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反校園欺凌
1.定義
什么是校園欺凌(School Bullying)?校園欺凌是指發(fā)生在學校校園內、教室里、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wǎng)絡、器械等方式,針對其他學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chǎn)等實施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這些都算校園欺凌,或者稱為校園暴力。它往往是一種權力或者權力的不平衡性的體現(xiàn),分施暴者與受害者兩類。在美國,大約有60%的孩子報告說他們在學生時期曾受到某種程度的欺凌,有20%的孩子被反復欺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些被欺凌的孩子身心都受到嚴重傷害,他們的情緒、行為、學業(yè)、家庭和社會關系都受到欺凌的長期影響,危害嚴重。留學期間,可能也會遇到不友好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所以要認真學習以下知識。
2.形式
一般來說,欺凌有4種不同的形式:
(1)肢體欺凌:就是在同學之間發(fā)生的嚴重肢體沖突,例如推人、踢人、打人。把食物或其他物品故意扔向他人身體面部造成羞辱他人的目的。肢體欺凌是兩人或幾人間的體型身材,或者力量比較懸殊,有很大的差別。
(2)語言欺凌:就是一個或幾個人用語言來攻擊侮辱受害者。
(3)關系欺凌:就是一個或者幾個同學故意在集體活動中孤立某人,在背后傳播關于此人的謠言。這種欺凌往往在女生中更為普遍。
(4)網(wǎng)絡欺凌:是指利用社交媒體,如微信、QQ、facebook、intergram、snapchat等方式來達到欺凌的目的。某些app的匿名性使得網(wǎng)絡欺凌的危害性變得更大。人性就是有許多微妙的地方,在不署名的情況下可以變得非常丑陋,許多受害者不知道攻擊從何而來,有時候覺得整個世界都不喜歡他們,以至非常傷心甚至絕望。
3.欺凌特點
(1)含有敵意的目的,例如故意傷害他人的目的;
(2)權力的體現(xiàn)(尤其在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展現(xiàn)權力的最大差異和不平衡性)。施暴者從持續(xù)的攻擊行為中體驗到“利益感”和“權力”性,并以此保持持久的憤怒攻擊性;
(3)欺凌行為持續(xù)一段時間,不止一次,并且將有重復發(fā)生的可能性;
(4)受害者在社會交往、肢體和心理上遭受嚴重創(chuàng)傷。包括自卑、孤獨、自暴自棄、對他人失去信任感、攻擊感像個刺猬、無法控制的憤怒,以及與外界的隔離;
(5)老師們或者家長們可以觀察可能是由于校園欺凌造成的一些現(xiàn)象;
(6)胃痛、嘔吐以及頭痛:被欺凌的同學會承受許多壓力。壓力會在孩子們的身體上首先顯現(xiàn)出來。如果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無緣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可能是承受了壓力;
(7)情緒或行為的改變:如果發(fā)現(xiàn)有同學經(jīng)常哭泣,吃不下飯或者家長抱怨總是失眠,那么老師與家長們要仔細觀察了解孩子是否在寄宿家庭或者學校中遇到了欺凌困難無法解決;
(8)厭學現(xiàn)象:欺凌也會造成情緒低落不想去讀書。可能因為欺凌造成的悲傷與孤獨感,有些學生不愿意面對某個人;
(9)反復丟失物品: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周圍某個同學的個人物品總是丟失找不到,或者被無緣轉移到其他地方。那么你可能需要警覺了,也許有欺凌現(xiàn)象發(fā)生;
(10)學業(yè)上的落后:中國留學生由于語言上的障礙,也許學習落后,拖他們小組的后腿。也許,這會讓人很不滿,欺凌也許會發(fā)生。
4.應對方法
我們每個人的行為與習慣都是可以改變的,是容易被糾正的。我們提早了解并知道自己的缺點,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才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性格與個性,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有用之才。
(1)勿貼標簽
首先要提醒大家的是注意不要給周圍的同學貼標簽,施暴者或是受害者。在目前的這個階段,許多同學的行為并不是有意識或者故意的。只要我們都意識到了欺凌的危害性,就一定能夠做到自我調節(jié)與干預。
(2)改變思維模式
我們要在平日的學習與相處中,學會與他人的和諧相處。我們總會遇到自己喜歡的人,還有自己不喜歡,甚至很討厭,鄙視的人。例如,有的人反應比較慢,作業(yè)完成慢。那么,作業(yè)完成快的同學是否就會有些自傲,看不起他人呢?要知道,每個人學習與成長的階段性不同,小中學階段,女生往往要比男生快一些,而許多男生要到高中時期才會智力爆發(fā)。所以,要平等對待周圍的每個人。今天的差生也許就是明天的馬云。
(3)避免肢體沖突
身材比較高大的同學,要注意避免與身材比較瘦小的同學發(fā)生肢體沖突。如果在某些方面發(fā)生意見分歧,可以請學校的輔導員(counselor)協(xié)助處理,或者用語言或者文字的形式來與同學進行溝通。盡可能采取“非暴力”方式,千萬不要誤入“一語不和,拔拳相見”的溝通模式。這種模式一旦形成,那么周圍同學只會見到你怕,而不愿真正得與你交朋友。
(4)合理使用新媒體
新媒體的流行,讓每個人的言行時刻都暴露于大家的觀察與監(jiān)督之下。例如,在群里的言行,或者在朋友圈里狂曬自拍照,曬美食,曬旅游,曬家里的寵物等。我在這里要提醒大家,因為這些新媒體也是一個公共平臺,是你所有加了好友的陌生人都能看到的。為了減少網(wǎng)絡欺凌的擴散,我們要特別注意發(fā)帖的內容與頻率要有一個度。你引以為傲的東西,可能就是別人的痛點和看不慣你的某些方面。
(5)及時反映
欺凌是交往關系的大敵,它會讓你處于一種被孤立的狀態(tài),或者被迫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如果你剛去一個新的學校認識新的朋友與同學,他們可能因為你的某些方面而嘲笑你,例如你的穿著打扮,你的口音,你的愛好等,你可能感覺自己總是被欺負被孤立。在這個時候,你一定要及時盡早尋求幫助。你可以向老師反映或者找尋其他同學的支持。我建議你一定要及時采取某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身體,更要保護自己的情緒。
(6)團結就是力量
有朋友的支持與幫助可以幫助對抗“欺凌”。鼓勵的積極作用要遠遠大于批評的力量。有時候,周圍同學或者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