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龍高傳奇
書名: 農村的星空作者名: 五品刺衛(wèi)本章字數(shù): 3101字更新時間: 2020-04-01 03:18:00
龍山高中在金竹市的農村中學中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小小的奇跡。這個奇跡就是最近兩年高考,他們的學生無一例外的都比三年前的中考成績實現(xiàn)了增長,最高的一個增長了215分!
這個故事就連學校周圍的小店老板、攤主都知道。
奇跡的主人翁是一個叫做羅丁的男生。這個男生在03年的高考中成績算不上絕對優(yōu)秀,僅僅只是考了個521分,距離當年的重本線只高了7分,算是勉強上了重本。在風二這分數(shù)根本算不上什么,比他高的起碼超過五百人,就算放在風中,也有超過二百人比他更高。而且他甚至都不是龍高的理科第一名,他的奇跡在于增長!
三年前,這個貧困家庭的男生中考分數(shù)只有306分。這個分數(shù)距離當年的風二高中錄取分數(shù)線相差了302分,距離風中的分數(shù)線相差了248分,距離風三等市重點高中的分數(shù)線相差了186分。就是距離當年龍高的招生參考分數(shù)線都相差了38分。
就是這樣一個連普通高中分數(shù)線都沒達到的初三畢業(yè)生,在龍高的三年時間里實現(xiàn)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最終增長了215分,據(jù)說這也是當年高考的全市所有學生中比中考分數(shù)增長的最多的一個!
有人說,起點低才能夠增長明顯,這是有道理的。像風二招收的最差學生也差不多要達到550分左右,他們就絕對不可能增長200分,高考總分也就750分。那些優(yōu)秀學生本來中考分數(shù)就很高,怎么也不可能高考增長那么多分。
這個人說的有道理,也是事實。可是就連名校風二的管理者和教師也未必敢說自己能夠讓中考300分的學生增長到500多分。他們歷史上就算把450分的差生提升成500分的本科生都有過失敗的例子。
215分的增長,三年的時間,龍高的管理者和教師付出了多少心血,外人是難以明白的。
代注恒聽說,這個男生的班主任伍國平老師幾乎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每天陪伴學生的時間超過了八個小時,要知道,他還有其他班級的課要上,還有其他工作要做。
傳說中最傳奇的是,這個班級里的最胖的英語老師呂方啟,在高三一年時間里成功減肥28斤,由原來的一百六十斤的胖子變成了一百三十斤的標準帥小伙。
傳說中的傳奇之二,班級的第一名是個叫做隆高志的男生,這個男生十六歲中考時只有392分,在班級里都只算第三名,在全年級前十名都進不去,是個距離市重點線還相差了整整100分的差生,比當年普高分數(shù)線都只高了11分。結果通過三年的刻苦努力,十九歲頭發(fā)就花白了,幾乎沒回寢室睡過覺,晚上就一直在教室里學了睡,睡了學。隆高志的高考分數(shù)為561分,比中考增長了169分,在增長分數(shù)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僅次于增長了215分的羅丁和增長分數(shù)最高的女生商魚。
女生商魚的增長分數(shù)是173分,從原來的369分增長到了542分。一個嬌小的女生,高三年級時把頭發(fā)剃成了短平頭,就是為了打理方便,不影響學習!
龍高的奇跡正在不斷出現(xiàn),從無到有確實很難,但這樣的事情真的很多,從有到精也很難,就好像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一樣,又像基數(shù)低翻倍比基數(shù)高翻倍容易一樣。
因為近年的高考表現(xiàn),龍高招生的數(shù)量和質量都大幅度提升。
報名學生數(shù)量一年比一年更多,使得龍高的班級數(shù)量也在增加,高一年級的班級數(shù)量多于高二年級,高二年級則又高于高三年級。
假以時日,龍高的最后參考人數(shù)和上線人數(shù)都會出現(xiàn)翻倍的現(xiàn)象,甚至追上縣城的兩所中學風三和風中,追近最好的學校風二。
原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僅僅只用了三年時間就讓人看到了希望。
代注恒到龍山鎮(zhèn)后只能依靠三輪車去學校。1.5公里其實不遠,走起來也要十多分鐘,代注恒有些沉不住氣而著急起來,所以無法走路去學校。
到了學校校門外,由于暑假還沒有結束,所有校園周邊的一些小吃店餐館都關門閉戶的,也沒有上才來的時候那么多小攤小販,整個校園周邊顯得冷冷清清的。
代注恒走來走去,在一個小巷子轉角處終于看到一家似乎是新開張的文具店還有人在活動,所以他趕緊走進店去,找個由頭和看起來像店老板的中年男人聊起來。
新店確實是新店,準備開學時正式營業(yè)的,所以需要提前做更多的準備工作,而不像其他老店等到開學再開門都不遲。
店老板似乎以為代注恒是來考察學校,準備把家里的孩子送到這里來讀書的人,所以非常熱情的向代注恒介紹著龍中。
代注恒正是希望通過外人來了解學校,所以干脆在板凳上坐下來與老板聊起來。
店老板叫做穆小江,本身就是龍山鎮(zhèn)的人,到外地打工掙了錢之后回到風林縣城做過不少工作,后來自己在風林二中外開了一家文具店,現(xiàn)在則是到了龍高附近來開分店。
“我就是因為看好這個學校的發(fā)展,所以才把縣城的店子開到這里來的,這個學校肯定會火,以后學生數(shù)量會越來越多。你不曉得,今年他們參加高考的學生有一半多上了線,還有一批在線下十多二十分的學生,他們已經準備這學期開始辦補習班了。一些在其他學校參加了高考沒有考上或者沒有考好的學生都來這里復讀,我聽說文科復習班都收了五十多人,理科也收了三十多人,現(xiàn)在還沒有開學嘛,后面還有學生可能來報名復讀。”
店老板講的內容有些是代注恒上次來的時候就知道的,有些是才聽到的。其中關于羅丁和隆志高的那些個增長奇跡也是店老板講出來的,那是一種傳奇,說是附近所有人都知道,甚至全縣有孩子讀書的家庭都知道。
除了高考,代注恒比較關注高一的情況,想先從店老板那里搞一些信息。
“他們今年高一招得好不好?”
“高一火爆得很呢,議價生都招了兩個班。”
“那他們本來招幾個班呢?”
“本來好像是招了六個班。聽說他們盧校長有個口號,寧缺毋濫,也不是什么學生都會收的,還要看對學生進行面試。如果不是那種真正要讀書的學生,他們根本就不收;如果基礎確實太差,或者結構太差的,他們就會有一定的選擇。反正聽說學生自己的態(tài)度是第一位的,家長都幫不了。”
“他們挺牛啊,現(xiàn)在很多學校都在努力擴大招生,巴不得多些學生,壯大自己的規(guī)模。他們還要選擇學生,挑剔學生,萬一招不夠學生呢,那不就麻煩了?”
“他們才不會愁招不到學生呢,現(xiàn)在誰不說龍高是全金竹最好的農村學校,管理最嚴格的學校,最有前途的學校?這里的教師很多都很年輕,但是沖勁十足,經驗不足靠管理、靠勤奮來彌補。只要是想考大學的學生就應該選擇龍高。而且我還聽說,學校反對學生耍手機、談戀愛,只要一旦發(fā)現(xiàn)就給黃牌,再發(fā)現(xiàn)就是開除。”
“有手機的學生家庭條件都不錯吧。這個有背景的學生學校敢開除?”21世紀初,其實手機在學校并不是最危險的東西,至少并不像后來那么泛濫,幾乎人手一只,連學生們都能夠用上幾千塊錢的高檔手機。
“怎么不是呢?我侄兒想要個手機,我姐都說要等他高考之后才可以給他買個手機當獎勵,有些大人現(xiàn)在還沒用手機,聽說龍高的有些教師都沒有手機。哦,話說遠了。曾經有一個風林縣什么領導的侄兒去年到這里讀高一,結果后來就被開除了。那個領導覺得打了招呼還被開除了很沒面子,所以就想方設法整盧校長,想把他撤了,誰知道縣里的領導保盧校長,說盧校長是真正的搞教育,如果把他撤了是對不起黨和國家的教育大業(yè),也對不起風林縣的父老鄉(xiāng)親。最后就不了了之。”
“老板你真厲害,什么都知道啊。”代注恒想做免費聽眾,就必須不時的給予講述者贊賞的眼神和表示,這樣可以得到更多消息。
“沒有沒有,做生意嘛,都要收集各種信息,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嘛。什么都不知道,到時候投資不時兩眼一抹黑嗎,如果學校發(fā)展不起來,學校搞垮了,我們這些依靠學校的店子不就跟著倒霉嗎。”
“老板真有生意頭腦,怪不得生意做的這么好。”
“哪里哪里,混口飯吃。以前不讀書,吃了很多苦,現(xiàn)在就做這個生意吧,天天挨近學校,對娃娃也有好處,什么說以前孟子的母親都搬了好幾次家,只有搬到學校附近孟老夫子才肯好好學習。我也怕我娃以后像我不愛讀書,干脆都圍著學校干。他們也吸收點學校的靈氣,以后好多讀點書。”
“老板的娃娃在讀書了嗎?”
“老大讀小學,老二要開始讀書了。原來老大貪耍,后來在二中外面開店子,天天耳濡目染的接收了一些靈氣,娃娃好像也開竅了,現(xiàn)在讀書比原來認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