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到了第二周星期一,上午第三節課,代注恒迎來了文科班高一五班的課。這才算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堂政治課,是帶著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的一堂課。
整個課堂內容與理科班也是差不太多,只是加了他父親對他決定教書之后給他說的兩個故事。一個是猴子搬玉米的故事,提出希望同學們要注意積累,不能學猴子搬一個丟一個,直到最后可能都收獲不大。另一個故事是關于老鷹和小雞的故事,提出希望同學們能夠成為能自己覓食的老鷹,一飛沖天,而不要學等待喂食的小雞,根本飛不起來。
這一次,聽課的教師居然有七個人之多,而且最令代注恒意外和震驚的是劉小葉和副校長房瑞冬的到來。代注恒正處于一種極端的自信和自負的感覺之中,所以他絲毫沒有感覺到有什么不一樣的氛圍,還以為是名聲在外才吸引了眾多的關注。
代注恒聲情并茂的講了兩個小故事,占用了不少學生們自我介紹的時間,因此,與理科班不同的是,文科班幾乎沒有進行學生自我介紹的環節。這沒太大的問題,畢竟文科班的課很多,今后代注恒有足夠多的時間來了解他們這些文科生。
即使理科班的同學做了一些自我介紹,不過真正能夠與代注恒合拍的,就是很隨意的任性的介紹自己的孩子還是非常少見,幾乎都是介紹一下名字的居多,連把愛好介紹出來的兩個班也只有七八個。
畢竟傳統的課堂束縛了太多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展示自己的欲望。
代注恒希望自己和學生的相互關系是那種全新的索取關系,就是孩子們根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理想發自肺腑的主動的到他這里來索取他能夠提供的知識和建議。這是一種新型的自助餐式的授課模式。
傳統的授課模式是那種老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理念分析綜合運用各種方式將考試內容教授給學生,學生不必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實際知識,只需要得到應付考試的“題目”獲取最后的分數就足夠了。
傳統模式中的題海戰術屢試不爽,根本不需要孩子們知道“為什么”,不需要探索,只要記憶力沒問題,知道“是什么”和不斷加強習題練習知道“怎么做”就行了。
在代注恒眼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那種菜品非常有限的“食堂”,不論你需要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只有這幾個菜,你必須吃這幾個菜,最終用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或者中學六年時間馬馬虎虎能夠似是而非的弄出這幾個菜就可以了。
代注恒的失敗是注定的,那是年輕人的不合時宜和好高騖遠所必然帶來的結果。他的教育實驗幾乎沒有得到認可,尤其是沒有得到自己的認可,虛度了十多年的光陰,這從他第一節課開始就已經注定,沒有人能夠改變。
下午,代注恒第一次去高二四班上課,也是像高一五班一樣的類似的內容,首先做了自我介紹和學科介紹,然后又烘托了氣氛,最后是學生們的介紹。
可是由于高二四班的同學不是新生,基本上都互相了解,所以自我介紹遠不如互相評價多,而且氣氛也不如高一五班熱烈。這可能還跟老生不如新生活潑有關。
不僅僅只有代注恒知道,幾乎全社會都知道,如果你在幼兒園讓孩子們來展示自己,大約響應者眾多,而積極響應者主要是性格比較外向活潑的孩子。這是孩子們的天性,大家都在不斷的尋找自己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他們不斷的嘗試,希望得到身邊的人認可,尤其是得到成年人的認可。
到了小學,尤其是初小,一個老師給出問題,不少的孩子會爭前恐后的來響應和爭取。這個時候他們還不是太自卑,也還不太明白社會的公平性是個什么存在。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在學校中開始更多的接觸到社會,明白了一些道理,受到了更多的束縛和規則設定,于是孩子們的積極性呈現出負增長的曲線。
代注恒的認識是這樣的。孩子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積極性越來越小主要是五大原因。
一是不斷增強的規則意識造成。原本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經過了一年又一年的學校教育之后,慢慢的大家會開始形成是非觀,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這會限定很多孩子的展示和表現欲望。
二是不斷強化的糾錯意識造成。社會習慣找出孩子們的錯誤,并樂此不疲的不斷打擊和糾正孩子們的錯誤。與西方的尋優培優教育理念本質上不同的是,東方教育很少真正利用尋找優點培養優點來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如何發揚光大自己的優點。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棍下出好人”就是一種很直白的傳統。
三是不斷脫離實際的教育內容讓孩子們根本無法真正對學校學習產生本質的愉悅感。大抵學校學習的內容能夠在生活中用上的非常少,很多學科或者很多學科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兩個目的,一是用來考試,二是對少數人用來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四是社會現實折射到身份上的無奈。有人學習好可以得到學習好的紅利,有人學習好仍然毫無用處,有人學習不好同樣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五是個性和自我形象認可的發展過程。簡單說就是越大的孩子越在乎自己的面子和形象,與其出彩不如藏拙,藏拙風險比出彩小很多。
代注恒自己的構想是,第一步和孩子們建立最親密的朋友關系,強調自己的服務者身份。第二步通過自己豐富的知識培養孩子們對知識對學習的一種自我需要。第三步培養孩子們自己根據自己的理想目標進行選擇和挑剔的能力,做好人生或者學習“選擇題”。第四步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需要培養孩子們主動選擇之后的決定和毅力。第五步讓孩子們明白過程的重要性一點不亞于結果,人生的苦與樂更多的都在過程中去體味,而結果只是過程在某種主客觀條件和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結果。
高二的第一堂課,除了曹休言和兼職高二年級組長的教科室主任張聲昌兩個中層干部以外,政教處主任李華強、教務處主任段忠和團委副書記唐金海、教務處副主任王文娟等人也來聽課,陣容幾乎達到了校內公開課的檔次。
一周時間下來,代注恒終于把自己所有即將服務的班級的學生都跑了一個遍,把所有即將在這學期所任課的班級都去了至少一次。
六間教室這就是代注恒第一學期的戰場。
431個學生,其中高二四班61人和高一五班76人共計137人就是代注恒很可能要陪伴到高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文科生。其余294名理科生則很可能是到高三上期全省會考之后就會結束緣分的第一批理科生。
通過第一堂課或者第一、二堂課,代注恒相信自己給了這四百多個孩子更強烈的感性認識,說不定還對部分學生已經形成了理性認識。
一個教師,用手撐著紙板,拉著特別寬大的衣服上課,這本來就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碰見和看見的景象。
代注恒的形象肯定是獨特的,這一定會產生再一次的先聲奪人,如果第一次在全校開學典禮上代表新教師發言產生了第一次先聲奪人的效果的話。
接著,代注恒自負的普通話一定也讓孩子們印象深刻,這可是可以到省里去評一乙等級的普通話呢。
代注恒在普通話上下過功夫,非常認真的研究過漢語拼音,幾乎能夠做到99%以上的明確,明確前后鼻音、卷翹舌音、二聲和三聲。同時,代注恒在大學時就喜歡拿著《參考消息》、《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來讀,模仿著新聞聯播的主持人羅京、王寧的風格去播新聞。他甚至還仔細的模仿趙忠祥播《人與自然》和《動物世界》的語氣語調來讀小說讀新聞讀各種各樣的報紙。
不敢說自己一定是第一,可是代注恒相信自己的普通話在整個學校絕對是屬于最接近標準的之一。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將標準帶到學校,提前讓山區農村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標準。
粉筆字不是代注恒的強項,在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這師范生的教學技能“三字一話”當中,粉筆字算代注恒最差的。不過他的粉筆字也有特色,那就是特別重。就是那種入木三分的寫法,不特別用力根本就擦不干凈。
當然,代注恒能夠引起話題的還不止普通話和粉筆字。還有他上課和下課時的鞠躬,這對很多農村孩子來說,也是很新奇很意外的。另外黑板他自己下課會擦干凈而不會留給值日生,這也讓一些老師和學生奇怪。
高二四班的班長魯云臺還曾經問代注恒這個問題。代注恒的回答是:“我特別不喜歡垃圾,自己制造出來的垃圾一定要自己歸位。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在校園里和城市街道上撿垃圾,讓它們都待在垃圾桶和垃圾庫里。”