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社會建構主義

作為20世紀末國際關系研究的新發展,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使國際關系學者又重新回到了國際關系的基本問題,包括國家的性質以及主權、身份和公民等概念。另外,建構主義還開辟了新的實質性的研究領域,如性別和種族的作用,這些問題基本上不在其他國際關系理論的研究范圍之內。但是,像之前的自由主義、現實主義和激進主義一樣,建構主義也不是一個一元化理論。實際上,很多學者質疑建構主義究竟本質上是不是一個實在理論。盡管如此,大多數建構主義者還是分享著很多觀念。

建構主義的主要理論命題是,任何客體或概念都不具有必然的、固定的或客觀的涵義。相反,它們的涵義是通過社會互動建構的。換言之,我們給客體賦予涵義,而不是反過來。相關地,國家行為是由精英的信念、身份和社會規范決定的。集體和個體通過觀念和習慣來塑造、形成和改變文化。國家和國家利益是這些行為體社會身份的結果。因此,研究的客體是個體和集體的規范與慣例。Stephen M.Wal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e World, Many Theories,”Foreign Policy, no. 110 (Spring 1998), 29—46.特德·霍波夫(Ted Hopf)提出了一個簡單的類比:

假定的情形是,劇院失火,所有人都奔向出口。但是,如果缺少有關憲政規范中社會慣例的知識,即使在這種表面看來過于明確的情況下,結構也仍然是不明確的。甚至在一個只有一個門的劇院里,當所有人都奔向出口時,誰第一個先走?是最強壯的人還是殘障者,婦女還是兒童,老人還是弱者,抑或干脆亂沖亂撞?決定其結果需要更多地了解當時的情況,而不是物質權力的分配或權威結構。他需要知道構成行為體和結構的文化、規范、制度、程序、規則和社會慣例。Ted Hopf,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International Security 23:1 (Summer 1989), 172.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現實主義的邏輯來預測霍波夫有關劇院失火的例子,或者,例如,1912年泰坦尼克號救生船的人口構成,那么現實主義有關個人重視生存和自我利益的假定,以及相對權力的假定,就會使人得出不正確的預測。在真實的生活中,強者有時候會禮讓弱者,而不是迫使弱者“逆來順受”。這就是為什么使用泰坦尼克號救生船的不是強壯的男人,而是船上身體最弱的乘客:婦女和兒童。

建構主義者不認同物質結構具有必然的、固定的或內在的含義這種觀念。最知名的建構主義理論家之一亞歷山大·溫特(Alexander Wendt)提出,政治結構本身,不論是無政府狀態還是獨特的物質能力的分配,都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有趣的東西:“它并不預測兩個國家是成為朋友還是成為敵人,它們是否承認彼此的主權,是否具有王朝紐帶,是修正國還是現狀國,等等。”Alexander Wendt,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ower Politic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6:2 (Spring 1992), 396.更完整的分析,參見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很多建構主義者都強調規范結構的重要性。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身份,身份的改變是合作行為和學習的結果。體系是不是無政府的取決于身份的分配,而不像現實主義者讓我們相信的那樣是軍事能力的分配。如果國家只與自己認同,那么這個體系或許就是無政府的。如果一國和他國認同,那么就不存在無政府狀態。簡言之,“無政府狀態取決于國家的理解”Wendt,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建構主義可以解釋像“危害人類罪”這樣的觀念如何發展成為強有力的國際規范和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紐倫堡對戰犯審判的先例被全世界復制。

同現實主義者和新自由制度主義者一樣,建構主義者也認為權力是重要的。但是,前者僅僅用物質的術語(軍事、經濟和政治權力)來看待權力,建構主義還用話語的術語看待權力——觀念、文化和語言權力。因此,對于建構主義者來說,權力包含諸如合法性之類的觀念;國家為了被國際社會中的其他成員看作是合法的,可以改變它們之間的互動。權力存在于行為體之間的所有交流中,建構主義者的目標是發現這種權力的源泉。他們的獨特貢獻可能恰恰是闡明了權力的觀念源泉,說明了觀念是如何塑造和改變身份的。建構主義理論貢獻的一個例子表現在對主權的討論中。建構主義并不把主權看作是絕對的,而把它看作一個存在爭議的概念。他們指出,國家從來沒有擁有過對領土的排他性控制,相反,國家主權總是遭到挑戰,并且正在不斷地面臨著新的制度形式和新的國家需要的挑戰。

建構主義理論對變革提出了多種解釋。變革的發生可能源于觀念的傳播,或源于規范的國際化,也可能源于社會化,即接受同類群體的身份。這些解釋有助于我們理解觀念既在國內層次也在跨國層次傳播。這是民主傳播的方式,也是人權保護觀念實現國際化的方式,還是像歐盟新成員國這樣的國家實現社會化、接受國際社會規范與習慣的方式。換言之,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都很難解釋觀念和規范,如反地雷禁令或“保護的責任”(參見第八章),是如何形成、擴散,并在真實世界中發揮影響的。因此,建構主義并不是純粹的喋喋不休,而是有助于提供一種強有力的解釋,說明我們對客體理解的不斷變化如何影響著真實的人類生活,就像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激進主義所做的一樣。

但是,也像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激進主義一樣,建構主義有它的缺陷。直到最近,建構主義主要是一種批判的有力工具,而不是一個能夠解釋真實世界各種結果的項目。但是,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本書中,建構主義研究的各種例子將讓你看到這種方法的使用,這樣,你可以對這個重要并相對較新的理論視角作出你自己的判斷。

理論精要

建構主義

主要行為體 人民、精英、文化

對個人的觀點 給事物賦予意義的主要成員;受制于教育、社會化和文化

對國家的觀點 一種其重要性通過話語被社會性地建構起來的人造物

對國際體系的觀點 一種其重要性通過話語被社會性地建構起來的人造物

對變革的看法 通過話語手段實現變革是可能的:“(無政府狀態)(戰爭)(和平)取決于我們的理解?!?/p>

主要理論家 福柯、德里達、霍波夫、溫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河北区| 东丽区| 遵化市| 安岳县| 永和县| 抚松县| 清丰县| 白玉县| 德钦县| 姚安县| 文水县| 闵行区| 彭泽县| 永安市| 文山县| 青神县| 永康市| 宜春市| 镇江市| 西城区| 隆德县| 普格县| 东阳市| 区。| 鄂尔多斯市| 洛阳市| 东乡| 沾益县| 遂昌县| 博白县| 抚松县| 新田县| 杭锦后旗| 柯坪县| 额尔古纳市| 英吉沙县| 乌兰察布市| 桃源县| 青河县|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