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纓大會:身份制的尷尬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有一次平定了叛亂,凱旋后大宴群臣,以示慶祝。楚莊王很高興,讓自己的嬪妃也出席助興,卻沒想到因此產生了問題。

席間美味佳肴,自然不在話下;君臣雙方都很高興,輕歌曼舞,觥籌交錯,一直持續到太陽落山,君臣都沒有散席的意思。楚莊王下命,點起蠟燭夜宴。他還特別吩咐自己的寵妃,輪流去給群臣倒酒。輪到楚莊王最寵愛的妃子許姬給大臣們倒酒的時候,忽然吹來一陣大風,把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了。宴會上的能見度一下子就低了下來。好在大家興致都很高,還在那里嘻嘻哈哈的,情緒并沒有受影響。

不一會兒,楚莊王看到許姬迅速跑了過來,他感覺有點兒不對。等許姬來到了跟前,楚莊王仔細一看,只見愛妃神色緊張、渾身顫抖,寬大的衣袖也破了,耷拉在那里。這是怎么回事兒?

許姬生氣地附在楚莊王的耳邊,說剛才那陣風把蠟燭都吹滅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大臣猛地拉住了她的手,許姬毫無防備,那個大膽的大臣想趁機再把許姬拉到自己懷里,許姬明白過來,拼命掙扎,撕斷了衣袖才得以掙脫。也就是說,剛才發生了一起“調戲王妃”的惡性事件。

說完,許姬遞過來一個帽纓。原來,那個大臣行非禮之事的時候,許姬急中生智,在掙扎中趁機把他頭盔上的纓帶給扯了下來,現在拿過來向楚莊王作證。許姬建議楚莊王點亮蠟燭,只要查看群臣的帽纓,就可以找出剛才非禮王妃的狂徒。楚莊王聽完許姬的告狀,迅速思考起來。那么,他會怎么辦呢?

擺在楚莊王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第一個選擇就是下令點起蠟燭,查看群臣的帽纓,揪出那個膽敢在君王面前調戲王妃的狂徒,嚴厲處置,這也是最合乎情理的選擇。第二個選擇正好相反,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作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可是,這第二個選擇也有問題,畢竟有人調戲了許姬,怎么才能讓這件事情不被人察覺,當作沒發生過呢?

楚莊王沉思了一會兒后,下令先不要點起蠟燭。他大聲宣布:“今日設宴,寡人與諸位要盡歡而散。請諸位都摘去帽纓,盡興飲酒。”聽了楚莊王的命令,大臣們紛紛把帽纓摘掉。又過了一會兒,楚莊王才下令點上蠟燭。如此一來,楚莊王明確表達了不愿追究非禮王妃的大臣的罪責,事實上除了犯罪者本人,其他人都不可能知道到底是誰調戲了許姬。最終,這場宴會盡歡而散。

散席回宮后,許姬怪楚莊王不給她做主。大臣調戲王妃,君王都不聞不問。楚莊王解釋說:“此次君臣歡宴,目的是增進君臣感情。況且,酒后失態是人之常情。如果一定要追究責任,嚴加治罪,豈不是破壞宴會的氣氛,哪里還有君臣歡宴的味道?”之后,楚莊王也始終沒有追究此事。這就是歷史上的“摘纓大會”。

楚莊王為什么會有“摘纓大會”的舉動呢?要知道,楚莊王是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君王,在戰場上叱咤風云,是強硬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想懲治調戲愛妃的大臣,易如反掌。楚莊王之所以不予追究,顯然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后人對“摘纓大會”有不同的解讀,其中最流行的解釋說,這是楚莊王籠絡人心的“帝王之術”。相對于大臣們的忠誠,一個妃子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楚莊王犧牲了許姬,保護了那個犯事的大臣。后人還給“摘纓大會”補充了不同的版本、但是核心內容類似的故事,作為這種解讀的注腳。當時,楚莊王正在與北方的晉國爭奪霸主地位,兩國的爭斗很激烈,爆發了多次戰爭。幾年后,楚國與晉國交兵,楚莊王被晉將追襲,部下將領唐狡拼死前來救駕。也有說法是,楚國進攻依附晉國的鄭國,遭到鄭國的拼死抵抗。唐狡自告奮勇,沖鋒在前,為楚莊王拼死沖殺,最終迫使鄭國屈服。戰后,楚莊王論功行賞,他表示不要賞賜,并且坦承自己就是當年在宴會上非禮王妃的人。如今在戰場上拼死作戰,就是為了報答楚莊王當年的寬恕之恩。這種主題的故事很多,也有把唐狡叫作蔣雄的,但君臣之間“投桃報李”的核心內容沒有改變。后人編造這樣的故事,既解釋了楚莊王“摘纓大會”的目的,也印證了楚莊王此舉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功效。

如果把“摘纓大會”僅僅看作楚莊王駕馭臣子的手段,那么就把事情簡單化了。我們把“摘纓大會”放在社會大背景中考察,從春秋禮法的制度角度去衡量,這件事情有著更加豐富、厚重的含義。

中國古代社會是一個“身份社會”,貴族和官員階層居于上層。古代中國的社會等級非常分明,并且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管子·立政》有言:“度爵而制服,量祿而用財。飲食有量,衣服有制,宮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數,舟車陳器有禁,修生則有軒冕、服位、谷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壙壟之度。”人們從衣服器物上就可以看出高低貴賤來,“是以天下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其勢”。可以這么說,身份社會是古代中國的主要特征之一,古代政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展開的。

春秋時期處于貴族政治的時代,世襲貴族占據社會的頂端。身份、地位等關鍵詞,在春秋時期尤其重要。處于上層的貴族官員階層,肯定要維護自己乃至本階層的身份,確保種種利益和特權。其中的一個重要做法,就是保證自己的權威,維持自己的顏面。這應該也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一個貴族,一旦受到侮辱、嘲罵,就會威嚴掃地,還怎么凌駕在平民、奴隸階層之上?他所屬的家族,還有整個貴族階層,都會感覺受到了冒犯。在“摘纓大會”上,如果楚莊王堅持要追查到底誰是調戲王妃的大臣,就把這樁丑聞公開化了。整個楚國的貴族階層都會感覺受到了冒犯。最終不是一個人受到處罰,而是整個階層顏面掃地。而“顏面”兩個字,在貴族眼中至關重要。所以,先秦時期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目的就是保證貴族階層的尊嚴和身份。對貴族士大夫的處罰,各國、各個時期都比較慎重。它雖然是權貴們的一項特權,也是維持身份社會的必要手段。

那么,如果貴族真的犯罪了,怎么處罰他呢?“刑不上大夫”里面的“刑”指的是一般的刑罰,如肉刑、罰役、徒刑等。比如,你不能罰士大夫去搬石頭做苦役。可是,在一般的刑罰之外,還有很多“附加刑”,如沒收財產、剝奪待遇、削弱爵位等。各國可以用附加刑來懲罰他。比如,楚國后期的大夫屈原,為楚國其他貴族排斥,被流放湖南。流放,在當時就是一種附加刑。先秦時期的許多貴族,犯了罪或者政治斗爭失敗了,往往自我放逐。這樣既避免了可能遭受的屈辱懲罰,同時也為當權者解決了“如何懲罰他”的難題。

如果一個貴族犯了重罪,整個貴族階層都不能寬恕他,非死刑不能解恨,那怎么辦呢?遇到這種情況,貴族階層也會處死犯罪的貴族。但不會像殺死平民一樣砍頭。貴族的“死刑”只有暗殺、秘密處決和自盡三種。這樣做既是為了保證死者的尊嚴,也是為了維護整個階層的利益。

因為,無論何種死刑,都會傷害受刑者的身體,往往不能留以全尸。在行刑的前后,受刑者還要遭受執行官吏、差役的虐待、侮辱,還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蒙受圍觀者的嘲諷、唾罵。對于平日里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來說,這些屈辱也許比死還要難受。而自盡或者秘密處決,就沒有上述這些缺點。對于貴族和官員來說,暗殺、秘密處決和自盡三種方式可以保存個人的尊嚴和體面。其中,自盡,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古代權貴最“青睞”的死法。

舉例為證:秦始皇駕崩之后,胡亥、趙高等人圖謀篡位,最大的對手就是太子扶蘇和邊關大將蒙恬。胡亥等人假傳秦始皇詔令,“賜死”扶蘇和蒙恬。扶蘇肯定也覺得奇怪,但為了保持一個太子的尊嚴,自盡了。蒙恬覺得奇怪,抗旨不遵,結果遭到逮捕,被關押到大牢里。進大牢后,蒙恬自殺了。他自殺的原因,不是“畏罪”,而是為了免于進一步的刑訊逼供,免于遭到獄卒、劊子手的殺戮,同樣是為了保持一個貴族的尊嚴。

我們再來看隋煬帝楊廣的例子。隋末江都兵變的時候,亂兵涌入皇宮,要殺死楊廣。楊廣堅持說“天子自有死法”,也就是天子死得要有尊嚴,不能被亂刀砍死。楊廣先是要求飲鴆,也就是服毒,后來改以練巾勒死。

最后,我們來看一個反面的例子,發生在秦國的商鞅變法時期。商鞅變法的一大內容,是明刑重典,推行法治。這對秦國發展,是有利的;對商鞅的命運,是有害的。他得罪了秦國的貴族階層。秦國太子不守法,商鞅嚴厲懲罰了太子的兩位老師,也就是兩位貴族。一位被割去了鼻子,一位臉上被刺字。這兩種刑罰是當時懲罰平民的主刑,但是對貴族來說是天大的侮辱。兩位太子太傅受刑后,連續幾個月躲在屋子里,羞于見人。如果商鞅把他倆流放天涯海角,或者干脆殺了他們,他們可能還好受一點。他們恨死了商鞅,秦國的貴族都恨死了商鞅,因為商鞅等于是羞辱了整個秦國貴族階層。商鞅的悲劇性結局與此密不可分。

綜上所述,“刑不上大夫”是古代對貴族官員的司法優待,放在身份社會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我們也就明白為什么“賜死”“賞白綾三尺”要“謝主隆恩”了。盡管從秦漢開始,貴族政治的色彩越來越淡,但歷朝歷代都規定一定級別以上的官員,可以不受主刑。魏晉以后還發展出了“八議”制度。“八議”制度是一種特權制度,這項制度規定,有八種人犯罪,必須交由皇帝裁決。“八議”為: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他們不是皇親國戚、前朝貴胄,就是對國家作出過突出貢獻的高官顯貴。這八種人犯罪,司法機關無權審判,必須奏請皇帝裁決,由皇帝根據罪犯的身份及具體情況斟酌定罪,一般情況下,皇帝都會對犯罪者減輕罪罰。

我們在影視作品中會看到,某個達官顯貴被綁赴刑場,即將行刑了。這個時候,往往有一個大臣,或者太監,風塵仆仆地跑過來,手里舉著圣旨高喊:“刀下留人。”最終,刑場上的達官顯貴,不是死刑改為監禁、流放,就是罷官革職,甚至是一場血光之災從此煙消云散。清朝咸豐皇帝之前,內閣大學士沒有一個被執行死刑。咸豐年間,大學士柏葰因為科場舞弊,判處死刑,押赴刑場。他以為只需要走個過場,就會有人來傳圣旨,刀下留人,將自己流放了事。所以,柏葰早早安排家人收拾行李,準備啟程。想不到,刀下留人的一幕最終沒有出現。到了大砍刀落下那一刻,柏葰這才意識到,自己創造了一項歷史:他成了清朝唯一一個被執行死刑的大學士。

明白了古代中國身份社會的特征,明白了權貴群體的內心需求,我們再回過頭來分析在調戲王妃事件中楚莊王的處境。這是一起君臣雙方都難堪的惡劣事件,是讓整個楚國的貴族階層都蒙羞的丑聞。嚴厲懲處犯罪者并不是最現實的選擇,也不是最佳的選擇,“摘纓大會”才是符合當時制度背景的現實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黄平县| 伊金霍洛旗| 德清县| 潮安县| 保靖县| 葵青区| 韩城市| 于田县| 鹿泉市| 蒲城县| 山丹县| 图木舒克市| 丰县| 临沂市| 诸暨市| 灵丘县| 尼勒克县| 思南县| 平武县| 颍上县| 雷州市| 扎兰屯市| 绥芬河市| 新巴尔虎左旗| 茌平县| 铁力市| 天峻县| 鹤岗市| 澄城县| 彭水| 汕头市| 湟中县| 商丘市| 双流县| 阳山县| 额济纳旗| 仙桃市| 昭通市| 淮安市| 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