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注恒和劉小葉每次見面都會爭論,越來越讓雙方感覺到不了解對方,無法接受對方的思想和觀念,這一次兩人爭論時孫曉春的到來打破了尷尬的氣氛。但很快,代注恒和孫曉春又談出了尷尬的感覺。
表情古怪的盯著代注恒側臉看的孫曉春一振驚覺。“也沒有什么,就是想讓哥哥給我推薦幾本立志的書籍,我們班好幾個同學都覺得學有余力,想要拓展思維,增長見識,豐富生活,提神醒腦,堅定決心。”
“你到是開始善于使用四六八句了啊,一套一套的,最近語文進步不小呢。”
“也沒有,就是你借給我看的《活著》這本書是不錯,就是篇幅比較短小,很快就看完了。意猶未盡啊,還想看看這類書。”
“不要小看余華先生的《活著》,***不是說沒讀過三五遍《紅樓夢》就不要妄加評論嗎?《活著》也是一部優秀作品,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如果你走馬觀花看一看,那你就得不到最深刻的認識,也吸收不到最好的營養。我建議你還是再看兩遍,最好看小說要做讀書筆記,一方面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好吧。我……”
“不要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別人看一遍就不能看懂看透的自己只要看看就完全明白了,這種人其實是最不聰明的人。最聰明的人反而是真正明白學無止境,明白在不斷重復中才能體現真義的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意思。”
“哥哥,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你能不能不要和每個人說話都像說人生哲理一樣,你這么說話不累嗎?就算你不累聽你說話的人也會很累啊?為什么非要每句話都讓人思考讓人琢磨讓人回味,都要講的那么深沉。”
“也不完全是,好吧,你說的對,我有時候確實不太‘生活化’,有點‘生活教條化’和‘生活書本化’。你跟劉小葉老師說的是一個意思,而且曹主任也這么說我。”
“勞逸結合嘛,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繃得太緊,如果一張弓一直都繃著,第一對自己不安全,第二很容易損耗,第三也容易傷到身邊的人。”孫曉春也受到代注恒的影響,談話喜歡論點,一點一點的分析和表達。
“好的,好的,我答應你,為了大家的安全,我這張弓要學會張弛有度,不能一直繃著。只是時間是個問題,效率是第二個問題嘛。人也就是兩萬多天的行程,不好好走怎么行?”
“是啊,人生就算只有兩萬多天,也不一定兩萬多天都要奮斗堅守吧。也許張弛有度反而對效率更高啊。而且你們班的同學私下就有議論你的呢。”
“你最近聽到些什么?”
“四班(高二)的人都偷偷叫你老學究,書呆子,書癡什么的。覺得你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總是講人生價值,講奉獻講付出,似乎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金錢愛情娛樂什么的都是多余的一樣。”
“嗯。他們還說什么?”
“他們說你這樣的人太勞累,太艱辛,沒有人生樂趣,雖然你在上課的時候很幽默,但生活中一定非常沉默非常痛苦。”
“哦?痛苦?”
“他們說你似乎什么都看透了,看明白了,于是什么對你都失去了價值,對你都沒有意義。還說、還說、還說你是那種活得累死得早的人。你已經不是社會上說的簡單的‘憤青’了,你是那種真正的‘哲學家’,最后也只有走托爾斯泰、海明威、川端康成、徐遲這些人的路。”孫曉春偷偷的看代注恒,代注恒顯得陷入了深思中,沒有生氣的表現,她才吁了一口氣。
“講得好,說得對,有道理。把有限的生命奉獻于無限的人生發展事業,把火熱的青春獻出來,這是一種光榮,也是一種責任。還有呢?”
“沒什么了——呢、你、你不生氣?”
“還有什么,直接說,不要拐彎抹角不要吞吞吐吐的。我是個大海,不但可以接納干凈的江水,也可以接納被污染過的江水。”
“他們還說、還說,說你可能是個變態狂——”
“嘿嘿,虧他們想出這個——嗯,還有沒有?什么難聽的都可以講,我沒什么關系,百毒不侵的。”
“你真不生氣?”
“有什么好生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每個人都會被自己生活的客觀所包圍所影響,從而使主客觀不斷分裂不斷交融。我看別人都是優點,別人看我都是缺點,這很正常啊,至少證明我的包容性我的眼界更廣闊。”
“哦——”
“還有沒有難聽的?”
“哦,難聽的也不知道了,不過、哦,我想起來了,還有人說你一定是個完美主義者,說你看不慣垃圾,黑板你自己擦,而且比所有學生都擦的干凈,一點點印記和一小堆粉筆灰集中的地方都不放過,你還在教室里撿垃圾。還說地面的垃圾好撿,內心的垃圾難除。”
“是啊,就是這樣的。人類社會并不純潔,一定有很多垃圾,沒有垃圾也就沒有清理垃圾的,世界都是茅盾的。沒有低俗也就沒有了高尚,沒有無知也就沒有淵博。嗯,就是這個道理。雖然我不認可存在就有道理,但是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哥哥,你真是個奇妙的,萬里無一的人,被人罵了也能開心。”
“哲學家蘇格拉底被人罵,然后被人潑水,他還高興的解釋,打雷之后一定會下雨的。沒有這種氣質怎能研究哲學?哲學是——”
“好了好了,你又不是我的政治老師,如果都聽你的,我以后還要不要上政治課啦。”
“好吧。以前你還是個初中生,我很多話都不能在信上寫,怕你看不懂,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現在你是高二的學生了,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形成的重要黃金時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高尚的三觀——”
“對啦,你還給每個班的學生說你正在力爭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文化人。”
“是啊。我說的是老實話。我從未考慮過要成為一個無聊的人,一個低級趣味的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一個有錢有勢的人,一個吃飯造糞浪費資源的人,一個無知愚蠢貪婪野蠻的人,一個——”
“又來了。哎,哥,我的頭好大。”
“嗯。”代注恒主觀性很強,有時候讓身邊的人非常難受,他自己也知道,他不會強迫別人怎樣,但一定會有意識的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感染去影響去熏陶身邊的人,效果目前很難說。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自私的人,曹老師說利益多元化之后,更多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了集體和國家的觀念。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幸福而不擇手段和不惜代價,不外乎就是想比其他人更有錢更有勢更有地位更有影響力。眾人皆醉你獨醒,難道沒有格格不入和不合時宜的難受嗎?”
“正如你說的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自私的人,我就不去湊數了;社會上有很多人失去了信仰,我也不去添數了;社會上有很多人走上了岔路,我為什么一定要跟著他們走?歷史和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嗯,我要接個電話,我們以后再聊,你先去吃飯吧,我整理一下,下次再推薦幾本書給你們看。”因為知道孫曉春不但自己看了《活著》而且還借給寢室里的同學看,借給班上的男生看,所以代注恒用的不是“你”,而是“你們”。
代注恒加快兩步,按了手機的接聽鍵,電話號碼是家里的座機,可能是父母有什么事情找他。
孫曉春看著代注恒并不高大的身影,卻迷離了。她想起寢室里的女生對她的忠告:代老師那種人,不是瘋子就是圣人,他根本不屬于人間,他身邊的人一定都不會快樂和幸福,他是那種非常堅定的堅持自己觀念的人,無論什么人什么事都無法改變他。他也絕對不會為了某個人某件事就輕易改變自己的觀念,他的愛是“大愛”,是對社會對人類的愛。他的眼中肯定沒有一個人,而是所有人。如果誰喜歡他,肯定沒有好結果。
大約是寢室里的朋友知道一些孫曉春和代注恒之間的交往,也知道孫曉春心中對這個干哥哥的愛情萌芽的緣故,所以故意這么分析來給她聽的。
代注恒接通電話,這是父親的電話。
“你最近回家來一趟,我給你聯系了幾個好機會,這些機會都是稍縱即逝、千載難逢的,不要辜負了我和我的朋友,也不要辜負了上天的安排。”
“什么情況?不是說過我沒有可能回來嗎?好男人志在四方,雖說這里離家也就是100多公里,勉強也算四方,不是你們的原因,我一定去離家幾千公里的地方,以后還會去幾萬公里的地方。”代注恒其實心中知道父親說的是什么,不外乎是父親得到了一些消息,或者甚至是他的朋友聽說他的兒子跑了那么遠的農村去教書,得到一些好消息后來找他父親說要幫忙把代注恒弄回田安工作的,他非常反感。
“SW林書記需要一個秘書,標準普通話和文筆要求高。你覺得這個平臺還是不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