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平樂 蔣桂戰爭[1]
- 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
- 吳正裕主編
- 3942字
- 2020-02-24 17:59:10
一九二九年秋
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2]。紅旗躍過汀江[3],直下龍巖上杭[4]。收拾金甌一片[5],分田分地真忙。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一九六二年五月號。
【考辨】
這首詞在1962年《人民文學》編輯部搜集的傳抄稿上,題為《清平樂·進軍福建》;作為《詞六首》之一發表在《人民文學》1962年5月號時,只有詞牌而無詞題;收入1963年12月出版的《毛主席詩詞》時,才題為《清平樂·蔣桂戰爭》,并標明寫作時間為“一九二九年秋”。
這首詞《人民文學》編輯部搜集的傳抄稿,原為“寧桂大開戰”,在《人民文學》發表時作“軍閥重開戰”;原為“收拾張盧殘部”,發表時作“收拾金甌一片”。“張盧殘部”,這里的張,指當時國民黨軍閩南軍閥張貞;盧,指當時任國民黨軍福建省防軍暫編第二混成旅旅長盧新銘。
這首詞作者留存的手跡,現在所見有三件。其中有一件“黃粱”寫成“黃梁”;另一件“黃粱”寫成“黃糧”,“金甌”寫成“金”,顯系筆誤,因并非異體字。
風云突變紅旗躍
——《清平樂·蔣桂戰爭》賞析
蕭永義
1929年春,蔣介石同廣西軍閥李宗仁、白崇禧為爭奪湖南、湖北兩省地盤展開混戰,戰爭歷時四個月之久。同年秋,又發生了蔣馮閻戰爭。軍閥戰爭給紅軍和紅色根據地的發展造成了有利條件。這年3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由江西進入福建西部,占領長汀。5月、6月,三次占領龍巖。9月打下了上杭。毛澤東作于1929年秋的《清平樂·蔣桂戰爭》生動、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段歷史。由于詞中并未描述蔣桂的戰事,有些讀者不免對詞題迷惑不解。其實,紅四軍挺進閩西與蔣桂戰爭是這一時期緊密關聯的重要歷史事件。在一定意義上,幾乎可以說無蔣桂戰爭即無紅軍當時向閩西的發展。正是在這個問題上,作者當年曾反復闡明自己的觀點。
早在1928年10月,毛澤東就曾指出:“國民黨新軍閥蔣桂馮閻四派,在北京天津沒有打下以前,有一個對張作霖的臨時的團結。北京天津打下以后,這個團結立即解散,變為四派內部激烈斗爭的局面,蔣桂兩派且在醞釀戰爭中?!保ㄒ娒珴蓶|《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隨后他還指出,中共中央那時有一個通告,“謂蔣桂戰爭不一定會爆發”(見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些同志在困難和危急的時候,往往懷疑這樣的紅色政權的存在,而發生悲觀的情緒。這是沒有找出這種紅色政權所以發生和存在的正確的解釋的緣故。我們只須知道中國白色政權的分裂和戰爭是繼續不斷的,則紅色政權的發生、存在并且日益發展,便是無疑的了?!保ㄒ娒珴蓶|《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蔣桂戰爭的爆發及紅四軍向閩西的發展無疑證實了這一論斷的正確。
《清平樂·蔣桂戰爭》這首詞最初是否有“蔣桂戰爭”這一標題已無可考了。1959年,《人民文學》編輯部搜集到的這首詞的傳抄稿的詞題是“進軍福建”。1962年作為《詞六首》之一發表時只有詞牌而無詞題。1963年收入《毛主席詩詞》時才加上“蔣桂戰爭”的標題。做這樣的標題,難道沒有回顧這段歷史的意向嗎?回答應當是肯定的。詞以“風云突變”開篇,實則作者并不感到突然。因為蔣桂戰爭的爆發,作者早已料到,并預言過。詞中作如是寫,只是就一般而言,同時,除了詞作修辭藝術上的考慮,恐多少也表露了作者自己的某種感慨。
這首詞,辭藻并不華麗,但遣詞用語凝重而準確。如“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一個“重”字就概寫了軍閥混戰連年不斷的歷史事實。僅就1927年以來的情況說:1927年10月有新軍閥蔣介石和廣西軍閥李宗仁等對武漢派和湖南軍閥的戰爭,12月有蔣介石和廣東軍閥爭奪廣東的戰爭;1928年4月、5月間,有新舊軍閥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的聯盟對抗奉系軍閥的戰爭;1929年4月間有蔣桂之戰,8月間又有蔣介石和舊軍閥閻錫山、馮玉祥之戰,等等。正如作者指出的,這是半殖民地中國的特征之一?!盀⑾蛉碎g都是怨”,則指所有這些戰爭,“造成了普遍于全國的災荒和匪禍,使得廣大的農民和城市貧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見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灑”字,一個“都”字,一個“怨”字,都不可移易。
“一枕黃粱再現?!薄耙徽睃S粱”典出唐人沈既濟傳奇小說《枕中記》,后人以此比擬貪婪的妄想。作者詞中“一枕黃粱再現”的“再”字是有所交代的:舊軍閥混戰都沒有好下場,新軍閥開戰也只能是重蹈覆轍,不過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不過是一個又一個的黃粱夢。
詞的下闋用輕快的筆觸寫革命斗爭的可喜形勢?!凹t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薄凹t旗”,使人想起“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的那面“紅旗”,又使人想起某些人心目中“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紅旗”。事實是,這面“紅旗”現在躍過了汀江,還插向了龍巖、上杭……“紅旗”可以指紅軍、紅色政權,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農村包圍城市為根本特征的革命道路……所以詩人的作品中累累用之。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這是值得一書的勝利。陳毅當年也有詩唱道:“閩贛路千里,山花笑吐紅。鐵軍真是鐵,一鼓下汀龍?!保ㄒ娒珴蓶|《反攻連下汀州、龍巖》)毛詞的“紅旗躍”與陳詩的“山花笑”可謂異曲同工相映成趣。而兩人句中的“下”字,則用法完全相同,充分顯示了紅軍的氣勢??梢妰晌辉娙说男氖窍嗤ǖ?。開辟閩西根據地,紅四軍當時占領的城市主要有汀州、龍巖和上杭。但在毛澤東詞中只寫了龍巖、上杭,沒有點汀州;在陳毅詩中則只寫了汀州、龍巖,沒有舉上杭。這都是省筆,出于修辭和言韻的考慮。在這一點上,兩位詩人的筆法又何其相似。
“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薄敖甬T”是用典。甌,盆盂類器皿?!赌鲜贰ぶ飚悅鳌份d梁武帝蕭衍語:“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后人遂以“金甌”代指完整無缺的國家山河?!耙黄?,蓋指紅軍占領閩西,猶于軍閥割據的四分五裂的祖國大地上收取了其中的一片?!笆帐啊?,看似口語,又有來歷。如岳飛《滿江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因此我們不難從毛詞中讀出“從頭收拾舊山河”之意趣。又,近年我們讀到了毛澤東在延安抄給丁玲的三首詞的手跡。其中《臨江仙》一首,據查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黃興1912年隨孫中山北上之作。其下片首兩句云:“收拾金甌還漢胤,何殊舜日堯天。”是說“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翁,好景來了”(見臧克家《談毛澤東手跡三幅》)。毛詞“收拾金甌”與黃興詞的用語同。可能由于對青年時期讀過的黃興的這首詞作留有深刻印象,在寫作《清平樂·蔣桂戰爭》時就帶出來了。但“收拾金甌一片”又自成意境,上承“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下連“分田分地真忙”,渾然一體?!爸毕慢垘r上杭”固然是“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又何嘗不是“收拾金甌一片”?總之,“收拾金甌”句可以帶給讀者眾多的聯想,可謂以少勝多之筆。
這首詞的結句“分田分地真忙”,以口語入詞,韻味悠長,卻又非泛泛道及。
1929年7月,中國共產黨閩西地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杭召開。大會總結了閩西土地改革的經驗,通過了《土地問題決議案》。會后,閩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在長汀、連城、上杭、龍巖、永定數縣三百多里的地區內,解決了五十多個區、五百多個鄉的土地問題,約有六十萬農民得到了土地。毛澤東這時已離開紅四軍前委,在閩西指導地方工作,親自領導了閩西的土地革命。詞中“分田分地真忙”,便是那番動人情景的真實寫照。著一“忙”字,閩西群眾參加土地革命的踴躍和熱烈勁頭便躍然紙上。沒有親身經歷,沒有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感情是斷然寫不出的。同時,可見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力。清代趙翼說:“所謂煉者,不在乎句險語曲,驚人耳目;而在乎言簡意深,一語勝人千百,此真煉也?!薄胺痔锓值卣婷Α碑敿创朔N“真煉”。
紅四軍從1929年1月下井岡山以來,在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委領導下,利用軍閥分裂和混戰的時機,在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地帶,艱苦轉戰,在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內,就打下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基礎。這是繼開創井岡山根據地之后中國革命新的飛躍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清平樂·蔣桂戰爭》是毛澤東詩歌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用四十六個字的小令包容如此紛繁的歷史事件,鞭黑暗謳光明于一章,熔古典與現代詞語于一體,詩人在繼承發展我國詩歌優良傳統方面的成功,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注釋:
[1] 〔蔣桂戰爭〕指1929年春發生于國民黨南京軍閥蔣介石和廣西(簡稱“桂”)軍閥李宗仁、白崇禧之間的戰爭。毛澤東在1928年10月《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中曾經指出:“國民黨新軍閥蔣桂馮閻四派,在北京天津沒有打下以前,有一個對張作霖的臨時的團結。北京天津打下以后,這個團結立即解散,變為四派內部激烈斗爭的局面,蔣桂兩派且在醞釀戰爭中。”1929年4月,蔣、桂兩派間果然爆發了戰爭,所以詞中稱為“風云突變”。1929年的軍閥戰爭給紅軍的發展造成了一個有利條件。1929年3月,紅四軍由江西進入福建西部,占領長汀,5月、6月三次占領長汀東南的龍巖,9月占領長汀以南龍巖以西的上杭。這首詞作于紅軍攻占上杭之后,當時閩西新革命根據地正在開展“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
[2] 〔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蔣介石發動新的軍閥戰爭,這場“風云”變出的暴雨,只引起深受痛苦的人民的怨憤;他的武力統一中國的野心,不過是又一場黃粱夢而已。唐沈既濟小說《枕中記》說,盧生在邯鄲客店里向道士呂翁訴說自己的窮困不得志,當時店主正在蒸黃粱(黃小米)做飯;呂翁給盧生一個瓷枕,要他枕了睡,盧生枕后在夢里果然享盡榮華富貴,醒來黃粱還沒有蒸熟。
[3] 〔汀江〕韓江上游,源出福建省西部長汀,南流入廣東省境內。
[4] 〔龍巖上杭〕當時是福建西南部的兩個縣,上杭位于龍巖之西。
[5] 〔收拾金甌(ōu歐)一片〕化用黃興《臨江仙》“收拾金甌還漢胤”句。甌是古時杯盆一類的容器。古人常把金甌比喻國家疆域完整無缺。南北朝時的梁武帝曾說:“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保ㄒ姟赌鲜贰ぶ飚悅鳌罚敖甬T一片”,在這里比喻寶貴的革命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