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10來天就要開學了,自己帶的第二個班級09級7班將進入高三。
代注恒非常尊重自己的職業,這是陽光下最高尚的職業,可是現在還有多少高尚的人在從事這項高尚的職業呢?這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是現在還有多少人在培養高尚的靈魂?這是知識的播種機,可是現在還有多少人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播種知識播種愛和道德情操?
代注恒的班級不同于全國很多班級。
他們和其他班級一樣有完善的班規班紀,但和其他很多學校的很多班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們還有班花班歌班旗班徽班服,把花歌旗徽服合在一起,就是與眾不同的班標和名稱不同的班委會。
代注恒擔任班主任的班級每一個同學都是各種委員會的委員,牢牢的團結在一個叫做班務委員大會的組織周圍。班務委員大會的負責人叫做班務委員總長,簡稱叫班總,其實也就是其他班級的班長。
班務委員會設立了5個下轄組織,分別是智育委員會、德育委員會、勞動生活委員會、體育運動委員會、美育委員會。其實這些組織的負責人就是大家讀書的時候都擔任過或者見過聽過的學習委員、紀律委員、勞生委員、體育委員和文娛委員。
智育委員會的負責人也叫做智育委員長,簡稱智委。這位同學不但要自己在學習上帶頭,還要負責全班的學習風氣和學習習慣培養等內容。智委下面又直接領導著語文小組、數學小組等各學科的興趣小組。小組長同時也兼任學科的聯絡委員,就是其他班級的課代表,他們負責和相對應學科的老師進行聯絡,協助科任老師的一些工作。
全班每個同學都必須參加1到3個小組。比如張三同學可以是語文小組的委員,同時還可以是歷史小組的委員。每個小組每周都要召開一次組務會,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同時交流在生活中身邊發生的知識,能做到活學活用。
其他幾個委員會的負責人分別就叫做德委、勞委、體委、美委。下面也分設一些機構,有些是代注恒想出來的,更多的是在代注恒的引導下由這個班級的同學們自己想出來的。只要合情合理,代注恒一貫支持,并且幫助籌劃和完善。
比如美育委員會就下設有美術小組、舞蹈小組、音樂小組、書法小組等。
再比如德育委員會下設有紀律監督小組,生活道德小組等。
這種很可能別人聞所未聞的班委會架構在高06級5班開始雛形,到了09級7班基本完善。
班標就是班級的特殊標志。
代注恒第一次帶班的06級5班就有班花班歌班旗班徽班服的特殊標志,一度也曾引起轟動,不過同樣也惹來麻煩和非議。好在盧長明支持了代注恒,使得他的這些被房瑞冬斥責為“不務正業、嘩眾取寵、幼稚可笑”的行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護。
06級5班的班花可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生,而是一種在學校附近的山上都有的小野花。代注恒問過很多附近的村民,沒人知道這種淺紫色的花叫什么名字,甚至都沒有人給它們取一個通俗用名。
代注恒也問過生物老師,學校四個生物老師也不知道這種小紫花的學名叫什么。這種小紫花和平時有人認識的紫花地丁相似,卻又不同。紫花地丁一般五片葉子,而這種小紫花大多是七片花瓣,少數還有八片花瓣和六片花瓣。
代注恒的母親是市農科院的干部,于是借助這個平臺,代注恒發照片,甚至帶著標本去農科院詢問專家,結果也沒有人能夠給出標準的說法。
小紫花和紫芳草、紫丁香、鳶尾花、桔?;ǖ瘸R姷淖仙ǘ疾幌嗤?。有點像番紅花,卻又比番紅花多一片花瓣,而且省內番紅花幾乎沒有野生的,多為栽培花卉。
田安市農科院的專家說要請教一下省農科院的專家,代注恒也就沒有再繼續探究,回到學校,直接由班務委員會由收集意見,得到了十八個一輪篩選出來的名字,然后再進行全班投票,終于給這個班花取了一個屬于班級的名字,至于它是否有學名就不管了,只要它的象征意義就行了。
高06級5班的班花是小紫花,名字叫做“紫月”。而高09級7班的班花是一種梅花,不過班務委員會還是給它取了一個屬于班級的名字,叫做“滿緣”。
班歌都是由班級的文委帶領喜好音樂的同學一起自編自唱的歌曲。曲調一般來自全班同學投票認可的流行歌曲,填詞則由同學們填寫并投票確定。
高06級5班的班歌為“青青之春”,高09級7班的班歌為“風箏”。
班旗由同學們自己設計,主要由有一定繪畫基礎或者曾經學過美術的同學來講接近所有同學或者絕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的形象制作出來。
高06級5班的班旗為藝術字5的白體變形圖案鑲嵌在綠色的旗面上,更搞怪的是,這個班旗的整體并不是標準的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橢圓形等幾何圖形,而像一張綠色的柳葉。所以班級也有人說這是我們5班的“五柳旗”。
高09級7班的班旗為金色的中文字體“九”變化出來的龍圖案和紅色的中文字體“七”變化出來的鳳凰圖案交纏在一起的綠色底旗幟。班級的同學們都稱這個班旗為“龍鳳旗”。
班徽也是同學們自己設計的,只是將主體圖案鑲嵌到徽章當中。
06級5班的班徽比較簡單,就是一個拔河的場景縮圖在徽章當中。09級7班的班徽稍稍復雜一些,把龍鳳旗的圖案縮小,然后在龍鳳之間加上了一個英文字母T,來自于英語team。
班服其實比較簡單,沒有能力去設計和生產,就直接在校服上的右肩頭印上了班徽,在校褲的右腿中線印上了班旗。
代注恒希望能挖掘出全班每個同學的每一項特長,并利用相當有限的時間來培養全班同學的各種興趣和各種技能。閑了置,忙了才有用。
在代注恒的理念中,每一位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要培養每個同學的主人翁態度和精神。為了保障每個同學能夠切實體會主人翁地位,他設計了班務委員會制度,每個同學都平等的享受到相應的平等權利。
為了盡可能在一年一屆的班務委員會競選當中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平等的競爭,他會為每個競選的同學做一個介紹,從小學到初中,還要介紹一些個性特點和特長愛好,甚至有些還會提出一些缺點。對于缺點,代注恒會解釋說,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缺點,所以更加需要在這個方面去鍛煉自己,增益己所不能。對于優點,他的解說是,這個同學在這個方面具備一些其他同學不具備或者相對處于劣勢的特點,將有可能會為班集體作出某方面的貢獻。
他有一句口頭禪:“就這么辦,我就是希望‘一個都不能少’,我就是要讓每個同學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優中更優?!?
班上的所有同學在代注恒的眼中都非??蓯郏驗榇⒑懔晳T用放大鏡看同學們的優點,甚至用顯微鏡看同學們的優點,至于缺點,代注恒會提出善意的提醒,而不是懲罰,實在到了必須懲罰,男生鍛煉身體,女生鍛煉書法,這個時候他就會陪著一起受懲罰。
代注恒完全反對中國傳統教育的觀點“黃金棍子出好人”,他相信“黃金棍子出奴才”和“黃金棍子出反抗”。他教學的每一天都拒絕成為“糾錯教育”的實踐者,而堅持著大環境中并不常見的“褒獎教育”。
關于什么是“糾錯教育”,代注恒曾經跟劉小葉談過:“糾錯教育就是在教育者眼中學生永遠都充滿錯誤,不在這個錯誤中就在那個錯誤中,解決了這個錯誤要么就由此產生新的錯誤,要么就要去解決另外并存的錯誤。傳統教育中黃金棍子的教育就秉持這種理念。教育者眼中,受教者總是充滿了錯誤,依靠教育者不斷的糾正錯誤來實現教育的目的。相對來說,西方教育崇尚褒獎、表揚,只要是人就一定有優點,只要這個優點能產生社會價值就一定要著力培養和保護。至于缺點,要么隨著優點的發展而自然消亡,要么沒有足夠影響就無所謂其存在?!?
代注恒真正的熱愛著自己的學生,他愿意為每一位同學付出,愿意幫助每一位同學去確立目標,并實現目標或者為實現目標付出努力。他總是為自己沒有做好的事情而生氣懊惱,他總是能原諒同學們的一切行為,并盡可能在想到完美的方式的情況下幫助學生。
當學生沒有達到目標,代注恒首先不會責怪學生,他總想著自己哪些地方沒有做好,從而導致學生沒有實現良好的效果。
比如某一位同學考試不理想,那么首要原因一定是沒能好好聽懂課,而課沒有聽懂一定有多個原因,其中一個就是自己的講解方法或者講解的內容存在不足。
代注恒習慣當學生犯錯時,首先尋找自己的錯誤。把學生的錯誤最主要責任擔在自己肩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