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學本無憂
- (加)林家羽
- 2875字
- 2020-03-11 14:53:03
二、建立親密關系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孤獨地來,注定孤獨地離開。然而,在這當中的漫長歲月里,從小到大,卻需要建立并維護多種親密關系:與父母親友,與同學朋友,與領導同事,與配偶子女等,而這些只是基本人際關系。有許多人還糾纏于更為復雜的關系中。這些人際關系,一旦處理不當便會引發矛盾與紛爭,甚至是慘痛的悲劇。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需要與人交往溝通,才能健康快樂地生活。許多心理方面的問題與障礙,往往都是由不健全的人際關系和扭曲的親密關系造成。
什么是親密關系?
我們首先來探討一下關系的定義。心理學家凱利(Kelly,1983)認為,關系是指二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并且互相依賴。也就是說,只有當兩個人之間互相影響與依賴的時候,我們才能認定他們之間存在著關系。萊溫格和斯諾克(Levinger&Snoek,1972)在這個解釋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互賴模型(model of interdependence),并用它來說明隨著互賴關系的增加,關系變化的特點。在共同關系中,當兩個人的互賴性很大時,我們把這種關系稱為親密關系(close relationship)。所謂親密關系,也屬心理學流派當中的一個分支,被稱作親密關系心理學,本意是指不限性別年齡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狹義的指夫妻關系;廣義上說,親密關系指的就是有特殊親近感的朋友家人或者愛人,有心靈上的高度和深度交流,有依賴,有信任。這是我比較贊同和支持的詳細定義。同時,我們可以看到,親密關系的特點有三個:一是兩人有長時間頻繁互動;二是在這種關系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活動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動及興趣;三是兩個人相互影響力很大。親密關系包括哪幾個方面?
1.人際氣泡
當你坐在空無一人的地鐵里,如果有一位陌生人緊挨著你旁邊的空位坐下來,你會有什么感覺?是否會感覺到不舒服?那么接下來,你會怎么做?也許你會移開一兩個座位,也許你會起身離開。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你的私人空間被他人侵犯了,讓你感覺不舒適。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去一個都是陌生人的大禮堂上課時,總是自然地選擇旁邊沒有人的位置。你不要認為這是自己不合群的關系,其實這是普遍存在的“人際氣泡”。“人際氣泡”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周圍存在一個看不見的“私人氣泡”,它象征屬于你的“個人領域”,如果你的“氣泡”范圍內沒有他人侵犯,就會感到安全,反之就會讓人感到不安,甚至生氣。人人都有保護自己空間的本能,尤其是在公眾場所,尤為強烈,這也是人類長期進化的結果,具有生物保護意義。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們要格外注意這些細節,避免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不安和焦慮。“人際氣泡”是因人而異的,對于不同關系的人,我們對此要求的區域范圍是不一樣的,對此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霍爾將人際距離分為四個區域:
親密距離(15厘米之內),這是人際距離中最親密的距離,只能存在于最親密的人之間,常見的是親人和戀人,這種距離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和氣息。
個人距離(46~76厘米),這是人際間稍有分寸感的距離,較少直接的身體接觸,但能夠友好交談,讓彼此感到親密的氣息。多用于熟人和好朋友的距離。
社交距離(1.2~2.1米),這是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人際距離,也是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見到的。這種距離給人一種安全感,而又不會太疏遠,商業交往多發生在這個距離上。
公眾距離(3.7~7.6米),一般說來,演說者與聽眾之間的標準距離就是公眾距離,此時的溝通往往是單向的。
2.心理距離圈
要建立并維持良好的親密關系,不得不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心理距離圈。與前面的人際氣泡不同的地方是,這是一個比較主觀,以自我感受程度為中心的“心理距離圈”。也就是說,你自己希望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感覺的距離圈。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距離圈大小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并可以容忍與他人接近,有的人卻偏好獨立與堅持自己的私密空間。這同樣適用于大人與孩子。孩子天性單純,他們可能根本無法理解自己突如其來的情緒。例如,心理距離圈范圍比較大的孩子,不太能容忍他人太過于靠近自己。這包括心理上和身體接觸兩方面。在學校這個環境里,每個人的心理距離圈大小不一,引起的情緒和行為也不一樣。例如,有的人喜歡獨自一個人坐在最后一排,有的喜歡湊熱鬧,有的很認真地坐在第一排。而在教室里,同學之間的物理距離非常短,尤其是同桌之間。有時候,發生些“戰爭”是無法避免的。
3.家庭教育
原生家庭的教育也大大影響著每個人親密關系的形成。父母對家人、朋友和陌生人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影響著下一代。如果父母本身帶來的焦慮不安攻擊防御等心理,對于他人特別設立的心理距離感超常,往往能拷貝不走樣地遺傳到下一代。在咨詢中,發現有某種或多種癥狀的來訪者,在其父母參與的家庭咨詢中,往往會發現比較相似的心理問題與家庭根源。
4.社會交往
盡管我們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之中,但是對于如何維護這種人生最富有意義的關系,我們卻沒有多少人真正系統學習。在學校或者工作中常常發生的情形是——無論我們的意愿是多么誠懇,行動多么努力,我們關系的現狀和結果卻還是愈發成問題,甚至令人不安。在學生階段可能是不受歡迎,踢人打架出口傷人;在成人階段就是不斷被公司辭退,無法維持正常的人際關系;在生活中經歷戀愛關系不斷終止,離異以及親子關系的劍拔弩張。
5.親密關系要點
√ 觀察性
— 對周圍的人物保持高度的興趣和好奇心
— 集中注意力到周圍的人身上
— 關注當下
— 忘記“自我”的需要
— 積極接受新信息
— 關注腦中對他人產生有偏見的想法,并且立即拋棄這種想法
— 放棄固執堅持自己正確的想法
√ 描述性
— 用描述性的詞語來代替有判斷性偏見的詞語
— 避免在沒有鑒定事實的基礎上,就去推測和解析他人的想法
— 避免詢問他人的動機
— 給他人懷疑的機會
√ 參與性
— 全神貫注與他人的互動
— 隨遇而安,而不是強加于控制
— 與群體活動中表現融洽融合
6.親密關系建立步驟
親密關系的建立需要三個步驟:
(1)關注自我內心成長
常聽人說,這個世界與他人無關,只有自己。首要的一點就是愛自己。
(2)學習平和的人生態度
平和的人生態度,看似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你是否為自己好朋友的好成績,或者有個“高富帥”的男友而真心感到高興呢?
(3)學習關愛他人
其實人生所有的答案就是愛。你愛自己嗎?你愛家人嗎?你愛朋友嗎?只有真正從他人的角度出發,來發自內心地愛護照顧他人,那么親密關系就能慢慢建立并保持長久。
7.人際關系問卷
● 你在學校或工作中是否普遍受歡迎?(是/否)
● 從小學到高中階段,你最好的朋友維持并超過3個嗎?(是/否)
● 你在一個陌生的聚會中能與他人很快融入話題討論嗎?(是/否)
● 你曾用不同方式向父母親人或者朋友表達過愛嗎?(是/否)
● 你的煩惱會向父母坦誠嗎?(是/否)
● 你與鄰居有愉快往來嗎?(是/否)
● 你能較快(當日)就原諒別人的錯誤嗎?(是/否)
● 如果你與朋友發生爭吵,你總是首先道歉的那一個嗎?(是/否)
● 你現在的人際圈中,有超過2個最親密的好朋友嗎?(是/否)
如果你的回答有7~8個“是”,那么你的親密關系非常優秀。如果你的回答有4~6個“是”,那么你的親密關系處理還不錯,在某些方面需要提高。如果你的回答只有“0~3”個“是”,那么你特別需要關注并學習如何建立與他人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