左手的全部手指,所以我只彈八度低音音符。我想用右手補救

左手的不足,所以右手總是彈得太多。我的技術可差勁了。

 

喬爾很謙虛,但是在有一件事上他很誠實:他說自己的左手之所以彈低音線很困難,是因為練習得不夠。那么,他又是如何同時吹奏口琴的呢?竅門就是在鋼琴上彈奏簡單的八度或者單音符——那些指型都很簡單,他完全可以自動為之。當手指在鍵盤上無心彈奏著簡單的組合,他就能專心在第二種樂器上吹出旋律了。

在訪談中,喬爾還承認了自己不太會讀樂譜:

 

鮑德溫:假如我有一首你沒聽過的曲子,我把譜子放到你面前說:“來彈這個吧——”

喬爾:那我可就是看天書了。

 

試想喬爾一邊看著樂譜彈鋼琴一邊吹奏口琴,他是做不到的。他之所以能同時演奏兩種樂器,訣竅就是讓其中的一種盡量簡單,簡單到他能自動演奏的地步。

在熟悉的路線上開車,演奏一首歌曲,甚至是走上一道階梯,這些活動一旦成為習慣,我們就能不假思索地迅速完成它們,而且效果還可能更好。將行為的某些部分化為自動,這樣做的真正好處是能夠同時完成多項任務。那位心不在焉的司機能夠專心潤色即將做出的演講,因為他的習慣系統已經接管了駕駛任務。比利·喬爾能夠同時演奏鋼琴和口琴,因為他彈起鋼琴來已經不用思考。就連走路這種自動行為,在我們小的時候也是需要練習的。我們之所以能在路的同時打手機而不會跌倒,是因為我們已經無須留意腿的每一次擺動和腳的每一次落地了。

我們要怎樣證明自己真的在同時完成多項任務呢?我們得證明,一個人在長期練習一項任務,將其化為習慣之后,還能夠同時接受第二項完全陌生的任務,并且在幾乎不妨害效率和質量的情況下將它完成。伊利諾伊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就開展了這樣一次實驗。他們先教會了39名志愿者玩一個名叫《太空堡壘》(Space Fortress)的游戲,玩家用一只手柄操縱一條飛船,他們要用手柄上的發射按鈕發射導彈,摧毀屏幕中央的太空堡壘。他們還要躲開分布于周圍的炸彈,避免飛船受到損壞。精確射中堡壘就能得分,撞上炸彈則會失分。這個游戲的設置是比較復雜的,可以同司機必須躲開其他車輛行駛到目的地的任務相比。

玩《太空堡壘》是實驗中的第一個任務。第二個任務是一項聽辨活動。被試要聽取一連串聲音,并說出其中的哪幾個與其他不同。有些聲音的頻率和其他聲音接近,這時候被試就要十分小心才能分辨。

在被試明確了兩項任務的要求之后,實驗開始了。在單獨完成聽辨任務時,被試聽出了97%的不同音符。研究者要求他們再聽一次,但這一次還要同時玩《太空堡壘》。結果并不順利,被試沒有練習過游戲,大多得了負分,也就是說他們撞上炸彈的次數比擊中堡壘的次數要多。再加上這次要一心二用,他們在聽辨任務中也只聽出了82%的不同。

實驗進入下一個階段。研究者要求被試專心練習《太空堡壘》。他們玩了一遍又一遍,累計時間達20小時,把游戲玩得滾瓜爛熟。然后,研究者要求他們在玩游戲的同時再嘗試一次聽辨任務。這一次,他們不僅能熟練地發射導彈擊中堡壘,聽辨任務的準確率也上升到了91%。這該作何解釋?在沒有練習之前,被試的注意力要分派給兩個任務,它們之間相互干擾,使被試整體表現不佳。而經過練習,被試在玩游戲時多少已經處于自動模式,因此可以將更多的注意分配給聽力,并且在很少失誤的情況下完成聽辨任務。如果你上班掃雷被老板發現,你大可以用這個理由為自己辯解。

研究者還用腦電圖監測了被試的腦部活動。他們想知道,被試腦中神經元活動的分配在訓練前后有無不同,這又能否揭示腦是如何在同時進行的任務之間分配資源的。他們發現,每當被試擊中堡壘,他們的腦電圖上就會出現一個獨特的波形。同樣,他們每次聽見一個音符,神經元的活動也會出現相應的增加。在訓練之前,這些腦電波的幅度在擊中堡壘和聽見音符時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經過20小時的訓練之后,擊中堡壘時的腦電波活動明顯減弱,這說明投入這項活動的神經元資源變少了。與此同時,聽見音符時的神經元活動卻顯著增加。當電子游戲任務或多或少變得自動之后,被試的腦就將更多的處理功能投入到了聽辨任務當中。無論是行為學還是電生理學的結果都顯示,將第一項任務自動化能夠讓更多的心智資源投入到第二項任務中。同時完成多項任務的能力就是這么產生的。

將資源分配給幾項復雜任務是很難的,好在腦會替我們做這件事。我們的腦中有兩套平行系統,都能用來控制行為。這兩套系統具有不同的效力,也讀取不同的記憶類型。其中習慣系統是程序性的,它能夠設定固定的流程,速度也較快。我們用它來高效地完成刻板的工作,比如開車沿固定路線上班,或是在迷宮里簡單地左轉。這套系統的自動性質使我們能夠同時啟用第二套系統。這第二套系統需要我們開展慎重而有意識的分析,它也許比習慣系統緩慢,但是更加靈活。它能夠應付環境中的變化,比如當道路工程封閉了一條常走的公路時,它就能另去找路。仿佛一臺計算機在清空內存,人腦也會運用它的邏輯選出能夠自動化的任務,并使我們能將意識灌注到其他任務之中。

多任務的關鍵是用習慣去完成其中一項任務。比如給橘子剝皮,這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我們在追看喜愛的電視節目或者和朋友講電話的時候,隨手就能做到。然而在看電視或打電話時,我們很難再細讀一本物理教科書,因為這項任務并不能夠自動完成,而是需要我們投入有意識的注意。不過我們倒是可以在閱讀這本教科書的同時剝橘子皮,因為在有意識系統閱讀的同時,剝皮的工作可以交給習慣系統來完成。這就是擁有雙重行為控制系統的好處。

這一點聽聽奧巴馬的說法就清楚了。在第一屆任期將滿之際,他接受了《名利場》雜志的采訪,并且描述了自己將瑣碎的日常決定自動化,從而將精力集中在重大決策之中的做法。“你知道,我只穿灰色和藍色西裝。”他說,“我這是在減少決定的數目。我不想在吃什么、穿什么的問題上權衡,因為我有太多其他事情需要決定了。你需要把決策的精力集中運用。你要給自己的生活設計一套刻板動作,這樣就不必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分心。”

腦的內在邏輯為多任務打下了基礎,這是僵尸所不具備的。僵尸的行為完全是自動模式,它們沒有意識,只有一套系統控制行為。僵尸或許能開車上班,但可悲的是,它們不能進行多任務活動,至少不能像我們這樣完成。而在人類身上,只有當我們的一個系統遭到了破壞(比如管控功能失調),或者當我們錯誤地使用了一個系統(比如白日夢或夢游),我們才會喪失人腦賦予的優勢。

我們已經知道,只要經過足夠訓練,腦就能自動完成某些行為。至此,我們似乎已經明白,訓練為什么如此關鍵,我們找到了它的神經邏輯基礎。訓練得越多,我們的行為就變得越自動化,同時完成多項任務時也越容易。然而肯尼斯·帕克斯的案例還是給我們留下了幾個疑問:他從來沒有訓練過掐人脖子或是用刀刺人,也沒有過任何謀殺的經歷,但他卻能在睡夢中完成如此暴行,全憑自動模式殺死一個人。或許,身體的重復動作并不是積累經驗的唯一途徑。或許還有另一個方法來訓練腦,這個方法只需動用心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资溪县| 涞源县| 永昌县| 益阳市| 万全县| 蒙阴县| 壶关县| 宿松县| 金溪县| 罗江县| 石景山区| 沂源县| 东安县| 固镇县| 张家港市| 尉氏县| 方城县| 宁远县| 东山县| 东乡县| 额尔古纳市| 香格里拉县| 石景山区| 南涧| 刚察县| 平江县| 曲阜市| 手游| 桑日县| 永城市| 静乐县| 龙川县| 新乐市| 枝江市| 九龙城区| 灵寿县| 闽侯县| 南木林县| 明光市|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