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研究框架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是:將流傳于川渝地區的“麻城孝感鄉”共同祖籍現象,作為區域文化中的一種獨特現象,置于整體史的視野中,努力將不同地區的移民史與區域社會史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本課題在系統梳理元、明以來湖廣人口遷川的歷史脈絡的基礎上,以移民活動所帶來的人口遷入、地域分布、身份演變,以及文化認同、地域文化整合為主線,集中探尋“麻城孝感鄉”現象的形成過程與傳播機制,解析其在不同時代所蘊涵的意義。最后,還對當代社會中的“麻城孝感鄉”現象與精神家園建設問題展開討論。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是:以“區域文化整合與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研究——‘麻城孝感鄉’現象的歷史解讀與認同建構”為題,其主要研究內容是:通過對川、渝兩地廣泛存在的歷時幾百年的共同祖籍——“麻城孝感鄉”現象的歷史解讀,勾畫出傳統文化背景下,廣大湖廣移民在定居地,如何運用傳承祖籍記憶、構建家園象征符號、整合區域文化,增強文化凝聚力,營造和諧共生家園的基本脈絡,以探討新時期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之路。

本課題由導言和十章組成,各部分內容如下:

導論 圍繞課題研究的背景、所涉及的學術理論概念、學術前史回顧、課題史料來源、研究思路與框架以及課題創新等問題進行闡述。

第一章 麻城孝感鄉歷史鉤沉。本章集中介紹了麻城縣的地理形勢、歷史沿革、地理方位,考察了與孝感鄉有關的歷史遺存及周邊關系。

第二章 元代成都“孝感鄉”的由來。本章從元朝《經世大典》和金石碑刻資料中,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麻城孝感鄉民入蜀屯墾的歷史奧秘。

第三章 楚人遷川潮流的興起。本章系統梳理了元末跨區域移民活動的過程,分析其所產生的影響,指出它為明初湖廣移民在四川的分布奠定了基礎。

第四章 湖廣軍事移民的開啟。本章圍繞明朝平夏后明王朝鎮撫四川的部署,對其所展開的楚籍軍事移民活動情況進行了全面考察。

第五章 移湖廣實四川的奧秘。本章分析闡述了明初從麻城移民四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尤其以“孝感遷民”為例,考察了明初強制移民的相關問題。

第六章 湖廣移民的空間分布。本章分析了湖廣移民活動給元、明四川人口數量與分布格局所帶來的變化。

第七章 麻城移民家族的成長。本章系統梳理了明代麻城世家大族在四川的分布,分析了湖廣移民家族在四川迅速成長的原因及其軌跡。

第八章 移民記憶的符號建構。本章從移民記憶入手,系統梳理了孝感鄉移民傳說的形成過程,并從社會記憶符號角度,具體解剖了“孝感鄉”的指代含義及其演變。

第九章 祖籍記憶認同與文化整合演變。本章勾畫了湖廣祖籍記憶趨同背景下巴蜀地域文化和地域社會整合的過程與趨勢,剖析了地方官員、鄉土士紳、廣大民眾各自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第十章 文化回歸與精神家園建設。本章以當代社會中的麻城尋根熱作為切入點,從歷史與現實結合的角度,論述了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緊迫性和基本路徑,并通過多種調查手段,對當代社會中“麻城孝感鄉”現象的流傳狀況做了記錄和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田县| 大庆市| 海丰县| 芜湖市| 嘉定区| 兰溪市| 海门市| 长子县| 宜城市| 台州市| 靖江市| 唐海县| 龙江县| 福海县| 西充县| 普兰县| 冕宁县| 茶陵县| 邳州市| 江达县| 靖州| 屏山县| 沛县| 普兰县| 开化县| 陆良县| 平遥县| 宜宾市| 布尔津县| 于田县| 郸城县| 邢台市| 砀山县| 万载县| 上思县| 察哈| 同心县| 保定市| 四平市| 长汀县| 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