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師的足跡:從泰勒斯到桑格(公元前624—公元2013年)
- 陳志謙 陳樂濛
- 676字
- 2020-11-02 10:01:34
第二篇
中世紀時期的燈塔
篇首
中世紀(Middle Ages)從公元5世紀左右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個中間時期。中世紀始于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于東羅馬帝國滅亡。
術語“黑暗時代”“黑暗時期”一般限于中世紀早期。
中世紀時期經常被描繪成一個“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宗教的言論置于個人經驗和理性活動之上”。這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留下來的遺產,在那個時候,學者們將他們的知識文化與中世紀時期的文化相對照。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把中世紀看作是文明衰落的時期;啟蒙學者認為理性優于信仰,因此將中世紀視為無知和迷信的時代。
歐洲瘟疫流行,中國隋唐宋元明。
公元1096年開始到1291年,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準許下進行了持續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十字軍東征(拉丁文:Cruciata)。戰爭的結果總體上來說是失敗的。但是,戰爭促成了當時統治著西亞地區的拜占廷帝國所保有的古希臘文明、阿拉伯文明、從東方傳來的中國文明,以及歐洲人所繼承下來的古羅馬文明的交流和融合,這就為古希臘文化在歐洲的復興創造了條件。很快歐洲人就掀起了翻譯在歐洲早已毀滅殆盡的古希臘典籍和外來文獻的熱潮。當年被歐洲人自己無情拋棄了的希臘文化又悄然回到了歐洲。
這一時期在歐洲出現了一件有著特殊意義的新事物——大學。
在遙遠的東方,中國卻在此時走過她歷史上科學文化最燦爛的時期。
這一時期,唐有韓劉柳鐵三角(韓愈、劉禹錫和柳宗元);宋有王安石和蘇軾的巔峰對決,沈括《夢溪筆談》集大成,朱熹理學橫空出世,楊輝、秦九韶一覽眾山小。
這一時期,阿拉伯在科技領域相對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