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的第三次沖鋒來的比以往更快一些,楊明感覺得到了此時梁軍主將的急切。
不過梁軍越是急切,越能說明此刻戰場的形式的變化。
或許是前方唐軍的騎兵已經擊潰了梁軍的步兵,又或許是唐軍的左翼在受到第一次的沖擊之后已經再次集結。
楊明知道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于自己來說都是再好不過的消息了。
這說明匡霸都很快就不會再孤軍奮戰了。
這次面對形如龜甲的唐軍戰陣,梁軍將所有騎兵都聚在了一起。頃刻間,數百鐵騎組成的沖陣再次鑿向了唐軍。
這次楊明的散營成了對方的主攻方向,雖然敵人的沖鋒依舊迅猛,但此時己方的防御也是不容小覷。
鋒矢沖陣,唐軍將士持盾連結,奮力抵擋。
最終付出數十名士兵的生命后,梁軍攻勢終于被他所遲滯下來,雙方又開始了殘酷的白刃戰。
梁軍的攻擊如同打在坦克上的一枚開花彈,在唐軍的外圍擦出一陣火花的同時,后面的騎兵也四散開來,再次圍向唐軍的龜甲。
眼看梁軍的兵鋒已被擋在外面暫時無法攻入,楊明順勢取出弓箭,向著陣外的梁軍射去。
只聽得“簇”的一聲,利箭入甲;那只顧著向前揮砍的梁兵只覺得腹部被什么東西咬了一下,正當他分神之際,前方又是一根長矛刺來,梁兵慘叫一聲,向后倒去。
“弓箭手,弓箭手何在?”李敬周此時也被楊明的動作所提醒,開始命在戰陣中心的弓箭手向梁軍射擊。
一時間,梁軍沖鋒被阻陷入苦戰,又要防備唐軍弓箭的偷襲,已經難有勝算了。
“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大梁嗎!”看著身邊一個個墜落馬下的士卒,王彥章仰天長嘆。
思及壯年之時,莫說這區區數千步卒,就算是上萬的唐兵,他也只需數百鐵騎便能將之擊潰。
如今的他英雄遲暮,面對眼前兩千多人的小小戰陣,竟然也無可奈何了。
“大帥,遠處的唐軍圍過來了!”正在此時,王彥章身旁的小校驚叫道。
王彥章聞言望去,只見先前被他沖散的唐軍左翼已經重新集結,組成緊密的盾陣緩步向此圍來。
唐軍的援軍越來越近,王彥章心中已有決斷。
“如今我國后方空虛,老夫手中的士卒已是大梁最后的防線,絕不能全都折在了這里?!蓖鯊┱伦灶欁缘恼f著,也不管小校是否聽懂。
隨后他有些不甘的看向如龜殼般巍然不動的唐軍,向著手下騎兵喊道:“撤退!”
正在鏖戰的梁軍聽到軍令,此刻也只能放棄了進攻;而此時梁軍的兵鋒已經快要突破唐軍的防守了,楊明甚至都能聽到對面傳來的‘撤退’二字。
“想來那便是梁軍主帥王彥章了?!睏蠲餮曂?;只見己方的軍陣之前,正有一披甲老將在幾名小校的護持下準備掉頭離去。
楊明見狀,腦子突然一個激靈,竟憑著肌肉記憶的引領下,鬼使神差的射出一箭。當他意識到自己的所為時,箭矢已經飛出。
此時的兩人相距不過五十步,楊明軍中神射之名自然不是吹出來的;只見不遠處的老將轉身之時一個踉蹌,乃是攜裹著巨力的利箭穿透身后的甲片,嵌入了身體之中。
楊明見此情形,心神早已回復過來,連忙在陣中大喊:“王彥章中箭啦!”
楊明的叫喊聲略過四方,嘈雜混亂的戰場上頓時一陣驚呼。
“什么?王彥章中箭了!”
唐軍之中聽到楊明的喊聲,不管是否看到了陣外的情形,心中皆是一震。
王彥章是誰?乃是此時梁軍的陣前統帥,是梁國最后的名將,更是威名整整響徹在唐軍士卒耳中二十年的猛人。
王彥章陣前中箭!沒有什么事情比此更能激發唐軍士卒們的士氣的了。
士兵們聽聞此言,士氣高漲,前排矛手紛紛振臂突刺,又有不少梁軍士卒跌落馬下。
王彥章中箭之后身體微微向前傾斜,并未就此倒下。身旁小校見狀立刻打馬上前,想要將其扶住,其余幾人更是立刻護在了他的身后,以防唐軍再次偷襲。
“無妨,小傷而已?!蓖鯊┱聰[手穩住身形,繼續說道:“戰事要緊,告訴將士們撤吧。”
王彥章說完,恨恨的看了一眼身后箭矢飛來的方向,在幾名騎士的護持之下,向著西面退去。
見到主帥已走,剩余的梁軍也不在戀戰,紛紛緊隨其后而去。
就在梁軍騎兵退去之后不久,唐軍左翼援兵終于姍姍來遲。
望著早已遠去的身影,李嗣源暗道可惜。剛剛率軍抵達的他聽聞王彥章竟被手下射中一箭,奈何還是讓他給溜走了。
“太傅...”
眼看梁軍騎兵退去,李敬周自人群中走出,臉上滿是羞愧之色,向李嗣源抱拳請罪道:
“末將部下遇敵潰逃,乃至大軍陷入危局,實在是末將之罪,還請太傅責罰?!?
陸然的潰逃,導致唐軍陣形被撕裂,左右不能相連,甚至一度讓唐軍陷入劣勢;這讓李敬周對此深感羞愧,這也讓他對于陸然這個關系戶更加厭惡了。
李嗣源方臉濃眉,接近七尺的身形騎于戰馬之上,看上去甚為高大,整個人看上去不怒自威。
不過對李敬周的請罪,李嗣源的臉上卻并沒有什么不滿,只見他話語甚是和善的說道:
“誒,些許小人潰逃并不要緊,倒是通理(李敬周字)你抵擋住王鐵槍的數次進攻,為我大軍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某又怎么會怪罪你呢?”
“而且某還聽說,你的手下竟然射中了王彥章,是真的嗎?”
當后一句話問出之時,李嗣源的眼中分明是充滿了期待之色。
李敬周聽到對方并沒有問罪的意思后,心情稍微平復了不少;當他又聽到對方問及箭射王彥章之時,面容之間竟有了一絲不易察覺的驕傲。
“不瞞太傅,于亂軍之中射中王鐵槍者,正是末將,的下屬指揮使楊明!”
李敬周話語傲然的說罷,往后一指,身體自覺讓出半個身位,露出了站在后面的楊明。
“小的楊明,參見太傅!”楊明順勢上前見禮道。對于后世這位風評不錯的帝王,楊明的心中還是十分欽佩的。
楊明記得,如果歷史沒有走上岔路的話,三年后李存勖將會死于興教之變。
而到那時,正是眼前的這位李太傅于亂局中上位,使得后唐的全力更迭平穩過渡;并且切在他在位的八年中,中原百姓才終于有了喘息之機。
因此楊明認為,五代諸多帝王中,眼前的這位至少能進前三!
“嗯,不錯!”李嗣源看著身形健碩,一表人才的楊明,口中亦是不吝贊嘆之言。
“李敬周有你這樣的才俊輔佐,實在令老夫羨慕呀!”
對于李嗣源的夸贊,楊明頗為謙遜道:“太傅過獎了,小的不過是略通射術而已,當不得才俊之名,與太傅帳下各將軍更是不能相比呀。”
“呵呵呵!”
李嗣源對于楊明的回答似是非常滿意,只見他又高興的道:
“像你這般年紀輕輕卻不居功自傲之人,實在難得啊!將來必定是我大唐的棟梁之才...”
“報...”
李嗣源正在高興之際,只聽遠處傳來一聲稟報之聲。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自遠處奔來一騎,騎士看上去十分急切,來到近前勒馬便向其稟道:
“稟節帥,梁軍步兵已被擊潰,指揮使請命是否繼續追擊?!崩钏迷匆蕴抵患嫒翁炱杰姽澏仁?,其麾下軍士都對其尊稱節帥。
聽聞騎士匯報,李嗣源的心神隨即又回到戰場之上,只見他略加思索后便對騎士說道:
“你去告訴啊三,王彥章率領的騎兵已向西退去,讓他不必去管潰退的步卒了,立刻率軍與西面的步卒匯合,務必要截住其歸路。”
“諾!”騎士來去匆匆,復向西南而去。
隨后,李嗣源又命李敬周收攏剩余士卒,隨他一同向梁軍退走的的方向追去。
李敬周雖然不明白為何要用步卒追擊騎兵,但自知軍令難違的他還是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