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文學常識(8)

現代主義是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在文學史上,它與浪漫主義是兩大主要思潮。現實主義要求反映生活的本質,描繪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現象,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雖然在作品中可以運用想象、夸張等手法,但不能脫離對生活描寫的客觀性和具體性。現實主義是文學創作的優良傳統,是保證文學作品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我國《詩經》中的多數作品,唐代杜甫、白居易的多數詩歌、明清時期的許多小說,魯迅的《祝福?《藥》《孔乙己》《阿Q正傳》等,都是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

在西方,現實主義是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法國、英國等地出現的文學思潮,以后波及俄國,北歐和美國等地,成為19世紀歐美文學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歐美文學的高峰。由于現實主義文學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高爾基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反對傳統,與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存在一定的聯系。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著重于主觀內心世界,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以達到超越現實的目的。屈原的《離騷》。李白的許多詩篇,吳承恩的《西游記》,郭沫若的《女神》等都是浪漫主義的優秀作品。

18世紀末19世紀初,浪漫主義興起于并流行于歐洲文壇。19世紀的歐洲,出現了積極的浪漫主義,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在藝術上否定古典主義的清規戒律,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代表作品有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海涅的詩歌,拜倫的《恰爾德·哈羅德游記》,雪萊的《被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歌,等等。

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后產生的一種文藝思潮,流行于17世紀的西歐,特別是法國的一種文學思潮。因為它在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上以古希臘、羅馬文學為典范,所以被稱為“古典主義”。從17世紀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義逐步形成的階段,主要表現為古典主義文學語言的定型和各種文學作品體裁的確立。古典主義的悲劇作家一般都按照“三一律”(一種創作戒律)的形式寫作。1660—1688年是古典主義文學最繁榮的時期,代表作家有拉辛、莫里哀、拉封丹等。1688—1715年,古典主義逐漸衰敗。

啟蒙主義

啟蒙主義是歐洲18世紀文藝思潮和啟蒙運動的組成部分,啟蒙主義用自由、平等、博愛、天賦人權來反對封建專制和特權,用無神論、自然神論或唯物論來反對宗教迷信,啟蒙理論實質上是為資產階級制造輿論。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席勒的《陰謀與愛情》、歌德的《浮士德》、伏爾泰的《老實人》、盧梭的《懺悔錄》、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席勒的《陰謀與愛情》等。

批判現實主義

批判現實主義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它是特指19世紀在歐洲占主導地位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因批判的成分在他們的作品中占主要地位,所以冠名以“批判”。其內容多是揭露歐洲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深刻危機。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司湯達的《紅與黑》、左拉的《娜娜》《小酒店》、薩克雷的《名利場》、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復活》、屠格涅夫的《父與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白癡》、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赫爾岑的《誰之罪》等。

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又稱生存主義,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是二戰后約1945—1955年西方思想界的主導思想。主要包括有神論的存在主義、無神論的存在主義和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三大類。存在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存在主義的先驅是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和弗里德里希·尼采。存在主義的文學作品可以分兩類:直接描寫現實生活的與描寫非現實生活的虛幻故事。主要作品有薩特的長篇小說《惡心》、加繆的長篇小說《局外人》《鼠疫》等。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簡稱超現實,是源于達達主義的法國文學藝術流派,對視覺藝術影響較深。1920—1930年間在歐洲學術界極為盛行,主張以有序的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融合。超現實主義認為只有超越現實,才能擺脫束縛,才能客觀地顯示現實的真面目。

唯美主義

唯美主義主張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強調超然于生活的純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藝術技巧,他們反抗社會功利哲學、市儈習氣和庸俗作風。這里所說的“美”,是指脫離現實的技巧美。所以也將唯美主義稱為“耽美主義”或“美的至上主義”。

象征主義

所謂“象征”,就是能夠表達某種觀念及事物的符號或物品,不同于比喻,它涉及事物的實質,含義遠較比喻深廣。象征主義形成于19世紀末,是歐洲部分國家的一種文藝思潮,一些知識分子不滿社會和官方文化不滿,但又不敢正視,一般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虛構幻想中的世界,抒發自己的愿望,這樣便產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藝術。他們強調主觀、個性,和心靈的想象,在形式上則追求華麗堆砌和裝飾的效果。象征主義對20世紀美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代表人物有愛爾蘭詩人威廉·葉芝和后來加入英國籍的美國詩人托·斯·艾略特。

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20世紀初流行于歐美一些國家的文學藝術流派。法國畫家朱利安·奧古斯特·埃爾韋首次使用這個詞,后來德國畫家經過大膽創新,逐漸形成該派別。表現主義先后對電影、小說、詩歌、音樂、戲劇等各個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該派的作品著重于表達內心情感,而忽視對描寫對象形式的摹寫,因此往往表現為對現實扭曲和抽象化。

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是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拉丁美洲的一種文學流派。表現在小說領域也只局限于拉美地區。該派作家作品習慣把現實放在虛幻的環境加以描寫,既表現現實生活,又穿插了神奇的魔幻故事,使現實披上一層光怪陸離的魔幻外衣,這種將現實與魔幻交融的創作方法,被拉丁美洲的評論家稱為“魔幻現實主義”。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一詞出現于弗里德曼的短篇小說集《黑色幽默》。黑色幽默派產生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是美國20世紀中葉小說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該派系作品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無可奈何的態度嘲諷與各種關系的不協調,將這種不協調放大、扭曲,進而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還塑造了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暗指社會現實,時至今日它在美國文學中仍有深遠的影響。代表作家有約瑟夫·海勒、布魯斯·杰伊·弗里德曼、科馬克·麥卡錫等。

意識流

意識流是西方當代文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藝術手法,以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現實與虛幻相互交織為主要方法。19世紀末,法國作家埃杜阿?杜雅爾丹的小說《被砍倒的月桂樹》被后人視為意識流文學的先聲。進入20世紀后,意識流文學逐漸成熟。至20年代前后,意識流文學進入興盛時期。法國的普魯斯特、愛爾蘭的喬伊斯、英國的伍爾芙、美國的斯泰因等作家是意識流小說的重要代表。

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也稱為人道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人文主義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科學”。其思想核心是對“人”的肯定,反對神的權威。以此為基礎,人文主義提倡個性解放,宣揚物質內容為主的愛情觀、幸福觀。人文主義思想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及基督教的平等個、博愛思想。它在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學事業發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歷史作用。但是,它把資產階級一個階級的特性看做全人類普遍的人性,掩蓋了資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對立。

未來主義

未來主義是現代文藝思潮之一,最早出現于20世紀的意大利詩歌領域。意大利詩人馬里內蒂的《未來主義的創立和宣言》發表,標志著未來主義的誕生。后來擴展到雕塑、詩歌、戲劇、音樂,甚至延伸到烹飪等各個領域。一戰前后影響遍及歐洲各國。未來主義注重未來和文藝創新精神,表現所謂的“現代機械文明”。用雜亂無章的字句、樂譜、數字符號甚至化學公式,不用任何標點、連詞,難以理解,一次表達作者的朦朧神秘的感覺。代表作家有法國的何波里奈和意大利的基蒂、馬利涅蒂等。

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是歐洲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初期最早流行于法國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主要表現于繪畫上,文學上則表現瞬間的印象或感受。代表作家有德國的霍普特曼等。

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形成于19世紀后期,起源于法國。它排斥浪漫主義的想象、夸張、抒情等主觀因素,另一方面輕視現實主義對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客觀性描寫自然,照錄實物,強調事物的真實性,并企圖以自然規律特別是生物學知識解釋人和社會。代表作家有左拉、龔古爾兄弟等。

達達主義

達達主義又稱達達派,是歐洲20世紀初產生的一種資產階級的文藝流派。是法國詩人特里斯唐·查拉組織的文學團體。達達主義反對一切有意義的事物,反對一切傳統、常規甚至是有意義的文學藝術,只主張以混亂的語言和荒謬怪誕的形象表達難以想象的事物。

感傷主義

傷感主義產生于英國18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末的一股文學流派。產業革命使得現實矛盾加劇,感傷主義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不滿。感傷主義強調感情的自然流露,重視自然景物的描寫,特別強調對個性和個人的精神生活的刻畫,也體現了對貴族階級崇尚的理性主義和古典主義的反抗。它以心理感覺為載體,交織于外部現實世界。這種新文學樣式成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也可以說是現代派文學的一個源頭。代表作是斯泰恩的小說《感傷的旅行》,感傷主義也因此得名。

頹廢主義

頹廢主義又稱頹廢派,是現代資產階級的一種傾向。19世紀下半葉,歐洲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社會表示不滿而又無力反抗,所產生的苦悶彷徨情緒帶到文藝創作中,便產生了頹廢主義。最早表現在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和象征主義者馬拉梅等人的創作中,主張“為藝術而藝術”,歪曲文藝的社會作用以及理性認識對文藝的作用,宣揚悲觀、頹廢的情緒,從病態的或變態的人類情感中以及與死亡、恐怖有關的主題中去尋求創作靈感。?

意象主義

意象主義是英美現代詩歌中的一支流派。產生于20世紀初英美的一場詩歌運動,創始人是英國批評家兼詩人休謨。意象主義派反對浪漫主義詩歌和維多利亞詩歌過多的涉及情感和技巧,其基礎思想是柏格森的直覺主義。意象主義的宣言是:要求直接表現主客觀事物,刪除對“表現”無用的詞語,用口語節奏取代傳統規律。雖然該派很快解散,但對英美現代詩歌在采用口語、自由體和鑄造意象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神話傳說

法厄同駕太陽車

古希臘傳說中,法厄同是日神的兒子。他要求駕著父親的太陽車在空中馳騁一天。日神知道法厄同年齡小,還沒有足夠的力氣駕馭太陽車。但在法厄同的一再糾纏下,日神答應了他請求。當年輕的法厄同登上了輕車,興高采烈地握住韁繩時,日神的4匹快馬感到車的載重和往常不同,就亂奔起來,脫離了原來的軌道。這時,法厄同非常害怕,臉色發白,兩膝發軟。太陽車一直向前沖去。最后,太陽車的殘軀斷片散落一地。火焰不但燒著整個世界,也埋葬了法厄同的身體。這個傳說流傳至今,告訴我們:當我們還沒有能力時,不要輕易承擔,否則就會帶來無法預計的憂患。

潘多拉的盒子

這是一則古希臘經典神話。潘多拉是“眾神之父”宙斯創造出的第一個女人,在宙斯的安排下,她成了伊皮米修斯的妻子,并生了7個兒子。但是,宙斯卻把她的7個兒子用一個盒子封起來,取名叫“潘多拉之盒”。潘多拉對此非常憤怒。有一天,她偷偷打開盒子想看看自己的兒子。可是一打開,他的前6個兒子便飛了出去。他們的名字分別叫貪婪、殺戮、恐懼、痛苦、疾病、欲望。從此,人間多災多難,但是潘多拉的第7個叫“希望”的兒子卻留在了盒子里。雖然人們受到貪婪、殺戮、恐懼、痛苦、疾病和欲望的折磨,但是人們沒有退縮,因為人們還有希望。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在古希臘神話中,宙斯禁止人類用火。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生活的困苦,就從奧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而觸怒了宙斯。宙斯就把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用一顆金剛石的釘子釘在他的胸脯上,讓他永遠無法逃脫。宙斯還派一只神鷹每天去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但被吃掉的肝臟又會長出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有一天,一位名叫赫拉克勒斯的英雄想盡辦法把他解救了出來。現在,人們常把普羅米修斯比喻成為了他人而寧愿犧牲自己的人。

太陽神阿波羅

太陽神阿波羅住在天上的宮殿里。每當黑夜即將過去,住在東方的黎明女神就會醒來,打開阿波羅寢宮的大門。阿波羅便駕著有4匹駿馬拉著的太陽車,在天空上巡視大地,將光明和溫暖帶給地球上的人類和萬物。因此,古人才把許多美德和本領集于太陽神一身,把它當做神靈來崇拜。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還把登月宇宙飛船命名為“阿波羅”。

不和的金蘋果

希臘神話中,人類英雄珀流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結婚時,邀請了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卻忘了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懷恨在心,就來到婚宴上投下了一個金蘋果,上面寫著:贈給最美麗的女神。結果,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阿西娜、愛神阿佛洛狄忒都認為自己是最美麗的,爭執不下,就去找宙斯。宙斯讓她們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評理。

3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答應給他最大的好處:赫拉許他成為最偉大的國王;阿西娜許他成為最勇敢的戰士;阿佛洛狄忒許他娶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為妻。于是,帕里斯把蘋果判給了愛神阿佛洛狄忒。這個評判惹怒了赫拉和阿西娜。之后,帕里斯在阿佛洛狄忒的幫助下,擄走了斯巴達絕世艷后——海倫,最終引發了長達10年之久的人神大戰——特洛伊戰爭。

當權利、榮譽和欲望都擺在帕里斯面前的時候,他是不是更應該選擇和平?

戰神馬爾斯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芜市| 潜江市| 朝阳县| 鹿泉市| 台中市| 崇礼县| 滦南县| 新乐市| 安西县| 临夏市| 普定县| 大冶市| 呼和浩特市| 南平市| 宜兰县| 扎囊县| 东平县| 尉犁县| 武城县| 通道| 贞丰县| 杂多县| 滨州市| 澜沧| 怀集县| 同仁县| 沾化县| 太保市| 图们市| 峡江县| 平遥县| 榆中县| 兴城市| 通城县| 洛阳市| 梓潼县| 惠来县| 巩留县| 巴里| 罗江县|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