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中國文章

輯一

中國文章里常有玄之又玄的意味,這是道家恬淡虛靜的氣質決定的。老莊之前的文章,譬如甲骨卜辭與《尚書》《穆天子傳》之類,一味寫實。寫實是中國筆墨的基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可以說是中國文章里第一次出現的游戲筆法。寫實與游戲,是中國文章的陰陽訣。可不可以用“墨戲”兩個字說中國文章呢?

中國文章里有墨戲傳統。且不說“三言二拍”、唐宋傳奇之類,五百卷《太平廣記》,不僅是墨戲,還有游戲。老莊、孔孟偶爾也會流露出好玩的個性來。“好玩”這個詞,說來有點輕佻,但恰恰是中國文學的肋骨之一。西方文學也有好玩的東西。《荷馬史詩》中古希臘的神嗜斗、敏感、自尊,熱愛女人,但其中并無墨戲之趣。

虛與實的結合讓中國文章有了風致。我以前重文采,現在覺得好文章不過一段風致。“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正是風致。不輕佻浮浪,不正襟危坐,即風致之美。風是風容,致是舉止。好文章,風容卓絕,舉止從容。《老子》第一次讓中國文章走到一個極致——隔。《老子》的隔源自文章家的寬容、謙虛、至情和盡禮的品行。

先秦人作文,霸氣十足,凌駕一切之上或超脫一切之外,可惜時代遙遠,今時讀來,行文難免艱澀,不易見微知著。大量接觸先秦文章有很多年了,那些文字像刻在青銅鼎側的銘文,亦神秘如甲骨卜辭,已不能用典雅古舊之類的話來評價了。

在我眼里,《莊子》是最好的散文,《尚書》是最好的隨筆。從十幾歲就似懂非懂地閱讀《莊子》,二十幾年過去,還常常翻起。接觸《尚書》是在二十五歲之后,在朋友家,夜宿其宅,枕畔無事讀此書,如孤身一人闖入大澤,滿眼霧靄,茫然四顧,不知來路,不識歸途,但心中有一股浩然之氣沖蕩。

《尚書》,文有金石氣,如廟堂之巍峨,令人不敢不敬、不得不敬。《尚書》拙樸陽剛像太陽,《莊子》清新陰柔似月亮。這一日一月掛在先秦天空,照耀了后來的文字世界。《莊子》是天人之作,《尚書》乃巨人之書,肉體凡胎如我者,雖好讀,只能不求甚解,盡管喜歡,遠遠不能沉迷,更不會茶飯不思。

莊子以神為馬,當然高妙,堪稱散文的祖師。《韓非子》鞭辟入里,亦是高人,可謂論文之鼻祖。《論語》娓娓道來,無人能及。《墨子》重劍無鋒,使人感受到泰山之雄偉。墨子不可學,不能學。我曾取過一個筆名叫懷墨,面對《墨子》,只能作思古之懷想。

中國文章是有顏色的,墨分五色,或焦、濃、重、淡、清,或濃、淡、干、濕、黑。以先秦文章為例,《老子》是焦墨,間或用濃淡之墨;《莊子》是清墨,間或用焦重之墨;孔孟是濃墨,偶爾有清淡處,“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此處便是。韓非子與墨子是重墨,焦墨與重墨也夾雜其中。《詩經》是淡墨,也并非一淡到底,沉痛之陳,筆力下得深,下得重。

司馬遷寫《史記》,焦、濃、重、淡、清,五墨共舞。寫得辛苦,太史公并沒有忘記游戲筆法。一篇篇本紀左右逢源,一路讀來,能看見司馬遷內心喜悅的潛流。這喜悅是立言之悅,跌宕自喜,津津樂道,自有一股風流。

游戲筆法是不是小說家言?司馬遷是中國第一個小說家,左丘明是靠在先秦槐樹下解衣盤礴的說書人。與柳敬亭不同的是,左丘明自己寫好了本子。將《左傳》當小說讀,更有意味,也更懂中國文章筆墨。先秦諸子都有小說家面目,莊子、韓非子、列子,他們的寓言諄諄之心兔起鶻落。諄諄之心可謂中國筆墨的暗紋,即便像《戰國策》這樣的縱橫家文章。我讀先秦縱橫家的文章,覺得有屬于祖父晚年的奇巧淫技,未脫諄諄之心使然。

《史記》的筆墨是毛線團,有些是一團團串接起來,有些是一團團松散開來。《左傳》的筆墨是跳躍的,或者說是雪地上的足跡。北方平原雪地上的足跡,伸得遠,凌亂且有章法,像亂石鋪街體書法。這么說格調低了,一派素狂張癲更貼切。《史記》見楷隸法則,唐人大楷有取法于司馬遷處。《左傳》大量留白,介于行草與狂草之間。《史記》的筆法綿延不絕,后世文士時有所宗。《左傳》用筆險,如短兵相接,赤膊上陣,非勇士莫能為也。除了王安石、陸游少數幾個人外,中國文章家沒能承接《左傳》的文脈,實在可惜。

漢賦幾乎字字濃墨,仿佛金農的漆書。漢賦為人詬病的是缺乏自家面目。漢賦濃墨重寫,字字斟酌便句句游戲。漢賦的刻意鋪排,是文人的游戲。漢朝文藝多有凝滯的空氣,寫來寫去,都是應酬之作。漢賦是一種名氣很大的文體,讀它的人卻不多,因為空洞無物。空洞不可怕,空洞自有回聲,無物讓文章少了落腳點。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揚雄的創作,其文辭之華美,上承楚辭,下啟明清小品。漢賦以散韻結合、專事鋪敘為特色,一方面對語言精打細算,一方面揮灑辭藻不厭其煩。盡管不為今人所重,但它的純粹精致與恣肆汪洋,后世難覓其匹。漢賦的第一篇在我看來是《七發》,枚乘氣壯神旺,后世多有不及。枚乘是最懂中國筆墨的漢賦家,其文章之鳥,高低起伏,飛得遠。

中國筆墨恰恰有石破天驚的一面,這是音樂性決定的。中國古代有一種叫箜篌的樂器,其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難以形容的奇境。莊子與司馬遷應該聽過不少,并得到啟發。班固、揚雄諸位的賦文,雄渾磅礴,但沒有后來魏晉人下筆瑰美,說到底還是漢朝文章墨色單一了。

漢賦苦心經營,步步為營。一到魏晉,中國文字之狡兔逃出營房,撒腿就跑。有回周作人為沈啟無寫硯銘,錄庾信《行雨山銘》中的四句:“樹入床頭,花來鏡里。草綠衫同,花紅面似。”寫完之后,周作人說:“可見他們寫文章是亂寫的,四句里頭兩個花字。”廢名也說六朝文是亂寫的,“中國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所謂生香真色人難學也”。

周作人說六朝人是亂寫的,并舉“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的句子做例子,《小園賦》讀過多遍,越讀越覺得一寸二寸、三竿兩竿是庾信的精心布置。但六朝文章即便對文字拈斤撥兩,也有隨意法度。真性情方有高境界,高境界可得大文章。境界高了,即便幾十字,也有江波之浩渺,譬如二王雜帖。

讀二王雜帖,方寸之間有宇宙,仿佛莊子《逍遙游》,宇宙之間有方寸。古人常說言簡意賅,文字一簡則遠,一遠則幽,一幽則雅。王羲之父子的雜帖是真正意義的小,長不過幾百字,短僅僅十言,以雋永見長,讓中國文章多了留白,讓后世作文者鋪排時記得節制的重要。

二王雜帖與諸多六朝文章,瀟灑、意氣,盡管這里面有無奈甚至是刻意裝扮的成分,卻也是大道之后的歸真,有意趣,有筆趣,散發著人物的個性光芒,讓我領略到人情之美與文字之美,看見了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宏大。

六朝文章,好在抒情。建安年間,曹丕兄弟的書札,憶宴游之愉悅,悼念友朋之悱惻纏綿,若不勝情,開了六朝文的先路。六朝人崇尚清談,五胡之亂后,士族避地江南。江南山水秀麗,貫之筆墨,增進了文辭的雋永,充滿了微茫的情緒。微茫的情緒是中國文章的倒影。

看《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老先生隨口議論古人古文:“韓退之提倡做古文,往往也有不通的句子。他的學生皇甫湜、孫樵等,沒有一個是通的。但白香山的文章就寫通了,元微之也寫通了。在唐宋八大家里,只有歐陽修、蘇東坡兩人是寫通了。”通不通,是胡先生一己之識,不必深究。他看不上韓愈,說到底還是韓愈的筆墨里缺乏微茫的情緒。

如果說明清小品如中年男人庭前望月,唐宋散文就像老年儒士倚天論道。論道者多高談,不作望月時候的自語。讀書人在明清與唐宋之間游走學習,自有風動枝頭的旖旎,也有盤根縱橫的高古。

讀唐宋文章,得氣、得神、得意、得味,更多是得法——文章之法。韓愈作文多為人詬病,但他下筆的法則是取之不盡的金庫,可供后人揮霍。

蘇東坡的《赤壁賦》深得中國文章的筆法墨法。中國文章的筆法墨法玄之又玄,卻是眾妙之門。《赤壁賦》的出現,讓中國文章多了厭世的筆墨。厭世不輕生,這是蘇軾的了不起。《赤壁賦》的厭世更多是疲憊,或者說疲而不憊。蘇東坡如果不是受了一點佛教思想影響,他文章里恐怕要損失些好看的字面,也會多一些韓愈、王安石的氣息。中國文章重實際,少理想,也不喜歡思索死亡。陶淵明詩文雙絕,后人心慕者無數,避世之作《桃花源記》也是坐虛而化之作,不如《赤壁賦》高妙。

讀蘇軾是讀《莊子》之后,讀完《莊子》,以為中國文章就此罷了。但見到蘇軾這樣的句子:“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再一次看見中國文章的峰頭。《赤壁賦》讓中國文章多了山水韻與水墨味。不是說之前的中國文章缺乏山水韻、水墨味——漢賦有山水韻,缺乏水墨味。六朝文章有水墨味,缺乏山水韻。

明清文章家多如恒沙,卓立于群峰之上的,唯有張岱。張岱作文,疏朗暗淡,充盈著五月田野的茵茵草香,讓人感受到潑綠一地的蔥郁。《湖心亭看雪》,清雅簡潔,言近意遠,幾可作小品文八字真言,有墨法,有章法,有筆法,法法不著痕跡,羚羊掛角,當作如是觀。

明清人作文,以清冷優雅的目光,刻意抵拒喧囂與世俗,無灼灼之姿,有泠泠之態。因為過于超塵脫俗,很多作品缺乏生命的質感。讀明清小品,知道了性靈之美,也就是說文字要活,更讓我明白中國文章有很多種寫法。讀唐宋古文,慢慢懂得了厚味,懂得了學識與見解比才氣更重要。

漢語是屈原的語言、司馬遷的語言、三曹的語言、李杜的語言、陸游的語言、蘇東坡的語言、曹雪芹的語言。中國文章真可以寫出美的意境,“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都令我喜悅。

據說倉頡造字,大地顫抖,夜游的鬼魂在暗處哭泣。

身前薄霧如紗,點點星光在頭頂閃爍;身后大海遼闊,明月之輝滟滟隨波萬里。遠古的先民睡了,松枝火把掩映下的木屋,忽明忽滅,巨大的靜穆下,夜空如洗,只有筆劃過的聲音,畫出了中國文章影跡:《禹治水》《敕勒歌》《文煩簡有當》《地險》《史記世次》《白公詠史》《裴晉公禊事》《黃紙除書》《唐人重服章》……

民國文章呢?民國文章的筆墨是張大千摹本敦煌壁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蓝田县| 乐清市| 融水| 视频| 和田市| 紫阳县| 菏泽市| 梓潼县| 收藏| 原平市| 宁城县| 闻喜县| 利津县| 嘉峪关市| 舟山市| 阿克| 全椒县| 英吉沙县| 保康县| 静宁县| 新民市| 西峡县| 碌曲县| 嵊泗县| 桦川县| 嘉鱼县| 昌邑市| 琼结县| 南宫市| 宣武区| 津南区| 碌曲县| 彭山县| 靖安县| 双城市| 夏津县| 漠河县| 洛阳市| 罗平县| 双江|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