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宋泉染布
- 土匪和姑娘
- 你挑著擔
- 2030字
- 2020-03-16 14:42:52
鋪子這幾日的生意還算不錯,朱嬸為人老道也會說話,這來來往往的客人也記住了這家鋪子。好多都是回頭客。
前面都朱嬸招呼,宋泉這兩天正琢磨著染布這件事,自己又沒技術。還真是不知道怎么辦。
狗蛋子這幾日也無事可干,朱嬸不讓他一天溜出去找他的鄭大哥去,怕狗蛋子耽誤他的公事,除了早上在地上拿著棍練會字。他圍在宋泉屁股后面看她這一天搗鼓些什么。
宋泉以前聽老人說,甜菜根能染色。這個時節正是甜菜根泛濫的季節。跟狗蛋子弄了幾筐回來,用菜刀切成末,放到水里面染成色,把白坯布放了進去,你還別說,染出來的顏色是好看得,顯眼的如同四月枝頭的桃花。可是等到晾干的時候,再下水洗的時候,那個顏色掉的特別嚴重,幾次下來,上面的顏色一塊泛著白,一塊泛著紅,斑駁一片。
來來回回多少次都是如此,染得深了也是不行,試了百多遍宋泉也是無力了。這兩天也不試了,一天搬個板凳坐在鋪子門口發著呆。朱嬸好幾回喊她,她坐在那一點反應都沒有,朱嬸笑著說,這丫頭真是丟了魂了。
鋪子沒有進布,缺了賣布的收入,店里賣的都是些小東西,一天的開支正好夠他們一家人吃喝,這樣長久下去不是個辦法。
不知道朱嬸子怎么跟來買雞毛撣子的鄒大姐說了宋泉想自己染布這件事,鄒大姐說著兩天她要照看家里的小孩,沒時間過來,等過兩天她婆婆閑下來,她來看宋泉染布。
這天宋泉正在里面搗鼓著,就聽見鄒大姐那副響亮的大嗓門子從前邊鋪子一路響到后院。
“丫頭,朱嬸說你這兩天搗鼓染布那,我來看看。”鄒大姐笑的眼睛都看不見了。
宋泉嘆了口氣道:“這十幾天,我都不知道試了多少遍了,每一次能染好的。”
鄒大姐看著院子中間繩子上面掛著的染好的還未干透的布道“是不是,染好的布都掉色。”
“染好的洗兩遍掉的太嚴重了。”
鄒大姐細細的問了宋泉是怎么染得,宋泉把所有的步驟全對她說了。鄒大姐聽后笑的前俯后仰的。
“你以為染布就是那么簡單的,染上去的顏色還需要固色,中間的工藝還多著那。”
“咱們這邊藍布最常見,染藍布是最好的,工藝也最簡單。買的人也多。藍布要用菘藍和石灰石混合發酵后才可以染。”鄒大姐說的頭頭是道。
宋泉連忙問道:“什么菘藍,哪里有。”
鄒大姐看見她這副猴急樣,忍不住笑了,連忙說道“這菘藍其實就是咱們平常說的板藍根,平常是味中藥,是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止痛的功效。葉還可提取藍色染料。”
李縣是中藥大縣,這樣往日最常見的藥肯定是好找的,只不過剛出了正月,天剛回暖沒幾天,這染藍布需要的是板藍根的葉子,這個季節可是不好找。宋泉又頭疼了。
朱嬸在一旁看著有些心急的宋泉說道:“咱們縣種板藍根的農戶多了去了,這馬上開了春。你還愁沒有大青葉子用,先緩過這一個月。”
鄒大姐在旁邊也開了腔,“丫頭,你想染布,需要準備的工作還多著那,這一個月你把大大小小的物件先準備齊。”
宋泉聽了這話,也按耐下了性子,趕忙詢問鄒大姐需要準備的家伙什。鄒大姐答應她跟她一起去置辦染布需要的東西。
染布需要的主要設備有鍋灶、大缸、擔缸板、碾布石、卷布軸、晾布架、麻花板、缸棍子、看缸碗等。
鍋灶原先張叔就砌好了,但那是一家人用來做飯的。這染布至少得備兩口鍋,鄒大姐說一口鍋準備熱水用于煮布,另一口鍋要常備著溫水。這兩日來鋪子的買東西的正好有個干泥土活的,朱嬸出面叫了那人在院子里面重新支起了兩個灶臺,那人灶臺砌的高,通風好,操作起來也方便。
鋪子里面賣的就有大缸,是現成。大缸上面放塊木頭板子,用來瀝水,這缸后面還得埋一節長長的柱子,另用一短木棍插入擰絞。去水碾布石鄒大姐家中正好有一個現成的,卷布軸是弄得榆木的,不容易受潮。這一整套東西都準備的差不多了。
空閑下來的時間,宋泉好奇的問鄒大姐為什么知道染布的方法,這才知道鄒大姐娘家是鄰縣的人,十七八歲的時候都是在染坊做著工,后來因為大旱,討飯路上一家人流離失所才來了李縣,在街上要飯的時候,碰見了現在的丈夫,幾張餅子嫁給了他后來就一直在李縣。這染布的手藝這么長時間就荒廢了。
這段時間日子過得甚是愜意,鋪子生意還湊合,一天沒什么事,鄒大姐閑來無事家呆著她剛斷過奶的二丫頭來串門子,兩歲的小孩已經會呀呀說話了,看見宋泉嘴里叫著“姨姨”要抱抱,奶聲奶氣的,宋泉稀罕極了,天天抱在懷里逗弄著。晚上閑來無事的時候,還給她繡了一個核桃的荷包,把核桃里面掏空了,彩色的布一塊一塊剪成指甲大小,三角對折封起來,像花瓣一樣的,再把核桃包進去。那小妮子最喜歡這個荷包了。鄒大姐說道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手里面攥著上面的紅繩子。
鄒大姐這幾日教了她幾種布匹顏色的印染方法,大紅的藍色的,黑色的,鵝黃的,茶褐,官綠,天青。宋泉怕自己忘了,等到晚上鄭昀來鋪子的時候,她一邊說,讓鄭昀一字一句的抄寫了下來。
這些時日天天聽著鄒大姐說道,宋泉還沒染,但是對這里面的工藝也算是熟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宋泉心也慢慢的安定了下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閑來無事,經常逗弄著鄒大姐的那小女孩玩,兩歲大的小孩正是對事物最好奇的時候,天天咿呀咿呀的問著宋泉這個什么,那個什么。宋泉不厭其煩的教她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