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文學常識(3)

伏尼契

艾捷爾·麗蓮·伏尼契(1864-1960),英國小說家。她出生于愛爾蘭,曾在德國求學,后在俄國旅游,最終辭世于美國。她曾積極參與俄國流亡者的活動,后創作著名小說《牛虻》。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牛虻這個人物曾影響了當時的許多青年。她還創作了其他一些作品,其中有小說《杰克·雷蒙》,自傳性質的小說《奧利芙·雷瑟姆》和敘述“牛虻”離家出走后13年的經歷的小說《中斷了的友誼》等。

威爾斯

威爾斯(1866—1946),英國科幻小說家,而且還是跨越世紀的社會小說家。代表作品有科幻小說《星際戰爭》《時間機器》,小說有《波里先生的歷史》《愛情和魯維軒先生》《托諾一邦蓋》等。

勃蘭特·羅素

勃蘭特·羅素(1872—1970),英國數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分析哲學的創始人之一。生于威爾士的一個貴族家庭。他主張“自由教育”和“愛的教育”。他一生堅持不懈的追求真理和知識,在多個科學領域都有建樹,給后人留下巨大的精神財富。羅素在1950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有《我為何而生》等。

溫斯頓·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畫家、作家、演說家、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曾任英國首相。他一生著作豐富著有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會引起轟動,好評如潮,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主要著作有《倫道夫·丘吉爾勛爵傳》《世界危機》《馬爾伯勒的生平和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

薩繆爾·貝克特

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愛爾蘭著名作家、劇作家和評論家,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貝克特的前期主要創作小說,并受喬伊斯、普魯斯特等人的影響。主要作品是三部《馬洛伊》和長篇小說《無名的人》,小說以幽默的方式來表現人生的荒誕和難以琢磨。而后期則主要是劇本創作而且也是他創作道路上藝術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有《等待戈多》,獲得巨大成功。他的劇作創作主題就是,人不能確定任何事。

但丁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詩人,中古到文藝復興的過渡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但丁是現代意大利語文學的奠基人,他提倡用意大利語進行文學創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新生》是“溫柔的新體”詩的最高成就。他一生作品頗豐,著作有《神曲》《新生》《論俗語》《饗宴》及《詩集》等,其中長詩《神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薄伽丘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人文主義作家、文藝復興運動的杰出代表,與但丁、彼特拉克合稱“文學三杰”。薄伽丘是位才華橫溢而且多產的作家。他以短篇小說、傳奇小說而聞名,又長于寫作敘事詩、牧歌、十四行詩,在學術著述上成就卓著。代表作《十日談》通過10名那女青年所講的故事來批判封建主義宗教的守舊思想,頌揚了純潔的愛情和男女平等的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該作品是歐洲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宏偉的現實主義巨著,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堅實基礎。其他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菲洛柯洛》,敘事長詩《菲洛斯特拉托》《泰薩依德》《菲拉斯洛特》,中篇小說《菲亞美達》等。

鄧南遮

鄧南遮(1863—1938),意大利著名詩人、劇作家和小說家。他受尼采的哲學影響,崇拜“肩負偉大使命的超人”。早期的作品創作主要傾向于現實主義。自《玫瑰小說》三部曲出版后,傾向于頹廢主義。后期的作品創作主要以唯美主義為主,比如劇本《戰艦》。代表作品有詩集《初春》《新歌》《夜鶯之歌》《阿爾奇奧內》等,這些作品確立了他在意大利詩歌界的重要地位。

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1547-1616),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著名作家、詩人、戲劇家,曾被譽為西班牙文學世界里最偉大的作家。他的文學創作深刻地反映了16世紀末西班牙王國走向衰落時期的社會現實,塑造了各階級的人物形象,暴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宣傳人文主義思想。他的文學成就突出表現在小說方面,代表作《堂·吉訶德》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訓誡小說集》,劇本《努曼西亞》和《喜劇和幕間短劇各八種》,長詩《帕爾納斯游記》和長篇小說《貝爾西雷斯和西希斯蒙達》等。

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麥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出生于貧苦工匠家庭,終生未婚。他一生寫過詩歌、戲劇、游記、小說、自傳,主要成就是童話,共寫了168篇童話故事,最著名的有《賣火柴的小孩》《皇帝的新裝》《丑小鴨》《夜鶯》《豌豆上的公主》等。另有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游記《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等,自傳《小傳》《正傳》等著作。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深受世界眾多成人和兒童的喜愛。

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挪威著名戲劇家、詩人,歐洲近代現實主義戲劇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現代戲劇之父”。他一生寫了25部各種體裁的劇本,代表作有《玩偶之家》《群鬼》《娜拉的出走》《培爾金特》等。易卜生的創作實踐和社會影響足可與莎士比亞、莫里哀等大師相媲美。

伏契克

伏契克(1903-1943),捷克作家、文藝評論家。1938年慕尼黑協定后,他撰寫了許多政論,揭露反動派的陰謀,并領導人民地下斗爭,同時還從事捷克19世紀文學研究,為無產階級文學評論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1942年不幸被德國蓋世太保逮捕,秘密在獄中完成了《絞刑架下的報告》,記錄了在獄中所受的迫害,描述了獄中難友們的堅貞不屈與團結斗爭的精神,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其藝術力量震撼人心。

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國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寓言引用民間普通用語、習語,語言樸實無華,形象確切生動。克雷洛夫寓言在世界上有廣泛聲譽,現在被翻譯成五六十種語言,影響是深遠。他是從晚年才開始寫寓言的,一生共寫寓言203篇,均以詩體的形式寫成。著名的作品有《大炮和風帆》《剃刀》等。他的作品豐富了俄羅斯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稱他是當時“最富有人民性的詩人”。

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國偉大的民族詩人、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其主要作品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短篇小說集《別爾金小說集》《黑桃皇后》,長詩《青銅騎士》《高加索俘虜》,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普希金在的創作在俄國文學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果戈里

果戈里(1809—1852),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俄國文學中“自然派”的創始者。他的的喜劇《欽差大臣》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種種罪惡,對俄國的戲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長篇小說《死魂靈》諷刺了貴族地主階級,對俄國農奴制度進行了的無情揭露和深刻的批判,這部作品也被認為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中篇小說集《米爾戈羅德》《彼得堡的故事》等。

別林斯基

別林斯基(1811—1848),俄國哲學家、文學評論家,俄國文學評論與美學思想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亞歷山大作品集》《1846年俄國文學一瞥》《1847年俄國文學一瞥》《文學的幻想》《給果戈里的一封信》《藝術的觀念》等。他的作品對當時的俄國社會的各個領域的新現象都有涉及。他的文學批評理論用精確的藝術分析和敏銳的洞察力,把哲學和政治融為一體。別林斯基在世界文學史上擁有重要的地位。

岡察洛夫

岡察洛夫(1812—1891),俄國著名作家。他提倡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其作品語言細膩優美,人物生動典型性,結構嚴密。代表作《奧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國農奴主的典型形象。通過對奧勃洛莫夫性格精確細致的描寫,成功地揭示了農奴制的沒落和貴族地主階級精神上的消逝過程。如今,“奧勃洛莫夫性格”成了消極厭世、無所作為的代名詞。另外兩部小說是《平凡的故事》和《懸崖》。岡察洛夫的這3部小說真實地再現了19世紀40—60年代俄國社會演變的客觀過程,積極進取的資產階級務實精神逐漸代替腐朽沒落的封建農奴制。

赫爾岑

赫爾岑(1812—1870),俄國著名作家、哲學家。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題材多以反對奴隸制為主。他的帶自傳性質的中篇小說《一個年輕人的札記》,標志著他的創作開始想現實主義轉變;長篇小說《誰之罪?》清晰地揭露了當時俄國的封建農奴制度對青年優秀分子的摧殘。赫爾岑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在俄國文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著名作家。他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擅長于抒情。他的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于細致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代表作有《父與子》《獵人日記》《羅亭》《處女地》《貴族之家》《前夜》等。他的作品語言簡潔、樸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紀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也最矛盾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獨一無二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變化快,一個接一個的災難性事件伴隨痛苦的精神危機和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來揭露資產階級關系的復雜性、矛盾性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寫作風格對后世作家產生深刻影響。代表作品有《白癡》《罪與罰》《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賭徒》《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等。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著名作家。他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作品主要揭露了沙皇俄國時期農奴制的黑暗,反映了他探索的一生,宣揚了“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自我完善”的思想。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他的這些杰作,不僅是“俄國革命的鏡子”,而且標志著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車爾尼雪夫斯基

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國偉大的革命家、作家、哲學家和批評家。他因宣傳革命思想被沙皇政府逮捕,并判刑終身流放西伯利亞。代表作有《怎么辦?》《序幕》《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系》《俄國文學果戈理時期概觀》《資本與勞動》《克里米亞戰爭故事》等。其中長篇小說《怎么辦?》被譽為“生活教科書”。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光輝著作和威武不屈的精神,為他贏得了崇高的威望,而他的作品對俄國革命運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瓦西里耶夫

瓦西里耶夫(1850—1873),俄國19世紀后半期優秀的風景畫家、作家。他的風景畫即富有抒情意趣的浪漫主義激情,又淺藏著淡淡的哀愁。風景畫題材多為農村田野。他的文學作品則帶有戲劇和電影的特色,語言簡練、結構嚴謹、立意高、創作手法獨特,因而他的作品具有高昂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激情。著有中篇小說《伊萬諾夫快艇》《最后的一天》《遭遇戰》,長篇小說《不要向白天鵝開槍》《未列入名冊》,長篇歷史題材小說《虛實往事》,劇本《軍官》,自傳體中篇小說《我的駿馬奔馳》等。

契訶夫

契訶夫(1860-1904),俄國著名作家、小說家、戲劇家。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主要作品有《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萬卡》《草原》《三姊妹》《櫻桃園》和《海鷗》等。他的不少優秀作品對社會上的種種病態現象進行揭露和批判,反映出勞動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及現實社會的不公平。簡潔、凝練、含蓄是他創作藝術的主要特色。

高爾基

高爾基(1868-1936),蘇聯著名作家。他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他于1892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中塑造了眾多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和生活。主要著作有《母親》《海燕》《工人》《鷹之歌》《瑪莉娃》《切爾卡什》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阿·托爾斯泰

阿·托爾斯泰(1882—1945),全名阿列克賽·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蘇聯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抒情詩》《藍色河流后面》,短篇小說集《伏爾加河左岸》,長篇小說《怪人》《跛老爺》,劇本《伊凡雷帝》《燕子》《魔鬼》《苦命的花》,自傳體小說《尼基塔的童年》等,代表作是《苦難的歷程》三部曲(《兩妹妹》《一九一八年》《陰暗的早晨》),該作品從構思到完成,歷時20載。

奧斯特洛夫斯基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1-1956),蘇聯著名革命作家,生于貧困的工人家庭。他1919年加入共青團,參加國內戰爭,1929年全身癱瘓,雙目失明,轉入文學創作,1930年以口述方式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5年被授予“列寧勛章”。后來,他又開始寫《暴風雨所誕生的》,只完成了第一卷,便重病逝世。

馬卡連柯

馬卡連柯(1888—1939),蘇聯教育家、作家。他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奠定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他提出了通過集體和生產勞動在集體中進行教育的原則和方法,豐富了他的教育學理論,這也是馬卡連柯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方面;他在教育和教學等多方面提出了多種教育方法,對后來的教育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主要教育文藝著作有《教育詩》《父母必讀》;理論著作有《教育過程的組織方法》《兒童教育講座》等。

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1901—1956),蘇聯著名作家,古典文學的繼承者,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是受社會主義革命精神鼓舞,他塑造的主人公多是為建設新生活而斗爭的英勇戰士,特色是嚴格的現實主義的描寫、深刻細膩的心理分析、浪漫主義的激情和抒情筆調四方面結合起來。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寫有謳歌蘇聯人民英勇戰斗的文章及特寫集《在封鎖日子里的列寧格勒》。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則描述了青年一代和全體人民抗擊侵略者的機智勇敢和奮不顧身的斗爭。代表作品還有中篇小說《泛濫》《逆流》和長篇小說《毀滅》,以及文學評論集《三十年間》。

肖洛霍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许昌市| 四会市| 河间市| 通城县| 太仓市| 双城市| 界首市| 顺平县| 忻州市| 河西区| 申扎县| 广东省| 托克托县| 泾川县| 南康市| 滦南县| 监利县| 曲沃县| 海南省| 同仁县| 株洲市| 霍林郭勒市| 芮城县| 渑池县| 雅安市| 石河子市| 隆回县| 拉孜县| 洮南市| 湖南省| 探索| 滨州市| 镇安县| 司法| 灵川县| 青川县| 宜川县| 白城市| 神农架林区|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