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地主階級
- 明末遼東從軍行
- 遼鷹
- 3026字
- 2025-03-05 10:59:18
“哎呀呀,游擊大人您這是要折煞我老梁了。使不得、使不得啊.......”
梁有田被楊林這番發自肺腑的話深深打動,急忙躬身回禮,聲音有些顫抖的道:“大人為國為民之心天地可鑒,我老梁雖一介草民但也知道家國大義。如我老梁對大人之事袖手旁觀,不僅愧對祖宗也愧為漢人身份。而且這些事也對我等地主大戶有利,所以還請大人放心,我老梁就是豁出命去也要幫您把這些大事辦好!”
“那就好。另外還請前輩轉告各位地主大戶,若他們愿意,他們可挑選一子來營中當差。權當積累了經驗開闊了眼界,也好為日后接手自家家業做準備。如果不愿意,那么將來也可在民團中當個一官半職。”
梁有田立刻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好處,忙道:“大人放心,這事兒于公于私都是大好事兒。有我老梁在,我看這幫家伙誰能不同意?”
“還是要講方法,不要讓大家產生誤解。”楊林笑著道:“這事我都仔細想過,計劃三年來完成。第一年是清丈土地、普查人丁和選擇新址建造堡寨。畢竟不查清人口就沒法修建住的地方,沒有住的地方怎么讓百姓搬遷?”
梁有田點頭道:“大人說的有道理。畢竟沒有住處那個百姓也不愿意搬遷。”
楊林繼續道:“第二年依舊是以建設堡寨和住處為主。并將部分百姓搬遷到已經修好的住處內;第三年繼續加固堡寨,將剩余百姓全部搬遷完畢。這樣歸村并屯、修建堡寨的事情基本完畢。接下來就是解決這之后遇到的問題。”
梁有田聽罷豎起大拇指道:“大人,別看您年輕。但是想的比我這個老家伙還周到。那就這么辦!”
楊林一笑道:“那就有違梁老爺了。來,咱爺倆干了這杯酒。預祝這件大事圓滿成功!”
送走了梁有田,楊林向身后的房間道:“都出來吧。這頓酒喝的,我好象有點兒多了。”
“哎我天,可算出來了。聞著酒我就饞的受不了。”張祝最先從里間出來。在他身后跟著邢云衢、楊雷和徐晉。
邢云衢向楊林道:“大人,你拉攏安撫梁有田這些地主大戶的用意我理解。但是為何要他們把子弟送到營中或是在民團中擔任官職呢?”
楊林回道:“咱們許多人一聽到地主大戶就覺得他們中間沒多少好人,貪婪吝嗇、巧取豪奪,橫行鄉里、欺壓百姓是大家對他們的第一印象。但實際情況是他們這個階層良家還是占多數的。也正是他們這一階層,把華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和文明傳承下來。”
“就比如井石兄你,河北老家不也是有著幾百畝地嗎。難道你不是地主?我們家更不用說,比你家的地只多不少。不過我娘過世后都讓老五他們給賣了,現在我家是一畝地都沒有了。不過我相信以后還是會有的。另外平遠,你家里也有幾百畝地吧?長工、短工也不少。還有張守備張大人,現在家里不也是有幾十畝地嗎。這么算下來,咱們都是地主。區別只是大小而已。那么難道咱們都是壞人?”
“說的有道理,事情確實如此。”張祝、邢云衢、楊雷和徐晉四人點頭表示贊成。
楊林繼續道:“我之所以要他們這些地主大戶的子弟入營當差或是在民團中擔任官職。看中的就是‘良家子弟’這四個字。歷史上漢武帝的羽林軍、唐太宗的玄甲軍、前宋岳飛的岳家軍、本朝戚繼光的戚家軍,總之歷史上大多能打仗的隊伍,其兵源構成大部分是良家子弟。因為良家子弟通常家世清白,無作奸犯科的劣行。并且能夠遵守軍紀、服從命令。而這種高度的特性是一支軍隊奪取勝利的關鍵。”
“其次良家子弟一般多少都能識字。能明白軍令,理解上官要達到的作戰意圖。如果換做罪犯或是地痞流氓,別說讓他們執行軍令了。戰場上能不轉身逃跑潰散就不錯了。再一個原因就是道德品質、做人根本。良家子弟多數不會欺負人、不壓榨百姓。沒有命令不會燒殺擄掠、殺良冒功。作戰時會兼顧同袍,不會擅自扔下戰友逃跑。而這正是我們現在大明軍隊中最缺乏的基本素質。”
“這酒喝的有點多兒,有點頭暈。”楊林揉了揉太陽穴,接著道:“讓地主大戶人家的子弟在民團中擔任官職,一是他們的家都是本地人,平素就有威望。百姓對此不會有太大的抵觸情緒;二是可以很好的把政令、軍令傳達和執行下去;三是他們可以鍛煉自身能力,有機會可以更進一步;四是他們與我們是自己人,不容易起異心。總之,對這些地主大戶要以拉攏為主,利用為輔。”
“四哥,喝口水。”
楊雷一邊聽楊林說話一邊倒了碗涼茶遞過來,有些心疼的道:“其實與這些地主大戶打交道的事兒,兄長你都可以安排我們來做,何必要親自上場?本來就不擅長酒量又喝了這么多,身體要緊啊。滿城軍民可都指望著你呢。”
楊林把茶水喝完,道:“與這些地主大戶打交道,不是僅靠身份地位就可以取得他們信任的。我出馬是讓他們看到咱們的誠意和對他們的重視。而且有些事情可以當場就定下來,不需要層層稟報傳達。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感到咱們是干實事的人,不是慣常耍滑頭的官僚兒。”
邢云衢道:“大人,‘歸村并屯’事關重大,這些地主大戶們要是簡單的認為只是拆房子然后把人都趕到一起住,那么對咱們的名聲恐怕要極為不好。學生認為正如您和梁有田所說的那樣,咱們官府是主導他們只是協助。這事不能讓他們說了算。另外還要組織人手專門負責向百姓講解‘歸村并屯’的好處和意義。避免出現‘好心辦壞事’情況出現。”
“說得對。這件事就由井石兄你和老五、孫廣他們負責。單獨設立一個‘安民司’,專辦此事。”
楊林表示贊同道:“負責講解宣傳的人可從讀書人里招募。注意不要招那些書呆子和腐儒,免得讓他們把好事辦成壞事。要招那些腦瓜子靈活、領悟力強的人。首先讓他們明白‘歸村并屯’的好處,然后再去給百姓講解。如此一來,可事半功倍!”
“好,此事就交給學生了!”
邢云衢微微一躬身,然后鄭重的說道:“大人,關于您打算組建民團一事恐怕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雖然您說要向上面請示,但是讓民間擁有武裝等于讓地方武裝割據。一旦有人暗藏野心,待時機成熟難保不成為第二個努爾哈赤。君焉能不知東漢末年為鎮壓‘黃巾賊’,朝廷下令各地郡守組織武裝進行圍剿。由此釀成‘三國爭奪天下’的局面?”
“之后的兩晉、南北朝,隋末唐末、五代十國,那個不是地方武裝多如牛毛,天下戰亂永無止歇的亂世?大人,學生明白您是不想讓百姓束手就擒被韃虜白白殺戮,可是您這么做極有可能引來上面的猜忌甚至是殺身之禍!所以此事要慎之又慎,萬不可魯莽行事!”
“是啊,大人(兄長)。這件事關系重大,您要三思而行!”張祝等幾人也是勸諫道。
楊林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起身來到窗前一把推開窗戶,深吸了幾口氣道:“你們不必多勸。不管上面同不同意這件事,我意已決!任何事也沒有叆陽上萬軍民的生命重要,更沒有遼東十萬里江山重要!大丈夫行走天地間,窮則獨善其身、嚴于律己;達則兼濟天下、為民嗟呼。我身為一城主將,即便為此引禍上身也在所不惜!”
“你們擔心的除了上面會追究以外,另外就是怕日后地方民團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這一點你們盡可放心,民團皆由咱們直接指揮,各級軍官也是咱們的人。地主大戶人家的子弟只是掛副職或虛職,并不掌實權。”
“即便有立功可以升遷的我也會把他們調離,不讓他們形成氣候。再者換個角度看,他們的子弟在民團中又何嘗不是質子呢?最主要的是假如我有離任的那一天,會即刻解散民團。所以在眼前,民團是非建不可!”
“我說兄弟你這是何苦呢?哥哥我佩服你的志向和抱負。但江山不是你們老楊家的。咱們能兩次打退老奴確保叆陽不失,而且還為此升了官,這在遼東官軍里頭已經是蝎子粑粑——毒(獨)一份兒了。你還要怎樣?”
張祝道:“再則說不上那天上面來了一道調令,把你我都調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么現在做的這些就全白玩兒了!要我說,你也別整天憂國憂民的了。等你守孝期一過哥哥我就給你張羅門婚事趕緊成家。沒啥比有個家還重要的了。所以有些事兒你真得為自己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