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演員教師
- 農村的星空
- 五品刺衛
- 3033字
- 2020-07-26 19:40:00
代注恒用“五指教育”保護了學生們的天賦,讓他們的潛能或者技能不但不會被分數扼殺,而且還能夠得到褒獎和展示機會,贏得信心和榮耀。
代注恒班里最有名氣的學生,也是能夠引起很多專家驚訝的學生。巧合的是,這兩名學生居然就是一個姓馬,一個姓牛。
馬雄是個又黑又瘦的同學,他最大的特長就是耐力驚人,幾乎可以跑一整天不停歇,而且速度還不慢,學校曾經讓他參加過一所體校的馬拉松訓練,16歲的他能在2小時40分鐘正負5分鐘就跑完全程,如果能夠堅持進行專業訓練,很可能未來還能代表國家隊參加世界著名的六大馬拉松賽和亞運會甚至奧運會。
馬雄在學校就贏得了一個響亮的綽號“跑不死的野馬”。
后來因為一些原因,馬雄并沒有走上專業的馬拉松運動員的道路,這在代注恒來說還是一個不小的遺憾。
當時和馬雄齊名的還有一個學生叫做“吃不飽的牛魔王”。這個同學叫做牛順平,食量驚人,身材中等的他一般能夠吃下三四個普通男生的飯量,極限甚至能夠吃下五個男生的飯量。牛順平小時候家里特別窮,一有機會就使勁吃,吃一次就能管上三五天,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并非有意的“訓練”使他產生了這樣異能,就好像牛有幾個胃,先吃進去以后在反芻一樣。
不能不說,世界上真的存在不少的巧合,而巧合才能產生故事。如果世界上毫無任何巧合,一切都是平淡無奇的,那就太沒意思了。
姓馬的學生馬雄不是大胃王,恰好特別能跑,就像馬一樣。姓牛的學生牛順平不是跑不死,就像牛一樣能吃。
有一個學期,兩人成為了同桌,于是大家也就開始叫“牛頭馬面”或者“馬跑牛吃”這種戲謔的叫法。
代注恒的學生中只有少數是精于某項特長而其他一竅不通的,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夠做到二者兼顧或者多者兼顧的。
好些特長比較明顯的學生成績其實都保持的不錯,要么在中等,甚至還有的能夠達到優等。
有時候,代注恒為難的是,某個同學既沒有特長,而且成績還在靠后的位次,就好像是什么都不行一樣。這個時候代注恒就會想辦法挖掘他們的潛在特長和能力。
代注恒把每個孩子既當成學生,又當成朋友,還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為他們著想,提醒他們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人生歷程,有計劃的去樹立目標和實現目標。正因如此,他才能那么受學生的歡迎。
往往不喜歡代注恒的學生恰好是那種既無特長又無成績的學生,他們總是將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強加于代注恒這個班主任沒有集中精力抓學習,帶領學生們不務正業。
代注恒帶著7班的81個同學一直從高一走到高三,除了高一開學的時候從其他班轉入5個同學以外,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輟學,當然,在高二高三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接收來自其他學校轉學而來或其他班級轉班而來的同學。
代注恒給曹休言開玩笑說:“這就是我的子弟兵,81個子弟兵,不但能以一當十,而且能人所不能,匯聚各類人才!81個個子弟兵,這數字,牛氣!”
曹休言笑著說:“你的子弟兵不但是項羽的子弟兵,能上戰場,而且還是孟嘗君的門客,各有各的能耐喲。你很不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的是文武全才,全能人才!”
代注恒曾經的同寢朱長征就對朋友說:“我們學校有個奇葩,簡直是奇葩中的奇葩,奇葩世界冠軍!他除了長相以外什么都和人不一樣。”
朋友根本無法明白朱長征的意思,問道:“其實每個人的長相才是不一樣的,你說出了長相之外什么都不一樣,到底怎么個不一樣,是行為、思想和言談嗎?”
“這還不至于,飲食不一樣,難道他還吃飼料不成?要不就是我們用嘴吃,他用鼻子吃?”朱長征其實是個百無禁忌口無遮攔的性格。
“是不是他上課很不一樣?”
“是很不一樣。他用畫畫和畫幾何圖形的方式來講解***思想和***理論,你見過沒有?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上美術課呢。”
“不是吧,畫畫的方式?***思想和***理論?不可能的,簡直無法想象。我們大學的時候這些公共課都是千篇一律的念經一樣啊。”
“你自己去聽過就知道了。他還用音樂欣賞的方式講解經濟常識。”
“什么哦?音樂和經濟?風馬牛不相及啊。你在吹牛吧!”
“他就是這樣做的。他還用體育課的方式來上哲學課。”
“這個,這個,好像有點意思,這個好像我覺得有一點可行性。哲學本就包括了所有知識。”
“豈止一點意思,他讓學生到操場去打了20分鐘籃球,然后才開始給學生們講解哲學中的整體和部分以及因果關系兩課。”
“這么神奇嗎?哎,有效果嗎?”
“反正成績有時候好有時候壞,準確說應該是開始比較差,后來越來越好,一次比一個更好。”
“那就是大家更加適應了,這個人有點本事。”
“他還讓學生在教室里做生意,讓學生直觀的體會價值、使用價值、價值規律什么的經濟學知識,還鼓勵學生利用這些知識去打創業的基礎。”
“這個人不是有病就是有才。不過,你們學校的領導可以接受他?就是學校領導接受,你們教育局的領導接受?就是教育局的領導接受,輿論能夠接受?”
“他的特立獨行和標新立異太多了。總之,他這人腦瓜子太爛了,別人想不到的,他想到了,別人想到做不到的,他就敢做,也做得到。”
“你們校長真的可以容忍嗎?”
“有時候還是有矛盾,不過大體上他還是得到了實施自己想法的平臺。”
“其他學校恐怕出不了這樣的教師,你們校長本來就也是金竹著名的異類。好像別人都叫他盧老虎。”
“他可比我們校長更異類了哦。有一年,他還留起了長發,戴了一個女生送的發夾。”
“不是吧,在其他學校恐怕他都被開除了哦。”
“后來一年,他又剃了一個光頭。經常穿一件風衣,戴一頂牛仔帽,上課的時候先摘帽致敬,他一進教室,里面的學生就唱‘浪奔,浪流’,就是周潤發演的《上海灘》的那曲子。”
“真搞笑。不過還真是有點意思。”
“他上課的內容也搞笑啊,一般他上課,起碼學生都要笑個10來次。他的段子太多了,什么小品相聲里的段子還有電影里的橋段,更厲害的是,他總是和身邊的事情結合起來,讓學生們不像在看翻拍的小品相聲段子,而是來自于生活之中。”
“我還真想去聽一趟他的課了。”
“好多人都去聽過。學校的同事大多數都去聽過,而且就算是最冷感的人幾乎都笑過。不少家長也在教室外來聽,還有其他學校的學生來學校找自己的初中同學的時候也坐到教室里去聽過。”
“簡直搞得有點像個藝人明星了。”
“是啊,他自己就說過,如果一個教師不能成為學生們心中的明星,那孩子們就會追其他很多星,不會在乎他,教師首先把自己包裝成學生們心中的明星,這樣才能引得學生盡情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他還支持性感教育呢,就是西方搞的那種吸引眼球的教育實驗。”
“他又高又帥嗎?”
“恰好相反,他比較矮,也和帥字完全不沾邊。”
“那他的魅力都來自他的才華和幽默這些非形態要素咯?”
“是啊,不是所有的電影明星都很帥很漂亮的吧,也有一定比例的丑星吧。”
“嗯,也是這個道理。”
“他不但能夠做到一節課讓學生們笑了又笑,而且有時候也能把學生弄得哭溪流了。”
“還有這本事?能夠讓學生哭的老師很多,主要是責罵和侮辱;能夠讓學生笑的老師也不少,主要是幽默感。他能夠哭笑兼修,不亞于武學里的陰陽同流或者剛柔并濟喲。”
“我有一次聽了他一節課,是講愛國主義什么的,結果放了一些電影片段,又放了一些圖片,然后聲情并茂的講抗日啊,愛國啊,動亂啊,戰爭啊,結果搞得80%的人都哭了起來。他自己首先就哭了。”
“你也哭了?”
“在那種氛圍當中,你以為你笑得出來?不過我是有了眼淚,不可能像他那樣子哭出來,不好意思。”
“這個家伙確實不同凡響。”
“關鍵就是投入,他上課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在扮演一個角色一樣。有點那種什么感覺,就是就是張國榮那種入戲很深的感覺。”
“我看他不是教師,是一個演員吧。”
“也許就是太認真,認真的失去了本來的他,而是一個個角色,一個個不同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