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三 沙丘政變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一次東巡。左丞相李斯、右丞相馮去疾以及公子胡亥一同隨行。

秦始皇和他的隨行人員從咸陽出發,向東南行經云夢,然后浮江而下,視察吳越舊地,又登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東南),臨望東海。然后沿著海岸北上,來到黃海之濱的瑯邪(今山東膠南南)。接著繼續沿海岸行進,抵達榮成(今山東榮成)、之罘(今山東煙臺)等地。

秦始皇的車隊又繼續西行,到平原津(在今山東平原)時,這位辛勞的皇帝終于病重不起。

病情愈益惡化的秦始皇用皇帝玉璽封書賜監軍于上郡的公子扶蘇,命令他與喪車相會于咸陽,主持葬事。

七月丙寅這一天,秦始皇在沙丘平臺(今河北廣宗西北)去世。

這位使中國得到統一的王者的人生歷程結束了。秦人叱咤風云,號令天下的英雄時代也結束了。

左丞相李斯因為皇帝死于京城之外,擔心諸公子及天下會發生變亂,于是決定秘不發喪。

秦始皇的車隊一如既往,繼續行進。秦始皇的遺體被裝載在可以密封車廂的辒辌車中,百官奏事,宦者奉食,都像平常一樣。

當時正值暑季,尸車散發出惡臭,李斯、趙高等人又吩咐車隊加載一石鮑魚,以掩蓋其氣味。

秦始皇賜公子扶蘇的詔書雖然已經封緘,卻停置在主持機要辦公事務的中車府令宦官趙高手中,沒有來得及交付使者發出。趙高因為曾經教授秦始皇次子胡亥文書法律知識,私人關系較為密切,于是和胡亥、李斯陰謀毀掉秦始皇所賜扶蘇書,重新偽造秦始皇遺詔,假稱秦始皇生前交付丞相李斯,立公子胡亥為太子。

趙高在陰謀幫助胡亥取得皇位繼承權的同時,又和胡亥、李斯偽造賜公子扶蘇及將軍蒙恬書,責問其罪過,并且令其自殺。

扶蘇、蒙恬心有疑惑,但扶蘇從父賜子死不能違抗的觀念出發,隨即自盡。蒙恬不肯自殺,被囚禁在陽周(今陜西子長北),后來也被迫吞藥而死。

這樣一來,對胡亥地位的主要威脅都被排除了。

胡亥及趙高、李斯的車隊經行直道回到咸陽。在這一年(公元前210年)的九月,在酈山安葬秦始皇。

酈山,是秦始皇經營多年的陵墓。關于秦始皇陵的修筑,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剛剛即位,就開始了陵墓修筑工程,統一天下之后,各地派來的工徒多達七十余萬人。

秦始皇陵地宮中,據說用水銀模仿百川江河大海,以機械方式令其流動不息。司馬遷的這一記載,已經考古學者和地質學者用新的地球化學探礦方法——汞量測量技術測定地下汞含量的結論所證實。

出于防止盜掘的目的,秦始皇陵的墓門和墓道據說設置了可以自動發射箭矢的機關。

秦始皇安葬后,為了防止施工人員和葬事勞務人員將有關陵墓結構和封藏的信息泄露于世,秦二世竟然采取了全數殺害“工匠”、“臧者”和“宮人”的殘暴手段。

清人錢鍇《始皇陵詠》詩為此感嘆道:“叩之空空但銅漆,復設機弩如警雷。骨枯何待工匠泄,羨門一閉萬鬼哀?!?/p>

秦始皇陵園及其附近發現的大型兵馬俑坑以及其他附屬建筑,以實證形式使我們對秦史的認識更為真切具體。

對于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作用與意義,研究者的認識各各不同,大致提出了這樣幾種意見:(1)守衛京城的宿衛軍;(2)秦始皇東巡衛隊的象征;(3)送葬的俑群;(4)表彰統一全國軍功的紀念碑式的“封”;(5)作為概括軍事生活的典型“陳兵”,類同于后世神道之側的柱、碑、石刻像生等。其實,部署在陵園東側,同時又面向東方的秦俑兵陣,在秦王朝以東方民眾為鎮壓對象,以東方反抗力量為假想敵的背景下,可能也有衛護秦始皇陵的作用。而在后來關于秦始皇陵被盜掘的傳說中,盜墓者也恰恰是所謂“關東賊”。

十月戊寅日,秦二世胡亥詔令大赦罪人,正式宣告自己繼承了帝位。這正是秦始皇去世之后的第七十二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霍州市| 彭泽县| 吕梁市| 巢湖市| 佳木斯市| 康保县| 阜康市| 岳阳县| 含山县| 浦江县| 霍州市| 湄潭县| 内乡县| 五华县| 科尔| 阳东县| 巧家县| 盘锦市| 甘洛县| 凤山市| 桂阳县| 武定县| 德惠市| 恩施市| 都兰县| 工布江达县| 临猗县| 梅州市| 光泽县| 孝昌县| 阿拉尔市| 成安县| 喀什市| 弥渡县| 望都县| 通许县| 双城市| 清徐县| 奇台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