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采桑子 重陽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1]。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2]。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3]江天萬里霜[4]。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一九六二年五月號。

【考辨】

這首詞作者留存一件手跡,無詞題,也無落款。此詞在1962年《人民文學》編輯部搜集的傳抄稿上,題為《采桑子·有贈》;作為《詞六首》之一發表在《人民文學》1962年5月號時,只有詞牌而無詞題;收入1963年12月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時,才題為《采桑子·重陽》,并標明寫作時間為“一九二九年十月”。詞題《重陽》,表明是重陽節那天所作,即作于陽歷10月11日。

此詞作于何地,原無爭議,長期以來認為是在閩西上杭縣城、汀江之濱的臨江樓寫的。但是,在作者主持編輯的《毛主席詩詞》清樣稿上,此詞開始題為《江西廣昌縣路上作》,接著改為《廣昌路上作》,最后改定為《重陽》。這說明這首詞在作者的記憶中,是作于行軍路上的。誠然,說作于廣昌路上,恐是記憶所誤。1929年8月、9月間,作者在閩西永定金豐大山養病,10月上旬轉到永定合溪養病。重陽節前夕,作者并未去過廣昌,而是從永定合溪由地方武裝護送到上杭縣城的。據此推斷,此詞應是“上杭路上作”。

這首詞《人民文學》編輯部搜集的傳抄稿,原為“人生有老天無老”,后改為“人生易老天無老”,在《人民文學》發表時作“人生易老天難老;”原為“但看黃花不用傷”,后改為“大地黃花分外香”和“野地黃花分外香”,發表時作“戰地黃花分外香”。著一“戰”字,把戰地的環境和氛圍烘托出來了,從而為此詞濃重地涂抹了一筆革命色彩。“戰地”一詞,可說是此詞的“詞眼”。

革命人生的壯美頌歌

——《采桑子·重陽》賞析

何火任

毛澤東詩詞是中國現當代人民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壯麗史詩,也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革命人生道路上開放出的光彩奪目的藝術花朵。在表現革命人生的感悟和豪情方面,《采桑子·重陽》一詞獨具神韻,別開生面,極富藝術魅力。這首詞,是作為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詩人的毛澤東,以他特有的胸懷、氣魄和藝術眼光,譜寫的一曲曠古絕倫的革命人生的壯美頌歌。

《采桑子·重陽》詞最早發表在1962年5月號《人民文學》上,當時只有詞牌而沒有標明詞題和寫作時間。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收入該詞時,才標出詞題《重陽》和寫作時間“一九二九年十月”。

1929年,毛澤東在自己的革命人生道路上有著一段特殊的經歷,也因而有著一些獨特的感受。自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中國大地上出現了由帝國主義指使、操縱的新舊軍閥混戰的大動蕩局面,毛澤東充分利用軍閥混戰的有利形勢,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組織人民武裝,開展游擊戰爭,開辟和發展農村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紅色政權,尋找到一條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中國人民尋求解放的革命道路。1929年3月、4月間新軍閥蔣介石同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之間醞釀并爆發了爭奪湖南、湖北地盤的戰爭。乘此良機,毛澤東與朱德等率紅四軍第一次入閩占領長汀,并主持召開了紅四軍前委擴大會議,決定創建贛南、閩西根據地。為此,他們回師贛南開辟了贛南根據地,5月又率軍二次入閩攻占龍巖,開創了閩西革命根據地。6月下旬,在龍巖縣城召開的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上,關于建軍原則和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等基本戰略問題發生意見分歧,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未能被多數同志理解和接受,他也因此未能繼續當選為前委書記,離開了紅四軍領導崗位。此后,他身患重病,仍然在閩西一邊養病,一邊開展地方工作,主要是深入農村基層搞調查研究和指導土地革命。8月中旬,朱德、陳毅率紅四軍主力進擊閩中,9月上旬又返回閩西龍巖,并于9月21日攻克上杭。毛澤東于9月下旬到達永定縣境的合溪,繼而于10月11日(即當年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前夕帶病坐擔架離開合溪到達紅四軍剛解放不久的上杭,沿途所見,黃菊燦爛,秋色感人,于是在他居住的上杭縣城臨江樓上吟成這首著名的《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這段特殊的生活經歷同他長期的奮斗歷程相聯系所深蘊的革命人生哲理和壯志豪情,在《重陽》詞中得到了生動而深刻的藝術表現。這種深邃的人生感悟和豪壯的革命情懷將我們引進詞中所營造的浩闊雄奇、瑰麗壯美的藝術境界,令人心曠神怡、感情激蕩振奮。

謳歌人民革命戰爭是震響在《重陽》詞中的時代最強音。戰爭作為人類社會階級對抗達到白熱化程度時常會出現的一種必然現象,它總是伴隨著屠殺與血污。但戰爭又有著正義與非正義的不同性質:侵略別國或鎮壓本國人民的戰爭都是非正義戰爭;侵略者或鎮壓者相互間狗咬狗的戰爭也是非正義戰爭,因為他們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爭奪奴役別國或本國人民的霸主權力,受害者始終是人民;而一切反侵略、反奴役的戰爭都是正義戰爭。正義戰爭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進步,而非正義戰爭則阻礙歷史前進和社會進步。顯然,1927年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土地革命戰爭,是在中國根本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建立工農民主新政權的偉大而正義的人民革命戰爭。作為這場偉大革命戰爭的主要領導者的毛澤東,面對1929年閩西革命游擊戰爭的輝煌勝利,面對炮火硝煙剛散、人民喜獲新生的上杭大地上黃燦燦的菊花,情不自禁地從心靈深處迸發出“戰地黃花分外香”這樣的千古絕唱。詞中,詩人沒有用一字去直接表現戰爭,而獨獨攝取既能緊扣“重陽”詞題又最能抒發自己豪情的“黃花”這一動人意象來謳歌這場戰爭。詩人之所以強烈感受到“黃花”格外馨香,就因為它是怒放在人民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戰地”上。“戰地”真可謂是詞句中的點睛之筆。特別值得玩味的還有,詩人并未直用“菊花”而是突現閃耀著菊花色彩的“黃花”這一形象,這就使詞中的聲律美、色彩美、畫面美、情感美與意境美升華到絕妙的藝術美的境界。書法家舒同回憶,1932年春漳州戰役剛結束時,毛澤東曾同他在彈痕遍地的地上邊走邊撿起一顆彈殼輕輕地說:“戰地黃花呵!”(見崔向華、世一《筆陣橫掃千人軍》)這一史實有助于我們更深切地理解和感悟毛澤東在1929年重陽節時謳歌人民革命戰爭的壯志豪情。

展望人民革命事業光輝燦爛的未來是回蕩在《重陽》詞中的時代主旋律。1927年后,毛澤東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是選取敵人力量薄弱的地區,通過游擊戰爭開辟革命根據地,在根據地進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取得廣大群眾對革命的理解、擁護、支持和參與,在扎實的群眾基礎上建立紅色政權,使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穩步地將革命向全國推進,以奪取中國人民最后的勝利。1929年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正是毛澤東實踐這一偉大戰略思想的結果。盡管他的這一戰略思想在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暫時未能被多數同志所完全理解與接受,但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實際上仍然在繼續實踐他的這一戰略思想。作為杰出的無產階級戰略家的毛澤東,不論在順境還是逆境的情況下,他都始終堅信紅軍絕不是單純打仗的隊伍,而是執行無產階級革命政治任務的人民武裝力量,戰爭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人民軍隊只是通過革命戰爭去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擁抱一個新中國,進而實現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理想。毛澤東的這些精深博大的思想,這種凌云壯志和滿腔豪情,都凝聚在“寥廓江天萬里霜”這一神來之筆的詞句中。是啊,江天萬里,浩闊明凈,腐惡盡除,萬象更新,一派多么壯美的秋色!這不正是詩人對人民革命戰爭帶來的大好形勢的由衷贊美和對祖國光輝燦爛的美好未來的深情展望與謳歌嗎?20世紀20年代末這響徹云霄的昂揚激越的時代主旋律就這樣發自毛澤東的筆端。

《重陽》詞獨特的思想藝術價值還在于,詩人極其巧妙而精到地表現了他作為一位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具有的唯物辯證的世界觀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詞中對人民革命戰爭的熱情謳歌和對人民革命事業光輝美好未來的由衷贊美均源于此。詩人吟唱“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和“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并非如古代不少詩人那樣,面對重陽節和秋光,常常不免嘆喟秋風蕭索,感慨人生的悲愁、蒼涼、寂寞與孤獨。毛澤東以唯物主義者的藝術眼光,深刻地看到人生有限,宇宙無窮,歲歲重陽復見,年年秋風勁吹而不如春光明媚,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大自然的法則與規律。然而,詩人的驚人之處是他能從不變中見到變,從相同中看出不同,著眼點和著重點都放在“今又重陽”與“勝似春光”這不同的一面,不同正在那“戰地黃花分外香”和“寥廓江天萬里霜”啊!這充分表明,由詩人的世界觀所決定的藝術觀既是唯物的,也是辯證的,他以聯系、發展的藝術眼光來觀察和表現世界與人生,這正是他高出一般詩人特別是古代詩人的地方。古代詩人中也有贊秋、頌菊乃至將秋菊同戰爭聯系起來表現與詠嘆的詩作,其中也不乏藝術性很強的佳句。唐代劉禹錫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詞》)之句,元稹有“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之句,宋代楊萬里也有“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秋涼晚步》)和“若言佳節如常日,為底寒花分外香”(《九日郡中送白菊》)之句,蘇軾亦有“菊殘猶有傲霜枝”(《冬景》)之句,他們的這些詩句都贊秋頌菊,甚至也贊嘆秋“勝”春、菊花“分外香”,然而又都不過是表現封建士大夫文人或悠閑自適或孤芳自賞的心態與情懷。唐末黃巢的頌菊詩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第后賦菊》)還是比較有氣勢的,通過對菊花的香氣與色彩的比喻描繪和抒寫,相當生動貼切地表現了胸懷大志的一介武夫雖然失意卻仍豪情滿懷的心緒,可是他的胸懷與氣魄也只不過囿于長安城而已。至于唐代岑參的“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和清代陳維菘的“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虞美人·無聊》)等詩句詞句,則都哀嘆菊花因開在戰場而似乎浸透晦氣,表現出強烈的厭戰、反戰情緒。如果聯系更多的古代詩詞中諸如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等悲秋憐菊的名句,更能感受到古代詩人們那種臨秋面菊而倍覺凄涼、寂寥、哀婉與孤獨的心境和感情。古代詩人的詠秋詠菊詩詞在格調上是難以同毛澤東的《重陽》詞相比的。這主要是因為時代、階級屬性和人生經歷的不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詩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戰爭觀與藝術觀的不同。作為杰出的無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的毛澤東,他滿腔熱情地謳歌人民革命戰爭和展望人民革命事業光輝燦爛的未來,正是對壯麗的革命人生的深情贊美,深蘊著詩人那積極奮發的人生態度和強烈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首《采桑子·重陽》詞中,詩人匠心獨運,神思飛揚,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由感悟到具象,由宏觀到微觀,由近及遠,語言樸素自然,音節回旋跌宕,氣勢雄渾浩闊,意境宏遠瑰麗,真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吐納珠玉之聲,卷舒風云之色,壯哉美哉!

注釋:

[1]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叫“重陽節”。《易》以陽爻為九,故稱九九為重陽。1929年重陽節是陽歷10月11日。當日,在福建省永定縣合溪養病的毛澤東,由地方武裝用擔架護送到上杭縣城,同朱德等紅四軍領導人會合。這首詞是毛澤東赴上杭道中所作。

[2] 〔戰地黃花分外香〕化用南宋楊萬里《九日郡中送白菊》“為底寒花分外香”句。戰地,1929年秋天,紅四軍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帶殲滅土著軍閥,攻克了上杭,所以詞中稱上杭等地為“戰地”。黃花,指菊花,我國古代菊花的主要品種是黃的。《呂氏春秋·季秋紀》:“季秋之月:……菊有黃華(花)。”古人常于重陽賞菊。

[3] 〔寥廓〕狀廣遠空闊。

[4] 〔霜〕指霜葉,是秋色的代字。唐杜牧《山行》:“霜葉紅于二月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乐东| 同仁县| 定边县| 砀山县| 河北省| 安陆市| 翼城县| 文昌市| 西昌市| 出国| 闸北区| 紫金县| 长顺县| 邳州市| 黑河市| 唐山市| 永宁县| 时尚| 北安市| 曲周县| 甘德县| 高陵县| 惠水县| 吐鲁番市| 涞水县| 平舆县| 尚志市| 施甸县| 射阳县| 汉中市| 黔南| 巴中市| 漳州市| 定结县| 龙海市| 蒙山县| 友谊县| 堆龙德庆县| 宁南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