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楊轉學了,從山城二中轉到鄉下一所中學。
轉學這事本不在計劃之內,不過事情發展往往會打破生活固有的節奏,暑假期間發生了兩件事,使得老張不得不考慮轉學這件事。
這事跟考藝考沒直接關系,但現實是這樣發生的,表述這段內容是忠實生活原貌,還原現在校園生活的本來樣子,并非橫生枝節。
第一件事,孩兒他娘發現自己錢包里少了200元錢,排除掉其他種種可能,這錢確定是在家里被拿走的。不是老張,自然是小張。錢倒是不多,就算是丟了也不心疼,主要是小張拿錢做什么?這是個問題。
仔細一問,張小楊終于交代,這錢拿給一個叫王圣林的小子了。王圣林本是二中學生,在學校有一幫學生追隨,輟學后,經常在學校門口轉悠,學生之間有矛盾,會有人找他出面,或是打對方,或是嚇唬對方,他干這活是收費的,幾十元幾百元不等,算是保護費。
張小楊這200元去交保護費了。若不交保護費會如何?張小楊說:挺嚴重,王圣林在學校里的耳目不少,自己的作息規律對方全能知道,況且之前找人捎話給張小楊,缺錢了,你這錢得交。
王圣林找上張小楊,主要還是因為上次打架的事,對方找王圣林交錢了,然后王圣林就找到張小楊再要一份,交了錢息事寧人,不交錢就找你麻煩。
王圣林天天在校門口晃來晃去,學校也知道,學校政教處執勤老師都認識王圣林,他不在門口鬧事,學校也沒辦法不讓他在這晃,像塊狗皮膏藥一樣,晃得學生心慌,老遠看見了躲著走。避無可避,只好交錢。
學校周邊的“混子”可不止王圣林一個,有時候成群結隊,混在放學的學生當中,不少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安全是一個重要考慮。
這是其一,還有其二。
張小楊念初中時,老張剛剛在城里買了房,裝修完以后兜里就沒錢了,等了一年,老張攢了4萬元,又借了4萬元,買了一輛車,自己在鄉下,老蹭車不好意思,時間點也不一致,再加上和妻子都學了駕駛證,也真是著急開車,索性就咬咬牙買了一輛中韓合資的賽拉圖。
這車剛買了一年,遇上事了。老張沒有車庫,小區里也沒劃車位,老張的車平時就停在小區內一處空地,背靠山城二中的高墻,墻內是學校新建實驗樓工地。
夏天的雨說下就下,從晚上下到早上,緊一陣慢一陣,一直沒停。老張早上懶得起床,忽然聽得外面轟隆一聲,老張抓緊起來開窗一看,糟了,從上往下看,很清楚,二中的墻倒了,正砸在自己的車上。
顧不得下雨,老張下了樓,傻眼了,墻下并排三輛車,都是自己樓洞鄰居的,一輛完好無損,一輛車后腚被石塊打掉了油漆,損傷不大,基本就是整形、車漆的問題。
自己的車問題有點大,一塊二三百斤的石頭塊打在車前蓋上,打洼進去一大塊,另有一塊大石打碎了前擋玻璃,打壞了操作臺,摔在副駕駛座上。
這車基本廢了,老張想,不過也不是太擔心,公家單位的責任,他得賠。
問題來了,怎么賠?
大約一個多小時后,二中校長站在墻倒處察看,還有教育局、保險公司、建筑公司的人,然后叫去商量處理意見。
學校的意思,給修車,再給一萬元。若是放在現在,老張也就允了,但當時老張新車沒新鮮夠,這車修好后,車損大,一萬塊偏少,不同意。
學校校長跟老張說,這事歸建筑公司負責,自己當個中間人,商量商量。見老張不允,便推給建筑公司處理,建筑公司是當地村里的,挺橫,說修車外最多賠5000塊,要不就走法律程序。
這事懸而未決,一波又起,自己家里那口子聽說了這過程,惱了,說老張老實、窩囊,就該跟他放潑,直接打電話給二中校長,罵人家一頓,人家又打電話給老張,說他不管了,愛怎么辦怎么辦。
老張里外不是人,在家里天天被嘮叨個沒完,在外面沒人管,真是天上掉石頭,專挑運氣差的打。
這事到處理完,持續了半年多。
轉學的念頭是從車被砸以后產生的,橫豎沒有好印象,事情處理不好,孩子放在人家手里念書,自己再跟人家談條件,不合適。
在當時考試制度下,初四轉學幾乎不可能,因為初二初三有會考科目,跟初四中考科目綜合在一起算總成績,一般到初四上半年,學生的學籍就封存起來,不讓動了。
勢在必行,老張找教育局普教科的工作人員咨詢,平常老張也會到普教科辦理學校學籍業務,大約人家看老張人樸實,也沒多說,直接告訴老張,自己家的事,克服困難也要照顧一下,你回頭找好下家,這邊直接把學籍轉過去,再到兩家學校辦理好交接手續就好。
新學期,張小楊直接到新的學校上學。老張找了城郊自己曾經工作過的一所學校,以前的老同事也都在,安排班級啥的都很順利,任課教師都熟悉,老張知根知底。
雖然老張從這所學校調走了,但同事關系一直都很融洽,交代給這些老同事,老張放心。
樹挪死,人挪活。張小楊在新學校是徹底重新開始,周一到周五住在學校,周六回家,徹底隔離狀態。
老張有意讓張小楊學著獨立,這個年齡的男孩子,可以遠行的年紀了,就該放手。在全新的環境中重建身邊人際關系,在陌生的人群中重新體驗正常的學生生活,這也算是老張所做的比較明智的選擇了。
鄉下中學的人情關系比城里中學簡單許多。張小楊很快就融入了新的集體,班主任很嚴格,任課老師抓得很緊,英語單詞老師每節課都要抽查默寫,不像以前在城里中學時,老師從不批改平日默寫的單詞。
張小楊寫過一篇作文,老師在課堂上當作范文在班上讀。
化學老師是班主任,就為自己沒記住化學公式,打過他兩次呢。
在這所學校,成績說不上直線上升,但在班級能排在前十名。
到最后中考,張小楊的英語、化學分數優秀,其他學科成績,用張小楊自己的話說,基本都是他在初中期間的最好成績。
張小楊成功考上了高中,高出分數線50多分,這確實是比較理想的結果了。
心里的大石頭成功著陸,老張釋然。
這一年的變化,老張至少清楚了三件事情,第一,張小楊認真學習的話是可以考上高中的,這話當然得成績出來以后才能說。第二,脫離開原來的學校是明智的。第三,個人跟集體掰腕子,別想,就賺生氣上火了,誰家的錢也不會輕易白給。
話題回到藝考上來,張小楊同學參加了當年的特長生考試,音樂專業一共83名學生參加考試,考主項、副項,以及聽音、練耳、節奏啥的,張小楊總名次第一,成績在中考文化考試前就公示了。
老張兩口子、小張同學在勝利的喜悅中、在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迎來了一個新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