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妥協
- 農村的星空
- 五品刺衛
- 3129字
- 2020-06-24 12:39:00
代注恒的心太軟,正如他那個時代最喜歡聽的任賢齊的歌曲《心太軟》一樣。他在對待自己的工作時,心太軟,要不早就辭職了;他在對待自己的父母時,還是心太軟,要不更早就辭職了;他在對待女人的時候,也是心太軟,要不然也不會放過孫曉春和劉小葉,更不會似是而非的和這個王敏霞攪在一起,更不會不斷的去做自己最厭惡的那種“教育商人”進行“商業輔導”。
好容易辭去了前程培訓的兼職工作,結果又被逼著去高升培訓試試。
按照王敏霞的分析,代注恒去高升培訓其實是一舉三得:一是賺錢,多少賺點是點,雖然單位時間收益遠遠低于數學和英語這種商業學科,但畢竟能夠賺到一些。二是混個名聲,為以后能夠在更多的培訓機構上更多的培訓課打下基礎,如果偶然出了好成果,那肯定以后會在培訓領域混得很好,如果一直出不了成績,那金竹有這么多的培訓機構,此處不行換另一處,就算處處不行,也早都賺了不少的錢了。三是萬一真的不行,還可以幫助自己的奇哥哥開的前程培訓去禍害一下高升培訓這個競爭對手。
代注恒知道自己絕對做不到那些個真正的培訓老師不擇手段只計分數的所謂教練行為,他骨子里熱愛教育,總覺得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不僅僅是教人。既然不認同別人的教練行為,必須保持自己的教育行為,那要在短時間出成績肯定是小概率事件。
也許是為了今后能夠在回憶中增加更多內容,免得今后老了沒什么故事可以回味,代注恒也并不是絕對的不愿意去輔導。多認識一個學生,或者哪怕對某個學生產生哪怕一點點的積極影響,對那些成長于21世紀的大環境下的高中生多一點點正向的真善美的影響,也許就能實現自己一點點的人生價值。
帶著不太在乎分數,甚至也無法在乎道德的思想,代注恒去了高升,還真給王敏霞說中了,他的大學和他工作的中學兩塊牌子還真是管用好使,使得高升的校長李穆直接答應給他向學生們推薦。
留下了自己能夠抽空出來上輔導課的時間區間,代注恒就離開了高升。王敏霞曾經教他說的話他卻怎么都說不出口,這引起了王敏霞的不滿。只是后來畢竟還是成功了,也就只是口頭上埋怨了幾句,說代注恒這頭腦太古板太死腦筋,其他也就算了。
代注恒忘了說什么或者是故意不說什么呢?
原來,王敏霞為了增強代注恒得到高升“聘用”的幾率,曾經給他編造了一套說辭,說自己原來在前程干,可是前程給他介紹的學生基礎都非常差,招收的學生素質都不行,自己也就只能發揮小一些的作用,漲分幅度不夠大,成效不夠明顯。知道高升招收的學生素質都比前程好,覺得有干頭更容易出成績,所以專門辭了前程,選擇來高升兼職。
這套說辭代注恒根本就說不出口,別說高升一聽說自己是嘉溪師大畢業又在龍高帶過高三,有帶學生參加高考的經歷就直接握手合作了,就算最后高升不聘他,他也無法說出那套“毫無廉恥”的說辭來爭取得到高升的聘用。
命運總是在擺布著蕓蕓眾生。
代注恒第一次在高升輔導,就是一個五人的小班。這個小班的學生都是藝體生,去沖刺藝體高考時耽擱了高三總復習,于是來培訓機構補上這一塊。這和代注恒在前程遇到的九人班和四人班幾乎差不多。
五個學生中有一個男生,其他四個都是女生,沒什么特別的地方,就是基礎比較差,態度也不太積極,或者說不太看得起政治這個學科,沒把政治這個學科的100分放在眼里。
代注恒教了一周兩次,沒覺得難受也沒覺得好受,可能是新鮮感,五個同學對代注恒也還比較尊重,聽課也算馬馬虎虎,反正代注恒上課總是旁征博引,縱橫捭闔,有些新奇的故事或者幽默的表達還是贏得了五個同學中至少三個的好評。
和李穆交流的時候,得知對方家長其實也沒準備讓政治學科來挑大梁,就是能夠穩著大約在50分以上就夠了,要拿分人家也上了一對一小課專門去英語和數學學科上拿分。
既然基礎一般,要求也一般,代注恒的輔導難度并不是很大,就混著等到高考吧,也可以熟悉一下輔導流程,鍛煉自己的手藝。
這天,李穆在代注恒完成輔導課準備離開時對他說,可能會給他安排一對一的輔導,不知道他的態度是接受或者還是不喜歡這種方式。代注恒沒拒絕李穆的提議,覺得總不能每個一對一的學生都是鄧嬌影這種問題千金吧。
經過協調,代注恒接受了一個新的一對一輔導任務,這個學生同樣是個女生,叫隆許。
這個女生外表沒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個頭中等,長相中等,氣質中等。代注恒經過第一次輔導就發覺了一個問題,無論他用什么方式去培養隆許的興趣,都不管用,這個女生是個急性子。她總是催促代注恒盡快讓她懂得一些題型的解法,或者懂得一些最關鍵的考點常見的考法。
第一次輔導,代注恒準備第一節課就好好說說政治、經濟、哲學這三個詞,通過這個詞語和文字把女生帶進政治經濟學的世界。可是卻不斷被女生催促,她在第一次輔導的前半段一個小時中就明確催促了代注恒8次之多。
女生的口頭禪“這個高考會考嗎?”“你能不能講快點講多點?”“我沒有時間了。”一度讓代注恒非常崩潰。
有時候代注恒會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向中醫靠攏,認為其他不少急功近利的教師更偏向于西醫的方式。
西醫是基于現代科學體系,標準化系統化程序化的一種醫療手段和方式方法。不同的西醫在給患者治病時,幾乎會做出同樣的診斷,除非水平和經驗確實不足。因為西醫診斷是建立在對患者的各種標準化檢測的標準之上的,比如咳嗽的具體情況,血液里的各種數據,大小便里的各種數據,X光片B超檢查發現的病灶情況。
中醫和西醫很不一樣,中醫不依托現代化標準化的檢測,真正高明的中醫一般都是依靠經驗和感覺來“望聞問切”,他們沒有唯一標準,會從自身擅長的領域和角度去判斷診治。也就是說,一般一個病人,喊10個西醫來看,病因病狀病理以及治療方式幾乎都差不多;喊10個中醫來看,這就可能有10種不同的說法看法治法。
火神派、經方派、傷寒派、寒涼派、攻下派、滋陰派等不同的流派就有不同的側重角度和思維方式。就算同是經方派,可能在選用經典古方時也會根據不同的經驗和當時的感覺做出保守或者激進的加減劑量的操作。
中醫總的來說,不如西醫的系統化那么容易出人才見效果,它需要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不但治病要由內而外,而且培養人才也需要由內而外,不像西醫直接由外而內的方式直接簡單見效快。
代注恒的教學風格其實就是類似中醫的風格,除非特別巧合的機緣,那1%左右的急癥適合中醫施救并迅速產生緩解甚至治愈的效果,大多數的病癥中醫都需要療程,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陰陽調和、五行相濟和免疫力。除極少數自律性和個人修養都已經非常完善并保有強烈的求知欲的學生能夠適合之外,他那種不帶有強制性只有溫和的引導性的教學實在是幫不了太多的不自覺不上進的學生。
代注恒不止一次的被女生的焦急打斷思路和說話,心中本非常不高興。如果誰的說話總是三番五次被人打斷,恐怕沒有人能夠舒服,而且這種打斷還含有一種質疑、懷疑和不信任的態度,更是讓代注恒郁悶。
兩個小時一次輔導下來,隆許類似于“代老師,你能不能講重點”、“老師,這些我都知道,能不能講些有用的”、“這個知識有用嗎”、“我覺得這么做純粹是浪費時間”的質疑反問就有十多次,搞得代注恒懷疑人生,痛苦不已。多次“你要是不相信我,我可以不再浪費你的時間”之類的意氣之言都到了嘴邊,差點就蹦出來。
要不是代注恒在中間休息時間聽李穆簡單介紹了一下這個女生的情況,他肯定無法堅持完成第一次輔導,直接就甩袖而去,并且之后再也不會搭理這個“驕傲、急躁、不禮貌”的女生。
從李穆口中,代注恒聽到了一個很震驚的故事,而且心里很替隆許這個女生感到惋惜,也替女生的家長感到痛惜,這種遺憾絕對不是很多人能夠遇到的。代注恒決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這個女孩,盡可能的實現一定程度的進步,挽回部分損失。
這件事情,讓代注恒更加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和自己所服務的學科地位的低下,他能做的實在是太少了,政治學科能對學生高考產生的價值實在太微不足道了。這種情形對代注恒來說是真正的悲哀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